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待职场的起点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7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正在读研三的小伙伴找我聊天。她有些着急。作为名校的高才生,放在往年,她理应是求职市场上的香饽饽。但在今年,她还没有收到入职通知。她不是个别焦虑的应届生,她的同学中这样的情况很多。有人指点她,先就业,再择业。于是她来问我,“先就业,再择业”这个说法是否靠谱。
  我当年毕业时,也有老师这么说。但对我来说,先就业,再择业,大概率上是有问题的。
  在畢业时,是有一个清晰的规划重要,还是先找一份保底的工作重要?这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来衡量。
  “先就业,后择业”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就业后能够有择业的资本。但是坦白说,大多数普通人,并没有这个资本。
  我当年毕业的时候,特别想去宝洁公司,但是没有机会,于是我就先找了个创业公司的工作,想着名企都看重工作经验,等我有两年工作经验后再去争取机会。但是事实上,我和宝洁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大公司挖人的逻辑,与学历、职业经历、项目经历、各类证书以及人脉息息相关。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职业背书——你服务过哪些优秀的公司,从事什么岗位的工作?
  曾经有一家金融业的巨头,点名要从一流外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挖金融行业的资深顾问,让我帮着介绍。整个圈子里符合标准的,一只手便能数得出来。这是诸如麦肯锡这样的顶级企业才能给予的光环。
  如果希望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稍微顺利一些,那么名企背景和名校背景都非常重要。毕业后的第一目标,就应该是争取去自己够得着的好公司。否则,你会发现,你和大公司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重新定义谷歌》中,谷歌创始人给出了这样的职场建议:在职业生涯初期,能获得的股权激励很有限,因此在正确的行业磨炼技能要比在某家公司赌上自己的命运更加合算。在此之后,随着经验(以及年龄)的积累,挑选合适的企业变得越发重要。那时,股票在你的薪酬构成中所占比例将大幅提升,因此你也应该将挑选公司放在优先位置。
  对职场新人来说,挑选正确的行业,比进入大公司更重要。这意味着你需要有清晰的职业规划。
  我遇到过太多30多岁前来咨询转行的求职者。然而即便竭尽所能,我能提供的帮助也是有限的。因为转行意味着把自己的经验、成绩和知识归零。他们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降薪、降职、加班学习、花钱培训……这样才能勉强跟得上新行业的正常节奏。这对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没有问题,但是对30多岁,有家有口、有房贷的职场人来说,就很难了。
  从一开始选对行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的建议是:选行业暂时别看钱。因为在大部分行业中,只要不是夕阳行业,做到极致都是有机会赚大钱的——做个寿司都能做成寿司之神。但是要把一份工作做到极致,需要我们投入巨大的热情。
  所以,如果有人用“先就业,再择业”的话让你去选择自己不喜欢的行业,坚决不要去,因为你去了,大概率也是在浪费时间。
  有小伙伴问: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行业,怎么办?
  如果大学期间就没有实习过,你当然不会知道。对于计划走入职场的学生,实习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成绩。务必要通过实习了解你的目标行业,也可以由此积累自己在HR(人力资源专员)眼中的筹码。
  对今年和明年毕业的学生来说,就业形势的确很严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降低自己的标准:要始终争取去让自己心动的行业,去自己能力范围以内最好的企业。
  李奥·贝纳有一句名言:伸手摘星,即便徒劳无功,也不至于满手泥巴。
  (彩 露摘自《风流一代》2020年第24期,毕力格图)
其他文献
