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说写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nh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体现之一。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读说写有效结合。老师要以“读”为开始阶段,以“说”为发展阶段,以“写”为形成阶段,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循序渐进。“读可分“老师引读”“配乐朗读”;“说”可分“复述课文”“讨论课文”;“写”可分“按要求写——写赏析评点”“个性化写——读书心得”。
  关键词:读 说 写 有效结合 培养 学生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6-082-02
  
  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体现之一。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读说写有效结合。七年级是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此时的学生,对阅读的要点(①准确把握文中词语的含义;②能重组文中重要信息;③能提炼和整合文中内容及中心思想;④把握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观点态度及自己对文章的感受;⑤学会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形象、情感、语言及表达技巧及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还处于朦胧阶段。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作出适当的阅读方法的指导。
  基于此,我认为初一阶段的阅读教学,应从抓常规落实入手,着眼于培养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读、说、写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读——阅读能力培养的开始阶段
  
  我这里的读是指有声朗读。“有声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教育专家们经过精心挑选后编排的,有着迥异的节奏、句式和风格,蕴藉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调动学生的眼、手、口、耳、脑等各种感官,不经意之间对语言运用、篇章结构、文章手法、思想内容等拥有深切的体验。
  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头脑中;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只有多读,才能更多地接触不同文章的构思、语言表达特点、写法、思想内容。这是阅读能力培养的积累阶段。
  1、老师引读
  老师引读,就是老师指引学生朗读。老师可以从内容、技巧两方面指引学生朗读。
  从内容方面引读。老师可以指出文章的重点句、重点段落让学生反复朗读。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学生对文章重点句、重点段落反复朗读,有助于加深他们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对文中思想内容的领悟能力,对文章主题的发掘能力。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渐渐形成阅读能力。
  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段落,渐渐地读出作者“最黑暗最悲惨”“ 亡国灭种 “ 巨大贡献”“ 鲜为人知”这些用词的表现力,读出主人公邓稼先先生的形象。
  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段落,渐渐地读出作者笔下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形象。
  老师从内容方面对学生进行引读,是牵引着学生慢慢进入文本内容,走进作者内心深处,走进阅读的世界。
  从技巧方面引读。老师指引学生朗读,要注意指引他们朗读的技巧,教会学生确定重音、掌握速度,把握语调等一些基本方法。如让学生懂得句子中用作修饰的词、对比的词、比喻的词或能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的一些特殊的词重读;语速上,让学生知道表示欢快、激动、高兴、愤怒的词句一般读得稍快,表示忧郁、抒情的重点句段读速要慢一些,整篇文章的朗读要有快有慢富有变化;语调上,让学生体会到表示欢快的、赞美的、喜爱的、美好情感的课文要读得高昂激动,响亮明快;表示悲壮凄凉情感的课文要读得深沉舒缓,一般的文章,都以宁静、轻松、恬淡的语调为主……
  老师从技巧方面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理解文章的过程。
  2、配乐朗读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老师通过播放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音乐,为学生预设朗读基调,调控朗读情绪,创设朗读气氛。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进行朗读自然能唤起情感的共鸣,能在全身心投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遣词造句、思想内涵。那我们也就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例:《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以《黄河大合唱》为背景音乐,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从而理解课文的主题。
  只要引导有方,有声诵读可以让学生从遣词造句,篇章结构、思想内涵等方面对文章理解或吸收。读——阅读能力培养的开始阶段。
  
