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报纸副刊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报业想要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就必须重新评估自身的价值,重新给自身进行定位。副刊是报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必须正视这种挑战,为副刊的发展做好准备工作。本文通过对报纸副刊的研究发现,多元化的发展模是未来报纸副刊的发展新趋势。
关键词:报纸副刊;发展变化;多元化;趋势;分析
一、副刊的概念
副刊的广义是指在报纸上用文学体裁来反映当前社会的实事,具有较浓的文艺色彩、并且能给读者提供阅读美的享受的固定版面,每天或者定期出版,一般都有自己的刊名。副刊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最开始的时候人们称副刊副张或附张,并且早期的报纸的副刊都要求与新闻、评论一起配合出刊。现在人们习惯性的把延伸新闻或提供理论知识和各种实用信息的刊版称为“专刊”或者是“副刊”。
二、报纸副刊的发展变化
1、清末至民国初期报纸副刊萌芽与初步发展阶段
我国报纸创刊初期是没有副刊的。清末民初时期发行了的《申报》,但是当时的《申报》上刊登较多的都是一些文学上面的内容,这些文学内部与新闻混合编辑在一起进行刊登,者没有属于自己的专门的版面面。之后在1882年创刊的《字林沪报》为了与《申报》争抢读者,每天在新闻版面的后面刊登一些“诗词杂作”来吸引读者的阅读的兴趣,正是这样一个小的举动,使报刊的销量大大增加,随后《字林沪报》开始在“正张”之外出了“附张”,起名为《消闲报》,用专门的版面来刊登一些诗词、歌赋、小品、短篇小说之类的休闲性的文字,这是早期副刊的萌芽。直到1921年10月12日,北京出版的《晨报》中把一些休闲类的内容开始设置单张版面进行出版,并起名《晨报副镌》,之后“附张”被正式定名为“副刊”。当时的副刊最基本功能是遣愁、排闷,为有闲阶层提供生活的读物。
2、五四运动时期报纸副刊的改革阶段
五四时期,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使人们对副刊的性质有了新的认识。在五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副刊是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晨报副镌》、《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学灯》、《民国日报·觉悟》。
《晨报副镌》是五四时期最负盛名的报纸副刊,主要刊登的是新文学的作品和对世界名家的作品进行翻译出的译作,《晨报副镌》不仅会刊登一些解放当时人们思想和改造社会的文章,同时还宣扬马克思主义,这些文章的刊登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京报副刊》刊登一些帮助树立青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文章。《学灯》自创刊开始就以宣传新文化为主要思想。《觉悟》主要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影响最大的一家副刊。
3、五四后至建国前报纸副刊的在混乱中艰难发展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新闻事业发生了分化:一方面,国民党反动派叛变,开始对新闻机构进行控制;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也开始
发展,需要借助新闻力量来帮助宣传革命事业。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报纸副刊是《新华日报》副刊与《解放日报》副刊。《新华副刊》把精力用在投身于进步运动的组织与文艺斗争上。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发行的《解放日报》。《解放日报》发表过《马列主义》、周扬的《文学与生活漫谈》等。1942年4月1日起,《解放日报》调整版面,把所有的副刊开始进行合并,之后便有了副刊综合版,综合副刊中发表的文艺方面的文章更加的丰富、综合性尤为明显,这个时期许多的优秀作品开始不断的涌现。由于处在这个特殊的战争年代,副刊发表一些反映当时战争的时事,通过发表这样的文章来反映当时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对当时的解放战争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个时期的报纸副刊的内容也开始向多样化发展。
4、建国后报纸副刊的和平年代的变革发展
建国以后,我国的报纸副刊得到快速发展。但是随后的十年浩劫期间,报纸副刊得到了抑制。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的报业才开始正常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全国所有的报纸无论大小都开始发表“周刊”,特别是二十世纪前后,以《人民日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为主,以改革开放为基础,掀起了一股对报纸进行“改版”的热潮,改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这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需要,一方面开始对报纸版面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开始推出了比较有特色的专栏和专刊。例如像,《人民日报》出版的“大地”专栏、《中国青年报》的出版的“冰点”专栏、《南方日报》出版的“南方周末”专栏等等,当时改版后的副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之后,报业还经过了较大规模的发展,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三、报纸副刊的多元化趋势
1、新闻性和局限性
