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故事太多,新闻太少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zag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媒体需要流量,公号创业者需要变现,键盘侠需要靶子,营销号需要爆款,“教主”们需要收智商税。太阳底下无新事,猎物就那么多,话题就那么几个,所以只能在几个猎物间不断切换,厌倦了一个猎物,就找另一个猎物寻找新鲜感。于是便能看到新媒体舆论场的猎物轮转:隔段时间需要一个熊孩子,需要一个坏老人,需要一个相亲的女白领,需要一个供大城市中产表达焦虑的由头,需要逃离一下北上广,需要一个贱人供公众吊打,需要一个底层奋斗者用来同情、砺志和消费,需要某个“苟且”便于吃饱了撑着的中年们无病呻吟一下……
  近来新闻比较淡,流感中年叹息声过去不久,嗯,翻一翻爆款清单,好久没吊打过熊孩子了,该轮到熊孩子话题了。永远别担心缺少由头,话题营销就像自来水一样,拧开就有,这不,看了就能让人忍不住想暴打这熊孩子一顿:熊孩子故意猛推孕妇,试试能不能让孕妇流产。这“新闻”成了这几天新媒体舆论场最热的话题,制造了N个公号10万 ,也让很多微博创造了点赞纪录。
  网民的跟帖一个比一个狠:他们还是孩子,请多判两年,因为年轻人有的是时间。对待熊孩子,一顿毒打是他唯一能听得懂的语言。传统媒体也义愤填膺地介入了,把熊孩子那些劣迹再盘点一番,将网众对熊孩子及其背后熊家长的仇恨推向峰尖。
  可是,这是新闻吗?不是,只是一则未经核实的网帖,一个网友写的故事。一位妹子目睹了一名四年级,身高1米4、体重120多斤的熊孩子猛推孕妇……当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这个熊孩子还悠闲地吃着零食,不以为意地说:“我看电视上孕妇摔了会流产,我就想看看推倒她会不会也流产。”听到这话的妹子,当场就爆发了。
  熊孩子是不是一个社会问题?是,媒体报道过不少反映熊孩子劣迹的新闻,电梯尿尿,推小女孩下楼,放火,给同学喂老鼠药,能列出一堆骇人听闻的劣迹。可“故意猛推孕妇试试能不能让孕妇流产”只是网帖,没有任何可证实或可证伪的新闻要素。我浏览了一下各大媒体的报道和各公号的整理,没有一家媒体采访了写这则网帖的网友,更不用说其他相关当事人或基本的核实工作,都将这则网帖当作“客观事实”纳入新闻流程。仅仅一则不明来源的网帖,就点燃了网众对熊孩子的强烈愤怒,节奏是多么地好带,愤怒是多么的廉價。
  好像没人关心这是不是事实,没人关心写网帖的人是不是夸大其辞地加工,更没人关心所谓的熊孩子是不是真说过“我想看看她会不会流产”这样的混账话,都沉浸于脑补和讨伐的正义快感中。可能在多数人看来,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网帖反映了一种社会镜像,这样的事完全是可能发生的,逻辑上没毛病,熊孩子完全有可能这么熊。
  不是基于新闻和事实去思考,而是基于“网帖故事”,这是当下新媒体舆论场的底色,新闻也正是死在这样的网帖狂欢中。营销号熬夜编着让人跟着喜怒哀乐的故事,刷着朋友圈的白领焦急地等着故事的喂养,填补空虚的生活。
  “故事”能推动社会进步吗,“故事”能带来改变吗?不能,基于事实的报道才有产生真正的推动力。“故事”中的情节是虚构的,只有消费的价值,新闻报道基于事实,指向一个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才能撼动和改变,这真是真实的意义。虚构一个熊孩子蹭孕妇的情节,人们只能在抽象的想像中对着一个抽象的群体进行群殴,发泄着抽象的愤怒。编的故事中本身已包含了是非和爱憎,网众只不过沿着网帖预设的情绪发泄一番,抽象中的那个“熊孩子”和“熊父母”毫发无损――没人觉得自己的孩子是那种需要教训的熊孩子,一边倒地宣泄仇恨,没人反思,没人受到教训,没有触动任何的痛感。
  如果是一条有事实基础的新闻,效果就不一样了。熊孩子因为做了错事,会受到惩罚,父母因为对孩子管教不够,作为监护人受到惩罚,被邻居鄙视,被舆论修理。――因为真实,愤怒和批评会传导到问题的另一端,让应该担责者反思。
  故事太多,新闻太少,情绪爆炸,事实不够用,这就是我们所身处的社交媒体时代。
其他文献
“随着季节改变,想到可以穿这条裙子,可以穿那件外套,这样的记忆和联想是时髦的乐趣。”山本耀司曾表示“没有值得依赖的衣服会感到不安。”  然而究竟什么样的衣服才足以给你带来安全感?足以让永远都缺一件衣服的女人感到“有这一件就够了”?  答案大概是一件值得代代流传的经典奢侈品外套。为什么外套值得投资?  秋天一到,走在街上总能遇到穿“小香风”外套的人。之所以说“小香风”,是因为大家都深知不是每个人都有
