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演进和中国世纪的到来

来源 :公共外交季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efar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学者彼得·弗兰科潘的著作《丝绸之路》被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并引起关注实属罕见。该书促使我们去关注国际社会的诸多热点问题,在世界秩序转型的背景下,作者以独特的视角,通过宏大的研究内容和巧妙的行文结构揭开了人类文明演进和帝国兴衰的秘密。书中有趣的历史事实和崭新的研究观点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其最大的阅读价值在于,书中有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可资借鉴。
  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的著作《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成为“横扫全球26个国家非虚构榜单的现象级畅销书。”该书英文版首发于2015年4月,中文译本首发于2016年10月。在全球范围,人们阅读兴趣的持续高涨主因在于,它揭开了人类文明轮回的秘密和民族国家兴衰的关键,“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在国内,该书被《人民日报》三度刊文推荐,是“一带一路”必读书,它契合了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经济学家巴曙松评论指出,“该书对(丝绸之路)这一地区文化、宗教和历史的详细阐述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丝绸之路上纷繁复杂的利益纠纷和遍地荆棘,而这正是当前中国倡议‘一带一路’亟待强化的现实课题。”该书丰富的历史事实和珍贵的历史经验能为我国制定严谨科学的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
  成书背景
  作为一部全球畅销书,其成功必然触动了当前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理解其成书背景非常关键。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进入一个转型发展时期,各种棘手问题接踵而至,世界在和平与发展、冲突与合作的历史进程中重新塑造着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新的全球秩序正在形成。
  首先,以中国为首的部分发展中国家正在实现群体崛起,世界权力重心开始出现明显转移。冷战结束后,美欧等发达国家一度欢呼“历史终结”,它们提出构筑以西方国家为主体的国际新秩序构想,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启了新一轮改革。进入21世纪,国际经济领域开始出现新变化。第一个变化是金砖机制得到核心发展中国家的大力支持。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西方经济精英意识到非西方核心国家的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今,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从12%上升到23%,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中国经济导报,2017年8月16日)。另一个变化是,G20机制日益受到全球的高度重视。作为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这一机制正逐渐完善。由于20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该集团的GDP占全球经济的90%,贸易额占全球的80%,因此成为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就实质性经济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平台。
  其次,横跨欧亚非大陆的中间地带出现的一轮轮局势动荡正在困扰着全世界。今天,中东乱局的成因除了中东国家之间内部复杂的宗教民族矛盾和经济社会问题以外,让这些问题更加复杂的另一个因素则是大国的干涉引起的混乱。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领导世界秩序,积极干预国际事务,显示出霸权的傲慢。在这一地区,除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参加了90年代的南斯拉夫内战,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还策划和鼓动中亚北非国家民众进行政权变更运动,也即颜色革命和阿拉伯之春,使得该地区政局长期动荡。可以说,西方国家对这些国家内政的干预刺激了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恐怖主義,接二连三的战争和内战制造了大规模难民危机。迄今为止,中东地区的伊斯兰国组织,难民危机和叙利亚政治危机都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最后,欧美经济衰退和全球激烈的地缘竞争让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出现动摇。“一带一路”为世界引领新型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社会依旧未能彻底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和之后欧债危机的阴影。与此同时,西方大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西方“逆全球化”的影响下,国际经济合作呈现碎片化趋势。另一方面,美国同其西方盟国一道,试图在地缘政治上控制阿富汗和伊拉克,从东西两翼夹击和围堵伊朗,在政治上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除此以外,欧美国家还对俄罗斯和中国开展新一轮的地缘政治攻势,2013年乌克兰危机引发的欧美俄矛盾还未消解,美国煽动的钓鱼岛和南海危机更是让中美两国对立加剧。特朗普当选后,美国政府接连宣布退出TPP和巴黎气候协定,威胁对自由贸易协定重新审查。这都显示出欧美主导的世界秩序出现动摇。
  内容结构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该书确实提供了国际社会寻求解决棘手问题的重要视角和历史经验,可谓正当其时。除了视角独特,该书还精心组织了写作内容和结构,线索明朗,细节生动,读者置身其中,仿佛进行了一次历史远行。
  在视角上,该书既不是西方中心论,也不是彻底的东方中心论,而是西方视野中的欧亚中心论,这打破了西方意识形态束缚,提醒读者那些被忽视或者掩盖了的辉煌历史。作者在序言中提到,“我不满于课堂上有限的地理知识,除了欧美为中心的论述,世界上还有很多地区。”作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对其他文明产生学习和研究的驱动力。作者认识到西方历史观的狭隘,并提出,“千年来,连接着欧洲和太平洋,坐落在东西方之间的那块区域,才是地球运转的轴心”。这一欧亚中心论视角与麦金德的陆权理论相得益彰,再次印证了欧亚大陆是世界政治心脏地带的说法。该书所描述的世界史主要是涉及从南边的赤道到北纬50度之间的地理空间,这一地区集中了欧亚绝大部分国家,而中东地区成为沟通欧亚国家的十字路口和理解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钥匙。
