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走?向右走?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rjl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CFA大辩论后,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意犹未尽,不断利用各种场合宣扬其对两岸政策的观点,一会儿立场柔软,转脸又立场僵化。有人称这表明该党的两岸政策正朝理性、务实方向转型;也有人认为,无论是从其本质还是现实状况看,该党都没有作好转型的准备,注定要继续紧抱“深绿”。民进党两岸政策究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呢?
  
  蔡主席放话“信号”混乱
  
  最近一段时间,蔡英文针对两岸关系发表了一系列谈话,但常常自相矛盾,让人如坠云雾。
  如在ECFA问题上。蔡在4月30日接受岛内平面媒体采访时坦承,民进党第一次执政时经验不足。尤其两岸政策攸关“国家安全”,须有经验的累积。如今民进党已累积八年经验,因此下次再执政时两岸政策会是平衡的,能维持稳定性与一致性,并有某种程度的可预期性。
  同一个蔡英文在此前三天即4月27日接受亲绿的三立电视台采访时称:如果马当局不顾“人民”反对签ECFA,一旦民进党2012年执政,就会发动“ECFA公投”,到时再视结果作决定。转过来29日,她在与国际媒体对谈时又称如果民进党2012年重新执政,对两岸已签署的ECFA可能会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片面中止协议,二是在现行协议中作部分调整和改变。30日,蔡再称,民进党会尊重并参与“ECFA公投大游行”。
  在关于政策开放的问题上。蔡4月30日接受采访时鼓吹,外界指民进党“锁国”是错误的,民进党执政前两岸关系是闭锁的,民进党执政后却予以逐步开放。
  但5月2日,蔡在民进党的一场座谈会上又表示,国民党通过那条“从中国走向世界”的途径会让台湾“锁在中国”,是“冒进与爆冲”,而民进党则是“审慎渐进”,未来若重新执政仍会以此为原则,形塑稳定而细致的两岸政策与“国家安全”战略。此外,民进党“立委”强力反对承认大陆学历、开放大陆生入台等法案,也与蔡的背后支持分不开。
  关于与大陆对话问题。5月2日,蔡英文在民进党“十年政纲”研讨会上首度明确表示,民进党不排除在不预设政治前提的情况下,与中国大陆进行直接并实质的对话。次日,民进党发言人便澄清,“蔡英文只是说明民进党对中国的态度……现阶段没有什么事要与中国谈”。
  10日,路透社中文网站刊登蔡英文专访,指蔡宣称,该党正在组织一个与中国大陆对话的团体,目前已与一些非政府组织(NGO)及民进党智库建立共识。但11日民进党发言人即对此“澄清”,称蔡在专访中主要是表达不应由国民党垄断台湾发言权,民进党期待可与对岸进行多层次、多面向沟通,透过理念相近的NGO团体或智库与大陆交流是好方式,并未提及民进党要组团与大陆进行对话。
  13日,蔡在以人民的名义写给马英九的一封信中提出,“在与中国密切交流的同时,不能一味把我们的国家藏起来”,隔一天即15日,蔡英文在党主席选举的政见会上又表示,民进党若与大陆对话完全不涉及“台独党纲”的修改问题。
  
  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蔡英文是伦敦政经学院博士生,之前也长期从事与两岸关系密切相关的工作,她当然不会不明白她这些言论的内在矛盾之处。那她为何故意如此?
  一是为了骗取选民。从上面所归纳的谈话要点可清楚看出,蔡一方面在尽量表现自己的“理性”、“务实”、“开明”与柔软姿态,另一方面则继续表达自己的坚定“台独”立场。很明显,前者是说给中间选民听的,后者是说给基本教义派听的,目的是为了骗取“中间选票”,巩固“台独铁票”。事实上,蔡5月3日在与民进党内人士座谈时一不小心便透露了自己的真心。蔡向与会人士表示,她讲那些话是为了年底五都选举。因为五都是都会区,中间选民多,选民素质高,多数都比较理性,不好轻易地使用民粹。蔡还特意让他们代向“台独基本教义派”解释清楚。这也难怪岛内有人强烈质疑,蔡到底是在“求变”还是在继续“行骗”?
