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设计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q87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鉴赏人物形象,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3、观照女性命运,学会关注人生和社会。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探讨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
  二.整体感知
  根据预习情况,回顾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以老师为主,师生共同梳理]
  明确: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三.鉴赏人物形象
  1、文中有三处突出的肖像描写,最能展现祥林嫂命运的不幸,请找出来并说说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
  [学生活动:找、读、说、悟]
  明确:
  初到鲁镇时:
  脸色青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再到鲁镇时: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略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临死前: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画眼睛”——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鲁迅《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三次肖像描写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命运,可谓身心备受摧残,特别是眼睛的变化,最能表现祥林嫂精神的痛苦。
  祥林嫂就这样寂然地死去了。
  2、祥林嫂悲惨地死去了,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我们看看:祥林嫂的几次不幸遭遇发生在什么时间?
  [主要以老师引导梳理为主进行]
  明确:立春之日,丈夫死亡
  孟春之日,被卖改嫁
  暮春之日,痛失爱子
  迎春之日,一命归天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祥林嫂真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3、祥林嫂有没有能力活下去?从文中找出依据。
  [学生活动:找、说]
  明确:祥林嫂十分健康,“两颊却还是红的”、“手脚都壮大”;祥林嫂十分能干,不光家务做得好,“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而且是田间的一个好劳力,“她又能做,打柴摘茶养蚕都来得”,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祥林嫂又十分勤劳,在卫家山的婆家、在鲁镇的河埠头、在货家墺的茶园蚕房,到处都留下她辛勤劳作的影子,“似乎闲着就无聊”;她还十分善良;祥林嫂更坚强,一寡再醮,丧夫失子,没有击倒她,更没有使她失去生的希望,她靠做女工养活自己,顽强地活下去。可以说,她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说:中国人无非处在两个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祥林嫂想做奴隶而不得。
  四.探讨悲剧根源
  问题提出:健康、能干、勤劳、善良而又坚强的祥林嫂,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却在人们的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那究竟是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师生共同梳理]
  明确:鲁四老爷、四婶、柳妈、婆婆、大伯、“我”、鲁镇上的人们,甚至包括祥林嫂自己,还有狼。
  创新活动:假如祥林嫂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或者你就是祥林嫂的话,面对同样的不幸,你会怎么做?
  明确:旧社会,祥林嫂没有春天;新社会,祥林嫂拥有春天。
  五.布置作业
  1、熟读文中关于祝福景象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在小说中,环境和人物性格密切相关,请你深入分析、思考:鲁镇的民众对祥林嫂为什么那样冷漠、残酷?从中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和国民劣根性?
  孟霞,教师,现居山东滨州。
其他文献
文学界曾流行过一个这样的观点:关于文学创作,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的问题,不敢苟同。我倒觉得,作品写什么依然是最重要的。就拿旧海棠的小说《刘琳》来说,尽管此小说也含有“怎么写”的技巧在里面,而真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还是这个故事本身。这个故事讲得并不轰轰烈烈,而是平铺直叙地描述了一个名叫刘琳的弱女子的悲惨人生。此作并没有拾人牙慧,重复着“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者”这样的模式,而是另辟蹊径,采用象征隐喻的手
摘 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在专题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常见的整理方法,并以巡视整改专题档案为例详细分析了高校应该设立专题档案一级类目进行归档保存的合理性,同时提出了整理过程的三点建议,以期为规范管理专题档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专题档案;巡视整改;管理  Abstract: This essay stat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可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可以培养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完善、精神世界得以拓展。语文这个重要的学科又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语文教学,尤其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在多姿多彩的具体的
朱光潜先生说过:“情绪的性质一部分由人的素质决定,另一部分由产生这种情绪的环境决定。”黄昏,光明与黑暗的临界,白昼与黑夜交接。“暗香浮动月黄昏”,黄昏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频频亮相,黄昏,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凝聚着万般情感与生命意识的原形意象。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了这类古典诗词二十多首,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黄昏意象特有的审美内涵。    一、沧桑情感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
社会形式的发展促使我国实施素质教育,而课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到底什么是课改呢?课改,简单地说,就是课程改革,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就是说课改的中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课改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从学习内容、教学观念到教学方式、教
高质量的教学论文一般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经验的典型性;二是理论的前瞻性。也就是说,好的论文,对于指导教学、推进课改、提高效果、避免少走弯路,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和水准,写作者应该如何入手呢?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论文的写作原则    教师具备了良好的写作素养,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形成表现的欲望。这时,应注意把握三个原则:一是以小见大。尤其是初
曹大臣教授任教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长期深耕于中日关系史和日本研究领域,学术成就卓著。但即便他身边的人可能都不知道,他还是一个诗人。早在1980年代初上师专时,他就开始写诗了。二十岁左右,他的诗作就在《福建文学》《诗歌报》等报刊上发表,在诗友圈中被奉为“一面旗帜”,成为当时小有名气的年轻诗人。但九十年代的社会大转型把每一个人都推到了艰难的抉择面前,曹大臣暂停了诗歌写作,选择求学深造,走上学术研究之途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语文,语者,口头表达;文者,书面表达。”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告诉我们只有具备较高的表达能力,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人交流沟通,展现自己。然而,初中生语言表达能力普遍低下的现象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较差;书面表达语言干瘪,没有鲜亮的文采。  由此可见,
大地温厚,冬阳灿烂  这双手,抚过琴,写过字,  摸过冷暖。  这个身子,曾经跟在卑微的后面,  憋屈的后面,失眠的后面。  才一小会工夫,  晨露滴了,  桃花谢了,  仓促的时光,已经有了寒凉的味道。  没有新鲜的血液,  也不再有新的爱,  也没有什么,需要特别表达的夜晚。  但是诗和体温都在,  白云和山岗也在,  不动声色的脚步,让风也岑寂了下来。  没有什么不堪重负,  也不再惧怕狼狈
家人一起散步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更能体现浓浓的亲情。作者莫怀戚抓住了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蕴涵丰富的镜头,展现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温馨和人间的真善美,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感悟到家庭伦理和美、相爱的理想,品尝到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母慈子孝向来是中国人追求的理想的家庭模式。《散步》用清新优美、平易朴实的语言阐述了这一话题。阅读这篇文章,如同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