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界定公益性信息和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基础上,论述了信息化环境对用户需求、信息、源和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指出公益性信息服务的转型方向是信息服务过程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多元化和信息服务内容多样化,并从5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公益性信息服务发展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用户;公益性信息服务
1 公益性信息服务类型
信息资源纷繁复杂,按信息资源的运营机制和政策机制不同,将信息资源划分为政府信息资源、商业性信息资源和公益性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本身不存在公益性、商业性、公共性,它是在信息拥有者发生变化时才被划分而成的,本质上信息资源是一个整体,信息在不同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公益性信息,也称公益性信息资源,是指在忽略不计通讯费用和上网费用的情况下,用户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而获取的、内容针对大众性服务的信息。公益性信息并不等同于免费信息,广告信息、产品信息等以赢利为目的的信息也不属于公益性信息的范畴。公益性信息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其分类标准也不尽相同。按发布信息的主体划分,公益性信息可分为政府机构发布的信息、公共服务机构提供的信息、信息服务商提供的信息、用户自己提供的信息;按信息内容划分,公益性信息可分为生活信息、娱乐信息、学习信息。这两类公益性信息,在理解上可互为交叉。
公益性信息服务是指以社会公益服务为主要内容而提供的各项公益性信息服务活动。公益性信息服务体系包括各类信息服务机构组成的社会系统以及他们所提供的各项公益性信息服务活动。公益性信息服务是以获取直接社会效益为主体的服务形式,同时在服务的过程中获取间接的经济效益。公益性信息服务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信息使用的普及率、拓展信息的使用范围,提高社会信息水平。
公益性信息服务按其信息发布主体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主要是政府信息资源服务的开发利用。二是科、教、文、卫等由政府支持的典型公益性信息资源服务,实行普遍服务的原则。三是社会上的社团组织、协会、行业协会,这类公益性机构用他们的机制提供服务。
2 公益性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
2.1 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
需求社会化。社会信息化使信息活动贯穿于用户工作和生活的始终,促使用户需求多样化,同时网络的发展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信息环境,加速了用户信息需求社会化的进程。传统的公益性信息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用户面向社会的信息需求。
需求综合化。表现在信息需求内容的综合和信息需求的全方位发展两个方面。用户要求提供内容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用户在不同的工作和生活中又需要不同的信息。公益性信息服务中用户的信息需求不再是个别和环节性的信息需求,而是为其提供所需的全程信息保障。
需求集成化。虽然信息资源分布很广,具有分散性,但是信息网络的发展将计算机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和网络信息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信息资源开发、组织和分布状况。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客观需求集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因此要求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能为其提供查询、获取和信息发布等一系列多功能、多形式、多渠道的全新信息服务。
需求高效化。主要表现在用户在所从事的职业工作中,由于工作节奏的加快,从客观上要求迅速满足工作中的信息需求;信息处理和利用状态的优化要求有快速、高效的信息服务作保证;网络信息组织与传递方式的变化使用户逐步适应利用新技术处理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流与利用的环境,从而进一步激发了用户对高效化信息服务的需求。
2.2 信息源的拓展
信息化环境中信息活动的广泛性、易变性、专业性对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信息产品提出了新要求。活动的广泛性要求信息产品内容的多样化;活动的易变性要求信息产品提供的及时性;活动的专业性要求信息产品揭示内容的深入性。而传统的以文献为信息源和以文献为表现形式的信息产品在这些新要求下暴露出了无法克服的缺点。因此,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需要凭借现有的文献资源,生产各种载体的数字化信息产品,以便利于存贮和检索,力求揭示内容的深入性,同时也需要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将其作为主要信息资源,满足信息产品内容多样化、信息产品提供及时性的要求。
2.3 信息技术的延伸
信息化环境中信息技术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信息载体形式的变化和组织与传递方式的变化。以通讯网络为基础的电子信息载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信息需求的高效化,提供了信息高速组织与传递的条件,而信息服务费用的降低则进一步创造了高效化信息需求得以充分满足的经济条件,以此构成了网络信息需求的新机制。现代公益性信息服务必须借助高新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和传播,形成网上交互、网上查询、网上传递等新的信息服务模式,拓展新的服务手段和服务空间。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公益性信息服务网络化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同时公益性信息服务网络化对信息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信息源、信息技术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最终决定了公益性信息服务的管理模式和业务规范,从政策、法律和体制上对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发展产生全面影响。
3 公益性信息服务的转型
3.1 服务过程社会化
