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那份穿越时空的美丽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348892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文学作品中,乡愁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它是作家内心深处永远的家园。对于这类作品应该如何去解读鉴赏,本文从情感、文化、审美等角度,对乡愁文学进行了细致的归纳分析。
  【关键词】文学鉴赏 乡愁文学 情感 文化 审美
  
  古往今来,乡愁是诗人反复吟唱的主题。多少年来,这种欲说还休的情感总在百转千回中浸润着我们的骨髓。它是文人内心的柔软之处,是情感的纠结与缠绵,是游子无法拒绝的一种永恒眷恋。乡愁牵连着故乡的土地和村口的大树,它满盛着北国的小米和江南的肉棕,它是一口浓重的乡音,更是白发亲娘在暮色炊烟里的张望……品读乡愁,就是品读那份穿越了时空的美丽。
  从情感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最浓烈的思念。每个异地客居的人,心中总有一方让他辗转反侧的土地。那里有山水的滋养,有树木的蔽护,有儿时的欢笑,有邻里的友爱,有父母亲的眼神。这些深入骨髓的记忆,时时让背井离乡的游子眷顾,每每忆起,他们心中总会泛起炉火般的温暖。乡愁是离人心中一方为之辗转反侧的土地,乡愁是游子梦里蹒跚离家时的斑驳足迹。无论是为了功名,为了梦想,还是为了生存,一旦离开了家,游子就如断了线的风筝,孤寂而落寞。乡愁于是成了他们精神的支点。无论走到哪里,慈母手中的那根丝线,都会幻化成无限的牵挂,走得越远,线就会收得越紧,直到在心头勒出一条条深深的印痕。于是,我们有了“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的牵挂,有了“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的期待,有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忐忑,有了“不知何处吹芦萧,一夜征人尽望乡”的凄苦,有了“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悲怆……乡愁它道出了一种心境,诉说了一种感动。它化成一根思念的线,穿越了遥远的空间,让一颗游子之心飞回故土;它也穿越了久远的时间,延绵的历史,从古代而来,感动着今天的你我。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溯源,是一种寻根。台湾的余光中先生,早年离开了大陆,这种被迫的流浪,让他的乡愁更浓、更深:乡愁在他那里是枚小小的邮票,是回家的船票,是亲人的坟墓,是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他以发诸心灵的文字深情地呼唤着自己的祖国,寻找着炎黄文化之根。同样的,台湾女诗人席慕容这样诉说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对于远离祖国的人来说,地域的距离造成了传统的远离,造成了文化的隔膜;而作为深受传统影响,具有浓烈民族情感的文人来说,诉说乡愁往往不仅是单纯的故土之思,还有对祖国文化的眷恋,对民族认同感的追寻——正是对文化归属感的呼唤形成了乡愁文学所具有文化溯源和文化寻根性质的特征。风光时,要衣锦还乡;苍老后,要叶落归根,即使是一把骨灰也要葬在家乡的土地。无论如何,也不能抹去家的记忆;无论身在何处,都无法改变深深地打在心灵深处的传统文化烙印。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是距离和空灵让乡愁变得如此美丽。可以说是距离拉伸了乡愁,造就了乡愁特定的美。根据英国布洛提出的审美心理距离说,我们知道,在审美中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客体无从与现实的自我发生钩搭时,客体才能充分显示其美的本色。正是时空的距离造成了游子和故乡的心理距离,从而形成了故乡的美丽。这种对遥远美丽的追寻和呼唤也形成了乡愁这一情愫的美丽,正如哲学家周国平所说:“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是朴素与辽远成就了乡愁。“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景况,长路漫漫、跋涉艰难的现实,束缚了归乡的脚步。生产力低下,交通不便,拉伸了空间上的距离感;兵荒,战乱,等人为造成的不安定的因素,更是加重了乡思的分量。正是特定的社会背景,是特殊年代的那份朴素,让一切情感回归故乡。悠悠乡愁,怎是一个愁字了得!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乡愁或多或少还有几分虚无空灵的色彩:当一个人不满足于现状又没有归属感时,忽然觉得曾被自己抛弃的昨天不是失望而是温床;因为不满现状,因为没有归属感,所以故乡变得重要起来,根变得重要起来,乡愁似乎又并不只是因思乡而愁苦异常。此时乡愁实际上成了一种精神的慰藉,变成了羁旅途中由悲苦和孤寂而产生的一种渴望回归的心理。这样我们就可以揣摩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凉伤感之所来由了。游子的思乡情绪,都是他们漂泊生活的体验与结晶。因为和着诗人的血泪,所以此时故乡在诗人心中,就有了一种更为特殊的亲近感。特殊的情境让故乡上升到了一个前未有过的高度,于是,乡愁的虚无美就由此生发出来。此时的乡愁更准确的说,是人生的顿悟,是灵魂的泊止。
  周国平说:“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当我们眼睁睁的望着乡愁渐渐与我们擦肩而过却无能为力时,也许有一天我们只能从古人的诗文中去品味乡愁那份可以穿越时空的美丽。对此,我宁愿相信韩少功的那句话:“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不感怀身后远远的故土。”那么,就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来珍藏这弥足珍贵的乡愁文学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对2008年宁夏地区高考语文试卷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对其难易程度作了准确的把握,指出了语文命题的大方向,希望给今年的高考复习工作一些启示。  【关键词】语文高考 试题 难易程度 命题方向    08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的出炉,对于那些站在高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它并没有随着考试的过去而过去,而是意味着有一个新的开始,那就是需要静下心来认真的翻阅试卷,解读试卷,要对自己的过去的教学有一个
