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破茧成蝶”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ce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进程中,一些语文课走入了形式化的误区,形式大于内容,看似热闹实则虚空。本文试从课堂导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提问、课件运用四个方面分析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一些形式化现象,以期帮助语文课摒弃浮华走出误区。
  【关键词】语文课堂;形式化;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然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华美乐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也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鲜活灵动。但是一些语文课也由此走入一种浮华的误区,形式大于内容,看似热闹,实则虚空。部分教师却乐此不疲,像蚕一样只注重吐丝结茧,用美丽的丝线装饰课堂,却不考虑教学实效,从而陷入作茧自缚的“泥沼”。表面的浮华终究掩盖不了理念与行动的貌合神离,只有冲破形式化的束缚方能使语文课堂“破茧成蝶”。
  一、课堂导入,不可“千呼万唤始出来”
  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起到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所以許多语文教师都在课堂导入上煞费苦心。但是课堂导入只是一堂新课的引子,并非这堂课的主体部分,因而切不可在这上面花费很多时间。一堂40分钟的语文课,导入一般只能用三至五分钟时间,如果花了十多分钟导入新课,势必会占据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时间,那样即使导得再精彩,也成了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花把式。例如上《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时,如果用时代背景导入新课,切不可拓展太宽,假如花很多时间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这堂语文课也就异化成了历史课。记得一次学校开放日,我和一位学生家长听一名语文老师上《南州六月荔枝丹》。这名语文老师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许多荔枝图片,然后拿出一颗荔枝将其层层剥开,并由外到内详细介绍起荔枝的结构来,整个导入过程整整花了十七分钟。听完课后这位家长竟疑惑地问我:“这是上生物课还是语文课?”我一时语塞,尴尬得不知如何回答。由此可见为求形式,故弄玄虚,“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课堂导入即便再精彩也只是一个败笔。
  二、凸显主体,莫让学生“胜似闲庭信步”
  一些教师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毅然将课堂交给学生,简单地迎合学生游离于表面的肤浅体验。学生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就学习哪一部分;学生只要能自圆其说,想怎么理解文本就怎么理解文本。一位教师上《故都的秋》时,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然后让学生谈谈“喜欢故都的哪些秋景”。学生有的说喜欢故都秋天的槐树,有的说喜欢秋天的落蕊,有的说喜欢秋蝉,还有的说喜欢故都的亭院等等,不一而足。学生们都说出了自己喜欢什么,但却没有几个学生能深入说明喜欢的原因——阐明原因时只是把课文中相关的那几句话读一遍。而老师也不加引导,只是当好一个听众并言不由衷地对学生大加赞赏,“非常好”“不错”“真好”。甚至当一名学生回答说:“我不喜欢秋天,我喜欢夏天,所以我不喜欢故都的秋景”时,老师竟然毫不在意地说:“好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坐!” 这种以“尊重学生”为由,过分迁就放任学生的课堂教学,表面光鲜,实则杂乱混沌。让学生在课堂上“胜似闲庭信步”,并非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是一种放任,这样的语文课堂无疑是失败的。
  三、活跃气氛,勿使问题“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了让课堂气氛变得更为活跃,一些语文教师把提问当成了气氛调和剂,从而形成一种以问代讲,一问到底的所谓“双向交流”式课堂模式。课堂上老师的提问真好比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短短的几分钟内,竖排的一组学生轮流答完了几个问题;接着几分钟后,横排的一组学生又答完了几个问题;还有许多问题是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出来的。一节课内如果总是拿一些非常简单,思维含量极低的问题来发问,用学生通过翻阅教材就能做出的响亮回答来代替自己的讲授,看似课堂互动频繁,也涉及到了教材的知识点,实则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提升。尤其上文言文时,一些教师简单地拿课文下面就有的翻译注解来提问,一节课40分钟时间,教师提了几十个问题,学生大都轻而易举地回答了出来。但冷静思考后发现,教师的问题多是教材上一眼就能看到的没有多少思维价值的“假”问题,而一些需要认真探究剖析的深层次问题却被一带而过。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气氛活跃,实际又有多少效果呢?
