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些妙手回春的女医生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许许多多的女医务工作者奋战在一线,书写了不畏牺牲、大爱无疆的赞歌。而在古代,一些女性冲破世俗枷锁,学医治病救人,她们个个身怀绝技、妙手回春,成了流芳百世的千古名医。

义妁:史上第一位女医生

义妁,汉武帝时河东人,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位女医生。义妁从小就对药草感兴趣,十几岁时就开始采药,给乡亲们敷治外伤。平时只要听说有医生路过,她都要虚心向人家请教医理。后来她去长安, 拜名医郑无空为师,学到了精湛医术,开始悬壶济世,百姓们亲切地称她为“女中扁鹊”。

当时,汉武帝的母亲年老多病,汉武帝听说义妁医术高超,便诏她入宫,给太后医病。经过义妁的悉心医治,太后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好。汉武帝很高兴,封义妁为中郎,补为上党郡令,并册封她为西汉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医。

鲍姑:立志做女灸学家

鲍姑,生活在两晋时期,她以高超的艾灸技术闻名于世,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鲍姑出生在官宦人家,自幼勤奋好学,尤喜医学,她与名医葛洪结婚后,医术愈臻精进,终成一代医家。

鲍姑不仅擅长灸法,还精通针法、药学。她长期随夫走南闯北, 四方行醫,为人治病,每见奇效,

且从不收取厚礼,因此医名远扬。

胡愔:史上著名女道医

胡愔,生活于晚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女道医。胡愔对脏腑理论素有研究,并有所得。

在唐宣宗大中二年,她编绘了《黄庭内景图》一卷。全书生动、通俗、易懂,对于传播腑脏器官医疗学说大有益处,深受后人的欢迎。

谈允贤: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

谈允贤,明朝南直隶常州府人,她与义妁、鲍姑、张小娘并称为“古代四大女名医”。谈允贤出生于医学世家,自小聪慧,十几岁即在祖父母的引导下,悉心苦读各种医学典籍。
  祖母去世前将一生所收集、编写的药方病理都传给了谈允贤。当时一些女性患者得了妇科病或外科疾病,不愿让男医生诊治,就纷纷来找她医治,每获奇效,一时间谈允贤声名鹊起。
  50岁时,谈允贤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写成了《女医杂言》,该书共收载了病案31例,是中医史上较早成书的个人医案之一。该书主要记载的是妇科病案, 因而《女医杂言》又是我国古代极罕见的专科医案书,对后世医家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摘自《天津日报》)

