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师幼互动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uan415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的语言能力的获得和是其社会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但在教育实践中幼儿往往缺乏交流、表述的机会,使得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和阻碍。本文旨在探讨通过师幼互动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促使幼儿语言能力切实得到提高。
  关键词:师幼互动 幼儿语言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164-02
  
  语言是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一种能够按照本民族语言规则把声音和意义联系起来的能力。幼儿语言的获得,是其社会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二期”课改的理念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认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的词汇,而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在实际一日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孩子在家里很会说,但在幼儿园却不会说;有的孩子与同伴很会说,但与成人却不会说;有的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不知如何的进行商量,只能求助老师;有的孩子在活动中出现众性性问题;有的幼儿在活动中偏离了主题的话题……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幼儿需要情感态度方面的支持;教师缺乏等待方面的支持;语言互动策略欠缺;没有充分利用好环境、材料方面的支持等。幼儿缺乏交流、表述的机会,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和阻碍。
  因此教师应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顺应幼儿的思路,给予幼儿充分愉悦的时间、空间、支持幼儿的表现和表达,优化师幼“对话,开启与幼儿的互动,从而完善和提高幼儿的语言。
  
  一、师幼互动中——环境与材料支持,激发幼儿语言的兴趣
  
  语言一定是在与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听说双方的互动。儿童可以“浸没”于其中的环境包括书本环境和非书本环境。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我们从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环境,通过让幼儿视、听、触手感官对幼儿大脑皮层进行有益的刺激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教师适时、适度、适宜地提供与主题活动相适应的实物材料,可以引发幼儿的表达兴趣,推动幼儿积极的表达。儿童教师在投放语言材料时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幼儿,材料的数量要充足、要丰富,如:设置情景剧场,在情景剧场中幼儿们能够通过相互间的交流,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幼儿在语言交往中的机智性和灵活性。如:我们根据每次的主题.按照词汇——句型——看图讲述——故事扮演的语言发展规律,在语言区投放了与主题相关的操作学具。如围绕“各行各业的人”这一主题,我们设计了“小商店”的合作学具,让幼儿担任售货员和顾客,在进行买卖的过程中学会量词和形容词;又如:教师可以提供提供各类书籍,包括图画书、资料性的书、数字的书、童话、儿歌、让儿童阅读;提供儿歌卡、字卡等语文教具;提供语言复读机、耳机和故事录音带,让儿童一面看书,一面听故事;还可以录下自己的声音欣赏,感受声音的变化、差异; 放置笔、纸、本子以及订书机、剪刀等写作工具和材料,让儿童书写、剪贴字、制作书等。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材料,从而引起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培养幼儿大胆地表现自我。
  
  二、师幼互动中——有效的评价,提高幼儿语言表达
  
  适当、及时、有效的评价,是培养幼儿反思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一句话、一个手势、甚至是一个眼神;评价的内容也有多种,可以是肯定、可以是鼓励、也可以是提示。不用语言同样可以支持鼓励幼儿,当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可爱的微笑都是与幼儿之间的一种最好的交流与互动。只要教师不吝啬自己的称赞语,对每个幼儿都抱有积极鼓励的态度,当他们在自己的活动中得到教师的这些非语言的鼓励和支持时,那自信的话语就会脱口而出了。这是一种心灵之间的交流、互动。因为真诚的赞赏孩子是互动的动力。
  
