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教是为不教,读是为了写。写文章是检验孩子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作文教学从三年级的起步到五、六年级,作文要求在逐步提高,学生写作面临很多问题,而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充分利用课堂小练笔。
关键词:课堂小练笔;拓宽练习渠道;激发学生激情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扎实有效地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要密切联系学生阅读和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课堂小练笔,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的壁垒,通过激发兴趣,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想象空间,分散作文教学的难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在随文的这种小练笔中学生找到了想说的话,找到了方法,也找到了自信,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形成较强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操作小练笔,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呢?
一、 做好练笔准备,为书写训练提供充分保障
(一) 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找出适合小练笔的素材,结合课文创设合适氛围
学生要在充分的读、悟的基础上进行练笔。对课文的学习只有深入到学生内心,引起学生的共鸣,联系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感情波澜,学生才能落笔一吐为快。
(二) 增加阅读知识量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精神的营养品。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小学生从小就应攀着这个“阶梯”,多读课外书,丰富阅读内容,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好段,才能解决知识储备较少的问题,做到在用时不词穷,表达时方式、方法不单一。
(三) 要给练笔充分的时间作保证
写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要有一定的时间保障,更何况面对的是学习写作的小学生。如果时间仓促,学生刚刚打开思维的闸门,老师就急于收获成果,学生就很难把自己内心真切的话语娓娓道来。
二、 拓宽练习渠道,扎实学生小练笔训练
如何开发与利用文本中的习作资源,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让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练笔。
(一) 充分发挥课文优美段落的优势,进行仿写
仿是写的开始。不同的文章让学生学习认识不同的表达方式。冰心也曾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语文课本中许多经典的片段都是学生仿写的典范。我们要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构段方式、表现方式、方法、修辞手法,借鉴运用到习作中去,实现读写知识技能的转化和迁移。
如:《花钟》一课,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课文抓住不同花的特点描写形态,语言优美生动,用词准确。在让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实际,回忆春天植物的生长情况,要求学生以“叶子长出来或花开了”仿写出精彩的片段,于是就有了“柳树舒展开她柔软的腰肢;艳丽的桃花绽开笑脸;冷艳的梨花穿上了洁白的衣裳;害羞的小草从地底下悄悄地探出头来……”仿写增强了学生信心,增加了语言的积累。
(二) 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书写作者未写的多彩空间
课文中由于作者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运笔行文的需要,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或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可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文章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完整,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对文章中意犹未尽的地方进行想象填充,也是非常不错的小练笔资源。如学习《鸟的天堂》一课,让学生详细地写一写巴金和他的朋友划船去鸟的天堂的过程这个部分。《风筝》的结尾: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文章以省略号结束了,留给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也给孩子们练笔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他们对故事后来的发展都饶有兴趣,抓住这份兴趣,抓住这份空白点,请孩子们续写故事结局,像这样的还有课文《穷人》等的结尾。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对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 创设感人的课堂氛围,让情在笔根处生根发芽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感人的文章,如:《梅花魂》《伯牙绝弦》……这些感人的文章是作者“情動”而“辞发”的产物。教学中,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文,自然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所感染,有着强烈的情感体验,有表达的欲望。学生在阅读这些课文的过程中,也会有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体验,正是学生进行作文的良好素材。让学生及时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为今后的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老人与海鸥》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当时执教本课时,我与学生一齐泪流满面。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学生被老人与海鸥之间真挚而深厚的情感深深地震撼了,此时学生的表达欲望非常强烈。于是,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老人如同照料亲人般地照料海鸥,而如今,他却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海鸥,如果海鸥会说话,在遗像前,海鸥会对老人说什么呢?”学生也情动辞发,“爷爷,您怎么抛下我们就走了?今后,还有谁能像您一样,全心全意地照顾我们,我不要您离开!我们想您时,又能到哪看您呢?”“爷爷,您是一个善良的天使,我们相信,此时,您一定在天堂含笑看着我们……”学生真情写下的话语不禁使人为之动容。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感情的领悟,更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中“人文”和“语文”的高度结合,情感与语言的同构共生。
三、 巧妙运用评价,激发学生小练笔的激情
学生的课堂练笔完成后,如果就此打住,那么对学生情感的体验、写作的提高就收效甚微了,因而对学生的练笔要进行及时评价。在评价学生的小练笔时,应对学生的写话抱以积极、热切的希望,对学生练笔中存在的优缺点进行及时的表扬和指正,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学生用词造句的闪光点,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并能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准确地给学生的写话以肯定。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语言的积累,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小练笔是在学生进行充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思想感情之后,有了新的思想认识、获得了新的情感体验时的感受,他们的写作水平在训练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我们在设计练笔时,要和整个教学衔接,要在最需要练笔的地方练。让我们的课堂因小练笔而“实”起来,“丰富”起来“活”起来,让学生迈向作文成功的彼岸!
