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音乐会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hongmi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每到新年,必会听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大多是购买CD 或DVD的实况录音,偶尔赶上电视直播,其乐也融融,而且多年不变,直到去年,才感到有点厌倦,主要原因是我不喜欢新上任的指挥弗朗茨·威尔瑟·莫斯特,他不能感染我的情绪;前年的乔治·普莱特好多了,他挥起指挥棒,面带笑容,不到几分钟,就把我带进了维也纳的传统欢乐之中。
  新年音乐会的传统创始于1939年,中间因战争关系略有间断,一直持续至今,变成了一种节日仪式,甚至有些人就是为了恭逢其盛,不惜一掷数百金去凑热闹。商业化取代了原来的贵族传统:当年只有门第高的家族才去听音乐会,而且是为了带豆蔻年华的女儿去参加新年舞会,介绍给上流社会。现在据说舞会还是照常举行,但一般游客恐怕无缘。
  这一段典故我也是听来的。我更感兴趣的当然是音乐,每年的新年音乐会,节目如何安排?都是指挥选的?但最后的那首“蓝色多瑙河”必奏的传统从何而来?哪一年开始?而“安扣”(encore) 必奏的曲目 “Radetzky 进行曲”又如何变成传统?施特劳斯家族所作的华尔兹,Polka schnell进行曲,和歌剧序曲至少有数千首,是否每一首都奏过了?但每年的节目中都有“新发现”的冷门作品,从何而来?我真想将来有幸到维也纳的各个图书馆去看看,翻阅一下乐谱。
  
  音乐会借尸还魂
  
  华尔兹并非贵族的舞蹈,但在十九世纪却流行起来,人人喜欢。记得幼时看过一部好莱坞的老电影,中文译名是《翠堤春晓》,读来甚为典雅,不知出自哪位高手?英文原名是“The Great Waltz”,描写的就是华尔兹大王约翰·施特劳斯的故事,我竟然百看不厌,除了觉得内中音乐动人外,那段三角恋爱更是荡气回肠。
  如今年纪老了,重看此片,反而觉察到片中不经意流露出来的阶级观念:施特劳斯属于中产家庭,他组成的乐队,成员也来自三教九流,十分生动,然而片中却有一个皇帝,他依然主掌奥匈帝国(当年领土横跨奥国、匈牙利、捷克等国),但已经显得老态龙钟,片子终场时,两个老人——一个是皇帝,另一个是“无冕之王”的华尔兹大王,同到阳台接受人民欢呼,但显然是施特劳斯胜利了!中产阶级万岁!华尔兹万岁!
  事实上,维也纳到了十九世纪末,其危机已经浮出表面,非但有阶级冲突,而且还有种族问题:当时的市长公开鼓动低下阶层的人反犹太,而维也纳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殆半是中产阶级的犹太人,表面上歌舞升平,但背后阴影重重;一方面艺术的创造力因危机而鼎盛,另一方面则乱象已生,不久就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后帝国荡然无存,只剩下以维也纳为中心的小国家,元气大衰,不到二十年,欧战又兴,新年音乐会此时诞生,像是偶合,也可能是一种逃避的心理在作祟。
  时至今日,这个早已过时的传统,经过借尸还魂,变成现在举世注目的一年一度的娱乐节目,又经由全球化媒体的传播与炒作,成了文化商品,供全世界的人享受消费,况且是一种价廉物美的“高级娱乐”, 每年可以借此轻松快乐两小时,足够了。然而对于像我这样的乐迷来说,这显然不够,我必须追求曲目内容和指挥的诠释,进一步作个比较,就麻烦多了,但我反而因此而得到更多的乐趣。
  
