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乐皆是药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ytot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中医情志疗法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许多诊疗奇闻佳话,大有“喜怒哀乐”皆是药之感,中医对一些疑难怪病具有独特的情志疗法,神奇的疗效蕴藏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激怒疗法
  传说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了忧郁症,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好,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当即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结果第一次文挚没有来,又约第二次,二次没来又约第三次,第三次同样失约。齐王见文挚恭请不到,连续三次失约,非常恼怒,痛骂不止。过了几天文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见,鞋也不脱,就上到齐王的床铺上问疾看病,并且粗话野话激怒齐王,齐王实在忍耐不住了,便起身大骂文挚,一怒一骂,郁闷一泻,齐王的忧郁症也好了。文挚根据中医情志治病的“怒胜思”的原则,采用激怒病人的治疗手段,治好了齐王的忧郁症,给我国医案史上留下了一个情志疗法的典型范例。
  逗笑疗法
  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郁症,终日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几经治疗,终不见效,病情一天天严重起来。经人举荐,一位老中医前往诊治。老中医望闻问切后,对巡按大人说:“你得的是月经不调症,调养调养就好了。”巡按听了捧腹大笑,感到这是个糊涂医生怎么连男女都分不清。此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发笑,久而久之,抑郁症竟好了。一年之后,老中医又与巡按大人相遇,这才对他说:“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则气结’,并无良药,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开,气则疏结通达,便能不治而愈。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开怀欢笑中不药而治的。”巡按这才恍然大悟,连忙道谢。
  痛苦疗法
  明朝有个农家子弟叫李大谏,自幼勤奋好学,头一年考上了秀才,第二年又中了举人,第三年又进士及第,喜讯连年不断传来,务农的父亲,高兴得连嘴都挂到耳朵上了,逢人便夸,每夸必笑,每笑便大笑不止,久而久之,不能自主,成了狂笑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有效果。李大谏不得已请某御医治疗。御医思考良久,才对李说:“病可以治,不过有失敬之处,还请多加原谅。”李说:“谨遵医命,不敢有违。”御医随即派人到李大谏的家乡报丧,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因患急病,不幸去世了。”李大谏的父亲听到噩耗后,顿时哭得死去活来,由于悲痛过度,狂笑的症状也就止住了。不久,御医又派人告诉李的父亲说:“你儿死后,幸遇太医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被救活了。”李的父亲听了又止住了悲痛。就这样,历时十年之久的狂笑病竟然好了。从心理医学上讲,此所谓相反疗法。
  怡悦疗法
  传说古代名医张子和,善治疑难怪病,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信。一天,一个名叫项关令的人来求诊,说他夫人得了一种怪病,只知道腹中饥饿,却不想饮食饭菜,整天大喊大叫,怒骂无常,吃了许多药,都无济于事。张子和听后,认为此病服药难以奏效,告诉病人家属,找来两名妇女,装扮成演戏的丑角,故作姿态,扭扭捏捏地做出许多滑稽动作,果然令病人心情愉悦。病人一高兴,病就减轻了。接着,张子和又叫病人家属请来两位食欲旺盛的妇女,在病人面前狼吞虎咽地吃东西,病人看着看着,也跟着不知不觉地吃起来。就这样,利用怡悦引导之法,使心情逐渐平和稳定,最后终于不药而愈。
  羞耻疗法
  羞耻是人的本能,中医利用人的这一本能,治疗一些疑难怪症,都收到了神奇的意外效果。传说有一民间女子,因打哈欠,两手上举再也不能下来,吃药治疗皆无效果。医生利用女子害羞的心理,假装要解开这位女子的腰带,扬言要为她做针灸治疗,女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惊呆了,不自觉地急忙用双手掩护下身,急则生变,双手顺势自然下垂复原。这是中医采取“围魏救赵”计谋的情志疗法,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浔阳晚报》
其他文献
