点意空间的世博缘

来源 :中外会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平台、大设计、大空间”的创新理念
  
  《中外会展》:在企业的服務管理与经营理念上,您是如何定位的?
  吕玉贵:通过这两年与世界一流企业的交流合作,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国内展览展示企业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差距。我们必须进行理念革命,做到“大平台、大设计、大空间”。在重视形式的前提下,更加重视理念的提炼、解读,提高主题展的参与实施,从中领悟主题展和普通商展的区别与差异,领悟其核心内涵,提高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做到设计情与理的统一。
  点意空间在多年的发展中,在一系列国内国际重大项目中体现出了专业实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服务方面,我们主要将从下面几个环节下足工夫,做足文章:
  重流程:从管理运营上,因为世博会所面临的都是国际竞争对手,这需要我们在市场、项目执行、工程、运营、客户服务等流程方面进一步提升完善,注重各方面、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
  重服务:探索服务创新之道,了解参展企业的需求,为客户创造业务增值是要务。毕竟细致到位、专业化和配套化的服务是展览组织者安身立命之本。
  重管理:加强规范管理,强化环节执行力度。上海世博会的参与,一下子将我们放在了国际化的平台,逼迫我们快速成长。
  重互动:强化落实与客户的交流互动。我们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客户反馈系统。每一个项目结束后,我们会有专门的跟踪回访调查。
  重实效:落实实效性,“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这是被大量事实和历史经验证明了的道理。别的都是假的,实际业绩、实际效果才是真的。
  重目标:我们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作为检查、奖惩的手段,使员工通过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为世博服务 展中国风采
  
  《中外会展》:贵公司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推荐服务供应商和参展援助项目服务供应商,能否谈一下,当时是如何拿到这个项目的?迄今为止,这方面你们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吕玉贵:举办上海世博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举国上下的一件大事。它与北京奥运一起成为21世纪初中国经济的两大引擎。对于我们展览展示行业来说,也是个巨大的机会,是我们展示形象的舞台、学习提高的窗口、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我们非常重视世博会带给我们的机会。
  能够入围上海世博会这样的大型设计搭建项目,需要全方位的能力,包括策划、设计、制作、承建、运营、服务,管理等,这对我们来说是挑战,更是荣誉。点意空间在一系列国内国际重大项目中体现出了专业实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必将使得我们能够为上海世博会参展方提供国际化、专业化的支持与服务。
  作为一家展览行业企业,点意空间能够获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示工程类推荐服务供应商”、“上海世博会参展援助项目服务供应商”资质,这充分证明了业界对我们的认可。这是我们点意空间国际展览集团的荣誉,同时也是重大的历史责任。是点意空间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和契机,与上海世博局紧密合作,以先进的理念,专业的素质,优质的服务,承担起为世博会提供展览展示服务的重任。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大舞台上展示出中国的风采,传递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展现中国展览展示企业的新风貌。
  自从成为世博会的搭建商以来,点意空间积极参与了世博会国家电网企业馆、非洲馆以及各省参展主题、展陈方案设计等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9年是世博会冲刺的一年,点意空间将从以下几方面做足工夫:
  从部门架构上,因为世博会项目都很大,压力也很大,我们一定要使用公司最好的人才,包括老总、项目经理、创意总监等,全部要投入进去,所以会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一定的压力和吸力。我们在北京、香港、上海、深圳等地的分公司,他们有各自的特长和人才服务储备,我们会共同完成项目。因为世博需要把很多人都投入进去,部门难免会被打乱了,所以部门可能要面临重组,部门和分公司之间都要整合,共同面对这一高要求。
  从人员配备上,我们将在现有大规模人员团队和技术储备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的团队,打造开放的平台,大家共同为世博会提供创意和合作的机会。这里面会有几种方式,对应世博会服务的要求,我们会请一些国际专家,从国际公司引进一些高手参与进来,中国对他们来说也很有吸引力的概念。面对国际化的创意挑战,我们会倾力打造国际化的团队,比如欧洲、美国的一些工作室他们有很好的想法,我们希望建立起一个专家网络,吸取先进的国际经验和信息资源。
  从管理运营上,因为世博会所面临的都是国际竞争对手,要和人家直接面对面竞争,这对我们来讲是很大的压力。不过有压力才有动力,会促使我们更加努力、更有活力、更加创新,逼迫我们在营销能力、专业化能力、运营、管理、客户服务方面不断的提升自己。如果按照企业正常发展,这个台阶可能需要十年时间才可以走到,现在一下子要面对欧洲、美国的大公司,一瞬间我们要提供和他们同样的服务和速度,这就会逼迫我们快速成长。
  
