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活动在文科专业中的研究与探索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文科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现状和制约文科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客原因进行分析,对文科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具体实践探索,提出了加强对文科学生科技创新的思维培养、完善制度管理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师资力量,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梯队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加强创新基地建设等5点措施,为在文科专业中有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科技创新;文科;学生活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如何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如何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各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要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必须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在各高校普遍开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却很难发现文科学生的身影,尤其在一些理工科为背景的学校中,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文科学生更是寥寥无几,甚至参与科技创新的文科学生被认为是投机取巧,这种现象说明,文科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角色已经逐渐被边缘化,人文科学因为其非直接实用性而被排除在科技创新活动之外。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共识,文科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已经不容忽略,重视和加强文科学生的科技教育力度,激发文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切实提高文科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将成为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为国家培育出一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科学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措施。
  一、文科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
  由于科技文化是过去国家建设的主流,符合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因此,文科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普遍存在以下一些看法。
  1.文科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教育普遍出现了文理分离、重理轻文的现象,文理分科造成大多数文科学生从高中起只能学习较浅的理工知识,文科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方式造成了人们普遍存在“文科学生不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偏见,甚至连文科生自己也有这样的误区,产生在遇到与数理化、科技等有关的问题时退避三舍的心理。
  2.文科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价值不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引领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它是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的首要因素。所以,人们普遍认为科技创新是一种科学技术活动,文科学生在这种科学技术中没有价值或者价值很低,忽略了人文艺术的形象思维对科学技术的逻辑思维的贡献。
  3.文科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范围不广。
  文科学生被普遍认为是研究人类精神建筑的学生,与社会科技进步是脱节的,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与文科有关的学科比重超过50%,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科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范围应该是非常大的,只不过人们的认知造成了现在的促狭状态。
  二、制约文科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中文科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比例低、质量不高,探究其原因,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1.客观原因。
  (1)文科学生学术创新氛围不浓。对于文科学生而言,没有太多的科技创新项目经验,当进行项目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会产生中途放弃的现象,同时,文科学生的专业特点也决定了他们独立学习的习惯,缺乏一种团队合作的观念,很难形成科研团队,从而在文科院系中缺少科技创新的氛围。
  (2)缺乏相关的师资队伍。科技创新活动是学生在正常专业课程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平台,不属于教师正常的教学任务。当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出发积极开展这样的活动时,往往由于缺乏较好的指导而夭折。而且,文科教师也普遍认为科技创新活动与文科院系关系不大,相关教师也没有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识。
  2.主观原因。
  (1)存在认知障碍。“科技创新”被文科生冷落的原因主要是文科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定位不准确,文科学生、文科教师往往被“科技”两个字吓倒,从而划清文科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2)文科生对科技知识掌握不足,主观参与性不高。出于升学和就业压力的限制,文科专业和文科院校对通识教育开展力度不足,就目前科技建设平台的发展情况来分析,文科院校学生的实力比较弱小,加上宣传力度不强,文科学生自然会造成“科技创新与我无关”的不良思想倾向。
  三、文科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研究与探索
  针对文科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研究和探索,并成为当前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将对促进学生就业、提升个人能力、增强科研团队建设都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活动对于文科院系来说已经产生了极大的现实意义。
  1.加强对文科学生科技创新的思维培养。
  通过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从教学源头培养文科学生的创新思维,彻底改变“文科不容易创新”的误区,从教学中深化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改变填鸭式教学为互动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走出书本,开拓创新,使学生乐于创新、敢于创新;在学生具有创新意识的基础上,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将创新意识与科技创新实践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文科学生的综合水平,培养学生乐于创新的科研习惯和自信的科研信心。
  2.完善制度管理体系,建立激励机制。
  为了确保科技创新活动的稳步发展,需要建立明晰的管理体系,从项目申请、评审、立项、中检、答辩、报奖等方面设立管理办法和评分标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学生创新项目与普通的学生活动区别开来,使科技创新活动有规范可寻、有制度可依。设立科技创新学分,对于参与项目的学生给予推免加分等政策支持,对于获奖项目有额外的激励机制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加强师资力量,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活动。
  高校教师是站立在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发展科技创新活动,应当首先从文科教师身上树立起培养文科学生创新素质的全局观念,使他们认识到科技创新活动平台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优秀平台,积极主动地引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整合师资力量,邀请理工科优秀教师或者引进其他院校优秀教师为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进行指导交流,交叉合作,拓宽思路。
  4.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梯队建设。
  任何学习都需要一种氛围,文科科技创新更是如此,积极营造学术研究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加强宣传,邀请成功同学作报告、展出文科科技创新成果,可以从心理上降低文科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心理压力;成立科技活动小组,形成一种创新活动梯队,在学生不断流动的过程中保证项目能够逐步深入的进行。
  5.提供物质保障,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思想是指导,保障是前提,拥有了良好的物质保障,才能保证科技创新活动得到持续、有效的开展。建立科技创新基地,不仅能够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指导,为学生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造条件,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氛围,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归属感,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与文化氛围,为开辟校外实习基地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论
  当前,中国社会正在进行和发生极为深刻的社会结构变化,它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变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因此,现代化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文理渗透,适应性强,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实践表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是学生加深课堂知识理解的途径,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的平台,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的基地,而对于文科学生而言,科技创新更有利于增强文科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善“偏科现象”严重的教学弊端,真正意义上实现国家对高等教育院校提出的培养世界一流的创新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这是值得人文社科教育工作者广泛开展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65.