我目睹过无数人受苦受难,自己也没少受苦难。当我还在学医的時候,我在圣托马斯医院的病房里见过病痛对各类病人的影响。大战中,我也有过相同的经历,而且我还见过心灵上的折磨对人的影响。我从没见过痛苦能加强人的品性修养。“痛苦能使人完美、使人高尚”,这纯属杜撰。  痛苦对人的第一个影响是使他变得狭隘。他们变得以自己为中心,他们的身体、他们的周围环境,在他们眼中都变得无比重要,在外人眼里这不可理解。他们变得暴
期刊
书海泛舟  2019年8月21日,《读者》迎来一位特别的读者,成就了一次难忘的际会。又到榴实照眼之时,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读者出版集团,已近一载。  总书记在读者杂志社讲:“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这一年来,“读者人”践行总书记的嘱托,笃定地为大众挽留心香,点亮心灯,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推进全民阅读。  苏格拉底有言,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度过。如果说有什
期刊
做创造性工作的人,最头疼的就是,盯着电脑屏幕,没有灵感,抠着手指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那怎么办呢?  作家贾行家说,他的办法是,得想明白明天第一行字该写什么,才能停下今天的工作。这样就能确保明天一开始就能迅速投入工作。  一开始就进入投入的状态,想法也就源源不断地来了。  作家海明威也是一样。  海明威把一个句子写到一半就停下来,明天再开始的时候,面对一个残缺的句子,马上就有补全它的冲动,继续写下
期刊
一位阔太太抱住一个流浪汉。事发突然,绝非预先安排。他走到她面前,问她要点儿钱买咖啡。她住的社区没有流浪者,所以他找上她完全是偶然。他也不是你以为的那种常见的流浪汉。虽然只擁有一辆超市购物车,而且露宿街头,但他外表整洁,还刮了胡子。阔太太的钱包里一枚硬币都没有,只有一百美元纸币。如果能找到一张十美元甚至二十美元的纸币,她会毫不犹豫地递给他,但一百美元对她来说似乎多了,也许他接受起来也会有点儿窘迫。 
期刊
我的內在生命于是更响亮地重新吼起来,  宛如登上更辽阔的河岸。  万物于我愈益亲近,  图像愈益鲜明。  我感到自己更加属意未名境界。  我凭感官鸟攀,  从橡树飞上多风的云间,  我觉得如足踏鱼背  没入池波倒映的青天。  (林 一摘自译林出版社《里尔克抒情诗选》一书)〔美〕米尔顿·艾弗里 水彩
期刊
1  我永远记得6岁那年的除夕。  1988年岁末,我独自在母親的宿舍等她归来。室外天寒地冻,宿舍内因悄声燃烧的蜂窝煤而温暖了许多。  我饿了,开始不停往那口冒着蒸汽的铝锅望去,随着蒸汽一同弥漫的,是满屋的粉蒸肉香味。  我到底还是抵不住肉香的诱惑,揭开锅盖,夹了一片粉蒸肉放进嘴里,心里想着“再吃一片就好”,嘴上却不停,连吃了半碗。  我吃得正酣,母亲带着一身冷气回来了。她推门而入时,我嘴里正含着
期刊
寻找历史真相,下断语时,对肯定的断语比较容易有把握,只要你找到了可信的史料,纵然只有一条,有时也可以下肯定的断语。如说某人某年某月出生,某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只要提出可信的证据,就可以做出判断。  但做出否定的判断就不容易了,也可说极其困难,尤不可因为自己没有见到正面的史料,就否定某件事的存在。因为过去发生的事,只有少數被记录下来;有记录的,又未必传世,进而一直传到现在;而现在保存的记录
期刊
不管你是否自愿加入皮肤党,你肯定已经是一个皮肤党了。  当今之世,还有谁,甘愿自己的皮肤暗沉、哑黑、长痘、长斑、干燥、粗糙、眼袋肿大、法令纹加深、鱼尾纹加深?没有谁。我与女大学生聊天,原本主题是文学,聊到后来,发现她们对化妆品的钻研程度之深,个个都像化学系的,哪个品牌含有哪些成分,什么硫辛酸、丙二醇、抗坏血酸以及香桃木叶提取物,张口就来,如数家珍。有些女生来自农村,父母都是打工一族,家境并不富裕,
期刊
前两天,我回了趟老家。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我半年多没回家。推开家门,就撞见正要出门办事的我爸:他穿了一件洗得掉色的上衣,裤子膝盖处烂了个大洞,脚上的鞋也不知道穿了多久,大拇脚指头顶着鞋尖,“呼之欲出”。  那一刻,我心里五味杂陈。这些年,不说我妹、我哥嫂,单单我给爸妈买的衣裳,两天换一件,一年365天也够换了。可我每次回家,他们都穿着不知是多少年前的旧衣裳。  我们兄妹没少做父母的思想工作:苦日
期刊
窗外,雨还在下着,不大不小的雨,在屋里可以听到雨打到树叶上的声音。  《读者》还在手里,心里回味着刚才阅读的文章《心锚》。故事很简单:南非的一位出租车司机20多年来一直在找一首中文歌,凭着记忆中的曲调,只要他的车载到中国乘客就会试探问询。直到有一天,终于打听到这首歌就是罗大佑的《恋曲1990》,黑人司机激动不已!因为这是他妈妈生前最喜欢的一首歌,小时候他经常听妈妈唱这首歌,于是,这首歌成了他思念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