  四、课件运用,切记“莫让浮云遮望眼”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起来,告别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苍白无力,直观的声画效果和强有力的视听冲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与此同时,课件运用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为使课件更生动,许多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刻意加入了一些声画效果。比如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时,总会看到在这些问题旁边出现一些很可爱的卡通动画,例如带着阵阵“咕咚”声不时跳出的小狗,或是伴着“叮咚”响时而飞出的小天使。当看到这些动画时,学生们都会发出“真可爱”的惊叹,然后指指点点,交头接耳,所有的注意力都被课件上的小装饰给吸引了,哪里还会集中精神思考问题呢?而且过于直观的视觉冲击,会干扰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在多媒体富有动感的演示中浅尝辄止。例如上《春江花月夜》一课时,我找了很多精美的图片并配上优扬的洞箫声制成课件。课堂上学生们都陶醉在课件展示的美景之中,发出唏嘘不已的赞叹。原以为这堂课很成功,但却出乎意料。课后当我问学生觉得这首诗美吗,学生都很茫然,说是对诗句没有多少印象,只是记住了课件上的优美图片。所以不是所有的语文课堂都要运用多媒体课件,运用课件,切记回归本真“莫让浮云遮望眼”。
  实施新课改,需要一腔热忱,更要清醒、理性。语文教学不能舍本逐末,为了活动而活动,制造课堂教学的虚假繁荣,而应走出形式化的樊篱,摒弃浮华,方能“破茧成蝶”,飞向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在原有普通烟纸配方的基础上,通过填加无机纤维材料及调整生产工艺过程中阻流剂,助燃剂的种类与用量,生产出包裹烟灰效果好,侧流烟气少、透气度高,有利于降低焦油含量,有利于
此文体现对社会弱小群体的关爱与同情,是一篇有思想内涵的好文章,学生理解尚可,深度领会确属不易,要让学生心灵感到震撼则需要打破常规模式,有创新思维,把《艺术人生》搬上课堂是一
【摘要】初、高中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的基本素养要求不尽相同,特别是因初中学生自身特点而淡化、弱化某些语文能力,使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这些都凸显了初、高中教学衔接研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并研究该问题,对完善教育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更好地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模式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初、高中新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综合化的处理语言、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它可以非常容易地将一些抽象的、艰涩难懂的问题变得更加的形象化和生动化。依靠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
比邻理论标准化定积分定义的扩充ONEXTENDEDDEFINTIONOFSTANDARDIZEDDEFINITEINTEGRALINNEIGHBOBRHOODTHEORY孙宏林,田玫1引言测定生物大分子的晶体结构进而合成模拟化合物,以解决医学及生命科...
【摘要】《前出师表》为千古名“表”,文质兼美。在教学中,教师从语言、人物、故事等方面挖掘文章蕴含的美,引领学生阅读、品味和欣赏。  【关键词】《前出师表》;美;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诸葛亮,历史名人,家喻户晓;其《出师表》,获誉甚多,影响深远。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的《正气歌》亦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于此可见。《出师
采用方便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苯甲腈类化合物,并用静态失重法测定了它们对碳钢在稀盐酸中腐蚀的缓蚀效率。结果表明:当苯环对位上具有给电性基团时,芳香腈的酸性缓蚀性能较好。
【摘要】高中散文阅读是让学生体悟文本,感受生活的一种方式,但文本的时代性让学生会有所质疑,情感是没有时代性的,那么从情感入手也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本设计以情起,以情结,旨在探究。  【关键词】散文特点;情感注入;文本解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1.品细节,析形象;2.赏语言,悟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在细节描写中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深沉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摘要】语文课堂管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也有一定的规律和准则可借鉴。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科学地武装自己的头脑,更新理念,完善教学过程。  【关键词】管理艺术;教学方式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堂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具有相当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经验。教师学会课堂管理的艺术,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教师在语文课堂
【摘要】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一直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本文在借鉴参考资料以及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一些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的要求,然而由于我国应试教育长期存在,使得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冲突。培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