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在深化和完善英语课程内容体系的进程中,遇到了行业英语的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陈旧、课程实施轻效果、课程评价欠合理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进行需求分析明确课程目标,开展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引入具备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教学法,实施动态化课程评价。
[关键词] 高职院校;行业英语;课程开发;课程目标;程序性知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2-0078-03
在变革的大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9年10月试行)将行业英语课程纳入了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的内容,许多高职院校也改变了过去没有明确职业指向的通用英语(EGP)课程状况,陆续开展了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改革和以“提升能力、服务经济”为主题,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路径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在这场课程变革中,对高职行业英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这是一项跨越职业教育与外语教学两个工作领域、涉及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两方利益主体、关乎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双边利益需求的宏大工程和复杂实践。行业英语的课程开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与市场需求度匹配度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学时安排困难等困境,本文在界定行业英语和课程开发的概念基础上,阐述高职院校行业英语课程开发的现状与困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期为行业英语课程开发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一 高职院校行业英语课程开发内涵
(一)行业英语的内涵
“行业英语”一词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既相关又存在差异。国外学术界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分类主要有两分法和三分法。二分法的代表者:罗宾逊以学习者的学习经历为参照;乔丹以英语语言教学为基准;达德利·埃文斯和圣约翰以职业领域为标准。分别将ESP 分为学术用途英语(EAP)和职业用途英语(EOP)。[1]专业英语与行业英语的根本区别在于将来同一或相近行业背景下所面对的目标岗位群不同。三分法的代表者:哈钦生和沃特斯参照学科类别将ESP 分为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商贸英语(English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简称EBE)和社科英语(English for Social Science,简称ESS)三类;大卫·卡特将ESP 分为受限英语、学术和职业英语三类。虽然上述关于ESP 多种分类的出发点各不相同,但都包含EAP 和EOP 两个必选项,充分肯定两者是ESP 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由此,“行业英语”是一类专门为接受职业教育、将来面对的职业岗位群是职业技术领域的学生量身打造的。高职行业英语是介于普通用途英语或公共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或专门用途英语之间的“行业泛化英语”。旨在探求英语与专业及职业结合的方式,力求用通俗的英语表述各专业领域中一般性的行业知识和各职业岗位一般化的行业用语。具有鲜明的行业导向性、相关性和实用性,突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基本语用能力的培养。
(二)行业英语课程的开发
课程开发的内涵是对整个课程结构的开发,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价。旨在为形成良好的行业英语课程结构服务。依据“泰勒原理”,课程开发是关于课程开发的理性化、科学化的普适性操作程序,即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四大环节。依据姜大源对于课程开发的定义,他认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本质是对相关的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条件等予以界定、选择、组织和评价,并通过教学实验对其进行修订和完善的可行性研究,其实质是对课程结构的设计。
二 高职院校行业英语课程开发现状
(一)基于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目标开发
1987年,国外学者哈钦森与沃特斯认为行业英语课程的开发首先是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导向,其次这一目标必须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包括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我国学者姜大源认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社会需求、知识体系、个性发展,要以这三个要素为目标进行课程开发。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开发的本质就是在上述三者中寻求平衡并探索最佳结合点,发挥课程的社会、教学和育人功能。
基于上述理论综合考虑课程性质、课程学时、学生情况、教师情况等因素,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在着力加强以英语为工具,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前提下,将课程的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二)转向程序性知识的课程内容开发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基于职业能力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在定位上属于普通文化课,但更偏重于为专业课服务。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其内容的选择大多偏向于程序性知识而淡化陈述性知识。
我国学者姜大源的课程内容组织理论是“二分说”。徐国庆认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将学生顺利导入工作体系。他提出了“三步法”。“二分说”对于需要知識积淀和注重知识应用的行业英语课程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三步法”兼顾了工作体系和知识体系,对行业英语课程内容序化有较强的实用价值[2]。
根据课程内容的侧重点不同,职业教育的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工作任务课程、综合课程和模块课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发的高职行业英语课程,编排与普通英语的编排方法相像,是将要学习的知识体系按照由窄到宽、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基础到应用的这种循序渐进的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从而形成学科课程。这种开发方式也为教学方法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三)重视有效教学的课程实施开发