  [2]全洪兵,张绍荣,李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与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4):125-128.
   编辑/刘文捷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立体化教材的产生、发展、内涵、内容呈现方式及意义的阐释,阐述了音乐立体化教材设计的关键环节和设计思想。  关键词:教材;立体化教材;课程建设     教材一般是指“教科书”,后来将教学参考资料、教具、学生练习册、学具等指导与帮助教和学的材料也算做教材的组成。进入信息化时代教材又扩大到电子图书、电子教案、CAI课件、试题库、网络课程和资料库,产生了立体化教材。从教科书到立体化教材,不
期刊
摘要:所谓诵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式,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诵。本文从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说和输出假说出发,剖析了朗读和背诵在口语交际,写作和翻译三种语言输出形式中的作用以及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诵读输入策略以实现最佳的语言输入。  关键词:输入;输出;诵读;英语教学  一、引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亦会吟”。这两句话形象敌说明了“书读而记
期刊
摘要:教学模式不适应教学实际的需要是制约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在总结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理论和实践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课题组构建了“三三式”教学模式,即“三体现”操作模式和“三促进”保障模式,力图在现有教学条件基础上,使形势与政策课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模式;“三三”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本课题通过研究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力求形成有较强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的
期刊
摘要:本文对《室内设计制图》课程的基础性和复合性进行了阐述,尝试在实践教学中整合画法几何、平立面天花图、空间透视、制图规范等诸多知识点,注重透视表现和二维线条的转换关系,采用循序渐进、综合训练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制图课程整体训练、综合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室内设计;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室内设计制图》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训练的正是学生徒手加器绘的基本功,培养三维空间想象力,锻
期刊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普通高校作为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利用的综合载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知识就经济时代给高校健美操教学所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展示了以人为本的背景下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关键词:普通高校;健美操;改革  一、知识经济时代为普通高校健美操教育赋予了崭新的内涵  知识经济时代把人们带入了信息社会,而社会生产对各种人才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远远地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因
期刊
摘要:如何对发动机拆装课的教学进行优化,充分发挥实践课的特色,为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营造一个工程环境,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研究的重点。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发现教师的合理搭配和分步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发动机;拆装;实践;分步教学    1.引言  培养面向工程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普通高等工程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应用型人才的
期刊
摘要:黑龙江漆画艺术从萌芽到发展壮大,再到今天的成规模,形成了独具面貌的创作群体,不过是短短的10余年。黑龙江漆画在艺术语言形成、群体构成、学科建设及理论探索等方面不断进步且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漆画艺术;发展;创作群体;现状  漆画艺术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化而渐行渐远的,既古老又年轻。说它古老,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彩绘漆棺”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画屏风”算是代表;说它年轻,是因
期刊
键盘教学必须突出学科的艺术特征,即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缺乏艺术性的作品不能吸引、打动学生,同样缺乏艺术性的教学也是不能吸引、打动学生的。键盘教学的艺术性在于始终要以音乐表现为主导的运用“动之以情、感之以形”的形象化教学方法。这也是艺术学科形象思维方式、特征所决定的,从感知、体验进入联想、理解的认识过程。这里,感知体验为先,为导入,在感知体验中发展联想(想象)思维,通向理解,又在感知、联想、
期刊
摘要:英美概况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文化主干课。用传统方法讲授英美概况课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介绍了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效果,最后指出了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英美概况;教学模式    英美概况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文化主干课。该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英美两大英语语言国家的背景知识,包括地理、
期刊
摘要:本文以情景认知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以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提高教学效果,加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情境认知;多媒体;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我国大学教育的一处亮点,学者也致力于研究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如何由单一性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由“教”的教学模式向“学”的教学模式转化,在这些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要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