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畔,普氏原羚唯一的生存地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h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丽的青海湖畔,生活着一种中国特有羚羊——普氏原羚。它们比“雪域精灵”藏羚羊更稀少,比“东方宝石”朱鹮更濒危,比国宝大熊猫更珍贵,然而世人却对它知之甚少。
  
  吕植教授对自己头一次看见普氏原羚的情景一直记忆犹新:“我记得特别清楚,凌晨的时候趴在沙丘后面等着羚羊,一缕清晨的阳光照在沙丘上,羚羊从沙丘后面的阴影里一个一个走出来,来到阳光下面吮吸露水,那情景太迷人了。”
  吕教授第一次听到普氏原羚的名字是在上世纪90年代。1999年,她和著名的国际动物保护学家乔治·夏勒博士一起到青海出席一次保护藏羚羊的会议,夏勒博士说起在青海湖有一种特别少的羚羊,提议一起去看一下它现在的状况如何。
  “我们问当地牧民:你们这儿有普氏原羚吗?” 老百姓都说:没有!没有!几经询问之后 ,才找到可以观察原羚的地点。“羚羊特别怕人,我们离着它有2公里远的距离,趴在沙丘后面,等我们的头一冒出沙丘,羚羊‘歘’就跑开了,如离弦的箭,四散而去。当时普氏原羚的数量确实是非常少。”
  
  曾经的普氏原羚
  然而曾几何时,青海湖畔拥有数量庞大的普氏原羚种群。普氏原羚这个动物学名来自俄国自然博物学家尼古拉·普热瓦斯基。1870年11月,他率领着一支由骆驼和马匹组成的考察队,从俄罗斯边界上的恰克图出发,经库伦(今乌兰巴托),穿过蒙古荒原至张家口,抵北京,而后横穿内蒙南部,前往青海。一路上他注意到了一种数量众多的野生羚羊,“我们一见到这种先前从未见过的动物,马上就给迷住了,兴奋得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一连好几天我们都在不停地追逐着成群的黄羊,它们奔跑时像离弦的箭,跳跃时更像高原芭蕾舞者。”
  1888年,普热瓦斯基将那些小羚羊标本定名为卡氏羚羊(Gazella cuvieri)。可是不久后人们发现卡氏羚羊已经被用作一种非洲羚羊的种名。于是,西方动物学家将那些小羚羊标本更名为藏原羚种普氏原羚亚种。最终,将普氏原羚定为一个物种的是俄罗斯动物学家Stroganov。他在1949年研究了前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的馆藏标本,确定普氏原羚为一个独立的种。然而这只是动物学界的定义,中国的先民很早就对普氏原羚有所了解和记载。史诗里说:如果你猎取普氏原羚、藏原羚、蒙古原羚,别人会看不起你,说你没本事。据了解《格萨尔王》的堪布介绍,史诗中不但的确有这样一段诗句,而且明确提到了三种羚羊的名字。很多老牧民能说出这三种羚羊的藏语名字,“gao-bu-shi”是普氏原羚的藏语名字,早在西方动物学界命名之前,青海的牧民就已经不但能分清楚藏原羚和普氏原羚,而且还能告诉你差别在什么地方。
  普氏原羚的家园曾经很大、很美。在中国西北和华北出土的羚羊化石向人类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在地球上还没有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之前,西北地区与现在的华北地区一样,气候温暖,森林交替分布,羚羊自由驰骋在广袤的草原上,是盛极一时的优势动物种类,这些羚羊是现代原羚属动物的祖先。当青藏高原开始隆升,黄土高原逐步形成时,环境变化使羚羊产生了种的分化,形成了今天青藏高原特有的羚羊类群——普氏原羚。这种动物曾经如此繁盛地分布在中国西北的广袤地区,以至于很长时间里它数量的急剧减少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乔治·夏勒在自己的书里写到:“在中亚,人们知之甚少的羚羊是普氏原羚。”
  “在过去100年内,该动物的已知分布范围是三块面积较小的区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甘肃中部和青海湖周围地区。在鄂尔多斯和甘肃中部,有人曾于1911年发现许多普氏原羚,并将它们作为‘主要的肉食来源’,然而根据我们在1996年的调查,普氏原羚可能已经在上述两个地区灭绝了。而在青海湖地区存在三个普氏原羚种群,总数少于200只,绝大多数生活在湖边沙丘和草原地带。”