  二是为了“十年政纲”探测风向。蔡英文自去年底以来,便不顾党内各方阻力,强推所谓“十年政纲”。动因是,在接连取得几场胜选后,蔡已在党内树立“武功”,但要想在党内全面树立形象,还必须有相应抢眼的“文治”。这也是她与民进党内其他“草莽英雄”最大的不同之处。与马英九进行ECFA辩论,只是其树立其理性形象的手段之一,而完成“十年政纲”才是重头戏。推动“十年政纲”这样的重大决策必须“审慎渐进”,蔡的一些柔和理性讲话,其实就是既试探外界的反应,同时又考察“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承受力。风向稍有不对,便会随时进行辩解、调整。这也是近日岛内媒体称蔡从“暴力小英”转变为“千变小英”的主要依据。
  三是为自己巩固党内地位。由于岛内舆论普遍认为,蔡在ECFA辩论会上的表现不如马英九,蔡也因此受到了来自党内乃至整个绿营的压力,一些暂时蛰伏的政坛老手由此看到了再起的机会。在此情况下,蔡优先选择亲绿的三立电视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方面向绿营支持者表明心迹,另一方面更是希望借此“固盘”。此外,蔡通过向国际媒体发声,甚至声称美国都可能因ECFA而在东亚地区被边缘化,其实就是在与西方反华势力的“中国威胁论”相唱和,妄图引起他们的关注,然后再“出口转内销”,巩固自己在民进党内乃至整个绿营中的地位。
  
  到底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言为心声。其实,蔡英文这些忽左忽右、自相矛盾的讲话,皆非民进党政策走向的明确指向,而仅是她及整个民进党当前艰难处境的真实写照。从目前形势看,民进党很可能还会继续在这种困境中裹足不前。
  一方面,当前岛内外形势的快速变化给民进党调整两岸政策增加了巨大压力。岛内民调显示,支持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民众已基本稳定在七至八成的高度。即使在绿营支持者中,要求民进党调整两岸政策的民意也已超过半数,而支持民进党与大陆对话的比例更超过七成。与此同时,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朝野也都一再肯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并且一再公开批评民进党干扰破坏两岸关系的言行。这一客观环境的重大变化,无论对蔡英文抑或民进党而言,都是不得不正视的现实。
  另一方面,受民进党长期蛊惑,不少绿营支持者对大陆以及发展两岸关系充满恐惧,部分绿营支持者中毒甚深而不自知。即使大陆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成为台湾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但这些深绿支持者们仍生活在“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状态,对大陆的印象基本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并认为发展两岸关系就会伤害他们的切身利益。更需指出的是,由于经过长期反复的灌输、洗脑,他们已对民进党等“台独”势力过去所鼓吹的那一套深信不疑,甚至已容不得民进党推动所谓转型。这些深绿民众目前大约占总体选民的5%~8%。这对目前根本还谈不上吸引中间选民的民进党而言,当然是不可能也不敢放弃的选票。
  正是这种两难困境,让蔡英文乃至整个民进党无法取舍,民进党只能继续左右摇摆,原地踏步。
其他文献
马琳·勒庞:国民阵线的春天?    1月26日,在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的党代会上,42岁的马琳·勒庞以绝对优势当选为新一任主席。因为老爹就是在全世界都叫得响的极右翼分子让一玛丽·勒庞,所以马琳的当选似乎在情理之中,但对其能否改变国民阵线的形象,人们众说纷纭。要与父亲不同,成为马琳多年来追求的目标,然而,她在公众场合的言论却分明让人看到了老勒庞的影子。  1968年,马琳·勒庞出生于巴黎的郊区,在
小伙子弗林特洛克伍德天生乐观且执着,从小就梦想用发明改善大家的生活,这不,他的新发明——美食制造机又悄悄登场了,有了这个机器,人们既不必为食物天天奔波,也不必为晚饭该做什么而烦恼,只要启动按钮,汉堡、热狗、意大利面、冰淇淋这些美食就会随着云团飘到小镇上空,像下雨似地从天而降——这就是索尼影业2009年夏天推出的《美食从天而降》,一部讲述天上掉馅饼的动画片。  不要以为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只是动画片导演