信息与知识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的发展使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尤其是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促使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从已有的封闭服务模式走向开放性服务,即面向社会服务。其社会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生产的社会化。社会的信息需求决定着生产规模,它对信息服务生产的直接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同类信息的社会需求量倍增,使生产机构和生产者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信息需求的种类增加,使信息服务生产部门和生产者个人分工更加细致。两个因素的相互结合促进了信息生产部门和生产者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2)信息开发和服务的社会化。这是信息需求社会化的必然结果。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大,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各个方面无不体现出信息需求的增长。公益性信息服务正随着社会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而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3.2 服务模式多元化
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是公益性信息服务模式变革的动力,网络的发展激发用户获取信息、发布信息、信息交流和信息咨询的要求,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势必转变传统的、单一的、缺乏互动和交流的信息服务模式,拓宽服务的范围。 主要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1)自助信息服务模式。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将已有的不同数据源集中起来,构建基于Internet的信息库,收集信息并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加以分类,各类人员既获得分类信息库的全景,又为之提供容易使用的检索工具,以便用户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在其中找到相关的知识集合。自助信息服务充分体现了用户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如数字公告板、网上交谈、网络信息检索。
(2)互助服务模式。主要有网上公告、用户意见反馈、网上信息资源导引、用户教育等服务。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实现与用户的互动交流,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更好地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
(3)混合模式。主要有多媒体信息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智能信息服务等。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通过这种模式可以综合处理用户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同时工作人员需要良好的素质和专业知识,对复杂多变的用户要求具有快速响应能力。
(4)联盟模式。信息联盟是以用户为中心,以信息服务人员为联系纽带和由分布式资源库组成的网络信息空间,虚实结合,是一个跨区域和时空的信息收集、加工、传播和发布联合体。联盟模式能实现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共享。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
3.3 服务内容多样化
在信息化环境下,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无论是在量和质上都发生了变化。随着网络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成为可能,用户选择和享受服务的自由度增大,信息素质逐渐提高,因此对信息服务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公益性信息服务在提供给用户一般性咨询信息的同时,也要提供经过深度加工、具有较高知识含量的信息,主要有:
(1)专项信息服务。信息需求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专业化,一般性的信息提供、检索和分析服务已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专项信息服务在原有信息检索、分析、咨询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深化与拓展,从而发展成为项目论证服务、查新服务、发展预测服务、科技与咨询服务、数据库服务等。
(2)信息保证服务。在用户业务工作中,信息利用贯穿着所有的业务环节,从而提出了针对业务工作进行系统化的信息保证服务的要求。当前我国信息保证服务的重点是科学研究与开发中的信息保证,其模式是以研究发展项目为中心实施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3)知识信息服务。以用户信息需要为驱动力,通过对信息分析和重组提供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其服务目的是通过这种服务解决用户的问题。它根据用户的要求动态地、连续地组织服务,贯穿于用户对知识信息进行捕获、分析、重组的全部过程,通过提供知识信息服务来支持用户的知识创新。
4 发展我国公益性信息服务的策略
4.1 加强对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宏观调控
一是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并存。目前,我国公益性信息服务经费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以无偿服务方式为主。但无偿服务的单一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产业化的需要。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同时并存将成为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主流。所以,一方面国家以财政拨款支持公益性信息服务事业,另一方面将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产业,使有偿服务走向市场,提高信息服务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公益机制和市场机制互补。我国公益性信息服务运行机制是从社会整体出发,按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决定信息产品的投入与产出,深化内部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但与此同时,发展其中具有优势的实用型产业化经营部分,使其进入信息服务市场,以作为对公益性信息服务的补充。
4.2 重新定位公益性信息服务
在信息化环境下,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不仅要经营信息资源,更要经营用户,经营信息活动,经营资源、用户、活动三者之间的动态联结,以及经营影响三者的环境。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应成为信息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和信息环境的引导者。它应该调动各种政策、技术和资源,利用各种工具,灵活地构造新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公益性信息服务的重新定位,其实质是使信息服务从以经营资源为主转变为以经营服务为主,从局限于一个有限资源的服务转变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和多种系统提供服务。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确立协调环境、激励用户市场、培育资源市场、连接利用各种技术与服务系统,以及开发和推销信息服务等功能的战略地位、重组信息服务的功能结构和功能关系,形成积极开发、有效经营和不断发展的信息服务的内在机制。