像山西出版社出版的《大同晚报》增设了《倾听》这个专栏,它的定位是:以老百姓亲身经历的事为基础,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以此为基础增加了副刊的新闻性,打破了以前文章讲述事情的不切实际,讲述社会生活中平凡老百姓们平凡的事,具有很大的社会教育意义。但在在增加新闻性的同时又有一定的局限性,让一些好的诗词歌赋不能得到很好的展现。
2、厚度和广度
如果某个特殊的节日可以办一期特刊来宣传节日就好了。宣传节日的由来及意义,再结合本土特色让人们从多个方面全面的了解节日,让孩子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促进节日风俗的传承与发展。这就要求副刊的突破新闻报道的局限性,对一些民间活动节日等进行报道,增加了报道的广度和厚度。
3、贴近生活与时俱进
什么东西只要时俱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报纸业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报纸业的竞争压力更大了,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兴起,使报业的发展的压力变得更大了。所以副刊版不仅要在内容上更加的丰富,在版式设计上也更加灵活,同时还要美化版面。现在报纸的版面一般都是彩报、配图,大的照片与大的标题之间进行配合,相得益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报纸副刊的改版力度的也要随之加大,特别是一些受到人们广泛阅读的专刊类的副刊,副刊已经在报业市场占据一半的市场。正因为如此,怎么把副刊办得更好,更加的与时俱进,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挑战。
4、多样性和趣味性
副刊的趣味性是指广大读者想看的对他们的生活能起到启发的一些有趣味的文章。像《家庭》的专版,在选稿时,就不选用空洞无味的文章,他们会选择一些有生活气息的文章,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所启发的文章。之后,为了迎合读者,《家庭》副刊专版又开设多样性的副刊版面,增加了“夫妻之间”、“婆媳之间”、“为人父母”等专栏,颇受读者欢迎。
结语: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报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报刊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和危机。这就需要我们所有人一起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汉编地方新闻部)
参考文献:
[1]薛国林.报纸专副刊的改革与管理[J].新闻大学.2003(01)
[2]岳金鹏.报纸副刊的独特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3]万成炼.试论报纸副刊文学的百姓化趋势[J].新闻界.2002(03)
[4]陈玉申.中国近现代报纸副刊的沿革[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3)
[5]王灿发,丁汉青.90年代报纸副刊在媒介生态中的角色作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3)
关键词:报纸副刊;发展变化;多元化;趋势;分析
一、副刊的概念
副刊的广义是指在报纸上用文学体裁来反映当前社会的实事,具有较浓的文艺色彩、并且能给读者提供阅读美的享受的固定版面,每天或者定期出版,一般都有自己的刊名。副刊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最开始的时候人们称副刊副张或附张,并且早期的报纸的副刊都要求与新闻、评论一起配合出刊。现在人们习惯性的把延伸新闻或提供理论知识和各种实用信息的刊版称为“专刊”或者是“副刊”。
二、报纸副刊的发展变化
1、清末至民国初期报纸副刊萌芽与初步发展阶段
我国报纸创刊初期是没有副刊的。清末民初时期发行了的《申报》,但是当时的《申报》上刊登较多的都是一些文学上面的内容,这些文学内部与新闻混合编辑在一起进行刊登,者没有属于自己的专门的版面面。之后在1882年创刊的《字林沪报》为了与《申报》争抢读者,每天在新闻版面的后面刊登一些“诗词杂作”来吸引读者的阅读的兴趣,正是这样一个小的举动,使报刊的销量大大增加,随后《字林沪报》开始在“正张”之外出了“附张”,起名为《消闲报》,用专门的版面来刊登一些诗词、歌赋、小品、短篇小说之类的休闲性的文字,这是早期副刊的萌芽。直到1921年10月12日,北京出版的《晨报》中把一些休闲类的内容开始设置单张版面进行出版,并起名《晨报副镌》,之后“附张”被正式定名为“副刊”。当时的副刊最基本功能是遣愁、排闷,为有闲阶层提供生活的读物。
2、五四运动时期报纸副刊的改革阶段
五四时期,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使人们对副刊的性质有了新的认识。在五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副刊是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晨报副镌》、《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学灯》、《民国日报·觉悟》。
《晨报副镌》是五四时期最负盛名的报纸副刊,主要刊登的是新文学的作品和对世界名家的作品进行翻译出的译作,《晨报副镌》不仅会刊登一些解放当时人们思想和改造社会的文章,同时还宣扬马克思主义,这些文章的刊登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京报副刊》刊登一些帮助树立青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文章。《学灯》自创刊开始就以宣传新文化为主要思想。《觉悟》主要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影响最大的一家副刊。