其他文献
春季养肝,对女性而言,不妨“争蜂吃醋”。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中西医结合主任中医师黄汉超解释,所谓“争蜂吃醋”指的就是吃蜂蜜和醋。  醋既是调味品又是上佳的保健品,其主要成分中除含有醋酸、乳酸、苹果酸、琥珀酸等, 还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消除疲劳、杀菌抗病毒、抗癌、美容护肤、醒酒等功效。《本草纲目》指出,醋不仅“散瘀血、治黄疸”,还能“开胃、养肝”。而蜂蜜有清热、解毒、润燥的效果,常吃蜂
期刊
苏州名门望族很多,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朱、张、顾、陆”四个大族,唐宋元明时期则有“归、范、文、王”,清代又有“彭、宋、潘、韩” 等。世家大姓的繁衍延续,堪称苏州文化的奇观。至近现代,这些家族里的优秀人物或任官为民,或精研科技,或潜心诗书,或投身革命,其人数之多,仍然让人叹为观止。直到今天,苏州拥有的一百多位院士,其中不少正是出于这些家族。  细数苏州先贤,一个独特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格外的重视,在沧
期刊
人们为什么要走进婚姻的殿堂?一个简单又深刻的原因是,人们想以非常亲密的方式分享未来的生活。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与他人产生连结,期望关注和被爱。成年后,我们渴望能有人分享喜怒哀乐的情感,在幸福的婚姻中,人们还能获得多层次的亲密感受。  肌肤之亲。婚姻理所当然包含“性”,这是很正常也很隐私的亲密方式。婚姻中的“性”是坦诚而美好的,双方将最炽烈的情感融入身体,体现在彼此的拥抱、爱抚、亲吻和性爱中,达成水乳交
期刊
说起“垃圾食品”,你会想到什么?是炸鸡,薯条,还是汉堡?其实,“垃圾食品”远不止这些“洋快餐”。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它们中有大家容易想到的油炸食品、腌制食品、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食品(方便面和膨化食品)、冷冻甜品、烧烤食品,还有大家也许没想到的加工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罐头食品和蜜饯果脯食品。  看到这个结果
期刊
?中国古代曾长期盛行分餐制,与中国相反,如今盛行分餐制,并被一些中国人认为“可作为分餐制借鉴”的西餐,其实分餐制的历史并不很长。  美第奇家族的“流水席”  曾有英国历史学家在论文中指出,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各种古代人物的宴会场景都不太精确”,因为从《仲夏夜之梦》到《哈姆雷特》,这些故事场景中的人们是不可能铺着桌布、排列着餐盘刀叉,用优雅的西餐礼仪和分餐制来宴饮的。哈姆雷特时代,欧洲普遍流行的是所谓
期刊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由各侵略军派人联合成立了一个“都统衙门”,维护社会治安。1901年9月,清廷与各国签订《辛丑条约》,以丧权辱国与巨额赔款,保全政权。但各国并无将“都统衙门”交还的意愿。清廷任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承担起谈判重任。经多方谈判,最后达成在天津周围20里以内不能驻扎中国军队的条件下,袁世凯仅带300名侍卫亲兵,于1902年8月进入天津接收政权。  天津虽然收回,但城
期刊
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重视牙齿卫生及保护,认为若有一口好牙,便是人健壮的体现,更是长寿的征兆。在未发明牙刷前,古人普遍采用漱口的方式来洁齿、护齿。西汉《礼记·内则》曾记载:“鸡初鸣,咸盥漱,”虽短短六个字,却是我国关于漱口的最早记录。  古人对于含漱法非常讲究,注重时间及“漱口剂”原材料的选择。隋朝时就提出要饭后漱口的主张;宋代《医说》中则提倡睡前漱口;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则记载要用盐水漱
期刊
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花神庙一侧的山坡上,立着一个不大的墓碑,碑上镌刻着叶剑英的题词: “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斯诺在中国生活了13 年,其中旅居北平5年,和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里他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写出了传世名作《红星照耀中国》, 最终他的一部分骨灰永远地留在了这里。  煤渣胡同21号:美国驻北平新闻记者  1928年7月,23岁的斯诺从日本搭船抵达中国上海,
期刊
1926年,杨绛上高一时,她的学校办了一个学社,每周都会邀请名人来讲学。有一次, 学社邀请章太炎先生来谈掌故,由于杨绛聪慧好学,被选去现场做记录。  当时,杨绛以为记录就是做笔录,所以没有做太多准备。去的那天,由于结伴同行的学友换衣服耽误了时间,杨绛迟到了。当她们抵达章太炎先生讲学的苏州青年会大礼堂时,已经没有空位了,整个礼堂都挤满了人。  看到如此情景,杨绛正准备找一处人稍微少点的地方挤过去,就
期刊
陶其敏,著名肝病学家,她用满腔的热情与执着,走出了一条为人民造福的医学之路。  1956年,陶其敏从山东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人民医院,开始在生化领域进行研究工作。1972年,她成为肝病研究组负责人。  1975年4月,时任北京医学院副院长的米勒教授从一本外文杂志上看到一则有关外国开始研制乙型肝炎疫苗的报道,他希望陶其敏和研究组全体同志能开展这项工作。研制疫苗是一項新任务,与陶其敏长期从事的实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