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培养初中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针对初中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欠缺的现状,近年来,作者在讲授新知、课后作业指导两个领域尝试带领学生“精读”,指导学生“巧读”的策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是对该项尝试的阶段性小结,总结了“质疑”、“对比”、“转换”、“动手”四种具体的操作方法,对一线教师有借鉴意义、具有操作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文本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每当数学测试结束后,与学生交流,笔者听到最多的抱怨是:“我太粗心了,我把题目看错了。”其实,这是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欠缺最表象的反映。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给予怎样的帮助?笔者试图从培养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入手,以期改变现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撰成此文,与同行分享。
  一、初中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欠缺的表现及成因
  近年来,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地在课堂讲授新知、课后作业指导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具体策略如下:
  (一)在课堂新知讲授中带领学生“精读”
  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
  数学语言抽象、逻辑严密。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认真细致。初中生在平时数学学习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阅读一则数学文本,字词句的认读上没有障碍,但就是不能理解其中的数学含义,更不用说体会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的每一个符号、术语都有精确的定义,不能像阅读小说一样跳读、浏览。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并通过细致阅读尝试自我释疑。
  案例1:在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圆的基本性质3.3圆心角的第一课时中,圆的性质:“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我引导学生质疑:“‘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条件能不能省略?”经过思考,有同学举例说明了两个大小不同圆,相同的圆心角度数所对的弧并不相等。这样,大家对“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前提条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后,有学生提出:“同一个圆心角所对的弧不是有优弧和劣弧之分?”我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思维十分严谨,然后提示学生继续阅读书本第71页脚的补充说明:“在本套教科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弧都指劣弧。”这些质疑很有价值,它们让学生明白了每个定理都有它应用的前提条件,由已知条件怎样得出结论都要经过严格的逻辑推理。
  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精读数学文本时,我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认真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可以在精读中质疑、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
  初中生学习数学有这样一个常见现象:学生对数学概念或者定义“一看就懂”,但是课后作业“一用就错”。说到底,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没有彻底理解和掌握。
  实践表明,解决此类问题,运用“比较”是一个好办法。课堂教学中,通过比较知识点的异同,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比较可以将知识进行有层次、有系统的区分和整理,为灵活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2:关于“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这两个概念,在学生阅读理解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常见的汽车标志,如奔驰、大众、马自达,商标如工行、农行等,看到它们共同的性质:沿某条直线翻折,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就容易理解了轴对称概念。同样让同学们观察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每人的两只手,中国民间的窗花、剪纸,可以发现: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翻折,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得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的时候多进行比较,带领学生列出以下表格:
  反过来,如果把一个图形直线两旁部分看成两个图形,那么它们成轴对称,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成了轴对称图形。这样比较就使得学生对这两个难懂易混的概念得到透彻的理解。
  (二)在课后作业中指导学生“巧读”
  1.带领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转换”
  数学教科书中的语言有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数学阅读重在理解、领会,实现领会需要实现内部语言转换。在阅读文字语言时,常需结合图形,将其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达到理解的目的。这种转换在实际应用问题中尤为重要。
  案例3:现有边长为120厘米的正方形铁皮,准备将它设计并制成一个开口的水槽,使水槽能通过的水的流量最大。
  初三(8)班数学兴趣小组经讨论得出结论:在水流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水槽的横截面面积越大,则通过水槽的水的流量越大.为此,他们对水槽的横截面进行了如下探索:   (1)方案①:把它折成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水槽(如图1)。
  若∠ACB=90°,设AC=x厘米,该水槽的横截面面积为y厘米2,请你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x的取值范围),并求出当x取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又是多少?
  方案②:把它折成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水槽(如图2)。
  若∠ABC=120°,请你求出该水槽的横截面面积的最大值,并与方案①中的y的最大值比较大小;
  (2)假如你是该兴趣小组中的成员,请你再提供两种方案,使你所设计的水槽的横截面面积更大。画出你设计的草图,标上必要的数据(不要求写出解答过程)。
  这是一道方案设计的应用题。首先,学生要通过阅读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理解横截面积、流速和流量之间的关系。我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语言时结合图1和图2的图形语言进行转化:
  第一步转化:将普通语言“水槽”和“横截面积”转化为数学语言“直棱住”和“底面积”。
  第二步转化:流量就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的水体积,流速就是单位时间内水经过的距离,因此,单位时间内,“水的流量”和“水的流速”就被转化成“直棱柱的体积”和“直棱柱的高”。
  第三步转化:数量关系“直棱住的体积=底面积×高”转换成“流量=横截面积×流速”。如此,学生就彻底理解“在水流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水槽的横截面面积越大,则通过水槽的水的流量越大”这句话了。这是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达,得出函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前提。
  2.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动手”
  数学文本阅读不仅是一个用眼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动手、动脑全面配合的活动,实践操作题尤其如此。
  案例4:在一次科学探究实验中,小明将半径为5cm的圆形滤纸片按图1所示的步骤进行折叠,并围成圆锥形。
  (1)取一漏斗,上部的圆锥形内壁(忽略漏斗管口处)的母线OB长为6cm,开口圆的直径为6cm.当滤纸片重叠部分三层,且每层为1/4圆时,滤纸围成的圆锥形放入该漏斗中,能否紧贴此漏斗的内壁(忽略漏斗管口处),请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说明;
  (2)假设有一特殊规格的漏斗,其母线长为6cm,开口圆的直径为7.2cm,现将同样大小的滤纸围成重叠部分为三层的圆锥形,放入此漏斗中,且能紧贴漏斗内壁。问重叠部分每层的面积为多少?
