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应有正确的“苦乐观”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wa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访俄之旅时说:“我不是痛并快乐着,是累并快乐着。”一句“累并快乐着”,道出了一位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知疲倦辛劳奔走的领导人内心朴实而高尚的苦乐观。年轻干部作为我们党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身上担负的使命更加沉重,责任更加重大,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尤其重要。
  年轻干部要有乐于吃苦的工作作风。甘于吃苦是做好一切的关键。年轻干部大多承担着急、难、苦、累的具体工作,工作繁忙琐碎,责任重,要求严,经常加班加点,思想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由于对基层情况不了解,容易产生眼高手低现象,在工作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甚至会受到误解和责怪。这个时候,年轻干部就应该发扬敢于吃苦、乐于吃苦的工作作风,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用脚踏实地的行动战胜艰难困苦,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证明自己。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锻炼人,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拉近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只有到群众身边,亲身感受到群众的“苦”,才愿意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才能找到走向“乐”的方法。
  年轻干部要有乐在苦中的人生境界。苦与乐并不总是矛盾对立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苦”的感觉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和所做事情的难易程度,而“乐”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内心、一个人的态度。年轻干部要坚定信念,把困难、压力看作财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锻炼本领,修养党性。把解决群众的困难当成享受,将所学专长运用到解决老百姓实际困难中,作出成绩,赢得民心,愿意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自然能够吃得了苦,受得了挫,做到“乐在苦中”。“不怕苦”是一种态度,“乐在苦中”则是一种人生观。年轻干部唯有拥有这样的“苦乐观”,才能干事不畏艰难,才能受挫心平气顺,最终在实践中学到本领,在辛苦中收获快乐。
  年轻干部要有以苦为乐的奉献精神。奉献既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职业操守。基层年轻的党员干部离人民最近,是最“接地气”的干部队伍,要永远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种权力只能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不能用来谋取私利,要坚决做到心不动于红利之欲,手不伸于物流之诱,目不炫于七色之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乐于为工作、为社会、为群众奉献青春、奉献才智、奉献力量。
  年轻干部要有知足常乐的平和心态。在现实社会,学会经得起诱惑是每个年轻干部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能够正确对待名利,是衡量每个党员干部的试金石。很多在名利面前倒下的领导干部在监狱里都表现出了后悔之意。古人说:“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悲。”年轻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个人的荣辱得失、功名利禄要看得淡一些,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基层群众服务中去。只有知足常乐才能经得起名和利的考验,才能在事业上一路走稳、走好。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东平县委党校
  (责编/梁晓娟)
其他文献
“科教兴冀”“两环(环京津、环渤海湾)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是较长时期指导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主体战略,这个战略经历了一个反复酝酿、研讨、形成和完善的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河北省有组织地开展经济发展(包括对内对外开放)战略的讨论和研究,在全国是比较早的。1982年9月下旬,党的十二大刚刚开过,在河北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省經济学会举办了“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讨论会”。到会60人
今天,我当选为保定市人民政府市长。此时此刻,我最深刻的感受,一是深深的谢意,二是沉甸甸的责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王岐山参加某省代表团审议。他发言结束后,该省省委书记总结发言。王岐山要求“讲短点儿”,这位省委书记回答:“可能短不了。”王岐山指着他手中的稿子说:“我刚才又没稿子,你怎么知道并事先打印出来那么多呢?这不是形式主义么?你不用念了!” 细读这则短新闻,让人值得玩味的很多,比如为什么“可能短不了”?是他的总结发言很重要,有许多超人的真知灼见?是他听了代表们尤其是王岐山的发言之后大有感慨
“我儿子不是杀人犯,我儿子绝对不是杀人犯!”老人一边声嘶力竭地哭喊着,一边弓着腰,用头把法院的大门撞得“嘭嘭”直响。血顺着灰白杂乱的头发流到他的脸上,滴在本已褴褛的衣衫上,使他的身影显得更加凄凉。  迷茫于成长方向的少年转眼间已是知天命的年纪,似是刹那千年的变幻,却总有一些抹不去的印迹真实而固执地占据着心灵的某一个角落。这些画面就已成为我记忆的一部分,并与时间一起成长,变得越来越重,深深影响着我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不言而喻,国家的任何一项基本方略都必须靠人来实现,尤其要靠核心骨干力量。作为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领导干部,在观念上树立法治思维、摒弃人治思想,在实践中善用法治方式、杜绝人治做派,对于法治中国能否顺利建成
为了把党校刊物办成鲜明的思想旗帜,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经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批准,《领导之友》从2016年1月
高层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为何屡次发生?怎样通过制度化建设预防腐败?党的十八大期间,备受关注的反腐倡廉问题再次成为讨论主题。代表们提出,“政治清明”“廉洁政治”写入报告,将会有效堵塞腐败漏洞,提升反腐防腐能力。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首次写进党代会报告里,既表明党对政治建设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具体,更凸显三者相互独立又互为因果的内在关联。清明政治要靠各级政府的清廉行政来维系,而政府的清廉形象又是
早期著名的共产党人,在性格、能力、工作方式上,大多特点鲜明,有的还因此获得一些外号或雅号。  例如,毛泽东年轻时的外号叫“毛奇”,因他主张“丈夫要为天下奇,读奇书,交奇友,做奇事,做一个奇男子”。周恩来有“周公”之称,缘于文化界和党外人士,有时连毛泽东也这样称呼他。以“公”相称,显尊敬之意,也是周恩来有凝聚力的表现。朱德则是众所周知的“红军之父”,这大概是外国人的说法,在党内多称“朱老总”,推其德
党的十八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提出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及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
废话也要来一番理论么?没用的废话从道理上颠来倒去,不也就成了废话的废话?  要说也是,其实又不然。睁开眼睛看,竖起耳朵听,静着心思想,在我们目所能及的范围,从大小媒体到各种文件、讲话,废话、正确的废话,可谓一篓篓,一筐筐,令人应接不暇。废话市场如此火爆,值得玩味深思。  废话,就是无意义、没有用且又多余的话。  废话,原本没有正确谬误之说。现在的媒体,特别是官场,不仅废话盛行,还盛行着“正确的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