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m02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在桥梁工程中裂缝几乎无所不在。文章通过多年的现场观察,通过查阅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专著,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进行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控制;约束条件;混凝土养护
  中图分类号:TU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8-0132-02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在桥梁工程中裂缝几乎无所不在。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仍然时有出现。究其原因,我们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注意不够是其中之一。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我们遇到的主要是施工中的温度裂缝,因此本文仅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一探讨。
  一、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二、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1)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2)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有相当大的松弛,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的影响,具体计算这里就不再细述。
  三、温度的控制和防治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治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一)控制温度的措施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和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二)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
  1.合理地分缝分块。
  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加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影响很小,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筋率极低。只是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有影响。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钢的各项性能是稳定的,而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钢的线胀系数与混凝土线胀系数相差很小,在温度变化时两者间只发生很小的内应力。由于钢的弹性模量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的7~15倍,当内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开裂时,钢筋的应力将不超过100~200kg/cm2。因此,在混凝土中想要利用钢筋来防止细小裂缝的出现很困难。但加筋后结构内的裂缝一般就变得数目多、间距小、宽度与深度较小了。而且如果钢筋的直径细而间距密时,对提高混凝土抗裂性的效果较好。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常常会发生细而浅的裂缝,其中大多数属于干缩裂缝。虽然这种裂缝一般都较浅,但它对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仍有一定的影响。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
  例如使用减水防裂剂,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其主要作用为:(1)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这个表面张力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国际上所确认。(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3)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4)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5)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
  (6)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7)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8)掺减水防裂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9)掺外加剂后,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抹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对比和研究,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件,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
  四、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混凝上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妨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五、结语
  以上对混凝土施工温度与裂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初步探讨,虽然学术界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计算方法有不同的理论,但对于具体的预防和改善措施意见还是比较统一,同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具体施工中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作者简介:张力 (1977-),男,天津人,张家口市金川中水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污水及再生水处理技术。
其他文献
摘要:饭金件弯曲回弹是弯曲件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文章分析了钣金弯曲加工过程中发生弯曲回弹现象的原因、影响回弹量的因素,并研究了冲压成形模具结构设计中校正回弹的措施,以减小或补偿由于回弹所造成的误差。  关键词:镀金件;弯曲回弹;冲压模具;补偿校正;误差测量  中图分类号:TG3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01-0184-02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了设计管理工作方法对企业设计研究的指导作用和调节功能。以此为基础,对灯照明对使用者的行为感受进行了分析,通过多种研究方法进行问题的实验与分析。  关键词:灯光照明;行为感受;工作方法;设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0)28-0048-04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产品的良好效益需要有自己的设计与
期刊
摘要:在石油炼化行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炼化企业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体系的创新,必须在企业人生价值观的创新、任务观的创新和质量观的创新等多个方面开展,这已成为炼化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观念,也是当前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国有企业;观念创新;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0)28-0122-02    0引言  石油企业作为现代化企业的
期刊
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现状,分析了融资过程中所遇困难的原因,对我国中小企业今后的融资决策的制定与选择作了论述,从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内外部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融资平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0)22-0156-03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中小企业
期刊
摘要:近年来,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其发展既依赖又作用于资源与环境。文章以山东省为例,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运用模型计算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山东省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协调发展,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共赢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洋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0)24-00
期刊
摘要:辽宁要实现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逐渐向服务主导的转变,不能脱离制造业单纯地发展服务业,应加大对知识和科技的投入,加深与制造业的互动,在推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中不断深化发展。文章论述了世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趋势,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以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提升产业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产业结构;互动发展;突破口;生产性服务业;制造業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快步发展,近年来上海市在轨道交通和民用建筑上出现了超大、超深基坑工程,原来的常规围护方案已经不适用,逐渐出现了超深地下连续墙。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以数据分析了超深地下连续墙发生卡斗的常见原因,最后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并在此工程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卡斗;埋斗;工序分析  中图分类号:TU4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10-014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倪光南、王选、王辑志在中关村的自主创新贡献和探索,分析了技术创新在中关村自主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技术创新;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倪光南;王选;王辑志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0)21-0001-03    中关村是北京的高科技中心,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20多年来,中关村持续引领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方向,
期刊
摘要:文章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理论对西安市住宅建设投资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实证分析看出,上海市的住宅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分析显示,西安市住宅建设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  关键词:住宅建设投资;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0)21-0003-02    住宅业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了广西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的现状,明确指出广西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并提出了构建广西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具体内容,为建立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系统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模式。  关键词:技术转移;网络平台;服务体系;服务示范  中图分类号:F1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0)21-0005-03    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快速发展和赖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