  在内容上,作者生动叙述了丝绸之路上不同政治力量争夺资源控制权和扩张势力范围的斗争史,极大丰富了丝绸之路的内涵和拓展了其历史厚度。该书以“The Silk Roads”命名,这种表述意味深长。在接受采访时,彼得·弗兰科潘表示,“丝绸之路本身包含很多种含义,除了丝绸,丝绸之路也意味着语言、瓷器、观念、植物和动物的传播,以及人们的旅行等。”当然,还包括政治,军事,宗教和外交关系等内容。在书中,他首先指出,在16世纪西方崛起成为世界霸主以前,欧亚中心地带国家就与东方形成搭建了东方丝绸之路,这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全球化现象。其次,他还描述了西欧诸国逐渐融入丝绸之路的过程,以及开辟海上新航路的历史,这里既有大英帝国的辉煌,也有欧洲列强对抗引发的世界大战。他继续指出,二战结束后,美苏霸权争夺刺激了这一地区的反西方民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滋生。因此,该书展示了世界各国极为复杂的历史联系,尤其是东西方国家在丝绸之路上上演的各种剧情。   在结构上,作者一开始就将东亚的汉帝国,中心地带的匈奴和欧洲的罗马帝国放在一起叙述,勾勒出一幅联系的世界经济地理图画,叙述发生在丝路上的历史故事,阐明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轮回。该书以时间、空间和文明主体三要素作为叙述线索,评述了不同文明主体在这一枢纽地带相互联系中的发展更替过程。丝绸之路所揭示的不仅有人类文明发展中呈现出的丰富多彩的故事,更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尤其是西方国家主导全球化的今天,回顾丝绸之路上发生的这段人类文明发展史有助于西方国家重新审视其在欧亚中心地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正如作者所说,“欧亚国家试图在这篇连接东西方的关键地区继续保有支配地位,但却徒劳无功。”尽管欧亚中心地带依然重要,但是,竞争却变得日益激烈。随着我国新丝绸之路的实施,欧美国家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前所未有地出现转型,“丝绸之路正在复兴”,一个偏离欧美的世界新秩序正在形成。
  阅读价值
  作为一部涵盖面很广的历史史诗,书中有趣的历史事实和崭新的研究观点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同时,不得不惊叹,丝绸之路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竟然发挥了巨大的蝴蝶效应。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在中国消失的匈奴却出现在欧洲论述中,其西进运动对基督教在欧亚的广泛传播发挥促进作用。公元350年到360年,草原部落向西部运动引发一股较大的移民潮。匈奴入侵黑海北部和高加索,甚至远击巴尔干半岛的行为促使当时的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结盟,结果“有了罗马的资助以及波斯统治者的接纳,基督教成为不仅是欧洲而且是亚洲的主流宗教”。汉匈战争能够对欧洲局势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一事实,说明了古代中国其实早就与西方社会直接或者间接地联系在一起了。
  一个崭新的观点是,作者对蒙古帝国的存在给予高度评价。尽管许多文献充满对这个草原游牧部落的厌恶,但在作者看来,“果断的决策制定、简洁的组织结构和清晰的战略目标是他们成为历史上最大的陆上帝国的关键”。这其中包括强大的军事统治,商业智慧、宗教包容和高效的驿站网络。我们可以反向推理,蒙古帝国的崩溃导致欧亚大陆贸易通道的阻断,才会有新航路的开辟改写人类文明史,海权时代的到来让欧美国家快速走上资本主义扩张道路,从而诞生了19世纪的英国霸权和20世纪的美国霸权。
  除了有趣的历史事实和颠覆性的研究观点,其最大的阅读价值还在于,该书中还有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这对我国顺利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非常有借鉴意义。
  第一,作者以大量笔墨叙述了资源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这揭示了推動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依然是物质经济利益,而控制贸易通道和垄断资源是文明持续繁荣的关键。在书中,作者刻画了15世纪以前的穆斯林商人、罗马人、北欧罗斯人和威尼斯商人从事毛皮贸易和贩奴贸易中的形象,描述了15世纪到19世纪期间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英国人开辟海上贸易通道掠夺黄金白银和进行海权竞争的过程,以及20世纪的德国人发动对苏战争抢夺小麦和美国人取代英国人控制中东石油资源和苏联争霸的历史。这些描述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了丝绸之路及人类文明兴衰的关系和过程。
  第二,资源是中间地带国家生存发展的依靠,但是,如何掌握资源和有效利用资源才是该地区实现长期繁荣稳定、立足于国际社会的关键。作者指出,欧亚中心地带具有丰富的资源,决定了这些国家不会处在全球事务的边缘,作为国际交往的正中心,它们一直发挥着连接东西方的桥梁作用。然而,在其历史上,中间地带长期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对该地区资源的垄断和持续的政治干预造成这些国家的财富分配严重不平衡,民众的意识形态具有反霸倾向,今天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恐怖主义都可以从中找到源头,这些看似非理性的政治行为反映了这一地区人民朴素的宗教价值观和掌握本民族命运的本能。
  第三,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和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的争霸历史证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指导理念具有现实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西方会重新评估这一地区的存在价值和汲取历史教训,和中国重启新一轮地缘战略竞争,增加我国和平发展的阻力,该书可以让我们规避一些风险。葛剑雄评论道,“此书视野广,涉及面广,颇具新意,特别是非常重视中西本土文化、宗教、历史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有利国人开阔眼界,摆脱对历史的自娱自乐。”作者也认为,此书有助于“让中国学会如何与地区邻国处理相互关系,以及在世界上如何扮演最恰当的角色,以开放的眼光适应世界转型。”
  丝绸之路并没有衰落,而是始终主宰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并将会影响世界的未来。彼得·弗兰科潘认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比大多数国家都更能未雨绸缪。随着这一战略的实施,中国世纪必将到来。
  梁立昌: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淮北师范大学政治系讲师。
其他文献
