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课堂上实施情感教育策略初探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ff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心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由于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文以巴尔扎克小说《幻灭》的教学为例,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角度阐发,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情感教育实践,力求通过分析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情感教育 幻灭 人生选择
  19世纪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幻灭》,讲述了来自外省的年轻人在巴黎奋斗的故事。虽然作品距今已过去近两个世纪,但是其人物与主题的深刻性,依然对当下的年轻人有着极大的启示和价值。所以,借助《幻灭》这部小说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非常合适的契机。
  一、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入手,进行人生选择的教育
  《幻灭》小说的主人公是青年诗人吕西安,他从外省来到巴黎企图一展拳腳。本来可以凭借辛勤的奋斗取得成功,但虚荣的他耐不住清贫的生活想走捷径,后来在污浊的新闻界迷失了自我,落得个梦想破灭的下场。
  和吕西安不同的另外一个小说人物大卫·赛夏则没有吕西安身上那些明显的弱点。相比之下,他单纯善良,也不乏恒心和斗志,想依靠自己的科学发明为家人带来美好的生活。但是大卫·赛夏的短板是他过于天真,没有社会经验,所以才会在残酷的竞争中被对手倾轧,最后落得个发明专利旁落、自己破产的结局。他的故事告诉读者,一个人光是凭借聪明才智,而没有与社会上所有邪恶势力斗争的策略,依然是要遭遇失败的。
  小说中的理想人物是巴尔扎克本人的化身德·阿泰兹,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依靠小团体的力量,终于获得了成功。在他的身上,既有着吕西安的才气,也有着大卫·赛夏的恒心与毅力,同时还具备在社会的枪林弹雨中顽强生存下去的勇气和智慧。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人格中的闪光品质值得当代每一个大学生学习。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可以在课堂上做适当的联想和引申。小说中德·阿泰兹这个形象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如在日本电影《大逃杀》中,最后的胜利者(典子和秋也)是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是既不改善良本性但又有着强悍战斗力的成熟智慧的人。2017年,轰动影坛的年轻导演胡迁自杀事件也给人留下很多思考的空间。胡迁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导演,他去世之后,其作品《大象席地而坐》获得了柏林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胡迁的死亡也和这部电影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因为片子的剪辑问题和影片的监制王小帅有着巨大的分歧,其后在即将失去自己作品署名权的情况下,做出了一个最为消极的选择。从胡迁的经历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才华对一个人的成功来讲固然不可或缺,但更为重要的品质是抗争逆境的勇气和毅力。
  通过作品分析、横向联系以及现实生活事例的引入,使学生更为直观感性地理解了巴尔扎克小说中人物设计的意图,同时也从人物特征联系到自身的问题,为自己未来人生的选择提供一个借鉴。
  二、从小说主题阐发中,对学生进行认知教育
  社会是复杂的,巴尔扎克的小说力图通过几个年轻人的命运告诉读者,19世纪法国王政复辟时期的社会本质是“金钱至上”,金钱会腐蚀人际关系,也会腐蚀人的本性,让本来纯真善良的年轻人在生活的浮华中迷失方向,走错人生路。巴尔扎克对社会的认识是深刻的,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中,也依然有着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一些特点,转型时期社会一部分人的功利主义、浮躁心态,都对大学生有着消极的影响。如何在这样一个多元巨变的时代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是一个值得所有大学生思考的问题。
  认识社会的同时,也必须认清自己,才能在人生选择中不致迷失方向。这两种认知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特别需要的。只有既看清社会又了解自己的人,才能像德·阿泰兹那样成为生活的强者。
  巴尔扎克的小说具有极强的现实性,不仅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更能从情感教育的角度,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范本。
  参考文献:
  [1]唐百林.幻影重重 希冀不灭:《幻灭》的中国现代启示录[J].民族论坛,2011(12).
  [2]李华,张建永.文学经典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功能[J].大众文艺,2011(14).