  指挥家屈指可数
  
  新年音乐会的指挥传统是一位名叫威利·波斯科夫斯基的人奠定的,他原是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所以驾轻就熟,总共指挥了二十五次新年音乐会,坊间可以买到他的音碟和影碟,有兴趣的乐迷可以欣赏他平易近人的风格,有时还边指挥边用小提琴演奏, 这可能也是当年的演奏传统。他的曲目甚广,奏来似乎不费吹灰之力,而且十分到位,也就是说,他对节拍的把握很准,在减慢或加快时不拖泥带水,很自然。可是听多了又觉得有点千篇一律,没有韵味。
  波斯科夫斯基于1979年退休后,还没有任何指挥家打破他的记录。每年走马换将,时间久了,没有太多值得回味的演奏,只有两场,我认为是可以不朽的,至少对我个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一是1987年卡拉扬指挥的,那时这位天王指挥已年近古稀,霸气已消,反而变得温和慈祥起来,从电视荧幕上(我那年刚好在美国的爱荷华城看到电视直播)看到他有点老态,但依然风度翩翩,站在指挥台上很自然地举起指挥棒,乐队奏出来的声音和往常不一样了,既柔和又有韵味,一首“吉卜赛伯爵”序曲就把我震住了,接着是“冥空曲”,直如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听得我热泪盈眶。那年元旦,我心情不佳,但听了此曲,抑郁全消,到了音乐会快完时黑人女高音凯瑟琳·巴特尔一身红衣出场演唱“春之声”,我发现自己的心情也舒畅无比,心中暗暗感激这位伟大的指挥家,对他的偏见也一扫而空。
  另一场令人难忘的音乐会是1992年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的那一场,该年适逢维也纳爱乐150周年纪念,于是请了这位轻易不出山的大指挥家二度登台(他第一次指挥新年音乐会是在1989年),这位奇才必须目睹其风采,光听不够,只见他在台上将指挥棒玩弄于双手,时左时右,有时站着不指,全身轻轻摇摆,完全进入音乐的幻境,这种风格,乃他独有,学都学不来,更不必提他对于快慢速度的掌握,潇洒自如,可谓如入化境。我禁不住大声叫好!到了同一首“冥空曲”,他的演绎又和卡拉扬大异其趣,可谓相得益彰。到了这个境界,圆舞曲也好,交响乐也好,早已雅俗不分,成了登峰造极的艺术!那才是真正的享受。
  (作者系学者、作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
其他文献
2011年的A股市场持续低迷,悲情收官。新的一年,市场将面临怎样的变化?华商基金公司又有何看法和应对策略?  孙建波,华商基金投资总监,华商盛世成长、华商策略精选基金经理。据银河证券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23日,孙建波管理的华商盛世成长基金最近三年取得109.28%的收益率,在同类124只可比基金中排名第一。  在他看来,2012年政策会有所松动,流动性增加将推动股市估值上升,股市的赚钱机
期刊
北京东方指南针投资管理公司(下称“指南针财富”)的诞生有一个故事。  其创立之初,大家都在为公司取名而烦恼。一天早上,指南针财富董事会主席刷牙时站在北京SK大厦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向南方,一不小心,牙刷把牙根给碰出了血,这时,他头脑里灵光一闪。  “正是这样,‘指南针’这个名字应运而生。”其总裁王磊告诉记者,他很喜欢这个名字,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两点:于公,指南针财富可以帮助客户找到最佳财富;于
期刊
私人银行再添新丁。  2011年12月22日,光大银行私人银行中心(北京)正式揭牌成立,成为第12家涉足私人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上海、杭州等地私人银行中心也将相继成立。  财富管理在中国尚不成熟,对于高净值客户群体市场来说,还是一片蓝海,在外资银行对私人银行业务领域尚不能充分涉足的情况下,中资银行抢先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无疑占有先机,多家银行都正在或正准备在这个市场发力。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北京
期刊
稳健务实、负重克难,在过去的6年里,华商基金公司用自己的责任感和进取心,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自2007年旗下首只基金成立至今,截至目前,仅仅四年多的时间,华商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即增长了10倍,从2007年中的30亿元增长到2011年三季度末的313亿元,一举跻身中等规模基金公司行列。  近几年来,华商基金的综合实力与资产管理能力备受肯定,多次荣获专业机构大奖,在2009
期刊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是上市公司和背后PE的关系写照。  因此,12月26日,华致酒行连锁管理公司(下称“华致酒行”)首发未通过,也连累了其背后的PE机构。  华致酒行招股说明书显示,2010年8、9月间,新天域旗下基金(Pulock和新远景成长)、KKR和中信产业基金关联基金(CV Wine)三家PE机构入股华致酒行,合计获20.38%股权,斥资合计达12亿元。  据记者了解,对于华致酒行被否的
期刊
“回到中国”主题邀请展上,深圳设计师王心泽的参展作品是他两年多前在深圳东部华侨城兴建的大华兴寺、正在泰州重建的古寿圣寺以及将在南京建设的大报恩寺,作品的题目有些像打偈,叫做《身不在此》。王心泽淡然道:“倘若身在此,做不成此事。”  年近四十的王心泽身上充满了矛盾或者叫混搭。他有平面设计的背景,虽非专业建筑师,却热衷做寺庙的建筑设计。2009年还因为设计了大华兴寺,获颁深圳年度建筑师奖;他是个商人,
期刊
一个行将结束的展览,却可能是一场方兴未艾的中国新平面设计运动源头。  展览面积不大,占据了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OCT LOFT北区A3+空间数百平方米的两层展厅。两岸四地二十一名设计师或跨界创作人,携其思考路径、文本、视频、草稿、照片、规划图纸、成品及其他相关素材,在2011年12月4日~2012年1月4日,来到GDC11展系列活动中的这个叫做“回到中国”的主题邀请展,呈现不同媒质的作品,表现对社
期刊
在信托行业及财富管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对于如何将指南针财富做成品牌,指南针财富总裁王磊已有自己的考量,那就是周密规划,以服务制胜。    《投资者报》:你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   王磊:我想还是国内各大银行的私人银行,他们掌握着一些客户渠道及终端,即使我们帮客户理财,最终还是要委托银行管理这笔资金。他们从品牌上来说,比我们有优势。    《投资者报》:与私人银行相比,你们有何优势?  王磊:从产
期刊
“行云流水”,这个脍炙人口的合成词被分拆了。  “行云”二字成为了一个“中国当代新艺术展”的主题,这两个字,让12月20日的四川博物馆分外热闹。在一个标榜传统的博物馆里,第一次聚集曾梵志、岳敏君、周春芽等诸多大家的当代展开幕了。  四川省文化厅邓处长来了,且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开始从精神层面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行云’一词,在大多人的理解里,带有非常强烈的中国色彩,以最深厚的中国文化与当代艺术进
期刊
“都市酵母”是由台北“水越设计(AGUA Design)” 设计总管周育如发起的一个推动设计与所在城市发生更亲密关系的松散组织,2006年1月11日正式启动。  这是一个让都市充满创意酵母与行动酵母的计划,试图结合设计师与民众一起实践各种都市更新方案,以提升台北的文化面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期待生长地有不一样的风貌与趣味,生猛的都市商品和幸福民众,从创意到实践,都市酵母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家爱上居住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