  三、师幼互动中——等待,引发幼儿用多种语言形式表达
  
  幼儿的成长有赖于所有语言的发展,包括表达语言、沟通语言、符号语言、认知语言、道德语言、象征语言、逻辑语言、想象语言和关系语言等,儿童在活动中运用各种表征语言,自由地表现和表达自我,教师通过与幼儿的语言交往,可以了解多种信息,为下步的活动延伸与应变提供依据。幼儿期的思维具体形象,他们用自己所理解的图象和符号进行对事物认识的记录是稚嫩的,而且是成人有时无法理解和读懂的。为此,作为教师当幼儿在表达时,面对幼儿童言无忌只有鼓励和支持,才能促使幼儿保持其积极性,让他们大胆地交流自己的记忆、想法和感受。
  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的等待时间为3-7秒时,儿童往往回表现出如下的变化:儿童互动的时间增长;有更多的幼儿参与互动;有更多新奇的思想行为出现;儿童回应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儿童发起的活动、对话的频率增加;有更多数字语言和文字的过渡等。
  尽管教师认识到增加等待时间的好处,但有不少的教师在实践中并不倾向与增加等待时间。他们觉得,较长的等待时间总给人以“冷场”“浪费时间”“信息量太小”的感觉。我们常听到不少教师说,他们一开始还时时提醒自己要“等待”,但几分钟之后,就似乎有些急不可待。
  情形一:幼儿回答问题有错误。一名幼儿回答问题之后,接下来的幼儿往往会与前一个幼儿回答的内容相一致,或是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了一个结论,但这个结论有错误时,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比如说:”真的是这样吗?还有其他想法吗?你再这样做。看看还是不是这样“或者“回去问问爸爸妈妈”,“我们一起去寻找原因。”教师应给予幼儿一段等待的时间,等待片刻,让他们可以在这段时间思考,是否同意,我想说点什么……。解决方法:适当增加幼儿回答问题后的等待时间,可能进一步引发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赞成与反对、对话与冲突。
  情形二:认识新事物。幼儿的思维从形象——数字——文字和语言的过渡。图像语言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丰富词汇。幼儿在探索和记录过程中的好奇、好问,帮他们有意无意地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从而也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交流内容。而且,通过图象和符号表征记录,使幼儿有话讲,有丰富的内容讲述。教师在此过程中应给予适当的等待时间,如:在开展《过年》这一主题时,有幼儿提出了年历的问题,教师并没有正面一一解答,而是有了一个等待的时间,让幼儿去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查找选择了自己的图解符号,并借助这些图解符号,尽情尽性地表达他们查找后的结果。幼儿在活动中学习,他们亲历对自然现象和事物的观察和发现,提出问题,并用自己的方法把问题进行记录,或是发现问题,也把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有时把自己所做的实验进行记录等等。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更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在实践中不难发现,运用多种语言形式的表达促使幼儿的观察感受、记忆等进行了一次梳理,这样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层次性,也丰富了幼儿词语。
  
  四、多种师幼互动的形式,鼓励幼儿共同参与表达
  
  师幼互动无疑是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性的,教师也就不能一个模式地进行语言交流,要针对不同特点和能力,带给幼儿活动的支持,包括激发碰撞、经验交流、情感共享,更重要的是帮助不同的幼儿发现、明确自己的问题和疑问,建立起良好的师幼人际氛围,有效缩短其心理距离,进行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语言交流,同时要根据幼儿的需要调控互动的方式。 因此教师在组织形式上应当采取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交替进行的方式。不同的组织形式,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不同的条件。在集体活动中,儿童有时与教师沟通,有时儿童之间相互交流。
  方法一:集体活动中师生互动——搭建与幼儿对话的平台
  在高结构的教学活动中,师幼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问与答的形式来完成的,这“问与答”就如上文所说的“抛接球”。 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切进步都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在向孩子提问的同时,应引导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这样的互问互答才能使其语言流畅,思维深刻,自信发展。如《我在马路边》主题活动中,我们又要去参观马路了,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老师老师,我们今天又要到马路上寻找车子了?”骏骏问。“不是,今天我们要去看看马路上除了有汽车,还有一些什么特殊的标志,或者你看到有什么不明白地方可以提出来”我提出了问题,就这样孩子们带着我的问题出发了。“老师,我看到我们小区前面有一个红色圆圈里面画了一个喇叭的标志,上面还打了一个横线,我知道这是禁止吹喇叭。可我不明白下面同样还有一个红色圆圈了写了一个5的标志是什么意识?”有的问,“我看到马路上有一道一道横线,这是过马路的线。马路当中画了一条黄线以外,还画了两条白线,为什么?”有的问……孩子们的一个一个问题,引来了大家的共鸣。对于他们的回答,我们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引导孩子就如下问题思考,提问:“谁能帮助他解决。”“谁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师生对话中的听、问、答也是实现师生沟通、互动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善听、巧问、妙答。善听----就是从孩子的对话中准确捕捉教育信息;巧问----就是以问开头、以问深入,甚至以问答的形式构成对话的主过程;妙答----既对孩子的信息与问题及时做出评价。从而给幼儿提供说的机会。
  方法二:小组活动中的生生互动——拓展对话的空间
  儿童之间的交谈往往比较充分,他们会凭着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与讨论,既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分享同伴的生活乐趣。每个幼儿充分表达、互相倾听、启发、讨论及协作,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幼儿可以把自己的见闻和经验讲给同伴听,让同伴与自己共享快乐;学会了朗诵儿歌,让幼儿与同伴互相进行朗诵练习;讲述故事中可以让语言发展好的幼儿与语言较差的幼儿进行互相讲述;一个组的幼儿互相讨论故事中的问题等等。
  方法三:个别活动中师幼选择性互动——唤起幼儿的对话
  儿童和教师或同伴单独交流,教师可以针对儿童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这对于那些不善于在集体场合与人交谈的儿童来说,确实是一种适合他们语言表达的机会。“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在这种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再提出问题-再回答的良性循环过程中,老师和幼儿的思维相互碰撞,不断深入的挖掘幼儿潜在的语言经验,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
  