  普氏原羚能够在青海湖地区生存下来,和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这里是青藏高原的最东北端,是青藏高原海拔最低、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同时是沙漠与草原的交错区。湖周围有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沙丘中人迹和家畜罕至,成为普氏原羚的避难场所。“我们主要在干燥环境中发现普氏原羚,这就将它们和藏原羚在青海湖地区的分布从生态上隔离开来。”
  
  岌岌可危的现状
  然而,即便是青海湖这块普氏原羚最后的栖息地也面临着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普氏原羚和青海湖裸鲤曾是人们度过饥荒的主要食品。牧民们回忆,在那时青海湖附近还有“成千上万”只普氏原羚。20世纪80年代后,草原牧业的快速发展和青海湖地区农业的扩张,使得仅存的普氏原羚栖息地被进一步减少。据报道,1986年生活在青海湖地区的普氏原羚已不到350只。1994年,调查到普氏原羚已经不到300只。2003年,记录种群数量为602只。
  普氏原羚面临最严峻的一个威胁,就是牧民与之的一种竞争——草场的竞争,也就是生存空间的竞争。网围栏对普氏原羚的更大威胁是妨碍了种群间的交流。据近几年的调查统计,目前普氏原羚在青海湖区又发现了新分布区,可能有10个种群,数量有所增加,甚至可能达到1000只的规模。但是它们分散在10个互相不能相连的区域,从离青海湖比较远的天俊县一直到刚察、海晏、共和。但这并不完全说明普氏原羚的种群在增加,在有一些地区,普氏原羚的数量还在下降。总的来说,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和生存状态依然令人担忧。
  吕植教授认为,从保护生物学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完全清楚这个物种在遗传学上是个什么状况,但从常规的经验估计,一个物种应该有500只成年的繁殖个体才可以长期生存。如果现在这个物种只剩下1000只,它的繁殖个体可能不到500只,所以普氏原羚现在可能已经处在一个不能维持长期生存的状况;另外,各个种群不能交流,慢慢地变成近亲繁殖,近亲繁殖带来的严重害处就是不能繁殖,或者说不能健康地活到繁殖年龄。这样种群的灭绝几乎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所以说现在的普氏原羚面临非常紧迫的现实。
  张璐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保护生物学的博士研究生,环青海湖进行了8次野外调查。她的调查确认了哪些地方普氏原羚活动最多,哪些区域围栏最密集、铁刺最多,哪些围栏是最先需要被拿掉的。这些信息为后来北京大学研究团队评价普氏原羚的生存现状和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带刺的网围栏比不带刺的网围栏要高出平均20厘米以上,母羊和小羊很难跳过去!”张璐担心地说。
  网围栏的建立阻止了动物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躲避捕食能力下降、能耗增加、多样性水平降低。俗话说“狗急跳墙”,羚羊类也是一样,被逼急了也会不顾一切地跳。可结果却是被网围栏挂住,甚至挂死,尤其是怀孕期间的普氏原羚更是难以逾越。吕植展示了一张触目惊心的图片:一只普氏原羚残骸仰卧在网围栏外的草地上,脚还挂在网围栏上,已经被狼吃空了。
  
  牧民,为普氏原羚守护家园
  近距离地看见普氏原羚,是在青海湖小北湖牧民南加的帐篷里。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抱着一只小普氏原羚躺在卡垫上,阳光有点刺眼地照射在小女孩的脸上,她只管美美地睡着。小男孩醒着,一只手扶着小原羚的脖子,大眼睛只是看着被窝里坐着的小原羚。小原羚也没有睡觉,耐心地看着小男孩,任凭小男孩怎么摆弄它,除了眨眨眼睛,动也不动,长长的睫毛随着眨动的眼皮在阳光里闪着光芒。
  这只小原羚的妈妈被狼吃了,好心的牧民把它收养。小原羚靠吃山羊和绵羊的奶水长大。好玩是每一种小动物的天性,玩到高兴的时候它在女主人面前蹦来蹦去,小小的头颅像只拨浪鼓一样地摇着。男主人放羊的时候,小原羚跟在羊群的后面颠来颠去,不时的会离开羊群。当小原羚回到羊群的时候,领头的几只大羊,总是把它挡在外面,仿佛在说:“你不是绵羊,不要到我们的羊群来。”小原羚似乎没认识到大羊的态度,躲开大羊顶过来的羊角,跑到羊群里,羊群里一群小羊“咩!咩!”地叫着,好像在欢迎小原羚。