以库玛拉法代夫鲁(B.Kumaravadivelu)为代表的应用语言学家认为外语教学方法的开发是多因素互动的结果,不仅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研究还要注重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注重学生素质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实施的开发,本质上就是探索复杂环境下多种外语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途径,追求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 课程实施主要是选择教学策略,更多涉及教学论的问题。目前,在行业英语课程实施的开发过程中主要是根据学科逻辑、心理顺序、行动逻辑、教学方法和形式等,采取与行业活动的自然顺序相符合的形式进行。虽然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在课程教学实施方法这一方面的开发是按照上述理论进行的,但是实际的教学情况受传统“语法翻译法”等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用在指导阅读和讲解语法上。而且,教材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实施。由于当前大多行业英语所选的教材为阅读性材料,就决定了“讲授型”的课堂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主要进行词汇和文章的解析。
(四)关注形成性的课程评价开发
评价是课程开发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检验课程需求、目标、教学实施和管理的手段。
我国学者姜大源认为评价应该与课程开发的其他环节同时设计。杨修平认为高职行业英语课程的属性决定了课程评价需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结合起来。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发行业英语课程的评价方式中,大多是针对课程教学依据课程目标,注重量化形式的评价,比如试卷,考核的内容大致包括语音测试、小组活动、书面作业、课堂表现等。
三 高职院校行业英语课程开发现存的问题
基于上述现状,可以发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发行业英语课程的过程中,大致是按照专业英语课程开发模式进行的,首先制定该课程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目标,然后根据英语学科知识体系,按照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基础到应用的这种循序渐进的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开发也着重于教师的教法,最后,课程的评价是以考试为主。没有突出行业英语的职业性[3]。
(一)课程目标不明确
课程目标不明确。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的重学术,旨在教授行业术语,提高行业专业阅读能力;有的增加了实用因素,结合了目标职业需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偏离了“实用”的目标与职业的需要。
师生教学目标认识不一致。需求分析是ESP课程最基本的特性,是独立于普通英语的理论支点,也是课程开发的起点。我国在开发课程目标的过程中,缺少对学生需求的分析,导致师生教学目标不一致。
(二)课程内容陈旧
课程内容陈旧,教材不匹配。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行业英语在教材选择上,仍然是使用传统的综合教材,缺乏高职行业英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职业性。学生对课程内容没有新鲜感、兴趣。
课程内容组织是按照知识体系形成学科课程,而没有按照工作体系进行编排。鉴于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行业英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会用、实用、够用为准,要顺应学生的认知风格、语言能力和心理需求将活动和任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而不单单只是知识的罗列。
(三)课程实施轻效果
重教法,轻学法。在行业英语课程实施开发过程中,只重视教师的教学水平,忽视了要考虑学生的经验,兴趣等。
教学方法单一落后。即使开发出了多种教学方法,可实际课堂教学方式主要还是“讲授型”。
条件不齐全。行业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职业教育的课程,其课程实施的开发还应包含:教学条件,实训设备,校企合作等内容。可是,目前,我国在开发课程时,这些方面涉及得还较少。
(四)课程评价欠合理
人们对课程评价的认识主要集中在教学层面的评价,重“量”化,轻“质”化;重结果,轻过程;重部分,轻整体。对学生而言,只注重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缺少对学生知情意行的整体评价;对教师而言,以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绩效为主,缺少对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的重视,作为高职行业英语课程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改革。课程评价可分为两大类: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课程评价研究中,二者缺一不可。[4]在长期的课程评价实践中,人们过于关注总结性评价, 对形成性评价关注不足,从当前高职行业英语课程中的评价活动来看, 关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占了绝大部分, 缺少对课程评价本身的研究和关注。虽然诸如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校评价等一般性教育评价活动类型是课程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但并不是课程评价的必然组成部分。
四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有效超越任务课程并彻底解构学科课程的职业教育课程,应当成为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高职院校在开发行业英语相关的课程当中应将这些要素得以落实。
(一)进行需求分析明确课程目标
获取需求分析的信息就要进行实际调查,既要从社会需求角度,可通过企业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听取行业英语教师意见,进行职业活动分析,分析职业岗位群,岗位工作流程,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其中所需要的知识、素养和技能水平标准;又要从学生学习意愿的角度,针对学習过程中学习者的感受进行学习需求分析。[5]
(二)开展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构建课程内容,形成课程内容设置以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对应和衔接的课程体系。选择的教学内容或编写的教材要注重语言交际技能的实用性、时效性、典型性和可模拟性,体现出行业英语课程的“实用”与“够用”原则。[6]
(三)引入具备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教学法
顺应学生的认知风格、语言能力和心理需求,以互动性强的听说任务为主,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更能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也可以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导性,使学生在此互动过程中不断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7]在开发教材的过程中,注重对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注重听取行业专家的意见,选取有价值,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材料。
