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头:
朱天衣在她的新书《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中写到了这样一个场景:“每当劳动到一个地步,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衣衫上快结晶出盐粒时,我便会整个人跑进溪水里,洗衣、洗身,顺便洗洗心神,有时枕着石头小憩一番,看着透过绿叶的光影斑斓得撒在周身,溪水在耳际呼噜呼噜流过。”
朱天衣,对于大陆读者来说,一直是一个熟悉的名字,神秘的人。
不少人能说出中国台湾文坛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这“朱家三姐妹”的名字,也能娓娓道来其父是著名作家朱西宁,其母是翻译家刘慕沙,三姐妹从小师从胡兰成,大姊朱天文是导演侯孝贤的“御用编剧”,《悲情城市》、《恋恋风尘》、《童年往事》等影片均出自她手;二姊朱天心十七岁即凭《击壤歌》名扬台湾,与朱天文并称台湾“文坛姊妹花”……但朱家最小的妹妹,朱天衣,却如隐士一般,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们只能从她两个姐姐的书中寻找她生活的蛛丝马迹。
北京单向街书店读书沙龙,她来了,带着太阳花一般的笑容。一晚上,她只聊她的猫狗、鸡、鹅和八哥,高兴时前仰后合,悲伤时又瞬间红了眼眶,早已没有了所有的迷惘与踟蹰。
◎关于山居生活
朱天衣现在领着19只狗儿、19只猫女、3只挑食的鹅、9只乱食的鸡、两只夫妻鸽子,还有一只八哥在台湾新竹县关西锦山过着山居生活。十多年前,她和丈夫花光所有积蓄买了一块三四十年无人问津的野地,两年后存够钱盖了房子,又积两年财力整置好室内,可真正住进去时,房子也还没有接通电路和通讯设备。即便这样,朱天衣还是兴奋地开始了理想中的山居生活。用她自己的话说,这么做是为了让狗活得像狗,猫活得像猫,人也活得像人。
GRACE:人的生活道路上,不免会有很多挣扎、拧巴的时候。您这种特别真实,享受做自己的状态是怎样达到的呢?
“可能你到了我这个年龄就会一切OK了吧。当你到达一定年龄,就会意识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对我来说,就在猫猫狗狗身上,在写作、阅读方面。这样,其他的生活就会越过越简单。其实,我好希望有一天,能够在山林中自给自足,自己种的瓜果蔬菜吃一吃,想吃荤的话就吃吃自己家的鸡生的蛋,可以不假外界的东西生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GRACE: 现代人选择归园田居,是一件需要很大勇气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您先生的想法也一直和您同步吗?
“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刚开始从台北搬到台北市郊,又从市郊搬到更偏远一点儿的地方。好几年来,我和我先生都想找一个更大、更远、靠近山里的地方来安顿猫猫狗狗和我们自己,所以有空就会四处走走找找。直到我们找到这块地的时候,就只有一个感觉,梦想成真。就好像——啊,接下来我们终于可以开开心心地过日子咯!我们在大方向上都是一致的。我平时下午才出去上课,他的工作在家里就可以完成。这样的工作状态也比较适合我们住在山上。如果你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就不太可能像我们这样了。”
GRACE:您年轻时做过上班族,当过歌手、模特,演过电影,学了十年京剧,可以说非常精彩,甚至戏剧化。
“我觉得年轻就是本钱,有很多机会去尝试。不过我当时做的这些事情,都不是自己主动要来,都是很偶然的机缘所至,所以始终觉得是玩票性质的东西。至于我到底要什么,也差不多是摸索到三十岁之后,才觉得阅读和写作是安身立命之所在。”
GRACE:最终还是回到了这条路上。
“年轻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外人会问:你姐姐都写作了,你为什么不写。被问多了,也会感到很反感,心想,干嘛,为什么家人都走这条路,我也要走这条路?所以就会偏不去走,比较叛逆。但是到了三十岁之后,这种压力也没有了,自己倒是会开始觉得文字记录下的东西才是隽永的,写作的过程中就像探险,可以深入地挖掘生命比较内在的部分,甚至有时候挖掘出来的东西会吓自己一跳。所以,我体会到这些之后,就把整个重心导回到写作这条路上。得失心也不会像年轻的时候那么重,有没有人看,有没有人欣赏,能不能引起共鸣,那就随缘了。”
GRACE:您在《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中反复写到,“现在已经是天堂般的生活”,现在是不是达到最理想的生活状态了?
