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氏家族家风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4月26日是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101岁的生日。1983年普利策克奖得主,被譽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的贝聿铭可谓名满天下,无人不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贝聿铭身后,是一个传承了15代的百年名门望族——苏州贝氏家族。
  百年望族
  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生于广州,祖籍苏州,我们都知道贝聿铭来自苏州的名门望族,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家族显赫到可怕的地步。600多年历史,人才辈出,分布海内外,影响全世界。明朝中叶,原籍浙江的贝兰堂定居苏州,以行医卖药为生,成为苏州贝氏的始祖。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贝氏由于经营中药业成为苏州四富之一。
  到了近代,贝氏家族以同为第十三世孙的贝哉安和贝润生两支最为兴旺。贝哉安及其子孙被称为“金融世家”,而贝润生则被称为“颜料大王”。这两支成就非凡,贝润生在苏州留下了一座修缮完整的狮子林。狮子林是汉族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又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现在的狮子林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而贝哉安参与创办了上海银行,还协助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国旅行社。贝哉安的五个儿子、四个孙子也都从事金融工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贝哉安的第三子,也就是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
  贝祖诒出任过中国银行副总经理以及中央银行总裁。1948年,贝祖诒赴美,担任驻华盛顿中国技术代表团团长。此后,贝祖诒做出了一生中一个重大决定:留在美国。若不是这个决定,日后就不会有建筑大师贝聿铭了。1962年,贝祖诒出任中国香港上海商业银行董事长,直到1973年退休。贝氏家族之所以如此辉煌,主要得益于其“诗书传家,乐善好施”的家教与优良的家族文化。
  富而不骄,乐善好施
  贝聿铭的叔祖父,“颜料大王”贝润生认为,“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把自己花巨资修缮一新的狮子林,给全体族人享用。
  此外,他在园子里设立了贝氏祠堂,并在旁边捐资建立了贝氏承训义庄,用来赡养、救济族人。贝润生与贝聿铭的祖父贝哉安共同捐资在苏州城开办了中国第一个新式幼稚园,二人对苏州的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诗书传家,重视教育
  贝哉安很早便中得秀才,20岁时已经成为苏州府学贡生。后来由于父亲去世,只得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打理父亲留下的大批产业。
  贝哉安重视子女教育,儿子贝祖诒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唐山工学院,而贝祖诒把儿子贝聿铭送到美国求学。贝聿铭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而他的四个子女,其中三个儿子和父亲一样,毕业于哈佛大学,从事建筑工作,女儿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都非常出色,看来贝氏家族的光荣传承,还要不止15代了。
  贝聿铭的母亲,是清朝最后一任国子监祭酒的女儿庄氏,擅吹笛子,虔心向佛,可惜在1930年,患癌去世。此后,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又娶了“江南名媛”蒋士云,是为贝聿铭的继母。
  蒋士云是当年曾在北洋政府任外交官的蒋履福之女,她从小天生丽质,聪颖好学,10岁时被家人送往上海读书,12岁随父亲赴北京,在英国人办的学堂里学习英语。16岁时,作为驻外使节的千金小姐,蒋士云又随父母远下欧洲,并在法国巴黎留学一年,在熟读英语的基础上又初通了法文。而贝聿铭自己,娶的也是大家闺秀陆书华。陆书华的父亲是麻省毕业的工程师,她在上海中学毕业后,往美国读本科,以此机缘与贝聿铭相识。