(四)实施动态化课程评价 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制定课程评价主体、标准、内容和形式,全面衡量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8]评价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内容上考察学生的知识、技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智力特点。改革评价方式,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试各占50%。考核内容和方式依据学生的水平分阶段进行。除了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还包括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同时加强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的空间互动、交流与沟通。[9]延伸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活动,拓展语言实践场景和空间,由课堂模拟情境、校内仿真情境到真實工作情境,为学生的语言体验和实践提供机会和场所,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语言使用的价值。
行业英语课程开发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掌握英语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10]在当前国内高职院校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迅猛发展的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焦点不应再停留于“是否”开设行业英语的一般口舌之争,而应深入研究和务实探索“如何”开发行业英语的相关理论之基和有效实践之路。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是新事物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在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需要在多大程度上与行业结合,该如何与行业相结合;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何将普通英语与行业英语融合;如何对开发的模式进行创新;如何将ESP理论落地实施;如何在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中增加对教学条件、实训设备,校企合作等内容的开,通过怎样的途径更加有效等等。这些问题将是高职院校在研究行业英语课程开发的主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杨修平.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开发的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48-52.
[2]闵阅.创新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内容体系——行业英语教学研究[J].中国外语,2013(3).
[3]胡军.行业英语教学情况调查 — 以宁波地区高职旅游类专业行业英语教学情况为例[J].中国ESP研究,2012(12).
[4]刘丽.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课程开发与设计[J].职业教育,2011(11).
[5]安晓灿,周龙.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究报告[J].中国外语,2010(4):4-7.
[6]张宙,吴欣.浅析民航行业英语交际法教学中准确性和流利性的平衡[J].中国ESP研究,2014(9).
[7]宋梅梅.顺应高职教育发展深化公共英语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解读[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0).
[8]顾菁.谈基于行业调研的“课岗证对接”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4(12).
[9]李锐.论高职院校行业英语的属性及教学原则[J] .职业教育研究,2013(12).
[10]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2-36.
[关键词] 高职院校;行业英语;课程开发;课程目标;程序性知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2-0078-03
在变革的大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9年10月试行)将行业英语课程纳入了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的内容,许多高职院校也改变了过去没有明确职业指向的通用英语(EGP)课程状况,陆续开展了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改革和以“提升能力、服务经济”为主题,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路径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在这场课程变革中,对高职行业英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这是一项跨越职业教育与外语教学两个工作领域、涉及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两方利益主体、关乎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双边利益需求的宏大工程和复杂实践。行业英语的课程开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与市场需求度匹配度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学时安排困难等困境,本文在界定行业英语和课程开发的概念基础上,阐述高职院校行业英语课程开发的现状与困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期为行业英语课程开发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一 高职院校行业英语课程开发内涵
(一)行业英语的内涵
“行业英语”一词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既相关又存在差异。国外学术界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分类主要有两分法和三分法。二分法的代表者:罗宾逊以学习者的学习经历为参照;乔丹以英语语言教学为基准;达德利·埃文斯和圣约翰以职业领域为标准。分别将ESP 分为学术用途英语(EAP)和职业用途英语(EOP)。[1]专业英语与行业英语的根本区别在于将来同一或相近行业背景下所面对的目标岗位群不同。三分法的代表者:哈钦生和沃特斯参照学科类别将ESP 分为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商贸英语(English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简称EBE)和社科英语(English for Social Science,简称ESS)三类;大卫·卡特将ESP 分为受限英语、学术和职业英语三类。虽然上述关于ESP 多种分类的出发点各不相同,但都包含EAP 和EOP 两个必选项,充分肯定两者是ESP 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由此,“行业英语”是一类专门为接受职业教育、将来面对的职业岗位群是职业技术领域的学生量身打造的。高职行业英语是介于普通用途英语或公共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或专门用途英语之间的“行业泛化英语”。旨在探求英语与专业及职业结合的方式,力求用通俗的英语表述各专业领域中一般性的行业知识和各职业岗位一般化的行业用语。具有鲜明的行业导向性、相关性和实用性,突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基本语用能力的培养。
(二)行业英语课程的开发
