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 要】现代城市生态住宅小区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目前我国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且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由于生态小区的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还比较短,相关知识比较缺乏,本文通过对城市生态住宅各方面的讨论分析,理论上给出了生态住宅小区的概念、特点,建设现状和建设要点等。
【关键词】现在住宅小区;概念;特点;建设要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住宅小区是城市住宅的发展方向。生态小区的设计、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他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管理,还需要和城市生态环境相配合。本文指出了城市生态住宅小区的概念,讨论了我国城市现代住宅小区的建设现状和发展必要性,并给出了一些设计要点。希望通过这些分析讨论能为我国现在城市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提高生态住宅小区的水平。
1城市生态住宅小区的概念
现代城市生态住宅小区的要点是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它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追求人和小区环境的和谐融合。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和科学合理的人工改造来营造一个即适合人们生活又充分尊重自然的住宅小区环境。现在城市生态住宅小区面对有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这两个重要课题。保护环境是生态住宅的基本要求,没有良好的环境就更别提能达到生态的要求。目前社会能源越来越紧缺,节约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现代城市生态住宅小区是人、自然和科技的充分融合,它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自然、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同时又能满足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现在城市住宅小区的建设现状
2.1 相关建设标准和技术原则的制定
住建部2001年颁布了《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它首次明确提出了生态小区的概念、建设要点和技术准则。它具体对住宅小区在能源、水、电、气、声、光、热环境及绿化、废弃物处理、建筑材料9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并且就一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充分自用自然环境等技术手段提出来指导原则。其所涉及的内容多、领域宽,对城市生态小区建设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2.2 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提高
我国现代生态住宅的积极倡导者之一是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该商会成立于2001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生态住宅”的概念和标准,并且由于这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所以受到了广泛的响应,目前商会提出的一些生态住宅的建筑标准正慢慢被广大设计、建造者所接受。
随着政府的提倡,设计建筑商的践行,现在购房人越来越青睐城市生态小区。他们已经将住宅小区的现代生态环境状况作为选择购房的重要判断依据。购房者的关注反过来又促进了生态住宅小区的发展,如此往复,我国生态住宅小区的必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将给我国住宅行业带来无限的活力。
2.3 现代城市生态住宅小区存在的问题
生态住宅小区的概念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的,并且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算太长,目前国内对于生态住宅小区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透彻。并且我国存在着严重的挂羊头卖狗肉的问题,虽然不少城市楼盘打着生态住宅小区的头衔卖房,但小区的实际设计建设根本没能做到生态化的要求,这些都阻碍了生态住宅小区的健康发展。这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出面,不断推广生态住宅小区概念,规范楼盘开发商的宣传方式,并引导开发商建设真正的生态化住宅小区。
3发展现代生态住宅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1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目前就全球范围而言,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宅在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地方,其能耗和污染问题都比较严重,而现在生态住宅小区在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上有突出的优势。它从设计之初可就考了可持续发展问题,能在小区内部自循环中多级利用能源和处理污染物,具有天生的低能耗和抗污染能力。所以现代生态生态住宅小区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2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越来越渴望,并且我国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广大居民有条件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人们对住宅的舒适程度、美观性、科技性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而生态住宅小区能满足这些要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理念,和先进技术的使用,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它也能符合人们日益提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能源意识。生态住宅小区内能耗小了,污染排放受到了严格的制约,这对居民的生活体验、身体健康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3.3 发展现在生态住宅小区的可能性
现在城市生态住宅小区的必要性决定了它发展的可能性,又从我国现在城市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现状可以看出,目前无论从政府企业的支持度还是人们对生态住宅的接受程度都为其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再加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生态小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都为生态小区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支持条件,促使了生态小区的发展。
4生态住宅设计要点
所谓生态住宅设计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美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我们务必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核心,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间的和谐统一,因此生态住宅的设计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住宅区风环境设计。对于大多数建筑设计人员来说,在进行建筑设计规划时着重在平面功能设计和美观创作上,然而对于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考虑的不够周到,没能够达到“以人为本”的理念。其实,做好住宅区风环境设计,在冬季可以很好的阻挡寒风对行人的影响,给行走带来方便,同时在炎热夏季又可以达到室内通风的效果。所以说对于住宅风景环境设计绝对不能够忽视。
(2)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居住区热岛现象。住宅区域气流的流动和建筑周围辐射系统是影响住宅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的重要两个因素。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都会造成热岛现象。所谓热岛现象就是指建筑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产生的污染物会造成刺激人们的皮肤导致皮炎,高温容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絮乱等不良后果。设计者可以增加屋顶绿化和垂直墙壁绿化等方法来提高绿化形式,能够很好降低热岛效应,使居住的室内外环境得到改善。但是不可盲目增加绿化,要把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所有涉及都必须以人为本,使绿化和人和谐统一。
(3)控制好日照、遮阳与采光。建筑物根据自身的作用对于光照的要求也不会相同,所以在遮阳、采光设计的时候针对到具体房屋,不可大范围统一实施相同采光措施。我们还需要利用好自然采光,不仅成本低且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另外在建筑物之间考虑好遮挡和自遮挡对自然采光乃至建筑物的热环境的影响。
5结束语
生态住宅小区是现代城市住宅小区的发展趋势,人们对自然界采取了尊重和合理利用的态度,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去适应自然,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开发。文章讨论的生态小区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未来城市住宅小区的发展方向,希望大家能从本文中得到些生态住宅的启发,从而更好地设计、建设出优秀的城市生态住宅小区,提高人们的生活居住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立红.绿色住宅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3(12).
[2]韩靖,粱雪,张玉坤.当代生态型建筑空间形态分析[J].世界建筑,2014(04).
[3]张鑫.现代人居环境与住宅生态设计探析[J].山西建筑,2014(24).