【摘 要】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是蔡澄清老师总结出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参与了本市点拨教学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并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小说教学的课堂实践。本文对这种教学方法在小说文本解读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点拨教学法 教学模式 阅读模式 教学效果    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是由特级教师蔡澄清创立的,经过蔡老师30多年的个人探索和芜湖市点拨课题组6年的集体研究,已经相当成熟
【摘 要】《课程标准》强调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现意识、拓展意识。这就要求调动、培养学生的“自我个体意识”;鼓励、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激发、培养学生的“拓展意识”。  【关键词】培养 自我意识 发现意识 拓展意识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主张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摘 要】本文分析了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中抒情主人公形象,指出“他”的形象内涵的多层次性:“他”是一位离乡数年、思念故土家园的游子;“他”是一位眷恋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者;“他”还是一位迷失在乡愁中的孤独者。本文从抒情主人公形象入手,给我们领略散文名篇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余光中 抒情主人公 形象 鉴赏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是文坛对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的评价。余光中先生时不时用他的
【摘 要】指导学生作文应走进他们的心灵,具体来说就是:多多鼓励,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指点迷津,教导学生写出个性;民主开放,利用评语鼓舞学生。  【关键词】新课标 作文教学 心灵 个性作文    “作文,是心灵的舞蹈,只有内心有了独特体验后,作文才能舞得婆娑,舞得翩跹;作文,也是心灵的歌唱,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走进生活,去感受,就
【摘 要】有效的语文阅读课堂离不开教师的讲解。本文以《过零丁洋》一课教学为例,例证了教师必须承担起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的责任,以及达成目标的前提和方法。  【关键词】有效课堂 组织者 课堂教学内容  前两天,到学校视导,在和一线老师交流之中,几位老师都提到,新课程强调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在的课堂上老师大多都不敢多讲,深怕老师讲多了就是“填鸭式”,就是观念陈旧,就是缺乏新课程理念。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以实现高效教学的部分。如何高效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文言文教学目标,成了高中语文教育者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剖析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给出了几点文言文高效教学的针对策略。  【关键词】文言文 高效教学 对策  在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文言文教学都占有很大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文言文所占比重也在上升,足见它
【摘 要】目前的高考作文题,主要是还议论文,而在议论文写作中,除了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外,还重在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因此,掌握并运用好哲学原理对提高作文的辩证说理力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考作文 哲学原理 辩证说理    哲学是聪明之学,高考作文如果学会用哲学原理分析问题,写起文章来就能居高临下,把问题分析得清楚透彻,从而增加文章的深度,增强说理的力量
【摘要】诗歌教学应遵循诗歌本身的特点,抓住一个“品”字,尽展诗歌教学的全新境界。“品”分三个层面:即品读、品义、品味。这三者相辅相成,层层递进。品读是初步感知阶段,品义是深层感知阶段,品味是高级感悟升华阶段。  【关键词】诗歌教学品读品义品味    诗歌是一种情感载体。诗歌教学应遵循诗歌本身的特点,抓住一个“品”字,尽展诗歌教学的全新境界。“品”分三个层面:即品读、品义、品味。这三者相辅相成,层层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使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受到忽视。笔者详细分析了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特点,认为我们需要重新重视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  【关键词】语文高考 试题 语法    现今的教材都把语法知识打入了冷宫。其实,学一点语法知识,对语文教学,对重点句子和段落的理解,对平日的说话作文,甚至对高考都大有裨益。  下面以句子成分为例,略作说明。  句子成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