3、五四后至建国前报纸副刊的在混乱中艰难发展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新闻事业发生了分化:一方面,国民党反动派叛变,开始对新闻机构进行控制;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也开始
发展,需要借助新闻力量来帮助宣传革命事业。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报纸副刊是《新华日报》副刊与《解放日报》副刊。《新华副刊》把精力用在投身于进步运动的组织与文艺斗争上。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发行的《解放日报》。《解放日报》发表过《马列主义》、周扬的《文学与生活漫谈》等。1942年4月1日起,《解放日报》调整版面,把所有的副刊开始进行合并,之后便有了副刊综合版,综合副刊中发表的文艺方面的文章更加的丰富、综合性尤为明显,这个时期许多的优秀作品开始不断的涌现。由于处在这个特殊的战争年代,副刊发表一些反映当时战争的时事,通过发表这样的文章来反映当时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对当时的解放战争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个时期的报纸副刊的内容也开始向多样化发展。
4、建国后报纸副刊的和平年代的变革发展
建国以后,我国的报纸副刊得到快速发展。但是随后的十年浩劫期间,报纸副刊得到了抑制。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的报业才开始正常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全国所有的报纸无论大小都开始发表“周刊”,特别是二十世纪前后,以《人民日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为主,以改革开放为基础,掀起了一股对报纸进行“改版”的热潮,改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这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需要,一方面开始对报纸版面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开始推出了比较有特色的专栏和专刊。例如像,《人民日报》出版的“大地”专栏、《中国青年报》的出版的“冰点”专栏、《南方日报》出版的“南方周末”专栏等等,当时改版后的副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之后,报业还经过了较大规模的发展,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三、报纸副刊的多元化趋势
1、新闻性和局限性
像山西出版社出版的《大同晚报》增设了《倾听》这个专栏,它的定位是:以老百姓亲身经历的事为基础,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以此为基础增加了副刊的新闻性,打破了以前文章讲述事情的不切实际,讲述社会生活中平凡老百姓们平凡的事,具有很大的社会教育意义。但在在增加新闻性的同时又有一定的局限性,让一些好的诗词歌赋不能得到很好的展现。
2、厚度和广度
如果某个特殊的节日可以办一期特刊来宣传节日就好了。宣传节日的由来及意义,再结合本土特色让人们从多个方面全面的了解节日,让孩子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促进节日风俗的传承与发展。这就要求副刊的突破新闻报道的局限性,对一些民间活动节日等进行报道,增加了报道的广度和厚度。
3、贴近生活与时俱进
什么东西只要时俱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报纸业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报纸业的竞争压力更大了,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兴起,使报业的发展的压力变得更大了。所以副刊版不仅要在内容上更加的丰富,在版式设计上也更加灵活,同时还要美化版面。现在报纸的版面一般都是彩报、配图,大的照片与大的标题之间进行配合,相得益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报纸副刊的改版力度的也要随之加大,特别是一些受到人们广泛阅读的专刊类的副刊,副刊已经在报业市场占据一半的市场。正因为如此,怎么把副刊办得更好,更加的与时俱进,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挑战。
4、多样性和趣味性
副刊的趣味性是指广大读者想看的对他们的生活能起到启发的一些有趣味的文章。像《家庭》的专版,在选稿时,就不选用空洞无味的文章,他们会选择一些有生活气息的文章,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所启发的文章。之后,为了迎合读者,《家庭》副刊专版又开设多样性的副刊版面,增加了“夫妻之间”、“婆媳之间”、“为人父母”等专栏,颇受读者欢迎。
结语: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报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报刊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和危机。这就需要我们所有人一起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汉编地方新闻部)
参考文献:
[1]薛国林.报纸专副刊的改革与管理[J].新闻大学.2003(01)
[2]岳金鹏.报纸副刊的独特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3]万成炼.试论报纸副刊文学的百姓化趋势[J].新闻界.2002(03)
[4]陈玉申.中国近现代报纸副刊的沿革[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3)
[5]王灿发,丁汉青.90年代报纸副刊在媒介生态中的角色作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