【摘 要】现代城市生态住宅小区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目前我国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且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由于生态小区的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还比较短,相关知识比较缺乏,本文通过对城市生态住宅各方面的讨论分析,理论上给出了生态住宅小区的概念、特点,建设现状和建设要点等。
【关键词】现在住宅小区;概念;特点;建设要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住宅小区是城市住宅的发展方向。生态小区的设计、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他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管理,还需要和城市生态环境相配合。本文指出了城市生态住宅小区的概念,讨论了我国城市现代住宅小区的建设现状和发展必要性,并给出了一些设计要点。希望通过这些分析讨论能为我国现在城市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提高生态住宅小区的水平。
1城市生态住宅小区的概念
现代城市生态住宅小区的要点是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它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追求人和小区环境的和谐融合。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和科学合理的人工改造来营造一个即适合人们生活又充分尊重自然的住宅小区环境。现在城市生态住宅小区面对有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这两个重要课题。保护环境是生态住宅的基本要求,没有良好的环境就更别提能达到生态的要求。目前社会能源越来越紧缺,节约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现代城市生态住宅小区是人、自然和科技的充分融合,它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自然、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同时又能满足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现在城市住宅小区的建设现状
2.1 相关建设标准和技术原则的制定
住建部2001年颁布了《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它首次明确提出了生态小区的概念、建设要点和技术准则。它具体对住宅小区在能源、水、电、气、声、光、热环境及绿化、废弃物处理、建筑材料9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并且就一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充分自用自然环境等技术手段提出来指导原则。其所涉及的内容多、领域宽,对城市生态小区建设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2.2 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提高
我国现代生态住宅的积极倡导者之一是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该商会成立于2001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生态住宅”的概念和标准,并且由于这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所以受到了广泛的响应,目前商会提出的一些生态住宅的建筑标准正慢慢被广大设计、建造者所接受。
随着政府的提倡,设计建筑商的践行,现在购房人越来越青睐城市生态小区。他们已经将住宅小区的现代生态环境状况作为选择购房的重要判断依据。购房者的关注反过来又促进了生态住宅小区的发展,如此往复,我国生态住宅小区的必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将给我国住宅行业带来无限的活力。
2.3 现代城市生态住宅小区存在的问题
生态住宅小区的概念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的,并且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算太长,目前国内对于生态住宅小区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透彻。并且我国存在着严重的挂羊头卖狗肉的问题,虽然不少城市楼盘打着生态住宅小区的头衔卖房,但小区的实际设计建设根本没能做到生态化的要求,这些都阻碍了生态住宅小区的健康发展。这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出面,不断推广生态住宅小区概念,规范楼盘开发商的宣传方式,并引导开发商建设真正的生态化住宅小区。
3发展现代生态住宅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1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目前就全球范围而言,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宅在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地方,其能耗和污染问题都比较严重,而现在生态住宅小区在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上有突出的优势。它从设计之初可就考了可持续发展问题,能在小区内部自循环中多级利用能源和处理污染物,具有天生的低能耗和抗污染能力。所以现代生态生态住宅小区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2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越来越渴望,并且我国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广大居民有条件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人们对住宅的舒适程度、美观性、科技性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而生态住宅小区能满足这些要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理念,和先进技术的使用,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它也能符合人们日益提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能源意识。生态住宅小区内能耗小了,污染排放受到了严格的制约,这对居民的生活体验、身体健康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3.3 发展现在生态住宅小区的可能性
现在城市生态住宅小区的必要性决定了它发展的可能性,又从我国现在城市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现状可以看出,目前无论从政府企业的支持度还是人们对生态住宅的接受程度都为其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再加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生态小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都为生态小区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支持条件,促使了生态小区的发展。
4生态住宅设计要点
所谓生态住宅设计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美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我们务必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核心,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间的和谐统一,因此生态住宅的设计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住宅区风环境设计。对于大多数建筑设计人员来说,在进行建筑设计规划时着重在平面功能设计和美观创作上,然而对于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考虑的不够周到,没能够达到“以人为本”的理念。其实,做好住宅区风环境设计,在冬季可以很好的阻挡寒风对行人的影响,给行走带来方便,同时在炎热夏季又可以达到室内通风的效果。所以说对于住宅风景环境设计绝对不能够忽视。
(2)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居住区热岛现象。住宅区域气流的流动和建筑周围辐射系统是影响住宅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的重要两个因素。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都会造成热岛现象。所谓热岛现象就是指建筑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产生的污染物会造成刺激人们的皮肤导致皮炎,高温容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絮乱等不良后果。设计者可以增加屋顶绿化和垂直墙壁绿化等方法来提高绿化形式,能够很好降低热岛效应,使居住的室内外环境得到改善。但是不可盲目增加绿化,要把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所有涉及都必须以人为本,使绿化和人和谐统一。
(3)控制好日照、遮阳与采光。建筑物根据自身的作用对于光照的要求也不会相同,所以在遮阳、采光设计的时候针对到具体房屋,不可大范围统一实施相同采光措施。我们还需要利用好自然采光,不仅成本低且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另外在建筑物之间考虑好遮挡和自遮挡对自然采光乃至建筑物的热环境的影响。
5结束语
生态住宅小区是现代城市住宅小区的发展趋势,人们对自然界采取了尊重和合理利用的态度,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去适应自然,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开发。文章讨论的生态小区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未来城市住宅小区的发展方向,希望大家能从本文中得到些生态住宅的启发,从而更好地设计、建设出优秀的城市生态住宅小区,提高人们的生活居住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立红.绿色住宅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3(12).
[2]韩靖,粱雪,张玉坤.当代生态型建筑空间形态分析[J].世界建筑,2014(04).
[3]张鑫.现代人居环境与住宅生态设计探析[J].山西建筑,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