作者简介:
邱大佑,福建省三明市,三明市东城中心小学。
关键词:课堂小练笔;拓宽练习渠道;激发学生激情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扎实有效地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要密切联系学生阅读和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课堂小练笔,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的壁垒,通过激发兴趣,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想象空间,分散作文教学的难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在随文的这种小练笔中学生找到了想说的话,找到了方法,也找到了自信,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形成较强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操作小练笔,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呢?
一、 做好练笔准备,为书写训练提供充分保障
(一) 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找出适合小练笔的素材,结合课文创设合适氛围
学生要在充分的读、悟的基础上进行练笔。对课文的学习只有深入到学生内心,引起学生的共鸣,联系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感情波澜,学生才能落笔一吐为快。
(二) 增加阅读知识量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精神的营养品。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小学生从小就应攀着这个“阶梯”,多读课外书,丰富阅读内容,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好段,才能解决知识储备较少的问题,做到在用时不词穷,表达时方式、方法不单一。
(三) 要给练笔充分的时间作保证
写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要有一定的时间保障,更何况面对的是学习写作的小学生。如果时间仓促,学生刚刚打开思维的闸门,老师就急于收获成果,学生就很难把自己内心真切的话语娓娓道来。
二、 拓宽练习渠道,扎实学生小练笔训练
如何开发与利用文本中的习作资源,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让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练笔。
(一) 充分发挥课文优美段落的优势,进行仿写
仿是写的开始。不同的文章让学生学习认识不同的表达方式。冰心也曾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语文课本中许多经典的片段都是学生仿写的典范。我们要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构段方式、表现方式、方法、修辞手法,借鉴运用到习作中去,实现读写知识技能的转化和迁移。
如:《花钟》一课,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课文抓住不同花的特点描写形态,语言优美生动,用词准确。在让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实际,回忆春天植物的生长情况,要求学生以“叶子长出来或花开了”仿写出精彩的片段,于是就有了“柳树舒展开她柔软的腰肢;艳丽的桃花绽开笑脸;冷艳的梨花穿上了洁白的衣裳;害羞的小草从地底下悄悄地探出头来……”仿写增强了学生信心,增加了语言的积累。
(二) 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书写作者未写的多彩空间
课文中由于作者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运笔行文的需要,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或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可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文章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完整,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对文章中意犹未尽的地方进行想象填充,也是非常不错的小练笔资源。如学习《鸟的天堂》一课,让学生详细地写一写巴金和他的朋友划船去鸟的天堂的过程这个部分。《风筝》的结尾: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文章以省略号结束了,留给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也给孩子们练笔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他们对故事后来的发展都饶有兴趣,抓住这份兴趣,抓住这份空白点,请孩子们续写故事结局,像这样的还有课文《穷人》等的结尾。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对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 创设感人的课堂氛围,让情在笔根处生根发芽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感人的文章,如:《梅花魂》《伯牙绝弦》……这些感人的文章是作者“情動”而“辞发”的产物。教学中,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文,自然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所感染,有着强烈的情感体验,有表达的欲望。学生在阅读这些课文的过程中,也会有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体验,正是学生进行作文的良好素材。让学生及时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为今后的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老人与海鸥》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当时执教本课时,我与学生一齐泪流满面。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学生被老人与海鸥之间真挚而深厚的情感深深地震撼了,此时学生的表达欲望非常强烈。于是,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老人如同照料亲人般地照料海鸥,而如今,他却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海鸥,如果海鸥会说话,在遗像前,海鸥会对老人说什么呢?”学生也情动辞发,“爷爷,您怎么抛下我们就走了?今后,还有谁能像您一样,全心全意地照顾我们,我不要您离开!我们想您时,又能到哪看您呢?”“爷爷,您是一个善良的天使,我们相信,此时,您一定在天堂含笑看着我们……”学生真情写下的话语不禁使人为之动容。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感情的领悟,更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中“人文”和“语文”的高度结合,情感与语言的同构共生。
三、 巧妙运用评价,激发学生小练笔的激情
学生的课堂练笔完成后,如果就此打住,那么对学生情感的体验、写作的提高就收效甚微了,因而对学生的练笔要进行及时评价。在评价学生的小练笔时,应对学生的写话抱以积极、热切的希望,对学生练笔中存在的优缺点进行及时的表扬和指正,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学生用词造句的闪光点,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并能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准确地给学生的写话以肯定。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语言的积累,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小练笔是在学生进行充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思想感情之后,有了新的思想认识、获得了新的情感体验时的感受,他们的写作水平在训练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我们在设计练笔时,要和整个教学衔接,要在最需要练笔的地方练。让我们的课堂因小练笔而“实”起来,“丰富”起来“活”起来,让学生迈向作文成功的彼岸!
作者简介:
邱大佑,福建省三明市,三明市东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