  作业批改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无法顺利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反映,他们根本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无从下手。虽然题目中文字语言结合了图形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但是很多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当滤纸片重叠部分三层”、“滤纸围成的圆锥形放入该漏斗中”,尤其是“重叠三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想象不出来。
  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我拿出一张白纸,撕出一个圆形,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
  第一步:按题目示意图把圆形纸片对折再对折,重叠部分是1/4圆。我让学生用手指拨开折叠好的纸片的其中一层:一个圆锥形出现了,而且一目了然地看见了纸片漏斗的重叠部分果然是三层。这个动手过程完成了文本中“当滤纸片重叠部分三层,且每层为1/4圆时,滤纸围成的圆锥形”这一情境。
  第二步: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所有参与的同学都发现了:重叠的三层纸片只有一层是漏斗的一部分,有两层是多余的,那么做成这个漏斗,实际只需要180度圆心角的扇形就够了。
  第三步:把漏斗想象成沿母线展开,算出漏斗展开的扇形圆心角度数,把它和180度比较。通过计算和验证,漏斗展开的扇形圆心角度数也是180度。此时,学生得到结论:当滤纸片重叠部分三层,且每层为1/4圆时,滤纸围成的圆锥形放入该漏斗中,能紧贴此漏斗的内壁。至此,第一小问解决了。
  有了第一小题的思路,再阅读第二小题,同学们发现只是变换了数据,互换了条件和所求的结果,数学思维可以是第一小题的逆向思维。
  该例表明:动手既巧妙地解决了问题,又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拓宽了文本阅读的途径。没有动手实践,理解实例中的数学文本十分困难,极少有学生能解决以上数学问题;反之,通过动手实践,大多数学生都理解并解决了以上数学问题,效果十分显著。
  三、成效与思考
  两年来,在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中,笔者见证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能力提高,主要体现在:
  1.提高了学困生的数学语言水平和交流能力。学生能更好地用数学语言交流互动,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了。
  2.发展了中等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实践能力增强了,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也在这种训练与学习中逐步形成。
  3.提高了学优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眼光观察问题,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学生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能力,变得越来越爱学,越来越会学。
  综上,在实施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文本能力的过程中,笔者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当然,培养初中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许多话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如怎样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独立阅读;已有的策略如何优化,是否还有更佳的策略,等等,笔者将继续努力继续探究。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吕传汉.数学的学习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范良火.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 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化的发展,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形式。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不仅能开阔幼儿的视野,还能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和谐发展,让幼儿的童年生活充满乐趣。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民间游戏 价值 作用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原则或信条,并对幼儿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通过形式民间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勇于竞争的精神和团结协作、互助、
摘 要: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习惯易于纠正。因此,在幼儿时期,教师应该着重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教育,在小班就要开始行为习惯的养成。那么如何引导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作者从幼儿园和家庭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关键词: 小班幼儿 行为习惯 养成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塑造人的过程,它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会让人受益一生。叶圣陶老先生说:
摘 要: 望闻问切是中医了解病理的手段.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通过“望闻问切”,中医可以找出病人的病源,从而开出合理的药方,从而根治病人.本文主要借助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望闻问切,对数学题进行解析分解,以期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 望闻问切 数学解题 巧用  波利亚说:“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
摘 要: 随着新课标改革向纵深发展,初中数学有效学习的指导已成为一个战略性问题,教师要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地完成数学任务.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先指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指导学生课堂听课方法;指导学生练习、复习方法,通过这些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还要活用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数学学习 学习方法 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师主导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数学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钻研教法,而且要让学生知道相关数学史的知识,因为通过学习数学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数学教师应该多读点数学史服务于教学  “读史使人明智”,数学的面貌很缜密,数学发现的过程很隐蔽。如果学生在学校毕业后,不知道著名的数学家,也不知道数学悠久且曲折的发展史,更不要说现代数学的发展,对于
“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反思意识人类早就有之。“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何况作为学生,在学习中也应适时反思学习的得与失,消除弊端,得教益,“反思”已经成为学好数学的最佳途径之一。  学习反思就是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知识等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所产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公路交通网络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本文分析了公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基于信息化视角对促进公路经济发展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提高交通网络建设工作质量并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信息化;公路经济;现状;对策  一、前言  目前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的日益增强,这给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更加
一、有效学习的含义  “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指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效率指是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效益是指效果和收益。  笔者的观点为:有效复习是具有一定评价意义的,以促进学习活动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复习理念。所谓的有效性可以是即时呈现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是长远的学习效益;可能是显性、可测的,也可能是隐性的、不可测的。  二、有效学习的策略  (一)
笔者在使用人教A版高中课标数学必修A版《集合》时所进行了如下教材解读:  一、常用数集的记法  自然数集N.N是“自然数”的英文natural number的首字母.  实数集R.R是“实数”的英文real number的首字母.  有理数集Q.“有理数”的英文是rational number,首字母与实数的相同,也是r.由于有理数可以表示为既约分数,(m,n∈Z,n≠0,(m,n)=1(m,n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