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开店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ok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乡下憋了一辈子的高建堂终于要出头了,儿子高辉在广州开了家大饭店,要他和老伴赶去帮忙。
  这个高辉,从小就顽劣异常,不干好事,是被高建堂打跑的。如今出息了,老两口自然很高兴。
  一路上乘火车、坐汽车,风尘仆仆的老两口见到儿子,却如被泼了一瓢凉水。原来,“大饭店”只不过是个麻辣烫小馆,仅有七八张桌子。
  高辉解释说:“爸,别看这里小,却寸土寸金,一年的租金就要六万呢。”高建堂释然了,说:“辉儿,爸知道谋生不易,今后就帮着你好好做生意。”
  在高辉的安排下,老两口洗菜刷碗,忙得不亦乐乎。稍闲时,也学着煮麻辣烫,不多时便学会了。
  干了些时日,生意却一直不温不火。这时,高辉对高建堂说:“爸,城东新开了一家菜场,从现在起你就负责买菜。”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高建堂听不懂广州话,还个价像公鸡打鸣,喔喔直叫。幸好他眼光老辣,挑选菜品很有一套。
  原来,高建堂对烹饪很有天分,在乡下就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厨。但凡有个婚丧嫁娶,都要请他掌勺,烧菜的味道棒棒的。所以,他买的菜既新鲜又丰富,非常适合做麻辣烫,受到顾客的称赞。就这样,生意逐渐好了起来。
  只是高辉有个毛病让人闹心,爱打麻将,隔三岔五经常往外跑,让人不踏实。
  转眼到了年底,估计净赚了有二十来万。吃过团圆饭,高辉给每人封了一千元的红包。高建堂瞅着直发愣,良久才说:“辉儿,我和你妈的工钱咋没见着呢?”
  “哎呀!你们还要啥工钱?这吃的喝的不都是店里的么?算这么精干什么?”高辉一脸不悦的样子。“这……”老两口面面相觑,心想将我们接到城里来,就是为白干活吗?这发财点子算是绝了。
  转眼过了正月,高建堂越想越气不过。没想到忙活一年连工钱都赖,真是爹亲娘亲都不如钱亲,干脆就翻脸,大不了卷铺盖走人。
  吃过晚饭,高建堂狠下心说:“辉儿,今天咱们必须把账算清楚。”
  “哎呀!有啥好算的,我要去打牌。”高辉就想开溜。高建堂一把拦住他,说:“不行,这事一定要说清楚。我和你妈都干了一年的活了,每个月的工钱你得给三千。现在就拿七万二出来,不然你哪儿也别去。”
  “我哪有七万二给你?你以为赚了些钱,其实打牌都输了,我兜里没钱!”高辉口气硬得很。
  “你、你个败家子!”高建堂气得要拿扫帚打人。老伴连忙拦住,说:“不能打,这么大的儿子还要打,不笑死人么?”又指着儿子说,“你个不成器的东西,拿不出钱来,你就滚蛋!”
  “滚蛋?”父子俩都听糊涂了。老伴义正词严地说:“你给不起工钱,就是欠了我们七万二。这些钱买下你的店足够了,你就不是店主了。明天起老板就是我和你爸,你想留就留,不留就滚蛋。”
  别看老伴话不多,这点子可绝了!高建堂如醍醐灌顶,也说:“对!你妈说得有理,你要么留要么滚,反正这店是没你的份了。”
  高辉火冒三丈:“好哇!你们俩居然要把我赶出门。”“是又怎样?谁让你欠我们钱的?”老两口异口同声,气势十足。
  高辉点点头,然后摔门而出,说:“滚就滚!今后就是饿死了,也不要你们管。”拔腿就走了。老两口强忍着泪水看着儿子离去,心头如打翻了五味瓶,百味杂陈。
  第二天,麻辣烫馆就由高建堂夫妇经营,顾客照吃不误。转眼过了一个多月,生意一直不错,只是一直没有高辉的消息,两人有些忐忑不安。
  这天晚上下着雨,快要打烊时,店里跑进来一个穿雨衣的人。帽子一揭,居然是高辉,他面无表情地说:“煮碗麻辣烫。”
  老两口暗自嘀咕:不知这小子现在过得怎样?是要把店夺回去么?想归想,高建堂还是去煮麻辣烫了。
  麻辣烫煮好,端上桌。高辉津津有味地吃着,没事人一样。高建堂沉不住气了,说:“辉儿,这一个月你过得咋样?”
  “我在罗岗区的一家厂里找到了工作,现在已經是组长了,每个礼拜都会来送一次货,今天顺便来看看你们。”高辉一副不计前嫌的样子。
  “你现在有工作了,这店你看咋办?”