4.3 构建新型公益性信息服务体系
为适应信息化环境的要求,应重新构建现有的信息服务体系。在新的信息服务体系中,传统的公益性信息服务不再处于重要的地位,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资源库的建设、信息咨询服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等将成为工作的主要内容。人员的配置也应做相应的变动,对各类专家型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大。衡量信息服务规模与质量的标准是能否在网络上快捷、准确、简便、经济地获取并提供用户所需的信息。在新的信息服务体系中,对用户和信息环境的分析研究应该摆在相当突出的位置。要经常对用户、资源、技术、服务方式等进行广泛的调查和分析,以此指导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服务。同时,还应对信息环境进行研究,把握信息环境的特点,及时调整和适应信息环境。
4.4 转变公益性信息服务经营手段
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与商业化的信息服务机构功能相同,都是对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都要追求效益,只不过前者更偏重于社会效益,而后者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在信息时代,信息经济的发展并不会抹杀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在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所以,商业化信息服务机构采用的一些经营手段,同样也可以用于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机构的竞争中突出自身的服务特色,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必须以用户为核心,加强竞争意识,采取多种经营手段如直接销售手段、广告促销、公共关系促销、展销会等,扩大机构影响力,把自己的服务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4.5 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信息服务人员是信息服务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与信息服务是否能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要培养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信息服务人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强化国家的信息化教育政策,在全社会普及信息知识,尤其要加强对在职人员的信息技术、信息处理与信息检索知识的教育。(2)加紧培养复合型人才。网络化信息服务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各种培训班,强化专业技术的训练,使信息服务人员既懂得信息学和信息加工整理技术,又精通电脑、通信技术及市场营销。(3)具有专门的学科知识和知识评价能力。信息服务人员要具有专业的信息工作知识,能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的辨识、重组、浓缩和深加工,为用户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和导航服务。同时,深厚的英语功底,也是开发利用好网络公益性信息资源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用户;公益性信息服务
1 公益性信息服务类型
信息资源纷繁复杂,按信息资源的运营机制和政策机制不同,将信息资源划分为政府信息资源、商业性信息资源和公益性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本身不存在公益性、商业性、公共性,它是在信息拥有者发生变化时才被划分而成的,本质上信息资源是一个整体,信息在不同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公益性信息,也称公益性信息资源,是指在忽略不计通讯费用和上网费用的情况下,用户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而获取的、内容针对大众性服务的信息。公益性信息并不等同于免费信息,广告信息、产品信息等以赢利为目的的信息也不属于公益性信息的范畴。公益性信息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其分类标准也不尽相同。按发布信息的主体划分,公益性信息可分为政府机构发布的信息、公共服务机构提供的信息、信息服务商提供的信息、用户自己提供的信息;按信息内容划分,公益性信息可分为生活信息、娱乐信息、学习信息。这两类公益性信息,在理解上可互为交叉。
公益性信息服务是指以社会公益服务为主要内容而提供的各项公益性信息服务活动。公益性信息服务体系包括各类信息服务机构组成的社会系统以及他们所提供的各项公益性信息服务活动。公益性信息服务是以获取直接社会效益为主体的服务形式,同时在服务的过程中获取间接的经济效益。公益性信息服务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信息使用的普及率、拓展信息的使用范围,提高社会信息水平。
公益性信息服务按其信息发布主体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主要是政府信息资源服务的开发利用。二是科、教、文、卫等由政府支持的典型公益性信息资源服务,实行普遍服务的原则。三是社会上的社团组织、协会、行业协会,这类公益性机构用他们的机制提供服务。
2 公益性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
2.1 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
需求社会化。社会信息化使信息活动贯穿于用户工作和生活的始终,促使用户需求多样化,同时网络的发展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信息环境,加速了用户信息需求社会化的进程。传统的公益性信息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用户面向社会的信息需求。
需求综合化。表现在信息需求内容的综合和信息需求的全方位发展两个方面。用户要求提供内容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用户在不同的工作和生活中又需要不同的信息。公益性信息服务中用户的信息需求不再是个别和环节性的信息需求,而是为其提供所需的全程信息保障。
需求集成化。虽然信息资源分布很广,具有分散性,但是信息网络的发展将计算机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和网络信息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信息资源开发、组织和分布状况。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客观需求集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因此要求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能为其提供查询、获取和信息发布等一系列多功能、多形式、多渠道的全新信息服务。