  苏州贝氏家族因为出了贝聿铭,让整个家族的名望达到了新的高度。
  延续传统,传承文化
  美国国家艺术馆、肯尼迪图书馆、香港中银大厦、法国卢浮宫金字塔,直到家乡的苏州博物馆,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作品每一件都是经典之作。很多人认为,这位昔日的中国小生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世界大师,与其显赫的家族文化是分不开的,譬如他的叔祖贝寿同就是中国第一个到西方学建筑的学生,且设计了不少大作,例如道前街苏州监狱。
  十岁之后,贝聿铭走进自己的故乡苏州。后来作为中国银行行长的父亲贝祖诒,带着全家到了香港,又到了上海。上世纪50年代,贝家在上海拥有各类房屋近千幢,房产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远东第一豪宅绿屋那都是他家的。
  17岁离开中国之前,少年的贝聿铭主要生活在上海。祖父坚持让作为长孙的贝聿铭每年夏天回到苏州,与堂兄弟们在狮子林中玩耍,假山中的山洞、石桥、池塘和瀑布给了他无穷的快乐与幻想。也许,这便是狮子林埋藏在幼年时的贝聿铭心中的踪迹。以至许多年后,贝聿铭先生回国时,也曾多次造访狮子林并举办家宴。
  “创意是人类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结晶,这是我从苏州园林中学到的。”后来功成名就的贝聿铭如是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别有洞天的故事,都曾经为贝聿铭设计山洞和过桥带来灵感。
  贝聿铭这样谈自己的建筑理念,“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其次是如何将现代与传统相融合。虽然这一建筑建于现代,但我有责任尊重千百年发展而来的传统。而事实上,这两者也是相关的。”
  同时,作为一个商业世家的后代,贝聿铭也一直想理解父亲贝祖诒的一句话:优秀建筑的精髓不仅在于构思伟大的建筑物,而且要使它们与金融和经济要素有效地联系在一起。
  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是苏州
  在国外,别人问道是哪里人,贝聿铭总说自己是苏州人,“我是从江苏走出来的,我的老家在苏州”。他始终表示:“我一直知道我从哪里来。贝家在苏州已经六百年了,我与苏州是有感情的。”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人来找贝聿铭,想要他在苏州做些什么。贝聿铭当时就说:“你们不用找我,你们重要的不是现代的高楼大厦,现在你们需要的是城市的保护方案,而且还必须把运河清理干净。苏州坐落于京杭大运河之上,也是当时的主要交通渠道,但多年以来受到了严重的工业污染。我说,如果他们不改善水质,这个城市就会衰败,他们对此也默认了。要真正改善河道水质其实很难——他们得从长江引水。于是我告诉他们,当苏州的水变干净了,我就会回来。”
  把运河清理干净——这个要求在当时其实很高,好像贝聿铭在有意拒绝。但他其实一直在以各种方式参与苏州古城的保护,先派大儿子贝定中去为苏州解决城市问题。已于2003年过世的贝定中是城市规划师,他参与到1996年的“苏州,为新的中国塑造一座古城”项目里,其中也包括对水质的改善。
  贝聿铭等了很久,等到苏州有一定经济地位了,水的治理也有很多措施了,才开始做苏州博物馆。这时候已经是2002年,85岁高龄的贝聿铭,凝聚自己一生的智慧,将封笔之作献给了自己的故里,苏州博物馆新馆。
  贝老先生曾说,“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设比我在国外搞其他建筑设计要难得多。”苏博对他来说,更像是一个有生命的小女儿,令人瞎念,怜爱。
  上个月,贝老先生的侄子,贝念祺也从美国赶到了苏州。他说,伯伯身体很好,因为年事已高已经很少旅行,因此也无法再回家乡。“上了年纪之后,他更加怀念小时候在苏州的故事。”
  据中新网等整理
其他文献
王良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简子的御者,驾驶技术非常高超。一次,赵简子让王良为自己的宠臣奚驾车去打猎。结果,整整一天,奚都没有打到一只猎物。回来后,他对赵简子说:“你说王良是天下最好的車夫,但在我看来,他却是天下最差劲的车夫。”  有人把奚的话悄悄地告诉了王良。王良也没有恼怒,而是主动找到奚,向他赔罪说:“请让我再为您驾一次车吧。”看到他如此顺从的样子,奚勉强同意了。结果,那天早上,奚一会儿工夫就打到
期刊