  小原羚和山羊、绵羊有着很大的不同,小小的身体,毛呈棕色,收紧的腹部使整个身材看起来瘦小,但很结实。纤细的四肢长而有力,四肢内侧和腹部毛色浅白。凸起的臀部毛色白而鲜亮,短小的黑色尾巴时不时地翘起来,显得很醒目。随着身体逐渐长大,臀部的白色皮毛的面积会越来越大,尾巴的黑毛也会越来越浓密。身子小,但脑袋不小,脖子粗壮,头披弯曲的小角。大眼睛,长睫毛,黑色的鼻孔,细而平长的嘴巴,嘴角微微上翘,从正面看起来像是在对你微笑。
  为了带大小普氏原羚,南加花钱买了8只山羊,小普氏原羚可以吃山羊奶。孩子们每天争着要喂奶,一起抱着小家伙睡觉。“小普氏原羚每天和绵羊们一起到草场吃草,我家的草场上生活着一群普氏原羚,慢慢的小家伙会跟着野生的普氏原羚走,直到有一天它离开我们和羊群。我已经这样救了好几只了,小家伙们都认识我,当它们路过我家的时候,会往我家的帐篷看,那个时候,我知道,那是我救的小家伙,它们路过来看看我。”南加说。
  据牧民回忆,过去很早的时候,在青海湖附近有特别多的普氏原羚,还有野驴等野生动物。那时候草场没有围栏,牛羊们和普氏原羚一起在草场上吃草。60多岁的藏族退休干部周太回忆说,有时候能捡到普氏原羚的幼崽。他当时喂养了三只小普氏原羚来玩耍,但喂养它们需要牛奶,家里很贫穷,父母反对他养。普氏原羚很机灵,很可爱,它认得出自己的主人。他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连睡觉时也在他身边卧着。有一次,小普氏原羚跟着他进帐篷时跳到了帐篷的上顶,结果蹄子把破旧的帐篷给弄破了,小普氏原羚被赶了出去,自己也被痛打一顿。
  “那个年代黄羊救了很多人的命!”牧民们这样说。如果你问牧民们为什么要保护普氏原羚,他们会说,普氏原羚一直就在这里生活,格萨尔王那会就有,我们天天看见它,觉得心里舒服。有时候看不见,就觉得缺点什么。
  湖东种羊场有一个叫阿合洛的藏族老人从1997年开始就主动让出自己的草场,让普氏原羚同自己家的牛羊一起吃草,并用自己的退休工资在别处租草场放牧。在他的草场上,可以经常看到70多只普氏原羚一起吃草的情景。草场有近千亩,整个草场中间只以木杆架起的网围栏分隔开来。普氏原羚的产仔季节,他会经常在自己的草场巡逻,看看有没有被遗弃的小普氏原羚,如果有他就给南加打电话,让他把小羊养大。放弃自己的草场给普氏原羚,花钱另外租草场,对一个牧民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刚开始的时候,家里的晚辈会抱怨阿合洛老人,乡亲们也表示不理解。
  阿合洛老人常对别人说,“是我们占了黄羊的草场,它们生活在这里比我们还早,现在黄羊都那么少了,让它吃点草又怎么了。”
  
  行动的力量
  吕植说:“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保护区,将现有的种群就地保护起来,给它们一个休养生息的环境和空间。但是只有拆除草原铁丝围栏才能保证普氏原羚的采食地和繁殖空间,这就要通过租赁土地或给牧民经济补偿的方式才能解决;同时,还需要研究一种新的草原牧业模式,为当地的发展创造机会,使当地经济多元化,将人从单一的草原牧业解放出来,从而减轻草原上的放牧压力。”
  通过“社区保护基金”,以提供小笔保护资金的办法来鼓励和支持当地老百姓主动参与到保护中,支持社区保护带头人的保护行动。项目支持了阿合洛老人所在的湖东种羊场,设立了“普氏原羚保护奖”,对阿合洛老人的保护行为进行了公开表彰。老人的家人和周围乡亲们都逐渐改变了看法,一些人主动参与到保护普氏原羚的志愿行动中来。
  通过“协议保护”,推动刚察县森林公安局、湖东种羊场、青海湖农场一分场、海晏县森林公安分局等四个青海湖当地保护主管部门,和周边社区签署围绕普氏原羚保护的协议,支持签订保护协议的社区开展网围栏拆除、普氏原羚监测巡护,逐布建立一个以中国特有物种普氏原羚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青海湖生态特区。
  “不是要拆除围栏,是把刺丝拿掉,再把围栏弄矮一点,这样普氏原羚就能跳进来吃草而不会被挂伤了。”阿合洛老人带领周围其他牧户率先拆除自家草场围栏上的刺丝,并把高度降低到80公分。“生活在草场上的普氏原羚跳过围栏时就可以轻松些了”。老人说。
  尽管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普氏原羚仍顽强地生活在青海湖畔。可以欣慰的是,人们已经意识到,地球上每一个物种的存在价值和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意义而积极参与保护。我们有理由相信,来自各方的人们聚合起来,一起来保护普氏原羚,通过几年的努力,普氏原羚一定可以在原本属于自己的地盘自由奔跑。
其他文献
