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传统与现代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5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礼仪,是人类社会方方面面不可缺少的准则规范。《论语》中阐释了礼,涉及到该如何侍奉父母的礼仪,就是孝礼。这些礼仪值得现代人学习,取其精华,剔除糟粕,让古老的礼仪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诠释。
  关键词:礼仪;论语;孝礼;传统;现代
  作者简介:杜若菲(1992-),女,汉,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级硕士生,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K8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2
  “礼“,在现代社会,被人们视为最重要的与人相处的规章典范。字典中对”礼“的解释有:一.我国古代社会中称等级制度以及和它相联系的礼节仪式;二.泛指一定时代由一定阶级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仪节。如婚礼;三.表示尊敬的动作,比如敬礼;四.呈上或赠送的物品。“礼”最初的引申意是指和祭祀相关的仪式,后扩大为一般的礼节和仪式。《论语》中的“孝礼”的“礼”,就是一定时代由一定阶级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礼节。礼节或者仪式,就是对人在特定场合的行为方式的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定。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历朝历代注重“礼”,尤其注重孔子的“礼”,儒家《论语》所提倡的“礼”,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和完善都有巨大的正面作用。
  一、《论语》中对礼的理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的运用,应当是以和谐为贵的,古代的君王他的治国方法,先贤流传下来的道理,其中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依礼行事,不论大事小事,如果只是不灵活的按照折中的办法来做的话,有时也会行不通,这是因为为了和谐而和谐,而不是依照礼治来节制,这样是不可行的。“礼”通过人们的真心来得到时间的应用,这样“礼”的本质才可以得到真的体现。李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礼是处理差别的,通过差别,建立秩序,秩序就是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这样。尊敬,友善,关爱定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赞许。昭示着和谐的珍贵与美好。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你的问题很有意义呀!就一般而言,与其铺张浪费,不如朴素俭约;就丧礼说,与其仪文周到,不如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哀悼。”那么礼的根本是什么呢?孔子是这样回答的: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于形式上而在内心里。所以,礼的根本意义在于人内心的真情。孔子强调守丧三年之礼,他认为这是人性道德情感的必然表现之一。
  二、《论语》中的孝礼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最注重的就是人伦纲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长幼有序。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对于如何侍奉父母的孝道也做了深入探讨。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旁而不怨。”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做错的地方,就要和颜悦色,慢声细语的劝说。如果他们不愿意听从你的劝解,还是要恭恭敬敬的,但也不能违背道理,为他们操劳的时候,也不要有所怨恨才可以。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懿子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替孔子赶车,孔子就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道,我回答他说,就是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道:“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道:“父母活着的时候,就依规定的礼节去侍奉他们;去世了的话,就依规定的礼节去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道,就是说能够养活爹娘就可以了。那么至于狗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不真心严肃地孝敬父母,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怎么样去分别呢?做到“孝”,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长期能够做到“孝”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孝”不仅仅是是要让父母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的精神和心灵得到慰藉,让父母从内心真正地感到满足,这才是真正地做到“孝”了。
  宰我问:“三年之丧,斯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对于君子来说,有丧在身时,吃美味不觉得美味,听音乐不觉得高兴,闲居也并不觉得安逸,因为亲人的去世而从内心真正地感受到了悲伤,表现出来的就是在服丧期间对于任何美好的东西也不再觉得喜爱了,父母在自己不能食不能语时尽心的照顾使自己的内心感到失去亲人的巨大的悲痛,做到了真正的发乎情,这才是真正的孝礼。
  《论语》中的孝可以总结为:“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就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孝敬父母的态度。
  在《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四十条中: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皆然。君薨,百官总以听于冢宰三年。”子张说:“《尚书》上说:‘殷高宗居丧守孝,住在凶庐,三年不问政事。’为何这样呢?”孔子说:“不仅高宗是这样的,古人都是这样的。君主死了,文武百官管理各自的职务都要听命于盅宰三年之久。武丁的父王去世后,武丁就亲自守孝三年,国家的大事全由宰相管理,国君自己是不参与政事的,他也不谈政事,以此来表示对父王的沉痛哀悼,表示的就是“祭之以礼”。在汉文化中,有披麻戴孝之说,孝服的不同,体现着与死者的亲疏以及辈分关系。中国古代,在朝廷里当官的人,要请假回家服丧,这就是“丁忧”。“丁忧”期间,除了不能做官,更不能应酬,只能在父母坟前搭个小棚子守墓,素衣粗茶,不能洗澡,剃头,刮胡子。而朝廷如果有特殊原因强行要求官员继续做官的,叫做“夺情”。明代张居正的父亲去世,但他在丁忧期间担心朝廷被政敌控制,指使亲信给自己开出了“夺情”的圣旨,遭受朝野抨击。这就说明,在中国传统中,对父母去世后的儿女所行的丧葬之礼也是十分重视的。   在现代,三年守孝的情况已经很少了,但是祭祀过世的亲人的礼节却还是一直流传了下来。每年的清明节实际上就是一个孝节,人们都会去扫墓祭献先人;重阳节,与父老一起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期盼父母长寿。
  在民间,东向而坐,一般为最尊贵的。在堂中,面南而坐最为尊贵。父母坐在堂中,背部向背面朝南,而且,古代吃饭时,父子是不能同席的。吃饭时,长辈没有动筷子之前,小辈是不能先行夹菜的。在古代的礼仪中,有一个“晨省昏定”。“省”就是探望,“定”就是要休息。《论语》中所提倡的“孝”,所认同的“礼”,就是不仅要赡养父母,让他们衣食无忧,最重要的就是当儿女的要心甘情愿的孝顺父母,让他们的心灵和精神得到慰藉,让父母的内心感受到儿女的真心真情,感受到儿女所尽的孝是出自真心的,这样才做到了《论语》中所提倡的“孝”。
  礼仪,是被用来引导人们向善自律的。一个懂礼的人,必然是知道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如何要求约束自己的。在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礼仪经过丰富,嬗变,形成了各个不同民族的礼仪文化。《诗经.鄘风.相鼠》云:“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这句话是说,瞧瞧老鼠还有皮呢,你作为人却没有容仪,为人而毫无容仪,不死还有什么意思。荀子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就是说,人们只有通过礼仪的亲身实践,才能够增强自己内心的文明意识。才能够养成自觉的文明行为。
  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儒家就是通过礼的行为和秩序规范,以此来培养人对社会道德伦理的自律性,让尊崇礼仪成为每个人的自觉意识。孔子的礼仪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观念最重要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确立自身地位的重要支撑。在礼仪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把古代礼仪的精华和现代的礼仪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使我们的礼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并能更好的继承并创新古老的礼仪,使其得到更多现代人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杨伯峻.刘殿爵:中英文对照《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朱黎辉.孔子礼学思想及当代价值[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
  [3]孙亚丽.《论语》中的礼[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1).