“每个人的标准不同,我觉得现在这样真的很好了。有的时候还会有意马心动,想要出去走走,但是会被我的猫猫狗狗牵绊住。如果说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我会希望是我的动物们都健健康康的,让我偶尔能出去走几天。我一直好想去新疆找李娟(《我的阿勒泰》等多部畅销书的作者),我看了她所有的书,真的好想去新疆待一段时间。我也特别想去东北,可是这些目前都还只是梦。除非我不再收留其他的动物,把现在的这些都养老,等他们都走了,我才能实现这个梦吧。”
GRACE:您已经很讨厌都市生活了吗?
“我第一份工作是编一部大辞典,那时候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我记得一次周末,我坐长途巴士离开台北去基隆,一上高速我就开始掉眼泪了,天哪,我终于得到自由了。相对之下,如果让我长期待在都市里面,会有一种窒息的感觉,看不到绿树,看不到花草,看不到动物,我会很难受的。”
GRACE:现在您住在山中,您的那些猫猫狗狗的天性也得到了释放,跟圈养的动物们比起来个个神气十足。我在书中看到您家那只八哥,超凶,英气逼人。
“它每天叽里咕噜讲个不停,我有的时候都想静下心来,好好听听它在讲些什么。因为我每天都要忙着照顾很多动物,有的时候看它自己在那里说话,也觉得它挺孤单的。”
◎关于尊重生命
朱家三个女儿,虽然都在文学上独树一帜,但性格却完全不同。大姊朱天文文字反观内省,平时也是深居简出,如仙人一般;二姊朱天心非常入世,以笔为戎,摇旗呐喊,一度参与政治活动;而三妹朱天衣保持了对生命最原始的热爱,文笔自然清新,别具一格。大陆作家阿城拜访朱家时曾说:“我有时在朱家坐着、看着他们老少男女,真是目瞪口呆。如果以为朱家有一股子傲气(他们实在有傲气的本钱),就错了,朴素、幽默、随意、正直,是这一家子的迷人所在。” GRACE:朱家三姐妹性格迥异,在同样的家庭中,你们的成长环境有什么细微不同吗?
“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跟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有关。他们从来没有想要把我们‘捏’成什么样子,就只是放心、放任地让我们各自发展,让我们活出自己的原貌来。我妈妈是从头到尾非常忙,她所忙的事业包括养狗养猫、打各种球、唱歌、钓鱼什么的,玩心很重,个性大剌剌的。我父亲呢,不仅是让我们各自发展,他还带着一种非常欣赏的眼光在看我们。他会看到你的不同和特别的地方,即便在别人眼里有点儿滑稽。他太爱赞美每一个人了,不光是对我们三个女儿,包括他的学生,他都能看到每一个人的长处。所以他的鼓励是真的鼓励,而不是说仅仅是为了让你做得更好。所以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各自走各自的路,这变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即便我们以后都走上了写作路,你也会发现这三个人写的东西,不管是文笔还是题材,也都是不一样的。”
GRACE:就是“放任发展”式的家庭教育。
“对。我自己当母亲后就发现,其实最难的不是你教孩子什么,而是你不教孩子什么。就是你不要把你认为是好的、对的东西强加在孩子身上。你明明知道她往前走一步就要跌倒了,可是如果你去制止她,不让她跌到的话,那这就不是她的路。就是让她自己去走走看吧,跌了摔了,又有什么关系,站起来继续走。
GRACE:就不怕自己的孩子做了出格的事情伤害到自己吗?
“我觉得每一对父母所要的可能不一样吧。有些父母给孩子很多‘保护’,让他们少受挫折,也挺好的。但是我对待我的女儿,角色就是一个陪伴者,什么都能谈都能说。比如她要谈恋爱,我也会鼓励,失恋的话,我就努力陪伴她就好了。我觉得人生中,你应该去试试看你的生命能到什么地步,能爱到什么地步,能飞跃到什么地步,总比待在那里很安全、可什么都没有做强。像我年轻时做的那些事,虽然有些已是过眼云烟了,可我并没有觉得那些没有价值,它们在我的生命中有形无形地都有正面的影响或有趣的回忆。”
GRACE:这么说,父母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陪伴。
“对。这需要孩子和父母之间建立起非常深厚的互信,让她有问题的时候会来向你求助。”
GRACE:这种教育观念是家族传统,还是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探索出来的?