课程开发的内涵是对整个课程结构的开发,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价。旨在为形成良好的行业英语课程结构服务。依据“泰勒原理”,课程开发是关于课程开发的理性化、科学化的普适性操作程序,即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四大环节。依据姜大源对于课程开发的定义,他认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本质是对相关的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条件等予以界定、选择、组织和评价,并通过教学实验对其进行修订和完善的可行性研究,其实质是对课程结构的设计。
二 高职院校行业英语课程开发现状
(一)基于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目标开发
1987年,国外学者哈钦森与沃特斯认为行业英语课程的开发首先是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导向,其次这一目标必须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包括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我国学者姜大源认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社会需求、知识体系、个性发展,要以这三个要素为目标进行课程开发。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开发的本质就是在上述三者中寻求平衡并探索最佳结合点,发挥课程的社会、教学和育人功能。
基于上述理论综合考虑课程性质、课程学时、学生情况、教师情况等因素,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在着力加强以英语为工具,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前提下,将课程的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二)转向程序性知识的课程内容开发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基于职业能力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在定位上属于普通文化课,但更偏重于为专业课服务。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其内容的选择大多偏向于程序性知识而淡化陈述性知识。
我国学者姜大源的课程内容组织理论是“二分说”。徐国庆认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将学生顺利导入工作体系。他提出了“三步法”。“二分说”对于需要知識积淀和注重知识应用的行业英语课程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三步法”兼顾了工作体系和知识体系,对行业英语课程内容序化有较强的实用价值[2]。
根据课程内容的侧重点不同,职业教育的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工作任务课程、综合课程和模块课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发的高职行业英语课程,编排与普通英语的编排方法相像,是将要学习的知识体系按照由窄到宽、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基础到应用的这种循序渐进的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从而形成学科课程。这种开发方式也为教学方法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三)重视有效教学的课程实施开发
以库玛拉法代夫鲁(B.Kumaravadivelu)为代表的应用语言学家认为外语教学方法的开发是多因素互动的结果,不仅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研究还要注重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注重学生素质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实施的开发,本质上就是探索复杂环境下多种外语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途径,追求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 课程实施主要是选择教学策略,更多涉及教学论的问题。目前,在行业英语课程实施的开发过程中主要是根据学科逻辑、心理顺序、行动逻辑、教学方法和形式等,采取与行业活动的自然顺序相符合的形式进行。虽然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在课程教学实施方法这一方面的开发是按照上述理论进行的,但是实际的教学情况受传统“语法翻译法”等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用在指导阅读和讲解语法上。而且,教材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实施。由于当前大多行业英语所选的教材为阅读性材料,就决定了“讲授型”的课堂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主要进行词汇和文章的解析。
(四)关注形成性的课程评价开发
评价是课程开发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检验课程需求、目标、教学实施和管理的手段。
我国学者姜大源认为评价应该与课程开发的其他环节同时设计。杨修平认为高职行业英语课程的属性决定了课程评价需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结合起来。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发行业英语课程的评价方式中,大多是针对课程教学依据课程目标,注重量化形式的评价,比如试卷,考核的内容大致包括语音测试、小组活动、书面作业、课堂表现等。
三 高职院校行业英语课程开发现存的问题
基于上述现状,可以发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发行业英语课程的过程中,大致是按照专业英语课程开发模式进行的,首先制定该课程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目标,然后根据英语学科知识体系,按照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基础到应用的这种循序渐进的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开发也着重于教师的教法,最后,课程的评价是以考试为主。没有突出行业英语的职业性[3]。
(一)课程目标不明确
课程目标不明确。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的重学术,旨在教授行业术语,提高行业专业阅读能力;有的增加了实用因素,结合了目标职业需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偏离了“实用”的目标与职业的需要。
师生教学目标认识不一致。需求分析是ESP课程最基本的特性,是独立于普通英语的理论支点,也是课程开发的起点。我国在开发课程目标的过程中,缺少对学生需求的分析,导致师生教学目标不一致。
(二)课程内容陈旧
课程内容陈旧,教材不匹配。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行业英语在教材选择上,仍然是使用传统的综合教材,缺乏高职行业英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职业性。学生对课程内容没有新鲜感、兴趣。
课程内容组织是按照知识体系形成学科课程,而没有按照工作体系进行编排。鉴于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行业英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会用、实用、够用为准,要顺应学生的认知风格、语言能力和心理需求将活动和任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而不单单只是知识的罗列。
(三)课程实施轻效果
重教法,轻学法。在行业英语课程实施开发过程中,只重视教师的教学水平,忽视了要考虑学生的经验,兴趣等。
教学方法单一落后。即使开发出了多种教学方法,可实际课堂教学方式主要还是“讲授型”。