Q:你之前对镜头、画面语言之类的并不苛刻,甚至现场可以交给程小东他们去管理,这是不是和你做编剧出道有关?后来《追龙》的画面、颜色都很有质感,是从头到尾认真执导的?  A:我曾最多一天跑五个现场。有的是我做导演,有的是我做监制。当然,我能跑五个,就说明有三到四个是武打戏,或者有别的导演在处理。  只要你不是作者电影,大型娱乐片,谁拍都一样。在好莱坞,哪一部片不是五六个人拍的?《星球大战》每一部都是好
“因为父母只有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独生子女人口总量已超过2.18亿,这个数字背后有着一个庞大的老龄人群体。  90后作为第二代独生子女,已经陆续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父母多数留守家乡,成为空巢大军的主力,一旦遇上重大疾病,身在外地的孩子无法兼顾。一边是需要照顾的父母,一边是刚起步的事业,曾经被贴上“叛逆、“自我”等标签的90后在面对这样两难的问题时会如何解决?  我们采访了一些90后独生
于是,我来了爱沙尼亚,西向波罗的海,北向芬兰湾,在这欧洲十字路口的左右徘徊中,有这么一个时间似乎都被遗忘了的地方。Estonia,像是恋人之间的呢喃,宛如枝头绽开的春花,慢慢地放低了音量,气流从舌尖,又顺着喉间回到了胸腔,让人整个的心都柔软了起来。爱沙尼亚,就是这么一个容易让人柔软起来的地方,更何况,首都塔林,1997年进入了联合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2010年的欧洲文化之都,有保存最完好也是
赛义德(你别管他是谁)说了啊,知识分子就是让人窘迫的  这几天许知远被diss了一天。不懂diss什么意思?自己查字典去。我是个知识分子,不管帮你查字典。  我的意思是,一个人要是让你舒舒服服顺顺当当的,他不配做知识分子。所以许知远是个知识分子,因为他让很多人不舒服。还不完全是不舒服,简直是古怪。就像他在腾讯“十三邀”节目里问马东:“你是不是表面拥抱新时代,内心深处那一面,你只是把它安放了?”  
李立群如下山猛虎,舞台剧台柱,又凭电视剧《卿须怜我我怜卿》获得台湾“金钟奖”最佳男主角奖。电影方面,从《搭错车》的配角演到杨德昌《恐怖分子》的男一号。李立群的表现天赋,在舞台剧、电视剧、电影三个领域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和肯定。这样的奇才,在台湾演艺历史上,也是凤毛麟角。  从披荆斩浪的海员,到金钟奖的影帝,再到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里说相声,两人反目后来大陆拍戏成就人生第二春,李立群的人生风景,称得
宋绍兴四年(1134)八月,31岁的岳飞正统兵驻扎在鄂州。这位出身于河南农家的将军,此刻声望正盛,刚刚收复襄阳六郡的他成为大宋君民所仰仗的柱石。  这年春天,岳飞向宋高宗上《乞复襄阳札子》,主张收复陷于刘豫伪齐政权的襄阳六郡,并说:“恢复中原,此为基本。”曾在前一年被金兵逼得无路可走、不得不浮海避难的高宗,同意了这次反攻。——他和他的臣民太需要一次胜利了。  得到皇帝的批准后,是年四月十九日,岳飞
说起社交,大概有酒店就有社交。最早的社交酒店就出现在19世纪酒店开业潮时,Lounge和酒吧的随之兴起。它给旅途中的住客和当地人提供了餐饮、酒水和抽雪茄打牌闲聊之地,并且慢慢成为酒店必需。  眼下,社交酒店在国内大有后来居上的阵势。它是继高端酒店、经济型酒店之外的又一凸起队伍,社群空间、潮牌社交、轻社交……它们灵活多变,并且能融合各种功能体验,一时间这种新形态的酒店又成为时下人们结交新朋友的又一选
@凤翔:男生的方向感真的比女生好吗?  小南:有些刻板印象不完全是无中生有,比如男人方向感更好,女人是路痴的可能性更大;男人脑子里是东西南北,而女人的地图里全是商场、超市和公园。科学研究表明,事实可能确实如此。  《记忆与认知》今年五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心理学与脑科学系的布恩(Alexander Boone)和同事找来一群大学生,请他们体验虚拟现实的迷宫。被试者首先用一个钟
一位职业经理人,如何用努力做出了更多跨行业的复合尝试?  下午四点半,珠江新城,一位年轻男士推开了Clarance Wong的店门。  他身材瘦削,脸容白净,衣着考究:身穿灰色暗纹格子的亚麻西装,里面是意大利式浅蓝色亚麻衬衣,搭配麂皮软底鞋,休闲而精致。“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刚才我理了个发。”说的同时,王家豪在两块量身镜前理了理自己的衣服和打理得油亮的头发。“快近两个月没剪头发,拍照见不得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