“ 我和孩子是一起成长的。人生是不能倒转的,可是养孩子的过程真的会让你一直在回头看,让你回想起自己在她那个年龄时是怎样的,好像重新走了一趟。在这个过程中,你得以重新梳理一次你的人生,我觉得这是生育带给你的非常珍贵的礼物。另一方面,我会更加意识到,当时我的父母对我是多么的尊重和宽容,我也因此不敢去打扰自己女儿的成长。”
◎关于“师”“父”
朱天衣在《四季桂》中这样描述父亲的性情,“对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深情款款,却也安然处之,不沉溺也不恐慌。”而她在谈到师从胡兰成对自己的影响时说:“他让我知道中国文化可以是活生生的,可以是在生命中呈现的。”可以说朱天衣的性格,有遗传也有受教,她的父亲、母亲,她的老师胡兰成,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她。
GRACE:您父亲朱西宁给人感觉是一位儒雅而细致的文人。可是您又讲过,父亲在您家为了吓唬八哥不来自己的银发上做巢,就将一条酷似蛇形的腰带整日顶在头上,能看出他顽皮的一面。到底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是非常幽默的人,平时笑话不断,荤素不忌,听他讲话会笑得东倒西歪。现在他的学生们谈起他,也都是笑着谈的,笑中带泪。 我二姐的女儿盟盟的成长几乎都是在他的陪伴之下。他们经常会在一起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比如下过雨,他们会一起去河边捞小蝌蚪,回来养在缸里面,没想到变成青蛙后都失踪了。后来才发现,每跳出来一只,猫就吃一只。 还有他会在去接盟盟放学的路上,两个人买‘乖乖’吃,就是一种我姐姐不让盟盟吃的零食,为了不被发现,两个人在路上赶快把‘乖乖’吃掉。又一次刚好被我姐姐撞上,两个人嘴里都塞得鼓鼓的。后来到他生命的最后时期,在医院的时候,一次我问他想吃什么,他就说他想吃‘乖乖’,要五香口味的。”
GRACE:您曾经说父亲的离去让您不再惧怕死亡,觉得那是美好的,为什么?
“他的离去非常安然,安然到让你觉得那条界线就那么轻易地跨过去了,没有恐惧,没有担忧。我对死亡最大的恐惧就是‘不在了’、‘什么都变成空虚了’,但因为父亲的缘故,就让我觉得‘怎么可能死亡就是什么都没了’,我和他的感情不可能被死亡抹杀掉。而且父亲面对死亡的态度,让我相信他去的是一个很美好、很美好的世界。所以,我觉得父亲最后又教了我一件事:坦然地面对死亡。因为父亲的缘故,我甚至希望将来有可能的话,去当那种专门照顾临终病患的义工,我好想把我对死亡的那种经验跟别人分享。我觉得这是父亲最后给我的最大的礼物。”
GRACE:胡兰成先生。您觉得他对您的人生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我想大概就是他治学的态度了。他就是一个对学问很在意的人,一天当中最好的时光,一生当中最好的时光,都是在阅读、做学问。胡兰成先生从非常生活的一面,从很有趣的角度切入,让我们看到中华文化最大的生命力是在哪里,让我们很清楚自己的根在哪里,把它化成生活、生命里的养分。如果你没有根,像浮萍一样,是很糟糕的。”
GRACE:那他是用怎样的方式教授你们中国文化呢?