  “你们开着呗!谁让我欠你们钱来着。其实这样挺好的,你们有钱挣,我也有,还动啥脑筋?不过我有个条件,你得给我做一些田螺酱。”
  “田螺酱?这是乡下人吃的东西,再说现在哪有?”
  “现在没有没关系,我主要是怀念小时候的味道,带去厂里吃,下个礼拜来拿好了。”
  “好吧,那我给你做。”高建堂答应了。高辉接着又说了些其他事,说厂里有不少漂亮女孩,眉飞色舞的,还想带个儿媳妇回来呢。
  第二天,高建堂就去菜场买田螺。其实这道田螺酱是他自创出来的,那时候家里穷,小高辉天天嚷着要吃肉,他就捞了些田螺,将肉剁碎了绊上一些酱料,反复琢磨反复尝试,就做出了一道色香味俱佳的酱菜。
  高辉第一次吃的时候,就下了五大碗米饭。其实这道菜只是对付儿子的,从未给外人做过。
  为了犒劳儿子,老两口认认真真地选材、烹煮、配料……无一不是精益求精,做好后尝了下,真是鲜香味美。
  周末,高辉来了,吃了后满口称赞说:“爸,这酱就是好吃,你再多做几罐,我带回去给工友们也尝尝。说不定我谈女朋友,也能派上用场。”
  就这样,高建堂认真地做起了田螺酱,高辉每次来,都能带走十来罐。
  日子久了,高建堂不禁纳闷起来,他问高辉:“你和工友们就算再爱吃,也吃不了那么多,你是不是有事瞒着我?”
  高辉微微一笑,说:“看来是时候了,今天带你去一个地方,你就明白了。”他开车载着高建堂奔了罗岗。
  不一会儿,父子二人来到一条热闹繁华的大街上,有一家富丽堂皇的饭馆,招牌上写着“独门麻辣烫”。两人走进饭馆,共有两层,百来张桌子。顾客是络绎不绝,桌桌爆满,十来个服务员来回奔忙着,见了高辉,都尊称:“老板!”
  高建堂暗忖:这是儿子的店吗?瞧这规模,真是气派啊!高辉看出他的疑惑,说:“爸,你知道当初我为什么不给你们工钱吗?就是为了这家店,这里人流量大,非常适合快餐消费。我早就想把店开在这里,所以就不断地攒钱,连你们的工钱都扣掉。其实我没打麻将,钱都用在这上面。盘下这家店后,我就推出田螺酱,客人们都很爱吃,你看每张桌子上都有,这就是我不停向你要的原因。”
  高建堂仍有些不明白,说:“你既然想这么干,跟我明说就好了,为什么要遮遮掩掩呢?说什么进厂打工,蒙我干啥?”
  高辉微微一笑,说:“在广州谋生可不容易,这里的租金,一年就要三十万,相当冒险。我怕你们担心,所以决定自己先试试看。恰好你们争老店,我就顺水推舟。万一我失败了,还有个地方落脚。现在这里生意好,你可以把老店转让,专门来这做田螺酱,生意会更好的。”
  “有道理,我就和你妈到这儿来帮忙。”高建堂刚想走,又回头说,“不行,到时候你又不给工钱咋办?”高辉眨着眼说:“好办,欠的工钱就用这家店来抵!”