  [3]杨宁.理想的幻灭:吕西安悲剧人生的深度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基金项目: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外国文学经典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项目编号:GH1710222)阶段性成果;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高教科研课题“新媒体环境下经典文学阅读教学方法研究”(项目编号:JGJX2017C9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茜,女,硕士,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世界文学、电影文学与教育学;刘娜,女,硕士,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留学生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育与行政管理)(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或许是出于求生的本能,无论是动物,还是人,自呱呱坠地始,便张开嘴巴叽里哇啦,嗷嗷待哺。  《孟子》有言:“食、色,性也。”食,是为了维系生命;性,是为了繁衍生命。坊间亦有“民以食为天”与“人是铁,饭是钢”之说。由此可以窥出,吃,于人的重要性。  我至今尚未修炼出汪曾祺先生的那种雅好,算不上吃货,更非美食家。身为布衣黎民,早已习惯以粗茶淡饭果腹,对饮食不甚讲究,亦从无挑剔。那时,物资匮乏,纵使内心再
期刊
浅浅的微笑勾勒出往昔,似灯火般的星星长缀于心底,耀眼地闪烁,又闪烁,亦如写信时扑朔迷离的我,笔尖的踌躇,难表的情愫,又忆起转角巷口那模糊的背影,终究,落笔写下了这封信。  亲爱的父亲:  从未给您写过信。当您看到这封信时,不知是什么样的心境,但请您收下这封迟来的信,一封常驻于女儿内心深处的信。它帶着浅浅的歉意与深深的爱,也许,文字稍显苍白,不足以表达那份浓情的恩,却使我有勇气细数过往的日子,一幕幕
期刊
我是一头没有自由的猪,每天都在不断地重复着吃和睡。此刻,我正躲在一个阴暗潮湿的角落里,思考着我的人生。前辈们都逃不出命运,从出生到长大,到被宰杀。看着昔日的好友不断消失,我感到了一丝迷茫和不安。也许,重获自由的那一天就该是我的归宿吧。  天渐渐黑了。终究,我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我被关进一只大铁笼中。尽管拼命反抗,却怎么也逃不出这个冰冷的大铁笼,就这样我渐渐失去了意识……  一阵冷风吹来,我猛然
期刊
彼岸的不是距离,是婚姻,是身份;挚爱的不仅是爱情,更是自由。对于安娜来说,渥伦斯基的爱是自由的象征,是实现自我生命的意义,是值得抛弃一切来冲出婚姻枷锁,来解放自己、追寻自由;对于渥伦斯基而言,挚爱的或许不是安娜,而是她的美与神秘。当这份美触手可及时,当这份神秘不再神秘时,挚爱的激情也就淡了,悲伤的结局也就慢慢地衍生了。  初識安娜,浅知其一生跌宕起伏,为爱而醒,为爱而亡。高贵典雅、美丽端庄的外表之
期刊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感谢,最特别的你。  ——题记  那个外表看上去非常文静的女孩,你在不太熟的人面前不怎么说话,可能给人一种非常高冷的感觉,似乎很难接近。但是,如果和你真正熟悉之后就会发现,你并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样冷漠。你开朗大方,善解人意,让人很舒服。你脑袋里那些千奇百怪的想法,也總能给人惊喜。  你,就是那个最特别的人。  如果有“正能量比赛”,那么冠军一定非你莫属。在我看来,你有着超乎常人的
期刊
一只蟋蟀的缝隙  一只蟋蟀的缝隙  肢解季节的骨骼  暖气融融上升  寒风丝丝吹来  这记忆的悬崖,曾经  跌入多少无故的黄昏  它把月色割裂成一窗一窗灯火照耀  又将每一窗灯火举成星星思念  游子心灵的掌纹  伸开,是无尽的路与无边的海  攥起,是行囊中的无悔和无奈  缝隙中  正在承受和不能承受的  生命之轻与重  都在浅吟低唱  胡杨  荒漠的名片上  印落你火烧云的臉庞  屈桠龙飞  复叶
期刊
岂敢赏雪  清早,拉开窗帘  昨天傍晚被我嘲笑  空有壮志  撕棉扯絮,紛纷扬扬  怎奈地表不寒,触物即化  不过徒作无谓牺牲  又怎会千树万树梨花开的  那雪  此时,竟让我惊讶  赤手空拳的人,前赴后继,靠肉弹  真地攻下城池  看,大街上、房顶上  全挤满山呼的  他们  多像岁月在我的头上  那么执著  在普陀山,我只知道有母亲  普陀山上空的一只鹰,盘旋一天  直到黄昏,才像找到母亲  
期刊
写给自己的诗  生命是个实体的幻梦  美丽的灵魂永承众生的爱宠  生命的觉悟犹如地下的宝藏  稀罕 珍贵  我不是任性的西风  吹不走天上的浮云  我只有一把笨拙的铁锹  把理想和希望挖掘  我害怕见到有毒的蝎子  像一砣磐石压在我心上  我要忍耐 我要忍耐  明天一定阳光灿烂  我甘心在火焰中存身  让世人看见我的纯真  任凭岁月沧桑 日月星辰  改变不了我内心深处的宝藏  裂缝里的小草  我是
期刊
狂欢  衣服是线条和色彩  收息间  谁的自白  月亮暗淡消失  玫瑰里沒有荒原  暮色里,一个私奔的故事  原野上,奔跑的女人  铰去头发,把皱纹打倒  上一秒在囚禁,下一秒在祈祷  夸父逐日般奔跑  奔跑  远方地平线,一个生锈的良知浮现  可暮色昏沉  暗影一下子将它围绕  祈祷  假设有保护神,钵盂丰满  仁慈地布施  那我就垂下我合起的双手  走出门去  沾染点市井的气息,把故事叠进一日
期刊
信笺  我写了一封信给你,  在我认识你以前,就已寄出。  信里隐藏了一些细节,  只采撷了两片红叶。  我把说了又忘,忘了又想起的,  那片笑声,交付与白鸽。  我要它在你启封时,务必染红一朵云。  替我报以深情,并注视你的眼睛。  直到一些念想氤氲,  弥漫在我们的臉庞上,闪耀。  那时,我刚好,  把鸿雁捎回的火漆拆封。  翻过一页会心的笑。  而日戳也恰是,窗外,  流水潺潺。  故乡的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