“他会在周末的时候,就某一本书,比如《二十四史》,或者其他经书,做一个很开放的讲座,你愿意听就来。我记得那时候,蒋勋啊,张晓风啊很多人都来听过,地点就在家里面。平时他跟我们呢,一起吃饭,一起出去散步,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就会讲很多事情,我们也会发问。我觉得最重要的东西,还是在生活里面得到的。平时妈妈做好饭,我们就会喊‘胡爷爷,吃饭咯!’他隔着院子,就会‘哦!’的一声,十秒钟就跑过来了。他生活很简单,粗茶淡饭吃得津津有味。他也非常有活力,从某种程度上,我觉得他和父亲很像,都是活得很开心很快乐,也很简朴,有滋有味地生活着,有滋有味地做学问。”
朱天衣在她的新书《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中写到了这样一个场景:“每当劳动到一个地步,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衣衫上快结晶出盐粒时,我便会整个人跑进溪水里,洗衣、洗身,顺便洗洗心神,有时枕着石头小憩一番,看着透过绿叶的光影斑斓得撒在周身,溪水在耳际呼噜呼噜流过。”
朱天衣,对于大陆读者来说,一直是一个熟悉的名字,神秘的人。
不少人能说出中国台湾文坛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这“朱家三姐妹”的名字,也能娓娓道来其父是著名作家朱西宁,其母是翻译家刘慕沙,三姐妹从小师从胡兰成,大姊朱天文是导演侯孝贤的“御用编剧”,《悲情城市》、《恋恋风尘》、《童年往事》等影片均出自她手;二姊朱天心十七岁即凭《击壤歌》名扬台湾,与朱天文并称台湾“文坛姊妹花”……但朱家最小的妹妹,朱天衣,却如隐士一般,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们只能从她两个姐姐的书中寻找她生活的蛛丝马迹。
北京单向街书店读书沙龙,她来了,带着太阳花一般的笑容。一晚上,她只聊她的猫狗、鸡、鹅和八哥,高兴时前仰后合,悲伤时又瞬间红了眼眶,早已没有了所有的迷惘与踟蹰。
◎关于山居生活
朱天衣现在领着19只狗儿、19只猫女、3只挑食的鹅、9只乱食的鸡、两只夫妻鸽子,还有一只八哥在台湾新竹县关西锦山过着山居生活。十多年前,她和丈夫花光所有积蓄买了一块三四十年无人问津的野地,两年后存够钱盖了房子,又积两年财力整置好室内,可真正住进去时,房子也还没有接通电路和通讯设备。即便这样,朱天衣还是兴奋地开始了理想中的山居生活。用她自己的话说,这么做是为了让狗活得像狗,猫活得像猫,人也活得像人。
GRACE:人的生活道路上,不免会有很多挣扎、拧巴的时候。您这种特别真实,享受做自己的状态是怎样达到的呢?
“可能你到了我这个年龄就会一切OK了吧。当你到达一定年龄,就会意识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对我来说,就在猫猫狗狗身上,在写作、阅读方面。这样,其他的生活就会越过越简单。其实,我好希望有一天,能够在山林中自给自足,自己种的瓜果蔬菜吃一吃,想吃荤的话就吃吃自己家的鸡生的蛋,可以不假外界的东西生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GRACE: 现代人选择归园田居,是一件需要很大勇气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您先生的想法也一直和您同步吗?
“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刚开始从台北搬到台北市郊,又从市郊搬到更偏远一点儿的地方。好几年来,我和我先生都想找一个更大、更远、靠近山里的地方来安顿猫猫狗狗和我们自己,所以有空就会四处走走找找。直到我们找到这块地的时候,就只有一个感觉,梦想成真。就好像——啊,接下来我们终于可以开开心心地过日子咯!我们在大方向上都是一致的。我平时下午才出去上课,他的工作在家里就可以完成。这样的工作状态也比较适合我们住在山上。如果你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就不太可能像我们这样了。”
GRACE:您年轻时做过上班族,当过歌手、模特,演过电影,学了十年京剧,可以说非常精彩,甚至戏剧化。
“我觉得年轻就是本钱,有很多机会去尝试。不过我当时做的这些事情,都不是自己主动要来,都是很偶然的机缘所至,所以始终觉得是玩票性质的东西。至于我到底要什么,也差不多是摸索到三十岁之后,才觉得阅读和写作是安身立命之所在。”
GRACE:最终还是回到了这条路上。
“年轻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外人会问:你姐姐都写作了,你为什么不写。被问多了,也会感到很反感,心想,干嘛,为什么家人都走这条路,我也要走这条路?所以就会偏不去走,比较叛逆。但是到了三十岁之后,这种压力也没有了,自己倒是会开始觉得文字记录下的东西才是隽永的,写作的过程中就像探险,可以深入地挖掘生命比较内在的部分,甚至有时候挖掘出来的东西会吓自己一跳。所以,我体会到这些之后,就把整个重心导回到写作这条路上。得失心也不会像年轻的时候那么重,有没有人看,有没有人欣赏,能不能引起共鸣,那就随缘了。”
GRACE:您在《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中反复写到,“现在已经是天堂般的生活”,现在是不是达到最理想的生活状态了?
