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余年后截肢伤员腰背痛情况及风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分析汶川地震十余年后截肢伤员的腰背痛特征,探讨截肢伤员腰背痛的风险因素。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法,对汶川地震十余年后四川省德阳市的66例截肢伤员进行调查研究,内容包括伤员基本特征、截肢后腰背痛特征及功能情况。采用假肢评估问卷(PEQ)对截肢伤员的腰背痛发生率、疼痛强度、假肢使用能力、移动能力及沮丧感进行评估。

结果

截肢伤员的腰背痛发生率为67%,但疼痛发生频率较低。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发生残肢痛能显著预测截肢伤员腰背痛的发生[OR=6.08,95% CI(1.20,30.77),P=0.0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假肢移动能力能显著预测汶川地震后截肢伤员的腰背痛强度[β=0.74,95%CI(0.27,1.22),P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以家庭为中心的任务导向性训练计划对痉挛型脑瘫(SCP)患儿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SCP患儿62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TOT组(31例)。对照组患儿按出院指导手册给予家庭康复训练,TOT组则采用家庭为中心的TOT计划进行干预,TOT计划包括训练计划制订和训练质量控制。2组患儿均按要求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1h,每周训练5d,连续训练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6个后采用儿科残疾评定量表(PEDI)、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和儿童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程度及其相关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大学生受试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受试者25例。2组均进行心理行为疗法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40d、频率10Hz的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左侧DLPFC区,对照组则接受伪rTMS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采用中文版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T)、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修订版(BIS-11)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评估2组受试者的网络成瘾程度、冲动性和主观网络渴
目的观察吸气肌训练(IMT)对病态肥胖患者减肥术后肺功能、呼吸肌力量及耐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拟行减肥手术的病态肥胖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30天期间进行IMT训练,吸气阻力值分别设定为最大吸气压(MIP)的40%和5%水平,每天训练20min。于手术前及术后第2,7,14,30天时分别检测对比2组患者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呼气流速(PEF)等]、呼吸肌力量[包括最大吸气压(MIP)和最大呼气压(ME
目的探索佩戴膝关节护具和不同种类的膝关节护具对普通男大学生膝关节外翻幅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首都体育学院18~22岁的男大学生20例,使用三维红外摄像系统监测20例受试者佩戴两种不同款式的常用膝关节护具在相同跑步速度下的下肢膝关节外翻幅度。结果佩戴膝关节护具可有效减少膝关节外翻幅度。佩戴膝关节护具1,膝关节外翻幅度与无防护措施相比左侧下降6%、右侧下降4%;佩戴护具2后,膝关节外翻幅度与无防护措施相比左侧下降28%、右侧下降26%。佩戴护具2和无防护措施下时进行对比,两组组间出现统计学差异(左侧P=0.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偏瘫肢体良肢位摆放、物理因子治疗及运功功能训练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包括渐进性吸气肌抗阻训练和呼吸控制训练)及作业治疗,每天训练2次。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Ashworth量表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MIT)联合肌内效贴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纳入92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MIT组(31例)和联合组(30例)。对照组仅行常规康复训练,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任务导向性训练为主,每次治疗40min;MIT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MIT治疗,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运动想象训练,想象患肢也在按步骤完成健侧上肢完成的指定动作;联合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MIT和肌内效贴治疗,选取个体化的贴扎方法,每次贴扎维持48h,2d换1次。3组患者均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健侧和患侧腰椎椎旁多裂肌形态及纤维类型的差异,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对腰椎多裂肌肌纤维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腰椎手术的单侧病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5例,于术中取其L4~L5、L5~S1水平双侧椎旁多裂肌,冷冻组织后切片,然后行改良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酶(ATP)组织化学染色。采用显微镜观察切片中心和4个周边视野,共5个视野,计数5个视野内I、II型肌纤维的数目,并采用显微镜刻度尺随机测量20条I型肌纤维和20条II型肌纤维的直径,取其平均值为肌纤维的最小直径。结果5个视野下,患侧I型肌纤
目的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SG)比较脑瘫儿童与健康儿童、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临床分型脑瘫儿童睡眠结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15岁脑瘫儿童56例并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儿童30例纳入对照组。对上述2组儿童进行整夜PSG监测,比较其睡眠结构差异并分析原因。结果入选脑瘫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55.4%)明显高于健康儿童(2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7例。2组患者均给予针灸、电刺激和推拿等基本康复治疗和常规作业治疗。2组患者常规作业治疗均每日1次,每次治疗组训练20min,对照组训练40min,连续训练3周。治疗组在每日20min常规作业治疗的基础上增加20min的VR上肢训练,亦每日1次,连续训练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
目的调查绵竹地区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9年3月绵竹地区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134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抑郁状况。观察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的抑郁与卒中类型、功能障碍情况、生存质量、社区功能活动及社会支持等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结果在134例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中,无抑郁患者占50%,轻度抑郁患者占25%,中度抑郁患者占16%,重度抑郁患者占9%。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