  从容和淡定应对危机
  
  《中外会展》;在您看来,近期爆发的经济危机,会对展览展示行业造成怎样的影响?贵公司将如何来规避这种影响?下一步您希望把点意空间带到怎样的高度?
  吕玉贵:会展经济素有国家经济“晴雨表”和行业风向标之称。年轻的中国会展经济肯定无法独善其身,经济不景气势必影响展会的正常运行。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场经济危机的阵阵寒意。
  面对危机,我们也没必要过分悲观。就目前这场危机给会展业带来的影响来看,还应有一份处变不惊的从容和淡定。业界目前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诚惶诚恐,这可以理解,但也应该看到,国际经济形势的低迷对我们来讲既是挑战又是发展的契机。经济越是不景气,企业越应该积极参加展会拓展商机。
  对于展会组织者来说,通过提高服务品质和效率,探索服务创新之道,了解参展企业的需求,为客户创造业务增值是要务。前所未有的非常时刻,需要我们采取前所未有的非常措施。现在,中央提出“扩大内需”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扩大内需,势必会促进消费类展会的发展。大批出口企业将转为开拓内需市场。对于展览行业,这无疑也是一次机会。
  金融危机来了,这是一个最坏的时刻,也是一个最好的时机。在经历了市场残酷的洗礼之后,只有那些冷静、理智、清醒地应对困境的企业才会安然过冬,优胜劣汰永远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和法则。
其他文献
“一个企业成长一般都会经历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高原期、第二次创业期。如果缺乏文化管理和长久发展的潛力,部分企业会在高原期走下坡路,最终倒闭。2006年8月青岛国信(集团)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接管了处在高原期的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会展中心进入第二次创业时期……”这是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鞠正球主任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成长的观点。  当我们走进鞠正球的办公室,立刻被醒目的字画深深吸引,一幅笔墨深重的《谏太宗十四
期刊
2008年对王曲径来说,不但特别繁忙,而且非同以往。在从事展览业十四年后,特别是创办公司十余年后,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好博与英国塔苏斯集团经过多轮谈判实现了合资。无论是对于一直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塔苏斯集团,还是对于长期植根于中西部市场、又将触角伸向上海的好博公司,这一台资都是意味深长。  11月份,记者一行在武汉采访王曲径时,他对公司的成功合资十分满意。他认为,中国展览业发育很晚,虽然市场
期刊
日前,励展博览集团全球主席陆思奇出席了首次在京举办的2008励展大中国区高峰会,在高峰会前一天的媒体见面会上,陆思奇针对当下全球的金融危机,以其国际化的管理视角发表了他对励展中国未来发展的观点与见解。励展亚太区总裁马日豪和励展大中国区总裁陈汉文也列席会议。    多管齐下做强励展品牌    随着励展在中国业务的不断扩大,以及品牌的影响力日益提高,励展对未来中国市场的信心越来越足。陆思奇表示: “
期刊
改革开放的今天,会展业也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民营公司在中国会展业迅速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浙江中博集团可以说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一个浓缩本,带着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关注,也带着对民营企业独特经营管理模式的新探索,本刊记者专访了浙江中博集团总裁任行。  《中外会展》:任总您好,这几年中博集团发展势头迅猛,已经引起了会展业界的广泛关注,请问您是如何带领一个文化公司走向产业集团的?  任行:
期刊
1978  ★“十二国农业机械展览会”在北京农业展览馆成功举办,这是建国以后中国首次举办国际展览会,标志着展览国际化的开端。    1979  ★日本三洋株式会社来京举办的三洋电器展览会,对北京会展发展和北京电器工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980  ★外贸部出台了我国第一个关于国外来华举办商品展览会和技术交流会的有关问题的规定,广东省政府也出台了第一个关于来展的规定。  ★6月,在广州第一次
期刊
常州灵通展览用品有限公司经历20余年的成长与发展后,以卓越的品质,诚信的服务,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赢得了合作伙伴的信赖,在中国当前上规模的展览场所都能看到灵通的产品。近日记者就灵通在发展中的定位和如何建立竞争优势等问题采访了公司总裁黄彪先生。  《中外会展》:常州灵通展览用品有限公司作为我国最早从事展览器材开发、研制和生产的专业化企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常州灵通展览用品有限公司最初是如何定位的?  
期刊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简称外贸中心)是商务部直属事业单位,全面负责组织管理和承办每年春秋两届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围绕着广交会的举办,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下设的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衍生出展览、广告、进出口等十多家直属和控股公司。  12月18日-21日,2008年第五届马来西亚中国进出口商品展览会暨投资洽谈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围绕这一展会展开话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
期刊
策划:田天  执行:李英霞 张晓兰 柴春霖 赵晓凤  编辑:柴春霖    美国近代三个经济泡沫,下一个泡沫又将是什么?  中国企业从未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  并非都是“经济危机”惹的祸  生死抉择,怎一个简单的“转型"了得  “剩者为王”论  中国会展业过冬有道——“抗寒煅炼”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12月初的天气,本不该这么寒冷,今年却显得格外的寒气逼人。当大自然与全球经济双双
期刊
这几年,各地的会展业发展迅速,但并不意味着会展业已经走向成熟,中国的会展业依然处于培育期,特别是一些二线城市。即使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会展业依然年轻。应该说,在改革开放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各地的会展业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发展定位。  不可否认,政府的宏观掌控对于会展业的生存发展有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何况中国地方的会展市场本身还不够完善,仍然缺乏造血功能,如果没有政府行为的支持,很容易“缺血
期刊
“南京国际博览中心,足够好。”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女士在参加完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后兴奋的对中外媒体表示。12月8日,本刊记者来到古都南京,专访了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张庆瑄总经理。    经济发展带动场馆需求增长    南京展览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代表那个时代的是当时的江苏展览馆(现为南京市城建规划展览馆),后来到了2000年左右,南京兴建了现在的国际展览中心,展览面积约4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