  五、一日活动中师幼互动,帮助幼儿积累语言的经验
  
  单纯的集体语言教学活动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将目光投射到幼儿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言,而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语言活动的支持,幼儿时刻是一个语言加工创造者。教师应将日常生活中寻常时刻作为教育契机,充分挖掘幼儿的生活环境中可以被利用、概括、展开的一切教育因素,让幼儿在充分感受、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感性经验,在与日常环境的交互中自然获得语言。
  方法一:散步活动。在散步时启发幼儿讲述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在一次散步时幼儿发现了蜗牛,在观察了蜗牛以后问我“蜗牛身上圆圆的壳是什么?”我启发他们用手摸摸小蜗牛的身体以后,他们七嘴八十地互相议论:“蜗牛的身体是软软的”、“它的角会缩回去的”、“圆壳壳是它的家,它可以躲在里面”。我又问:“还有什么动物象蜗牛一样也有壳?”立刻又引来幼儿进一步的思考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方法二:体锻活动。体锻活动中的语言教户外游戏时请幼儿观察幼儿园中的各种玩具时,可请幼儿说出玩具的名称及自己最喜欢玩的玩具,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如嘉嘉说:“我喜欢玩轮胎,轮胎跑起来很快,我喜欢与倪倪玩滚轮胎比赛;陈昊说:我喜欢大象玩具,它是我的大马。这样,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大脑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个个争先恐后地向老师讲述自己心爱的玩具以及自己的创新玩法。
  方法三:来园活动。来园前的一些零碎时间,我们就是利用这些小时间,组织一些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语言活动,培养了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如组织“小小看新闻”、“小舞台”等,让幼儿把自己在幼儿园、在家里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事告诉大家。孩子在这其中完全是自主地选择话题并组织语言进行表述。
  总而言之,在培养幼儿语言活动中教师应了解他们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题材,在活动中,提供能吸引幼儿注意的环境和操作材料。同时,善于观察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表现,善于捕捉幼儿发出的信息,充分利用每一个教育契机,生成支持性的互动、欣赏似的互动、朋友式的互动、多角度和多层面等有效的师幼互动,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使幼儿的语言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湘祁,杨彩霞.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尝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08).
  [2]张彩英.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讲述策略[J].早期教育,2003,(05).
  [3]杨丽.我对大班幼儿的口语训练[J].早期教育(教师版),1988,(10).
  [4]李素琴.发展幼儿口语为上小学打好基础[J].早期教育(教师版),1987,(04).
  [5]杨建新.幼儿口语的随机教育[J].早期教育(教师版),1986,(05).
  [6]沈俊娥.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早期教育(教师版),1986,(05).
  [7]陈玉海.怎样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J].早期教育(教师版),1984,(10).
  [8]许婧莎.幼儿美术欣赏内容生活化[J].早期教育(美术版),2009,(01).
  [9]梁红芳.如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J].语文学刊,2009,(08).
  [10]周建梅.浅谈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8,(0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154-01     第一问,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没有得到激发。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的重要前提,是每位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探究的内驱力。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读、说、听、写的能力,关键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
摘 要: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活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主体感悟,重点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掌握有关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阅读 预习 质疑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155-01     众所周知,未来社会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会学习、能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153-0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我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创新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新课程教
摘 要:历史材料是历史知识形成的源泉。重视运用历史材料,创造有历史感的氛围和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对材料及有关历史资料进行阅读理解,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历史的重新建构。学生在“鲜活”的历史情境中进行科学的历史思维,形成正确的历史知识。补充史实,化解结论性的佳点,引导学生以材料为依据进行分析。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历史材料 材料运用 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
摘 要:如何使枯燥的英语课堂变得活泼生动,这是目前大多数老师在思考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编演情景剧,让学生在编演情景剧的过程中理解巩固拓展课文,同时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深化。  关键词:情景剧 英语课堂 选读课文 特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157-01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
中图分类号: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156-01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然而,从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看,工具性、思想性是辩证统一的。在阅读教学中,如果片面强调工具性,撇开对事物的认识,对内容的理解,对思想性的体会,要想使学生真正弄懂字、词、句、段、篇,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片面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这说明现在的学生需要活动﹑喜欢活动,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有权去设计活动方案,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能够自己控制活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把数学学习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对数学感到新鲜又有吸引力,让他们在轻松的心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159-01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江总书记这一精辟的论述,阐明了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关键,也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在教学中对孩子创新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体制机制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自十八大以来,中央新型城镇化提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格局,对大、中、小城市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