  [4]高飞卫.孔子与中国古代礼仪文化[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西安).2004.
其他文献
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研究小组1月12日发布了一项综合性报告,主要是对edX平台上290门慕课的学生参与情况和行为做分析。他们在2014和2015年发布过基准报告,描述的是edX平台上慕课前两年的情况。这次发布的报告涉及4年(2012秋到2016夏)的數据,覆盖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290门在线课程、25万份认证、450万参与者和2,800万学时。  报告披露的研究发现包括: ①参与和认证呈
作为梁实秋的幼女,现定居于美国西雅图的梁文蔷也已是七旬老人。营养学博士梁文蔷并没有“子承父业”,但来自父亲生前的鼓励,一直成为她勇敢地拿起笔的动力和缘由。虽然父亲离去已近20年,但提起往事,那样一位真性情的父亲还时时让她沉浸于快乐、忧伤和怀念交织的复杂情感中。  少年梁实秋  多少年来,我始终忘不了那个场景:1982年夏,父亲最后一次到西雅图来探望我,有一天,父亲坐在书桌前,我斜倚在床头,夕阳从白
摘 要:《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村上春树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与《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合称为村上春树的三大杰作。小说共40章,单数20章为“冷酷仙境”,偶数20章为“世界尽头”。而故事情节就在这看似平行,实则交叉的两个荒诞世界里奇妙展开。本文通过对小说主要人物形象加以分析,来明确 “冷酷仙境”的地下黑暗世界与“世界尽头”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村上春树;世界尽头;冷酷仙境  [中图分类号]:I10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并批准创办面向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开启了开放大学在中国的发展进程。广播电视大学30多年发展的主线,就是在中国特有国情条件下探索开放大学的发展道路,并以其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和发展活力,昭示了开放大学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正像刘延东同志所指出的,广播电视大学在创新中开拓前进,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渠道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审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他就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这与我国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以及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追寻,都是大哲们出于对人类社会的憧憬而对星空的仰望。尽管他们基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其主张各不相同甚至支离破碎,但落脚点尽归一处:去掉遮蔽,发现真相,印证价值,安身立命。因此,我们要向古今中外的思想拓荒者致敬,没有他们生
摘 要:《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小说,通过对于连生活的描写,向读者展示的19世纪中后期法国的社会现状,同时也使于连这一形象也深入人心。本文将从事业、爱情和时代三个方面来分析于连的心理变化和人物形象。  关键词:红与黑;于连;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周颖(1992-),女,吉林舒兰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
摘 要:本论文主要希望以莫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红高粱家族》对莫言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系统而全面的研究,来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的卓越之处,同时可以充分理解莫言小说的艺术表达特色及了解其雅俗交融的独特意蕴。  关键词:莫言;艺术特色;《红高粱家族》  作者简介:雷炳浩(1992.3-),男,汉,籍贯:河南商城,天津外国语大学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对原文的理解是汉译英的第一步,而基于透过对原文字面内涵意义的理解,再综合透彻理解文字背后的联想意义做出来的译本更能把握原文总体精神,译文读者更能通过译文感受到原作的精华和魅力。本文试图以朱自清早期散文《背影》的英译本为例,从语言成分和文学成分分析和探讨张培基先生是如何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达到与原文不管是形还是神都相似的程度。  关键词:理解原文;张培基;背影  [中图分类号]:H3
摘 要:柏拉圖,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其留给后世的宝贵的思想财富,在整个西方思想的发展史上意义深远。朱光潜编译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是以文艺理论题材为主,集中体现柏拉图的美学思想。本文从“美是美的理式”本体论、艺术模仿论、艺术教育功用三点出发,将其美学思想做简要剖析。  关键词:柏拉图;美学思想;理式;艺术模仿。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
摘 要:流传上千年的《川江船工号子》起源于长江流域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航段,因地域特点和河流密布造就川江航运史上独特的文化,其形成特点独具匠心,音乐风格自成一派,在音乐领域里也独树一帜。  关键词:川江;船工号子;形成特点;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1  《川江船工号子》的诞生和发展,不得不强调川江的地域特点,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