1927年,中国正处于风雨摇摆中。政局动荡之际,治安严重恶化,匪徒铤而走险,绑架、勒索大官、名人的案子经常发生。一代名伶梅兰芳就险些被绑架,最后虽化险为夷,但还是有人因此丢了性命。  1927年9月14日晚,官员冯耿光在上海的宅中宴客,请来的宾朋中就包括梅兰芳。冯耿光这个人不简单,他是日本陆军士宫学校步兵科第二期毕业生,当过袁世凯的总统顾问,陆军少将军衔。袁世凯垮台后,他成了中国银行总裁。  正宴
期刊
除了是老婆的“死忠”,他还是个十足的“女儿奴”。和大多数父亲一样,朱亚文早早就表示了对女儿以后会离开自己一事的担忧:“晚上回家,妮子说哈哈今天扶着床边站起来了。我不高兴!总觉得她离嫁人不远了……”  在《声临其境》的舞台现场,朱亚文和宋佳合作配音《喜欢你》中的一个片段。最后他力压众戏骨,夺得总冠军,成功在“行走的荷尔蒙”“荧幕硬汉”“变态帅”等前缀里,又加入了“声优怪物”的标签。朱亚文笑着接纳,还
期刊
学术界尊他“是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国学大师饶宗颐于今年2月6日去世,享年101岁。  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金庸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国外把他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国内更称呼他为“第一国学大师”。  对学术成就傲人的原因,饶宗颐自己总结的一条是长寿。正因为长寿,时间多,所以可以研究很多问题。“饶先生的学术生涯已经
期刊
1952年1月1日,16岁的高中生刘绍棠就在报纸发表了一篇名为《红花》小说,《红花》不仅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也得到了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的重视。  胡耀邦亲自来到刘绍棠的家乡——河北省通县儒林村,与刘绍棠亲切地交谈了4个多小时,希望他以后能多写一些农村青年题材的作品,还安排他去了一趟东北农村采访。  当时,儒林村正在搞互助组,刘绍棠对互助组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创作的冲动有了,但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期刊
喜欢仁和镇塔河村里的女子龙狮舞艺术团大鼓。喜欢那种民间的牛皮大鼓,木槌击打牛皮鼓的雄浑与清脆;喜欢那酣畅漓淋的挥洒。喜欢那人、那鼓合一的投入的感觉。而最让观者真正如醉如痴的是每段鼓谱的高潮处击鼓者的舞姿—一她们脚踩着节奏,前后踏跳,动作整齐划一,那协调的动作、那起伏的节奏,铮铮之声,分明就是她们对生活最丰富的理解和最美好的憧憬。也许,女人天性的细腻和妩媚,更是给原本粗犷、豪气的锣鼓,增添了生命力和
期刊
王阳明是明朝哲学家,他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天生有特殊的气质。他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出生后,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
期刊
较之加年代的陈寅恪,40年代的沈从文,要作品有作品,要资历有资历,要人脉有人脉,但被推荐为西南联大副教授,仍遭遇重重阻力,可见当时大学对于“评教授”一事,已重视遵循章程,非如以往那般随意。  真实情况:为让沈从文到西南联大任教,朱自清等人费尽心力  西南联大对教授资格的要求,和前文所引清华大学的规定基本一致。按照1941年通过的西南联大《本校教师资格标准》,除教授外,副教授须具备有以下三项条件之一
期刊
在甘家口大厦附近一栋不起眼的老楼的一所不起眼的单元房里,殷之光先生吃力地站起身和笔者握手。这几年,笔者几次采访殷老,都被临时“打断”,未尽兴也。此次约好的采访,又在半小时前改变了采访地点。  快乐地奔忙着——这对于84岁高龄的殷之光来说,已是一种生命的常态。  即便当年做完心脏支架手术不久,他也照样坐着轮椅准时出现在演出现场……舞台上击鼓长歌《满江红》,生活中说话,也常做“击节”状。  朗诵是他的
期刊
在中国历史上的所有朝代中,汉朝都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大一统王朝,前后经历了400来年的时间,而西汉和东汉都是中国历史上十分辉煌的时期,这两个王朝的开国君主又都是雄才大略的人物,那么如果把他们两个来比较一下的话,谁的能力更强呢?  大汉朝的首创者是汉高祖刘邦,开创了西汉200年基业;西汉朝廷被王莽篡权之后,光武皇帝刘秀又建立了东汉,他也被称为汉世祖,也开创了东汉200年基业,这两个伟大的朝代使得强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