对我来说,找到前门23号的院子并不难,朋友在发的短信里极尽其指路之能事:打车可走前三门大街,过正义路口,过公安部,在右转弯前的最后一个小豁口处,右手边就是。对于每日熙来攘往的外地人外国人来说,这一片儿地方等同于不远处的毛主席纪念堂和前门大栅栏,而在我,这一片儿地方从来就是天安门旁边最清静的巷子和院子,脑子里满是小时候从公安部家属浴池洗完澡溜出小门在这一片儿不紧不慢闲走的记忆,这一片儿从来就有着安静
2年前,在众多的旅行目的地中,我十分坚决地选择了荷花海,因为有消息称:荷花海要开发了。  只要有条件,我的旅行目的地一定首选鲜有人至的原生态景点。对于已经有在康藏20年行游经历的我而言,对荷花海早有所闻,但以我当时的条件,虽已多次接近,仍然未能涉足——那个路况,没有特别手段实在难以通行。  这一次我多方打探,确知路况已有改善,只要车技好开慢点,普通小车也可以通过了。  既然如此,我毫不犹豫驶向荷花
叹惋过往,几百代腥风血雨,几千年漫漫征程。看王朝更替,一方唱罢一方又起。列强入侵,肆意烧杀抢掠,欺辱华夏百姓。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当此之时,一颗红星从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中冉冉升起,如一缕晨光,划破漫长的黑暗……这颗星,这缕光,有一个庄严而神圣的名字——中国共产党。  百年岁月,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谋华夏复兴,引领一代代中华少年成长。我作为中华少年中的一员,必敬红星之船,立鸿鹄之志。  敬:艰难年月
从牙牙学语,到滔滔不绝;从一笔一画写字,到流利书写;从懵懂无知,到学会思考……我们每天都在成长。成长的道路曲折坎坷,成长的故事丰富多彩,成长是超越,成长是进步。一个人要成长,一个企业也要成长,两者的过程是一样的,这好比船航行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有时寸步难行,有时直挂云帆。在我们的阅读视野里,成长的故事太多太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上册)记叙了童年的鲁迅从自
游览线路  巴人河景区游览方式可分为:半日游、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  半日游:石板街--狮子山--伟人山--荷花仙姑--访贤亭--美女洞--虎啸巴山--情郎峰--狩猎场。  一日游:石板街--狮子山--伟人山--荷花仙姑--访贤亭--美女洞--虎啸巴山--情郎峰--狩猎场--迷魂岛--高空滑索--龙泉洞--浅水游泳--自助野炊--峡谷漂流--莲峡谷/巴人河农家乐。  二日游:石板街--狮子山-
这片遥远的海疆,从儿时的电影、课文中就出现的美丽海域,终于成为了眼前触手可及的美景。  经历了往返近48个小时的骇浪颠簸、晕船呕吐,当我庆幸终于离开不停摇动的甲板,踏上陆地时,却发现自己竟然不适应在陆地上行走,深一脚浅一脚,仿佛还停留在船上的状态。  晕船,是必须的  初春的海南已然湿热无比,傍晚吹着微微的海风,晃晃悠悠来到码头,即将搭上出海作业的渔船前往西沙。兴奋、开心、好奇、纠结、忐忑等等一并
海底长出七十二山峰  第一次到西樵山,我很想知道西樵山的地质成因,询问了西樵山的导游,导游于是就给我绘神绘色地描绘一幅图像。  远古的某一日,一个古海湾海底的两座火山突然爆发,映红了整个海面,岩浆在海水里凝结,喷出的岩浆和海砂海石凝结成一个圆锥形的山体。随后,山体又多次喷发,地壳在运动中上升了,峰峦簇拥的圆锥体便悄然露出地表,如雨后春笋,一个接一个,一层绕一层,紧紧簇拥,不多不少,整整七十二座山峰
“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创造出新的、不同的东西,而是改变人们头脑里早已存在的东西,把那些早已存在的联系重新连接到一起。”  在《定位》一书中,营销专家Al Ries和Jack Trout这样阐释定位如何颠覆传统的产品战略。最典型的成功案例是七喜——七喜在诞生之初瞄准的是非可乐的碳酸饮料市场,不与可乐直接竞争,但能够替代可乐。“你在七喜的饮料罐里找不到非可乐定位理念,但你会在喝可乐的人的头脑里找到它。”
美丽得如此忧伤而恬静,曾经怎样的繁茂葳蕤,曾经怎样的无声挣扎,都化作如今永恒的沉寂。把千年的心事化作一道苍凉的风景,幻作生命的活化石,与水相伴,却终究枯萎,只留下孤傲的精神等着你来诠释……  许是走得久了的缘故,从最初的狂热慢慢归于冷静的我却因为这几行题记,和几张静谧而诡异的照片,瞬间中毒!当胡狼电话邀我说一起去探访孟克德古道时我竟然会答应得如此干脆。无关工作、无关跋涉,完全就是一种情结,在内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