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
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2006年,总面积16128.6公顷。该保护区是以保护天然阔叶林生态系统和众多的野生动植物种及其栖息地、增强保护区水源涵养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植物区系处于属于华北、长白、内蒙古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所以植物资源物种十分丰富,现调查已知,维管植物97科412属1006种(变种、亚种和变型)。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资源生活型划分,结合《中国植被》采用的生活型分类系统,根据森林植物资源的高低、有無木质部、有无分枝、形体特征和生命周期性,对保护区的维管束植物的生活型进行调查与分析。
2.1 设置物种调查路线
在古山子镇劈山沟流域、北地宽沟流域、头三道西北沟流域、杨树洼流域,大庙镇范杖子青山沟流域,西五家子乡簸萁掌流域、三道沟流域设置物种调查路线7条,范围基本覆盖整个保护区管护面积。
2.2 植物物种调查及鉴定
沿各条调查路线,辐射周边区域,进行植物调查和标本采集,同时对植被保存较好的如山脊、山谷、溪流边等重点区域进行重点调查和标本采集。现场能确定种类的现场做好记录,现场不能确定的,则现场拍照并采集标本带回,参照《中国植物志》《辽宁植物志》《高等植物图鉴》等参考资料鉴定。再不能确认的,则通过传输照片、邮寄标本的方式,请辽宁大学、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和老师帮助鉴定。
3.1 保护区维管束植物生活型的划分
森林植物生活型的形成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趋同适应的结果。此次研究分析以保护区内森林植物群落调查结果为主,结合《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划分标准,将保护区维管植物的生活型划分8个类型,分别为乔木、小乔木、灌木、半灌木、小灌木、一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藤本。
3.2 保护区8个植物生活类型的种类及占比例
保护区维管束植物1 0 0 6种中,乔木7 2种,占保护区种数的7.16%;小乔木20种,占1.99%;灌木110种,占1 0 . 9 3 %;半灌木8种,占0.80%;小灌木12种,占1.19%;1~2年生草本228种,占 22.66%;多年生草本541种,占53.78%;藤本15种,占1.49%。排序为:①多年生草本>②1~2年生草本>③灌木>④乔木>⑤小乔木>⑥藤本>⑦小灌木>⑧半灌木。
3.3 保护区植物生活型分析
保护区木本植物较少,仅占植物种数的23.56%,尤其乔木只占7.16%,乔木主要以油松、蒙古栎、山杏等为主;草本种数最多,占保护区总种数的76.44%,尤其是多年生草本占53.78%。说明保护区草本植物在系统发生上古老、原始,在形态上进步、特化,在植物资源中国,草本植物适应性更强,是保护区地带性植物群落。灌木比乔木树种分布较多,主要以荆条、榛子、胡枝子、照白杜鹃等,灌木的分布、存在状况,直接影响着该地域森林演替的趋势向何种方向发展。保护区内常绿植物稀少,除油松、侧柏为常绿乔木,卷柏为常绿多年生草本外,其他常绿物种少见,常绿植物的缺乏也表明了保护区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
保护区开展植物资源生活型研究与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森林植被类型的结构,明确现阶段森林植物中优势种、劣势种、主要种,乔灌草各层次植物资源的分布数量、盖度优势、丰富度等数据。对保护区进行植物群落生活型研究,森林生态演替阶段、方向、趋势研究,进而为保护区的管理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可以更好地开展植物资源保护,实现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意义。
1 调查区概况
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2006年,总面积16128.6公顷。该保护区是以保护天然阔叶林生态系统和众多的野生动植物种及其栖息地、增强保护区水源涵养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植物区系处于属于华北、长白、内蒙古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所以植物资源物种十分丰富,现调查已知,维管植物97科412属1006种(变种、亚种和变型)。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资源生活型划分,结合《中国植被》采用的生活型分类系统,根据森林植物资源的高低、有無木质部、有无分枝、形体特征和生命周期性,对保护区的维管束植物的生活型进行调查与分析。
2 调查方法
2.1 设置物种调查路线
在古山子镇劈山沟流域、北地宽沟流域、头三道西北沟流域、杨树洼流域,大庙镇范杖子青山沟流域,西五家子乡簸萁掌流域、三道沟流域设置物种调查路线7条,范围基本覆盖整个保护区管护面积。
2.2 植物物种调查及鉴定
沿各条调查路线,辐射周边区域,进行植物调查和标本采集,同时对植被保存较好的如山脊、山谷、溪流边等重点区域进行重点调查和标本采集。现场能确定种类的现场做好记录,现场不能确定的,则现场拍照并采集标本带回,参照《中国植物志》《辽宁植物志》《高等植物图鉴》等参考资料鉴定。再不能确认的,则通过传输照片、邮寄标本的方式,请辽宁大学、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和老师帮助鉴定。
3 保护区植物生活型研究及分析
3.1 保护区维管束植物生活型的划分
森林植物生活型的形成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趋同适应的结果。此次研究分析以保护区内森林植物群落调查结果为主,结合《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划分标准,将保护区维管植物的生活型划分8个类型,分别为乔木、小乔木、灌木、半灌木、小灌木、一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藤本。
3.2 保护区8个植物生活类型的种类及占比例
保护区维管束植物1 0 0 6种中,乔木7 2种,占保护区种数的7.16%;小乔木20种,占1.99%;灌木110种,占1 0 . 9 3 %;半灌木8种,占0.80%;小灌木12种,占1.19%;1~2年生草本228种,占 22.66%;多年生草本541种,占53.78%;藤本15种,占1.49%。排序为:①多年生草本>②1~2年生草本>③灌木>④乔木>⑤小乔木>⑥藤本>⑦小灌木>⑧半灌木。
3.3 保护区植物生活型分析
保护区木本植物较少,仅占植物种数的23.56%,尤其乔木只占7.16%,乔木主要以油松、蒙古栎、山杏等为主;草本种数最多,占保护区总种数的76.44%,尤其是多年生草本占53.78%。说明保护区草本植物在系统发生上古老、原始,在形态上进步、特化,在植物资源中国,草本植物适应性更强,是保护区地带性植物群落。灌木比乔木树种分布较多,主要以荆条、榛子、胡枝子、照白杜鹃等,灌木的分布、存在状况,直接影响着该地域森林演替的趋势向何种方向发展。保护区内常绿植物稀少,除油松、侧柏为常绿乔木,卷柏为常绿多年生草本外,其他常绿物种少见,常绿植物的缺乏也表明了保护区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
4 结语
保护区开展植物资源生活型研究与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森林植被类型的结构,明确现阶段森林植物中优势种、劣势种、主要种,乔灌草各层次植物资源的分布数量、盖度优势、丰富度等数据。对保护区进行植物群落生活型研究,森林生态演替阶段、方向、趋势研究,进而为保护区的管理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可以更好地开展植物资源保护,实现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