需求高效化。主要表现在用户在所从事的职业工作中,由于工作节奏的加快,从客观上要求迅速满足工作中的信息需求;信息处理和利用状态的优化要求有快速、高效的信息服务作保证;网络信息组织与传递方式的变化使用户逐步适应利用新技术处理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流与利用的环境,从而进一步激发了用户对高效化信息服务的需求。
2.2 信息源的拓展
信息化环境中信息活动的广泛性、易变性、专业性对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信息产品提出了新要求。活动的广泛性要求信息产品内容的多样化;活动的易变性要求信息产品提供的及时性;活动的专业性要求信息产品揭示内容的深入性。而传统的以文献为信息源和以文献为表现形式的信息产品在这些新要求下暴露出了无法克服的缺点。因此,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需要凭借现有的文献资源,生产各种载体的数字化信息产品,以便利于存贮和检索,力求揭示内容的深入性,同时也需要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将其作为主要信息资源,满足信息产品内容多样化、信息产品提供及时性的要求。
2.3 信息技术的延伸
信息化环境中信息技术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信息载体形式的变化和组织与传递方式的变化。以通讯网络为基础的电子信息载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信息需求的高效化,提供了信息高速组织与传递的条件,而信息服务费用的降低则进一步创造了高效化信息需求得以充分满足的经济条件,以此构成了网络信息需求的新机制。现代公益性信息服务必须借助高新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和传播,形成网上交互、网上查询、网上传递等新的信息服务模式,拓展新的服务手段和服务空间。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公益性信息服务网络化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同时公益性信息服务网络化对信息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信息源、信息技术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最终决定了公益性信息服务的管理模式和业务规范,从政策、法律和体制上对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发展产生全面影响。
3 公益性信息服务的转型
3.1 服务过程社会化
信息与知识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的发展使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尤其是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促使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从已有的封闭服务模式走向开放性服务,即面向社会服务。其社会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生产的社会化。社会的信息需求决定着生产规模,它对信息服务生产的直接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同类信息的社会需求量倍增,使生产机构和生产者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信息需求的种类增加,使信息服务生产部门和生产者个人分工更加细致。两个因素的相互结合促进了信息生产部门和生产者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2)信息开发和服务的社会化。这是信息需求社会化的必然结果。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大,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各个方面无不体现出信息需求的增长。公益性信息服务正随着社会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而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3.2 服务模式多元化
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是公益性信息服务模式变革的动力,网络的发展激发用户获取信息、发布信息、信息交流和信息咨询的要求,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势必转变传统的、单一的、缺乏互动和交流的信息服务模式,拓宽服务的范围。 主要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1)自助信息服务模式。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将已有的不同数据源集中起来,构建基于Internet的信息库,收集信息并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加以分类,各类人员既获得分类信息库的全景,又为之提供容易使用的检索工具,以便用户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在其中找到相关的知识集合。自助信息服务充分体现了用户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如数字公告板、网上交谈、网络信息检索。
(2)互助服务模式。主要有网上公告、用户意见反馈、网上信息资源导引、用户教育等服务。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实现与用户的互动交流,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更好地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
(3)混合模式。主要有多媒体信息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智能信息服务等。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通过这种模式可以综合处理用户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同时工作人员需要良好的素质和专业知识,对复杂多变的用户要求具有快速响应能力。
(4)联盟模式。信息联盟是以用户为中心,以信息服务人员为联系纽带和由分布式资源库组成的网络信息空间,虚实结合,是一个跨区域和时空的信息收集、加工、传播和发布联合体。联盟模式能实现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共享。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
3.3 服务内容多样化
在信息化环境下,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无论是在量和质上都发生了变化。随着网络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成为可能,用户选择和享受服务的自由度增大,信息素质逐渐提高,因此对信息服务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公益性信息服务在提供给用户一般性咨询信息的同时,也要提供经过深度加工、具有较高知识含量的信息,主要有:
