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文通识课教材选题策划初探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u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并逐步迈向普及教育,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识教育的发展成为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大学人文通识教材的建设显得十分迫切也影响深远。本文从开展通识教育的背景、课程体系设计、课程设置、策划方法和实现途径等角度,综合论述如何策划出符合当下时代背景的大学人文通识课教材。
  关键词:通识教育 大学通识课程 选题策划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2016年我国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通识教育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既是国家对通识教育的高度认可,又为“十三五”期间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一政策的提出,是我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而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工具,策划出版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人文通识教材,显得十分迫切且具有重大意义。
  一.大学人文通识教材策划的背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是40%,到2020年要提高到50%。按照国际通常的说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以下叫精英化阶段,15%-50%叫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50%以上叫普及化阶段[1]。可见,我国的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并逐步迈向普及教育,而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大学教育受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巨大,强调专业教育却轻视通识教育。虽然专门教育模式对我国迅速建立高等教育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几乎所有的教育者都已经看到,以知识为导向的大学教育不足以为一个公民提供完整的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由于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培養模式,学生适应面非常窄,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量变到质变,原有的高等教育的理念、模式、目标、功能等,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立德树人、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当下教育改革发展的明确方向,通识教育成为我国国家战略层面的要求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通识教育尤其是人文通识教育已经成为新一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人才培养和深化教学改革的保证,高校的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有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需要改革,新的教材建设工作也必然成为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问题。因此,进行大学人文通识教育教材的建设,正是符合当下的时代背景,显得十分迫切且将影响深远。
  二.从大学人文通识课程的设置到“选题池”
  教材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教材策划的核心问题是与课程设置相匹配,有什么样课程,代表着市场有什么样的需求,出版社及编辑则应策划出版什么样的教材。然而,与专业课不同,一直以来,通识课程的设置始终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笔者通过对国内几十所高校的实地走访调研、网络信息搜集梳理以及对现有产品的销售数据分析发现,不同的高等学校,其层次和类别差别很大,人文通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情况也大相径庭,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局面。
  关于通识课程体系的设计,北京师范大学的刘慧珍认为:基于与专业教育关系这一基础,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形成了“横向并列”与“纵向整合”两种模式。横向并列通识课程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为学生提供“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课程包含并列的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两大组成部分。这种模式下,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分阶段进行,通识课先于专业课开设:本科一、二年级学习“两课”、数学、语文与写作、英语、信息技术等通识教育课程,三、四年级学习专业课程。[3]
  清华大学的史静寰教授等在《不断逼近理想——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路径分析》一文中提出,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路径主要有“理念主义型”和“经验主义型”两种。理念主义路径的通识课程体系的特点是: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很强的层级或分类,重视各层级分类的凝练性、整体完备性。所有课程进入各类别层级分布后最终统合在总体育人目标之中。但理念主义路径对于大多数我国大学来说并不直接可行。经验主义路径的通识课程体系则表现为:各式各样相互关联不明的选修课,不分类或仅分大类,课程总体上的系统性和结构性较弱,课程指向分散,难以凸显统一的育人目标。近年来,我国大学在进行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时,几乎都是以经验主义的路径为起步。[4]
  通识教育的研究者、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尤西林认为:选修课的开设,需要围绕专业一级学科最基础的两门核心课程展开,但选修课一般不直接开设这两门核心课,而是落实为二级学科甚至是研究方向的更细部的课程。这样的论述使我们对于通识课程的设置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此外,大学通识教材的策划出版也必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是要符合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二是选择开设较为普遍的课程,也就是出版普适性较强的教材,例如“核心课程”一直是大学通识教育研究者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三是策划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社会发展趋势、符合国情的教材,更能够体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
  三.大学人文通识教材选题策划的实现路径
  1.调研市场同类产品
  进行出版规划和教材选题的策划,必须先了解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情况,研究其优点及不足之处,结合作者资源和学科发展水平,寻求适合教学的编写方式,方能策划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产品。
  实际上,教材与一般的学术专著和社会读物有显著的区别,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内容须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不求标新立异、博取眼球,也不急于填补空白或追求前沿,而是应注重思想性、科学性,内容体系应较为稳定和完整,最重要的是适合教学需要。   2.建设选题来源的渠道
  通过调研课程设置和市场竞争状况,明确了具体的选题、编写体例和内容,编辑就可以进行“命题作文”了,建设选题来源的渠道是选题策划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将近几年进行的大学人文通识教材策划渠道归纳为以下几点:
  (1)以重点师范大学为选题和作者的主要来源是核心思路。我国目前有各类高等(高职)院校2800多所,在进行人文通识教材选题时,我们一开始就以重点师范大学为核心,一是我国的师范大学一般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具有厚重的人文学科积淀,对人文教育、通识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天然的认同。开展通识教育的实践证明,相对于一般专业性的大学,师范大学文、史、哲、艺等人文学科设置全面,开展通识教育的基础更好,师资条件更充分,师生的认同度更高。二是重点师范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聚集,是良好的作者来源地。尤其是一些重点的师范大学,在某些领域代表学科前沿和国家先进水平,汇集了大批人才。这些名师教学经验丰富,了解学科发展状况,有能力编写出适合教学的好教材。三是师范大学培养的是未来的教师,源自师范大学的人文思想、通识理念,更容易被传承和辐射。
  (2)参加有关学科、学会组织的研讨会。参加有关学科、学会组织的研讨会是编辑策划选题和组稿的主要方式之一。一方面,这些活动常常汇聚了某学科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他们是教材作者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通过参加这些活动,编辑可以了解相关信息和学科发展的动态,为教材的编写提供支撑。因此,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能够在短时间内汇集学科信息和资源,是一种建立选题渠道的高效方式。
  (3)利用网络资源。数字化时代,网络成为搜索资料、查找和梳理信息的重要方式。在网络上可以很容易搜索到有关通识课程的设置情况、课程信息、授课教师信息,甚至精品课程信息、在线开放课程(MOOC、视频课)等信息,经济便捷。通过网络收集的信息,编辑可以直接命中目标作者和产品,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四.结束语
  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通识教育模式正在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高校都应该发展具有特色的、差异化的通识教育。因此,人文通识教育教材既是符合中国国情通识教育的成果总结,也要促进通识教育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人文通识教育教材建设也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一方面是在传统教材上通过二维码,链接音频、视频、动画、文本、在线测试等富媒体教学资源;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大量的人文通识在线开放课程的上线,以MOOC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而策划出版MOOC教材或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新形态教材,成为出版社和编辑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
  参考文献
  [1]甘阳,孙向晨:通识教育评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袁贵仁: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17-6-6].http://www.moe.edu.cn/jyb_hygq/hygq_bzsy/201603/t
  20160311_233107.html.
