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效应”真的存在?

来源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ld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劳舍尔和肖等人怎么也想不到,他们于1993年10月14日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音乐和空间任务能力》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劳舍尔等人说,他们邀请大学生听音乐,然后对他们进行智商测试。大学生在听了10分钟的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后,在空间推理测试中的得分有明显的提高。比如,“与听放松指令和不听音乐时相比,听了音乐的大学生智商得分提高了8至9分。”
  这种现象就是后来被广泛传播的“莫扎特效应”。
  脑部的音乐活动和人类大脑中其他辨认能力有一种共同的遗传性神经机制,是由高度组织化的短暂空间密码通过在大脑皮质部位传播而产生的。作者认为,音乐和空间能力之间的关系,其实是通过训练大脑数组特定的神经元,借此累积类比的模式,完成音乐性功能思考。
  这一成果经过《纽约时报》的报道,立即产生了轰动——因为这个结果也可以解读为听古典音乐的孩子要比不听的孩子智商高。在美国,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以及教育工作者、政府官员都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最为典型的是美国佐治亚州政府的行为。1998年6月,当时的州长米勒先生身体力行,为该州每一名新生儿免费发放古典音乐CD和磁带。而佛罗里达州则要求公立日托幼儿园播放古典音乐。一时间让孩子听古典音乐成为一种时尚。
  但“莫扎特效应”也受到了一些科学家的质疑。1999年8月26日,《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两篇文章,对16项所谓的“莫扎特效应”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而且有相应的实验。研究人员的结论是:音乐对空间智力的总体影响可忽略不计。
  第一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查布里斯。他使用统合分析证明:“莫扎特效应”所说的任何认知的增强都是很小的,而且在总体上并不能反映IQ或推理能力的任何变化。
  另一篇文章是由斯蒂尔和贝拉等9位作者联名发表的。这9名作者说:“我们依照原始报告所用模型的步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几乎没有证据证实听音乐对推理能力的提高有直接的作用。”
  
  科学传播的典型案例
  
  2004年12月,瑞士心理学家班格特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希思在《英国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莫扎特效应”:追踪一个科学传奇的演变》的文章。这篇文章显然是把“莫扎特效应”的产生、演变、发展和应用当作一个典型的科学传播案例来研究。
  与此同时,他们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在欧美一些媒体和网站广为传播,尤其是大学的校报和网站,如斯坦福在线、斯坦福日报等。
  在班格特和希思看来,“莫扎特效应”并不可靠,但它的流行却是有原因的:在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人相信“莫扎特效应”,并且认为这个研究是针对婴儿的,这是因为婴儿是很多人关注的中心。
  父母非常担心其年幼的孩子,而“莫扎特效应”似乎是缓和这种担忧的一种方法。这种担心是一种普及面很广的、被贴上婴儿决定论标签的陈旧观念。这种观念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父母们认为。孩子成长的早期是一个关键阶段,对孩子的一生有着不可逆转的影响。相应地,在中国就是指胎儿和出生时期,所以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的鼓动下,胎教音乐、莫扎特音乐和早期教育也在中国大行其道。
  班格特和希思分析说:“莫扎特效应”能成为一个科学传奇流传深远,是因为它能为社会和教育界找到教育失败的借口。
  他们发现,在美国一些教育系统特别令人不满意的州,如佐治亚州和佛罗里达州,媒体和报纸宣传“莫扎特效应”的比率比教育搞得好的其他州高得多。而且,当一个社会面临问题和麻烦时,人们就越热衷于寻找答案,即使这些答案的来源并不可靠。
  另外,一些公共团体也对“莫扎特效应”作出了并不认同的解读。美国“儿童智力开发媒体联合会”的创建人拉尼·勒维女士就认为,如果父母认为孩子听古典音乐就能变聪明的话,那结果可能会让他们失望。
  
