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其重点之一便是新课标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就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
一.新课标与新理念
(一)语文课程标准概述
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评价建议。
(二)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
1.主体性理念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就是关注人,“教育是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学生是活生生的有主体意识的人,是活动的能动体,具有发展和完善自身的能力。
2.人文性理念
数十年来语文教学的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基本观念是: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这也是导致语文学科人文价值、人文底蕴严重流失的根本原因。
3.整体性理念
整体性理念指语文教育在人才培养、学科联系、教育方式等方面,从总体目标出发,树立全局思想。“把教育中智力的,体力的,美感的,道德的和社会的组成部分加以隔离,这是人类相互疏远,轻视和支离破碎的一种迹象”。首先,培养具有高度综合素质的人才,即“体现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统一,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统一”。其次,研究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再次,把选修、必修、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结合起来。“拆除隔离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融会贯通的樊篱”
4.创新性理念
“我们生活的时代,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培养创造者、革新家,而不是只会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的人。”
5.实践性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语文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一)教育观念概述
教育观念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实践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比较确定的认识和看法。教育观念作为人们对教育的观察思考与实践而获得的认识成果,直接支配着教育的运行,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二)语文教师在新课标理念下教育观念的转变
“振兴民族靠教育,振兴教育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亲躬示范作用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从自身做起,更新教育观念,以顺应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潮流。
1.全面观
语文教师不能单纯的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应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多层次、多规格、多类型的人才。
2.全体观
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克服单纯的注重部分学生的思想倾向,要满腔热忱地帮助全体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着眼于全体学生成为各种有用的人才。
3.全新观
语文教师要以全新的教育思想,培养全新的人才,开创全新的局面。现在的学生是充满幻想与勇气,善于创新与开拓的人,不应该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不应该是目光短浅的封闭主义者。
4.全程观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把学生送入高一级的学府,而应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从为学生的学习、升学作规划,转为为学生的一生作规划”。
5.教学观
教书是教师的职责,但不能为教书而教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的“灌”“管”“压”,要在“愤”“悱”的状况下进行“启”“引”“导”。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6.师生观
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管是好是差,品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
高贺国,教师,现居河北唐山。
一.新课标与新理念
(一)语文课程标准概述
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评价建议。
(二)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
1.主体性理念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就是关注人,“教育是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学生是活生生的有主体意识的人,是活动的能动体,具有发展和完善自身的能力。
2.人文性理念
数十年来语文教学的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基本观念是: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这也是导致语文学科人文价值、人文底蕴严重流失的根本原因。
3.整体性理念
整体性理念指语文教育在人才培养、学科联系、教育方式等方面,从总体目标出发,树立全局思想。“把教育中智力的,体力的,美感的,道德的和社会的组成部分加以隔离,这是人类相互疏远,轻视和支离破碎的一种迹象”。首先,培养具有高度综合素质的人才,即“体现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统一,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统一”。其次,研究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再次,把选修、必修、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结合起来。“拆除隔离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融会贯通的樊篱”
4.创新性理念
“我们生活的时代,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培养创造者、革新家,而不是只会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的人。”
5.实践性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语文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一)教育观念概述
教育观念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实践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比较确定的认识和看法。教育观念作为人们对教育的观察思考与实践而获得的认识成果,直接支配着教育的运行,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二)语文教师在新课标理念下教育观念的转变
“振兴民族靠教育,振兴教育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亲躬示范作用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从自身做起,更新教育观念,以顺应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潮流。
1.全面观
语文教师不能单纯的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应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多层次、多规格、多类型的人才。
2.全体观
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克服单纯的注重部分学生的思想倾向,要满腔热忱地帮助全体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着眼于全体学生成为各种有用的人才。
3.全新观
语文教师要以全新的教育思想,培养全新的人才,开创全新的局面。现在的学生是充满幻想与勇气,善于创新与开拓的人,不应该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不应该是目光短浅的封闭主义者。
4.全程观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把学生送入高一级的学府,而应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从为学生的学习、升学作规划,转为为学生的一生作规划”。
5.教学观
教书是教师的职责,但不能为教书而教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的“灌”“管”“压”,要在“愤”“悱”的状况下进行“启”“引”“导”。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6.师生观
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管是好是差,品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
高贺国,教师,现居河北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