  [3]熊庆年.大学应推行“通识教育”[EB/OL],人民网.[2017-6-15].http://scite
  ch.people.com.cn/n/2014/0915/c1057-2566
  1628.html.
  [4]黄达人.关于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些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5(11).
  [5]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N],人民日报,2014-7-9(15).
  注 释
  [1]《袁贵仁: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17-6-6),http://www.moe.edu.cn/jyb_hygq/hygq_bzsy/201603/t20160311_233107.html。
  [2]孙向晨:《直面通识教育的内在张力》,载甘阳、孙向晨主编:《通识教育评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44页。
  [3]刘慧珍:《实践中的中国通识教育》,见甘阳、孙向晨主编:《通识教育评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94页。
  [4]史静寰、陆一:《不断逼近理想——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路径分析》,见甘阳、孙向晨主编:《通识教育評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07页。
  (作者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十七大报告里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以人为本的贯彻落实。新时期开展基层工会工作,必须注重人文关怀,调动广大会员积极性,才能增强基层工会凝聚,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会  一、工会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工会承担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养和文
【摘 要】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森林防火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的探析,了解国内外森林防火技术水平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结合国内外森林防火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我国今后森林防火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改进重点,促进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更有效地保护我国森林资源,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森林防火;技术;科学化  1.森林火灾的形成与分析  森林可燃物包括森林中所有的有机物质,如乔木、灌木、草类
【摘 要】红松落针病是由松针散斑壳菌侵染而引发的红松叶部病害,其病原为大散斑壳,以菌丝或未成熟的子囊盘在落地的针叶上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子囊盘发育成熟陆续产生子囊孢子。可以利用化学药剂或者采用营林措施进行防治。  【关键词】红松落针病;机理;防治  红松又名果松,属于松科植物,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长白山到小兴安岭一带。红松材质轻软,不易变形,耐腐能力强,适用于建筑、
【摘 要】科学管理营林需要利用科学的方法,防治营林生产过程中受到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病虫害的影响,保护营林的顺利成长,使营林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促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态效益得到极大的提高。本文就如何有效地防治营林的雨雪灾害提出了解决方法,使营林的济效益得到提高。  【关键词】科学管理;营林;经济效益  0.引言  随着营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生态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
【摘 要】现代农业耕作技术为推动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做出很大贡献,但也同时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在推广现代耕作技术的同时,也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农田的保护,确保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耕作技术;农田保护;策略  农业是我国三大产业中的基础产业,农业经济对国民经济效益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农业种植生产技术的改良更新更为关注。化肥、农药及
内容摘要:兰州作为黄河之都,黄河文化是其依托的文化底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背景下,修复古渡口等文化遗迹,保护开发百年古梨园等生态文明资源,传承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对于推进兰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  关键词:华夏文明 黄河文化 文化传承  黄河流域遍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城市,这些城市在发展历史上与黄河有着不可分隔的关系,这些城市的今天与未来也必然基于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以及经济社
解决城镇街道绿化的管理问题十分关键,是多方面的.文章从几个方面进行经验阐述.
【摘 要】本文对红松果林培育进行了规划,分为常规果林和无性系果林两类。根据两类果林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不同的营建方法和管理措施,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  【关键词】红松果林;培育;规划;效益  红松是我省东部山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地带性植被中的主要树咱,在小兴安岭南坡、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山区都有有好的生长史,是长期适应这些区域气候、土壤条件的珍贵树种。但经过人类近百年的过度利用,使以红松为主的针
【摘 要】提高营林技术可以对病虫害防治起到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因此,改变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发展对社会主义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提高营林技术,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是林业防治病虫害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技术;森林资源;防治  1.林业病虫害的概念及其防治方针  1.1林业病虫害的概念  林业病虫害主要是指可以影响森林、林
内容摘要: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建立在原始文明和农耕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它们来自民间,也发展于民间。被誉为“天下第一苗寨”的西江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有近1300户居民,是全国最大最典型的苗族村寨聚居群落,所以又称为“千户苗寨”。西江苗寨保留了许多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既有铜鼓舞、西江芦笙舞、民歌等优秀歌舞,又有锻造银饰、织机织布织锦等传统手艺。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