  音乐力量仍然强大
  
  面对强大的质疑,在1993年发表“莫扎特效应”的劳舍尔仍不肯放弃自己的观点。
  1999年11月6日,她在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上透露了她最新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是:“莫扎特效应”不仅在人身上存在,在小鼠身上也存在,而且作用更大。
  她让30只小鼠每天听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12小时,持续了8个多星期。结果显示:在迷宫试验中,听了音乐的小鼠比起那些未听音乐或呆在无害噪音环境的小鼠,犯错误小于37%,过迷宫的速度快了27%。而这些结论是通过对照组获得的,所以可靠性强。
  劳舍尔对此的解释是,听了莫扎特奏鸣曲的小鼠,其大脑海马区内刺激和改变脑细胞联系的几种基因的活跃水平有明显提高。这些基因分别负责生成一种神经生长素、一种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化学物质以及一种神经突触生长蛋白。
  2004年4月28日,在旧金山举行的认知神经学研讨会上,劳舍尔重复了这些说法,并希望她的发现有助于为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其他神经退化疾病的患者设计音乐疗法。
  对“莫扎特效应”的争论或许还会持续下去。无论“莫扎特效应”有无劳舍尔等人所说的那么神奇,音乐在开发大脑、抚慰心灵和进行音乐疗法上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人类离不开音乐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2003年11月29日的《新科学家》为音乐与人、疾病的关系开辟了一个专辑,专辑的总标题就是《音乐的力量》。
  文章指出,婴儿对音乐或歌声的反应要比语言更强烈。对于6个月大的婴儿,母亲的歌声是最容易让其入眠的。同时,音乐中最广泛的旋律恰恰反映出我们人体自身的韵律,比如,心跳和呼吸的节律。
  人类用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来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同样音乐也是这样表达情绪和情感的。这些因素无疑是进行音乐疗法的天然基础,无论是外伤还是各种疾病、紧张及不良情绪。因为音乐本质上是一种声音,对音乐做出反应是人类天生的一种能力,很难说为什么它能以微妙的变化牢牢地吸引着人们。
  对于音乐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作用,心理学家斯罗博达对此做了一个概括:第一,音乐是一种强大的个人体验的源泉;第二,音乐有一种天生的特质,能模仿这个世界的情绪信号;第三,最有趣的是,随着时间展开的音乐结构所表现出的音乐情绪效应,而我们的情绪是可以感知变化。
  已有研究证明,音乐有助于人体健康。由于人耳的前庭功能影响着身体的不同肌肉群,迷走神经连接着不同的组织、器官,因此,来自鼓膜的听觉震动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以调节人体一些组织、器官的功能。
  音乐同样可以辅助人们的学习。在人的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是能够让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音乐有传播的作用,它的节拍和旋律可以帮助个体对学习内容进行编码;音乐也可以用不同的曲调将个体领入情绪平静或激动的状态,以帮助学习;音乐可以乐曲为个体打开进行学习加工的特定神经通路;音乐还有帮助记忆的功能,人们多年不忘的事件和知识通过背景音乐能唤起记忆就是证明。
  同样,音乐疗法也在临床上开始应用(疗效还有待评估和继续研究)。
  对于儿童来说,大脑发育是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而逐渐发育成熟起来的。各种类型的音乐,不管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都能对大脑产生刺激。
  也有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婴儿是通过多种感官的同时作用来学习的。所以,对孩子而言,除了音乐,更好的学习机会是与他人接触,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可以同时刺激孩子的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
  所以,不管有没有“莫扎特效应”,不管其中有什么奥秘,人们都有理由去喜爱音乐。音乐会牵引你的灵魂,去它最想去的地方。
其他文献
综放顺槽开采锚杆一网一钢筋梯组合而成的支护方式。比工字钢对棚支护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且经济效益显著。
介绍了以Microchip公司的PIC16C66单片机为基础的多费率电能表接口设计.该表以ADE7755作为计量芯片,采用液晶显示,并具有RS485接口和红外通信两种通信方式.
介绍了仪器仪表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成份,以及它对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推动作用;分析了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入世后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作为"数据挖掘"的基本技术之一的多元统计技术在数据的降维、分析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鉴于MPCA(Multi-wa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在处理批生产数据方面的优越性,以链
你能想象把电视屏幕折叠起来收入行囊,将手机像纸一样卷起来装入口袋吗?近年来,有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让想象成为现实.但这些技术何时走向产业化?……
期刊
我姓"唐",名"果强",朋友们都叫我小强.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到了我八岁那年,家里再也养不起我,我爸要把我送到寺庙里去做和尚.……
期刊
"唉,我真烦恼啊!"每当发出如此"意味深长"的感叹时,我立刻就会遭"炮轰":"像你这样的优等生有烦恼,那叫我们怎么办?"……
期刊
国际社会对咨询工程师业务素质的要求是严格的、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归纳这些对咨询工程师业务素质的要求,可将其分为社会的要求、行业的要求和咨询公司的要求三种情况.
架线机车的安全运行是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电机车制动的关键因素一是制动力的大小;二是制动重量多少;三是轮轨之间的摩擦系数的大小。
介绍了一种智能节水滴灌系统控制器的组成,重点讲述了以PHILIPSP89C51RD2高性能单片机为核心的嵌入式控制器硬件原理和软件结构,该智能滴灌控制器具有很高的经济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