时值金秋,于宋词里悠然漫步,也是一种浪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的《雨霖铃》尽写相思,堪称秋之情思之绝唱。秋蝉凄楚,执手相看。船就要开了,泪眼相对。恰是深秋时分,忧伤俱在心底。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期刊
战争摧毁了一切,而依然屹立于文士心目中的不倒山峰,是信念,这个世道终将清平的信念。他们时常回忆或向往一些美好的生活,然后留在他们的笔下,在这些特殊时代的文人看来,天堂虽然破灭,但只要坚持信念,便会在不久的将来,重新建起一个新的天堂。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
期刊
打开唐人诗集,我们会发现,关于“胡酒”“胡姬”“胡帽”“胡乐”的描写俯拾皆是;而类似“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意境也被做得雄奇苍凉,颇具胡人气息。鲁迅先生说“唐室多胡气”,移植到唐诗上,也可以说“唐诗多胡气”。那么,唐诗怎么就会同胡气联系起来?唐诗里的胡气又来自哪里呢?  这个问题,实际要探讨的是唐诗及其作者——唐代诗人群体的审美倾向问题。要较好地回答这
期刊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听到诸如“中华两千年文脉断绝”之类的感慨。若说这种论调是“久已有之”,倒不如说是“古已有之”更为妥帖:诸如“崖山之后无华夏”之言,确实是每个时代都未曾断绝。文脉究竟是什么,此问大矣,我自认不敢作答。然而这一番言论,却引起我一番感慨。   前阵子去河南鹤壁,听闻当地一条河流号称“中国诗河”。乍一听,心里一动,想以中国之大,敢以“中国诗河”冠名,口气可谓不小,而我本就很少听闻鹤
期刊
你想了解在古装偶像剧之外,一个生活在明清之际的女性的精神生活吗?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女权运动,没有自由恋爱,没有女性的公共空间,唯一能带给女性慰藉的,除了家庭,只有知识和宗教。尼姑和女塾师这两个特殊职业也就变成对女性而言十分重要的特殊职业,那么,这些职业如何工作呢?男性世界又是如何看待她们的呢?  ?筵 枯燥生活中的精神慰藉   明代一位治经学的读书人何英,他的妻子信佛。从早晨到傍晚,一定要念
期刊
1.经典就是你常常听人们说“我正在重读……”的那些书,而绝不是“我正在读……”的那些书。  2.经典是这样的书籍,它给予已经阅读过或钟爱它们的人们以一种如获珍宝的体会;同时对于保留机会等到阅读的最佳时机来临的读者而言,经典所蕴含的丰富体会也丝毫不减。  3.经典之书能带来特别的影响,无论是它们深深铭刻在我们想象之中难以忘却,还是隐隐藏匿于层层记忆之下伪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  4.经典是每次重读
期刊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在《周易》成语中均有着生动地表现。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自强不息”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   《周易》成语中,从不同方面强调这种进取精神的还有“朝乾夕惕”“持之以恒”“革故鼎新”等。勤劳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中最突出的一个表现。   中华民族素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盘
期刊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本文拟从《春秋公羊传》的视角切入,来谈一下中国的统一思想的经典根据。  ?筵 《春秋公羊传》出现的政治文化背景   《春秋公羊传》最重要的思想是“大一统”,了解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和文化背景,我们才能体会“大一统”思想
期刊
木鱼歌又称“摸鱼歌”,属弹词类曲种,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流行于广东粤语地区,尤以东莞地区为最,在莞邑流行的历史可溯达四百多年。然而世事变迁,如今的木鱼歌和众多传统文化一样面临着人亡歌息,人走技失的现状。现在东莞地区真正能唱木鱼歌的人只剩十几人。   新中国成立之前,劳动妇女绝大多数不能入学,虽目不识丁但却往往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就是从传唱的木鱼歌中得来的。木鱼歌代表性传承人李仲球说,小时
期刊
中国民居建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考察山西古建筑后写道: “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晋商的宅院见证了晋商500年的兴衰史。而今,晋商巨大的财富和荣耀已随历史远去,晋商大院却在历经风雨洗礼后风韵犹存。   在晋商大院中,出名最早的是乔家大院,没有哪座晋商大院有它那么高的出镜率,先后有30多个剧组在此取景拍摄,例如张艺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