条件不齐全。行业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职业教育的课程,其课程实施的开发还应包含:教学条件,实训设备,校企合作等内容。可是,目前,我国在开发课程时,这些方面涉及得还较少。
(四)课程评价欠合理
人们对课程评价的认识主要集中在教学层面的评价,重“量”化,轻“质”化;重结果,轻过程;重部分,轻整体。对学生而言,只注重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缺少对学生知情意行的整体评价;对教师而言,以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绩效为主,缺少对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的重视,作为高职行业英语课程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改革。课程评价可分为两大类: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课程评价研究中,二者缺一不可。[4]在长期的课程评价实践中,人们过于关注总结性评价, 对形成性评价关注不足,从当前高职行业英语课程中的评价活动来看, 关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占了绝大部分, 缺少对课程评价本身的研究和关注。虽然诸如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校评价等一般性教育评价活动类型是课程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但并不是课程评价的必然组成部分。
四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有效超越任务课程并彻底解构学科课程的职业教育课程,应当成为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高职院校在开发行业英语相关的课程当中应将这些要素得以落实。
(一)进行需求分析明确课程目标
获取需求分析的信息就要进行实际调查,既要从社会需求角度,可通过企业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听取行业英语教师意见,进行职业活动分析,分析职业岗位群,岗位工作流程,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其中所需要的知识、素养和技能水平标准;又要从学生学习意愿的角度,针对学習过程中学习者的感受进行学习需求分析。[5]
(二)开展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构建课程内容,形成课程内容设置以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对应和衔接的课程体系。选择的教学内容或编写的教材要注重语言交际技能的实用性、时效性、典型性和可模拟性,体现出行业英语课程的“实用”与“够用”原则。[6]
(三)引入具备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教学法
顺应学生的认知风格、语言能力和心理需求,以互动性强的听说任务为主,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更能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也可以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导性,使学生在此互动过程中不断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7]在开发教材的过程中,注重对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注重听取行业专家的意见,选取有价值,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材料。
(四)实施动态化课程评价 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制定课程评价主体、标准、内容和形式,全面衡量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8]评价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内容上考察学生的知识、技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智力特点。改革评价方式,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试各占50%。考核内容和方式依据学生的水平分阶段进行。除了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还包括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同时加强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的空间互动、交流与沟通。[9]延伸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活动,拓展语言实践场景和空间,由课堂模拟情境、校内仿真情境到真實工作情境,为学生的语言体验和实践提供机会和场所,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语言使用的价值。
行业英语课程开发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掌握英语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10]在当前国内高职院校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迅猛发展的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焦点不应再停留于“是否”开设行业英语的一般口舌之争,而应深入研究和务实探索“如何”开发行业英语的相关理论之基和有效实践之路。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是新事物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在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需要在多大程度上与行业结合,该如何与行业相结合;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何将普通英语与行业英语融合;如何对开发的模式进行创新;如何将ESP理论落地实施;如何在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中增加对教学条件、实训设备,校企合作等内容的开,通过怎样的途径更加有效等等。这些问题将是高职院校在研究行业英语课程开发的主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杨修平.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开发的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48-52.
[2]闵阅.创新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内容体系——行业英语教学研究[J].中国外语,2013(3).
[3]胡军.行业英语教学情况调查 — 以宁波地区高职旅游类专业行业英语教学情况为例[J].中国ESP研究,2012(12).
[4]刘丽.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课程开发与设计[J].职业教育,2011(11).
[5]安晓灿,周龙.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究报告[J].中国外语,2010(4):4-7.
[6]张宙,吴欣.浅析民航行业英语交际法教学中准确性和流利性的平衡[J].中国ESP研究,2014(9).
[7]宋梅梅.顺应高职教育发展深化公共英语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解读[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0).
[8]顾菁.谈基于行业调研的“课岗证对接”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4(12).
[9]李锐.论高职院校行业英语的属性及教学原则[J] .职业教育研究,2013(12).
[10]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