“每个人的标准不同,我觉得现在这样真的很好了。有的时候还会有意马心动,想要出去走走,但是会被我的猫猫狗狗牵绊住。如果说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我会希望是我的动物们都健健康康的,让我偶尔能出去走几天。我一直好想去新疆找李娟(《我的阿勒泰》等多部畅销书的作者),我看了她所有的书,真的好想去新疆待一段时间。我也特别想去东北,可是这些目前都还只是梦。除非我不再收留其他的动物,把现在的这些都养老,等他们都走了,我才能实现这个梦吧。”
GRACE:您已经很讨厌都市生活了吗?
“我第一份工作是编一部大辞典,那时候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我记得一次周末,我坐长途巴士离开台北去基隆,一上高速我就开始掉眼泪了,天哪,我终于得到自由了。相对之下,如果让我长期待在都市里面,会有一种窒息的感觉,看不到绿树,看不到花草,看不到动物,我会很难受的。”
GRACE:现在您住在山中,您的那些猫猫狗狗的天性也得到了释放,跟圈养的动物们比起来个个神气十足。我在书中看到您家那只八哥,超凶,英气逼人。
“它每天叽里咕噜讲个不停,我有的时候都想静下心来,好好听听它在讲些什么。因为我每天都要忙着照顾很多动物,有的时候看它自己在那里说话,也觉得它挺孤单的。”
◎关于尊重生命
朱家三个女儿,虽然都在文学上独树一帜,但性格却完全不同。大姊朱天文文字反观内省,平时也是深居简出,如仙人一般;二姊朱天心非常入世,以笔为戎,摇旗呐喊,一度参与政治活动;而三妹朱天衣保持了对生命最原始的热爱,文笔自然清新,别具一格。大陆作家阿城拜访朱家时曾说:“我有时在朱家坐着、看着他们老少男女,真是目瞪口呆。如果以为朱家有一股子傲气(他们实在有傲气的本钱),就错了,朴素、幽默、随意、正直,是这一家子的迷人所在。” GRACE:朱家三姐妹性格迥异,在同样的家庭中,你们的成长环境有什么细微不同吗?
“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跟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有关。他们从来没有想要把我们‘捏’成什么样子,就只是放心、放任地让我们各自发展,让我们活出自己的原貌来。我妈妈是从头到尾非常忙,她所忙的事业包括养狗养猫、打各种球、唱歌、钓鱼什么的,玩心很重,个性大剌剌的。我父亲呢,不仅是让我们各自发展,他还带着一种非常欣赏的眼光在看我们。他会看到你的不同和特别的地方,即便在别人眼里有点儿滑稽。他太爱赞美每一个人了,不光是对我们三个女儿,包括他的学生,他都能看到每一个人的长处。所以他的鼓励是真的鼓励,而不是说仅仅是为了让你做得更好。所以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各自走各自的路,这变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即便我们以后都走上了写作路,你也会发现这三个人写的东西,不管是文笔还是题材,也都是不一样的。”
GRACE:就是“放任发展”式的家庭教育。
“对。我自己当母亲后就发现,其实最难的不是你教孩子什么,而是你不教孩子什么。就是你不要把你认为是好的、对的东西强加在孩子身上。你明明知道她往前走一步就要跌倒了,可是如果你去制止她,不让她跌到的话,那这就不是她的路。就是让她自己去走走看吧,跌了摔了,又有什么关系,站起来继续走。
GRACE:就不怕自己的孩子做了出格的事情伤害到自己吗?
“我觉得每一对父母所要的可能不一样吧。有些父母给孩子很多‘保护’,让他们少受挫折,也挺好的。但是我对待我的女儿,角色就是一个陪伴者,什么都能谈都能说。比如她要谈恋爱,我也会鼓励,失恋的话,我就努力陪伴她就好了。我觉得人生中,你应该去试试看你的生命能到什么地步,能爱到什么地步,能飞跃到什么地步,总比待在那里很安全、可什么都没有做强。像我年轻时做的那些事,虽然有些已是过眼云烟了,可我并没有觉得那些没有价值,它们在我的生命中有形无形地都有正面的影响或有趣的回忆。”
GRACE:这么说,父母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陪伴。
“对。这需要孩子和父母之间建立起非常深厚的互信,让她有问题的时候会来向你求助。”
GRACE:这种教育观念是家族传统,还是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探索出来的?