境外记者能否及时了解中国、深度理解中国,直接影响着其能否做好中国报道、讲好中国故事。为境外记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既是媒体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记者外交的重要形式。“新闻茶座”(Press Salon)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于2008年11月27日创办的一项品牌活动,主要面向境外记者提供信息服务,同时欢迎境内记者参与。“新闻茶座”根据境外记者关注的热点,精心设置议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
期刊
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大国外交的风格、特色和气派的最直接的窗口和体现是外交礼宾工作,人们往往是通过重大外交活动的礼宾安排关注和感悟外交。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礼宾工作是公共外交重要形式,也是中国大国外交的体现。  服务首脑外交的礼宾改革  礼宾即以礼待宾之意,
期刊
对外教育援助是重要的人文交流方式,不仅有助于改善受援国的教育条件,也是援助国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培育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在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民心相通被我国提上了战略的高度,而对外教育援助是打通心与心的隔阂,消弭人与人的距离的重要方式。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我国对外教育援助的实效性,使国际教育援助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
期刊
《中国品牌全球化》内容概要  在中国企业和品牌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品牌全球化》一书的许多内容值得关注。改革开放之初,日本品牌就谋求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服务于其自身的全球化战略,另一方面以“东芝事件”“松下橱窗事件”为代表,日本品牌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精彩的跨国营销案例。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历史上有着深远的文化交流,两国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相似性,这对中国品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日本品牌在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有
期刊
“世界城市日”是首个由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国际日,办好“世界城市日”,具有国际、国家、地区三重意义。本文回顾了“世界城市日”设立以来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分析了存在的不足,从明确性质、完善体制、深化研究、积极策划活动、重视传播、资源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办好世界城市日的对策建议。  “世界城市日”是首个由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国际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之际,联合国、国际展览局、上海世博会
期刊
在新时代,国际汉语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民心相通桥梁的角色。基于对柬埔寨王家学院孔子学院的实地调查,对孔子学院推进汉语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何以促进民心相通、在此背景下取得了哪些成绩和面临什么瓶颈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从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努力创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汉语国际化教育路径和模式提出了建议。  角色:作为民心相通桥梁的国际汉语教育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全方位对外
期刊
日本和吉尔吉斯斯坦建交后,公共外交成为日本对吉外交的主要方式。日本主要通过大使馆、官方发展援助、日本国际合作署、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等机构协调配合实施对吉公共外交。日本按照公共外交国家品牌模式主要通过出口、文化、人员等三个方面努力提升日本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国家形象,并力求籍此强化自己在政治和经济问题上对吉尔吉斯斯坦的影响力。  2015年10月23-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亚五国展开访问。关于安倍晋
期刊
“一带一路”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规划,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并进一步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博大心胸和良好国际形象。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路径,也为少儿文化公共外交在一带一路发挥作用定下了基调。本文作者就此问题分享了自己长期在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从事少儿文化国际交流的心得和体会。  国之
期刊
公共外交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坚持的重要方面。高校开展公共外交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层次的工作影响受众,提升文化软实力。高校通过开展留学生教育,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工作,运用孔子学院、高校师生长期出访等“走出去”项目开展公共外交,推进软实力的发展。开展公共外交,高校也应加强自信,正确对待中外文化不同。在技术层面上,中国的公共外交还应更加精细,注重细节。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
期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对外传播,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其中包括我国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其突出特点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中国外交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