美方派出了250名情报机构的安全人员为布什护驾,所到之处事先部署阻击手,出动警犬搜查可疑物被访国家也出动了大批警力加强安保措施    2008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终于在入主白宫七年多后首次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列入访问日程,兴师动众地对以色列巴勒斯坦科威特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和埃及进行了为期八天的访问  就在布什乘坐的“空军一号”专机1月9日抵达以色列后,他的安全问题成了这次中东之行的头号难
以色列为什么往死里打?仅仅是报复哈马斯的火箭弹袭击吗?是谁主张开战?又是谁主张收手?他们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什么明知道无法根除哈马斯,却执意去打这一仗,而且动用精兵强将?是否还有敲山震虎意在伊朗的大阴谋?      总理和国防部长一拍即合  描绘这场战争蓝图的,是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和国防部长巴拉克,前者因在2006年的黎巴嫩战争中的“不良”表现而备受指责,一直想找个机会出出气,拿真主党当撒气筒是没有
观察蔡英文近来的政治言行发现,“新政治文化”只是政治谎言,只是美丽的传说。蔡英文打着“新政治文化”的旗号,还在延续陈水扁与民进党的“旧政治文化”与“民粹政治文化”,还在制造政治仇恨、制造族群对立。    “新政治文化”是蔡英文一直努力建构的核心政治发展概念与选举主轴,同时她还提出配套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两岸政策论述。然而,蔡英文的“新政治文化”与两岸政策论述仍未摆脱旧政治文化思维与强烈的
“我们不会就此停步,我们要给自己布置一项有雄心壮志的任务——通过建立‘欧亚同盟’实现更高水平的一体化。”俄罗斯总理普京10月4日在俄罗斯《消息报》发表文章称,希望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关税同盟为基础,今后建立“欧亚同盟”,有效连接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这是普京表明竞选总统意向后首次提出外交倡议。他同时强调,“欧亚联盟”不会成为新的苏联或取代独立国家联合体,但西方媒体却称之为“苏联的2.
临近岁尾,中国领导人两次最重要的外交活动围绕周边进行——胡锦涛主席的东南亚和APEC之行和温家宝总理的东盟系列峰会之行。更早些,还有温家宝总理的朝鲜之行;如果扩大到“大周边”范围,还有温家宝总理的埃及之行。这些活动把观察者的视线,也把本期“封面话题”再次引向中国周边。不过我们把范围确定在一定限度内——这是因为,对这个范围,我们和我们的专家团队,有话要说。  “一个是融合,另一个是中国的促合。”这是
在许多人心目中,中欧关系似乎一夜间问题多了起来,而现在似乎又突然间变好了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当前中欧关系及其发展前景?    春节刚过,温家宝总理就开始了他牛年的第一次出访,而这次访问的目的地是欧洲温总理的欧洲之行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极大关注舆论和公众对温总理在达沃斯论坛的精彩致辞剑桥大学的深情演讲,以及多场记者招待会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温总理对瑞士德国西班牙英国以及欧盟总部的访问,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
对于印度的崛起前景,西方舆论以前是“捧上天”,试图扶持“民主”的印度来平衡中国崛起的影响力;现在又是“重重地摔在地”,不乏夸大其词的成分。  9月14日,印度政府抛出庞大的经济改革计划,向外资开放零售业、航空、通信等领域,减少政府补贴、提高柴油价格,出售部分国营企业的股份等,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最庞大的改革计划”。  该计划在印度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反对者指责辛格政府“向外国资本出售国家主
美国正在失去拉美?  Peter Hakim(“美洲国家间对话组织”主席)  《外交》  (双月刊)2006年第1期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出版    如今的美国与拉美国家关系已降至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在诸多问题上,美国对拉美国家的表现感到失望:经济上,拉美国家的政策不稳,缺乏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政治上,一向被美国视为“民主橱窗”的拉美国家在过去十年中,有十几位民选总统被迫下台,其政府和领导人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