“ 我和孩子是一起成长的。人生是不能倒转的,可是养孩子的过程真的会让你一直在回头看,让你回想起自己在她那个年龄时是怎样的,好像重新走了一趟。在这个过程中,你得以重新梳理一次你的人生,我觉得这是生育带给你的非常珍贵的礼物。另一方面,我会更加意识到,当时我的父母对我是多么的尊重和宽容,我也因此不敢去打扰自己女儿的成长。”
◎关于“师”“父”
朱天衣在《四季桂》中这样描述父亲的性情,“对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深情款款,却也安然处之,不沉溺也不恐慌。”而她在谈到师从胡兰成对自己的影响时说:“他让我知道中国文化可以是活生生的,可以是在生命中呈现的。”可以说朱天衣的性格,有遗传也有受教,她的父亲、母亲,她的老师胡兰成,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她。
GRACE:您父亲朱西宁给人感觉是一位儒雅而细致的文人。可是您又讲过,父亲在您家为了吓唬八哥不来自己的银发上做巢,就将一条酷似蛇形的腰带整日顶在头上,能看出他顽皮的一面。到底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是非常幽默的人,平时笑话不断,荤素不忌,听他讲话会笑得东倒西歪。现在他的学生们谈起他,也都是笑着谈的,笑中带泪。 我二姐的女儿盟盟的成长几乎都是在他的陪伴之下。他们经常会在一起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比如下过雨,他们会一起去河边捞小蝌蚪,回来养在缸里面,没想到变成青蛙后都失踪了。后来才发现,每跳出来一只,猫就吃一只。 还有他会在去接盟盟放学的路上,两个人买‘乖乖’吃,就是一种我姐姐不让盟盟吃的零食,为了不被发现,两个人在路上赶快把‘乖乖’吃掉。又一次刚好被我姐姐撞上,两个人嘴里都塞得鼓鼓的。后来到他生命的最后时期,在医院的时候,一次我问他想吃什么,他就说他想吃‘乖乖’,要五香口味的。”
GRACE:您曾经说父亲的离去让您不再惧怕死亡,觉得那是美好的,为什么?
“他的离去非常安然,安然到让你觉得那条界线就那么轻易地跨过去了,没有恐惧,没有担忧。我对死亡最大的恐惧就是‘不在了’、‘什么都变成空虚了’,但因为父亲的缘故,就让我觉得‘怎么可能死亡就是什么都没了’,我和他的感情不可能被死亡抹杀掉。而且父亲面对死亡的态度,让我相信他去的是一个很美好、很美好的世界。所以,我觉得父亲最后又教了我一件事:坦然地面对死亡。因为父亲的缘故,我甚至希望将来有可能的话,去当那种专门照顾临终病患的义工,我好想把我对死亡的那种经验跟别人分享。我觉得这是父亲最后给我的最大的礼物。”
GRACE:胡兰成先生。您觉得他对您的人生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我想大概就是他治学的态度了。他就是一个对学问很在意的人,一天当中最好的时光,一生当中最好的时光,都是在阅读、做学问。胡兰成先生从非常生活的一面,从很有趣的角度切入,让我们看到中华文化最大的生命力是在哪里,让我们很清楚自己的根在哪里,把它化成生活、生命里的养分。如果你没有根,像浮萍一样,是很糟糕的。”
GRACE:那他是用怎样的方式教授你们中国文化呢?
“他会在周末的时候,就某一本书,比如《二十四史》,或者其他经书,做一个很开放的讲座,你愿意听就来。我记得那时候,蒋勋啊,张晓风啊很多人都来听过,地点就在家里面。平时他跟我们呢,一起吃饭,一起出去散步,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就会讲很多事情,我们也会发问。我觉得最重要的东西,还是在生活里面得到的。平时妈妈做好饭,我们就会喊‘胡爷爷,吃饭咯!’他隔着院子,就会‘哦!’的一声,十秒钟就跑过来了。他生活很简单,粗茶淡饭吃得津津有味。他也非常有活力,从某种程度上,我觉得他和父亲很像,都是活得很开心很快乐,也很简朴,有滋有味地生活着,有滋有味地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