(1)专项信息服务。信息需求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专业化,一般性的信息提供、检索和分析服务已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专项信息服务在原有信息检索、分析、咨询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深化与拓展,从而发展成为项目论证服务、查新服务、发展预测服务、科技与咨询服务、数据库服务等。
(2)信息保证服务。在用户业务工作中,信息利用贯穿着所有的业务环节,从而提出了针对业务工作进行系统化的信息保证服务的要求。当前我国信息保证服务的重点是科学研究与开发中的信息保证,其模式是以研究发展项目为中心实施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3)知识信息服务。以用户信息需要为驱动力,通过对信息分析和重组提供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其服务目的是通过这种服务解决用户的问题。它根据用户的要求动态地、连续地组织服务,贯穿于用户对知识信息进行捕获、分析、重组的全部过程,通过提供知识信息服务来支持用户的知识创新。
4 发展我国公益性信息服务的策略
4.1 加强对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宏观调控
一是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并存。目前,我国公益性信息服务经费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以无偿服务方式为主。但无偿服务的单一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产业化的需要。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同时并存将成为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主流。所以,一方面国家以财政拨款支持公益性信息服务事业,另一方面将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产业,使有偿服务走向市场,提高信息服务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公益机制和市场机制互补。我国公益性信息服务运行机制是从社会整体出发,按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决定信息产品的投入与产出,深化内部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但与此同时,发展其中具有优势的实用型产业化经营部分,使其进入信息服务市场,以作为对公益性信息服务的补充。
4.2 重新定位公益性信息服务
在信息化环境下,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不仅要经营信息资源,更要经营用户,经营信息活动,经营资源、用户、活动三者之间的动态联结,以及经营影响三者的环境。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应成为信息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和信息环境的引导者。它应该调动各种政策、技术和资源,利用各种工具,灵活地构造新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公益性信息服务的重新定位,其实质是使信息服务从以经营资源为主转变为以经营服务为主,从局限于一个有限资源的服务转变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和多种系统提供服务。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确立协调环境、激励用户市场、培育资源市场、连接利用各种技术与服务系统,以及开发和推销信息服务等功能的战略地位、重组信息服务的功能结构和功能关系,形成积极开发、有效经营和不断发展的信息服务的内在机制。
4.3 构建新型公益性信息服务体系
为适应信息化环境的要求,应重新构建现有的信息服务体系。在新的信息服务体系中,传统的公益性信息服务不再处于重要的地位,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资源库的建设、信息咨询服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等将成为工作的主要内容。人员的配置也应做相应的变动,对各类专家型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大。衡量信息服务规模与质量的标准是能否在网络上快捷、准确、简便、经济地获取并提供用户所需的信息。在新的信息服务体系中,对用户和信息环境的分析研究应该摆在相当突出的位置。要经常对用户、资源、技术、服务方式等进行广泛的调查和分析,以此指导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服务。同时,还应对信息环境进行研究,把握信息环境的特点,及时调整和适应信息环境。
4.4 转变公益性信息服务经营手段
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与商业化的信息服务机构功能相同,都是对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都要追求效益,只不过前者更偏重于社会效益,而后者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在信息时代,信息经济的发展并不会抹杀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在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所以,商业化信息服务机构采用的一些经营手段,同样也可以用于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机构的竞争中突出自身的服务特色,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必须以用户为核心,加强竞争意识,采取多种经营手段如直接销售手段、广告促销、公共关系促销、展销会等,扩大机构影响力,把自己的服务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4.5 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信息服务人员是信息服务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与信息服务是否能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要培养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信息服务人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强化国家的信息化教育政策,在全社会普及信息知识,尤其要加强对在职人员的信息技术、信息处理与信息检索知识的教育。(2)加紧培养复合型人才。网络化信息服务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各种培训班,强化专业技术的训练,使信息服务人员既懂得信息学和信息加工整理技术,又精通电脑、通信技术及市场营销。(3)具有专门的学科知识和知识评价能力。信息服务人员要具有专业的信息工作知识,能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的辨识、重组、浓缩和深加工,为用户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和导航服务。同时,深厚的英语功底,也是开发利用好网络公益性信息资源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