其他文献
终看尘世尽沧桑,浮生过往;无非到头落了个曲终人散,从此萧郎是路人,回首望君断肝肠。更有诗道:“柔肠百结谁能会,一恸情天历劫身;万水千山归去也,从此萧郎陌路人。”这是武侠小说作家司马翎的《无题》。诗中“从此萧郎陌路人”,此处的“萧郎”乃是诗家常用的情郎代称。  翻看《全唐诗》便会发现,许多爱情诗中都有“萧郎”。“百家姓里百家郎,郎入诗篇不寻常。”在中国古典文学里,常会遇到“郎”字,“郎”字其中一种意
期刊
王凯是个赛车发烧友,五年前,他花十几万元,买了一辆越野跑车,加入了“鹿城风暴”赛车俱乐部。在俱乐部的微信群里,王凯认识了好多发烧友,他们一起赛车,一起兜风,他给爱车起了个名字叫“千里马”。  可是,最近王凯遇到一件难事。王凯在一家机械厂做电焊工,收入一般,但他很有爱心,平时除了赛车,还经常参加市里的义工活动。通过市红十字会的介绍,他帮助了一位贫困孩子。孩子叫李翠翠,家在四川省一个小山村。翠翠今年十
期刊
二十多年前,四十多岁的庞再友在家具公司当门卫,因为家境贫寒又其貌不扬,没女人肯嫁给他。  媳妇没讨着,麻烦却不断。庞再友住着一间十多平米的平房,每月领个四五百块钱的工资,除了吃喝穿用,还能攒下几个,时常有八字不沾一撇的三亲六戚来求借。庞再友由着他们磨破嘴皮,就是不肯拿出一文钱,惹得很多人在背后骂他“抠”,留着钱给自己买棺材。  有天夜里庞再友睡得正酣,突然被一阵哭声吵醒。庞再友心里恼火,披衣下床,
期刊
同事们都说程老师的手是“如来神掌”。学生表现好,他轻拍学生肩头,学生便激动得像获了大奖一样,今后表现更好;学生调皮时,他往学生肩头轻轻那么一拍,学生就会立即变成温顺的小绵羊了,知错必改。据说,经他这双“如来神掌”,拍出了无数个品学兼优的高材生呢。  可是最近,程老师这双神掌却让他栽了一个大跟头。  程老师的班上新转来一个叫王涵的学生,这个王涵很不老实,上课时,要么东张西望,要么扯着同桌跟自己说话,
期刊
青山镇的李秀才,写得一手好字,尽管肚子里有点墨水,可偏偏生不逢时,遭逢乱世。时局动荡,政治昏暗,凡事都得讲究门路。这李秀才父母早亡,他颠沛流离,生计早已成问题,字虽写得好看,但论才学,也并非才高八斗之人,哪有什么门路?所以,少时进考场,如今双鬓染霜,依旧只得了个无用的秀才功名。  后来,流落到了青山镇,以写字卖画为生。衙门里的人见他字写得不错,就赏了他一份差事,让他负责为牢里的犯人施行黥刑。当时,
期刊
一、离奇的失踪  这天吃过晚饭,江源市城建局局长刘炳华像往常一样,背着手溜溜达达出了门。  饭后散步是刘炳华多年养成的老习惯,当时出门没有引起家人的注意。  两个小时过去了,刘炳华还没有回来,妻子方倩以为他在邻居家闲聊,也就没放在心上。到了晚上11点多,刘炳华仍没有回家,这时方倩才觉得有些不对劲,赶紧拨打丈夫的手机,但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方倩又打电话向经常来往的亲戚、朋友询问,大家都说没见过刘炳
期刊
因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枢纽建设的需要,北河村全部村民的房屋都被列入了县政府拆迁计划。由于县政府承诺为每户村民在城里提供两套安置房,再额外给十万元钱的拆迁补贴,补偿政策相当不错。因此动员会召开后没几天,村民们在拆迁协议上几乎都签了字。  唯一一户不同意拆迁的“钉子户”,是住在村子最东头的胡德荣。胡德荣今年六十岁,会点木工活,靠做些简单的小家具卖钱生活,和老伴两人倒也衣食无忧。  村支书李正和胡德荣关系
期刊
“巧夺天工”是我们经常听到、用到的一个成语,形容人的技艺十分高超,比天然生成的还要好。这个成语最初是用来夸赞一个人的,是谁呢?这还要从三国时说起。  三国时期不仅英雄辈出,也是美女如云,留下了许多乱世佳人的故事和傳说。在众多的美女当中有一位女子,姓甄,人们称她“甄妃”,史称魏文昭甄皇后。在民间,一直流传“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一语,甄宓指的就是“甄妃”,甄妃与大、小乔在当时被列为倾城美女。当年的
期刊
出事了!对槐树岭、对柳永强来说,都是大事——  槐树岭,是个地处偏远的山中小村;柳永强,则是前些日子走马上任的大学生村官,任职村主任助理。平心而论,他是抱着信心和决心来的,真想干出点实事。可到任没几天,村主任老雷就得了场急病,住进了县医院。看情况,两三个月回不了村。于是,全村的大事小情就都落到了柳永强身上。哪知这厢尚未梳理出头绪,谢老蔫就脚不沾地地跑进了村委会,气喘吁吁地嚷道:“助理,柳助理,出大
期刊
有一出沪剧小戏《阿必大》大家一定很熟悉,但是讲起当初阿必大的男人石秤砣,也许大家就不一定熟悉了。其实,石秤砣现在就住在青枫镇。  当初,阿必大回了娘家,一尺三寸长的石秤砣,跟着父亲李九官以贩猪为生,贩到青枫镇,后来就在青枫镇安家落户。几十年过去了,石秤砣的父亲李九官和母亲雌老虎已相继作古,他自己也已七十岁了。尽管他头发白得像雪,面孔上皮肉皱得像枣子,但一尺三寸长的身材却涛声依旧,一寸也没有长起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