  二、说——阅读能力培养的发展阶段
  
  相信很多老师都有碰到这样的情况——提问学生,学生会说:“老师,我好像能理解这个问题,却不会用语言说出来。”其实,学生的这种情况恰恰说明他的阅读理解并没到位,并没透彻。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朗读理解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大胆的把自己对文章的看法表达出来,这就是“说”。 说”一是训练学生规范的口头表达能力;一是练习思维,让学生在说说议议中中,说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说出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等等。这“说”,应该是一种学生主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的技能训练。它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
  1、复述课文
  要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意,有效地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复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的主要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通过复述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素质的目的。
  例: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在学生朗读“春雨图”后,我让他们根据语段中的关键句构思一幅“春雨图”,然后合上书,一个个走上讲台把文中的这幅图进行一番口头描述,之后大家再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妙笔下的“春雨图”,并把自己构思,口头描述的画面与之进行比较。
  这一复述过程(先以朗诵为基础,然后是捕抓关键句,最后在脑海形成语言说出来)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欣赏、理解、鉴别能力的过程,学生在这过程中自然也就形成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的事例是以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的,这需要学生认真品读后才能捕捉。学生以反复朗读为基础,自然也就能画出文章的精辟语句,如果他能根据精辟语句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那就证明这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到位、透彻。
  2、讨论课文
  学生讨论课文时,彼此的观点会撞击,产生思维的火花,形成对文本更深的理解。老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围绕重点句、过渡句、总结句、总起段、中心段展开讨论;也可以围绕人物的言行、事物的特性、故事跌宕的情节展开讨论;还可以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深入讨论。
  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讨论片段·讨论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 齐声朗读三、四自然段。
  b. 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精神。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c.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要求“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以下为我在课堂上收集到的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从这一片段可看出,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建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有利于开阔他们的思路、促进他们的理解、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写——阅读能力培养的形成阶段
  
  如果说经过“读”“说”两阶段,还不足以证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形成,那“写”应该是我们最想看到的结局。毕竟,我们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核,还是要通过笔试来进行,那就离不开“写”了。
  1、按要求写——写赏析评点
  第一步可要求学生抓重点语段写赏析评点。初次写赏析点评,学生会有一定困难,不知从哪写起,不知道评点什么。老师可以作一些限制性的引导和点拨:①这段文字表述的是什么?②哪些句子有表现力,可透过哪些词品味出来③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效果?④这段文字在文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步可要求学生从作品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要求学生写赏析评点。赏析评点扣点要小,切忌泛泛而谈,面面俱到。提示学生可以就一个人物形象赏析评点,可以从一种描写手法赏析评点,还可以从艺术风格上赏析评点。
  例:扣前文例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讨论片段(课文三、四自然段),要求学生针对本部分生动细致的人物描写写赏析评点。学生有朗读做基础,有讨论做后续,最后把对课文的理解化为文字也就顺理成章。
   总之,写赏析评点一定要紧扣文本,言之有理,尤其提倡运用辩证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如果学生能有理、有据、有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看法,也就说明学生拥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2、个性化写——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文字可长可短,但必须反映学生本人的学习收获和感受。老师不要限制学生写的内容,让学生可以随意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老师对学生读书心得中出现的不同形式加以表扬、肯定,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思维、想象及情感活动的参与。
  可见,读书心得是学生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系统整理而形成的。学生要写好读书心得,必然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文中词语的含义、重组文中重要信息、提炼和整合文中内容及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观点态度。而这些就构成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握住新课标的要求,以“读”为开始阶段,以“说”为发展阶段,以“写”为形成阶段,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循序渐进。
  
  注释: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信息化教育通讯》2006年第二期·《加强听说读写训练 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3、《初一语文 学习方法》2010-07-02中考网整合
  4、《教育视点》2007-12-22·《听说读写并重 推行语文素质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是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本文首先从理论出发,解析了语用失误及其分类;然后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外语学习情况,举例说明了大学生外语学习中存在语用失误的原因;最后结合本人的教学经历,详细阐述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如何减少学生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关键词:语用失误 语用能力 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6-0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的现代化目标.所谓城市化,是指由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居民向功能不断完善的城镇集聚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改变其原有生
在河南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金奖而晋级全国展演的我校学生的原创校园剧,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赢得了国家级评委的欣赏,从而荣获这次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的一等奖.
《合肥晚报》2004年6月7日头版头条新闻的标题为“34万考生今赴安徽‘诚信高考’”。此标题让人心生疑窦:全国的高考点设在安徽?读了内容方知,34万都是安徽考生。安徽学子在
9月6日,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258件新闻作品受奖,其中,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等28件获一等奖,中央电视台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领导者,在班级管理、是协调学生关系和学校关系的纽带和桥梁,在教育教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
摘 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推进了课程教学改革,对中职学生的技能教育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以技能比赛引导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技能比赛 培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6-081-01     职业学校技能比赛并不是社会新鲜事物,很多年前它就是我国技术学校、中专和大学
厄尼·派尔,这个名字代表了世界战地新闻界的一段传奇。作为一名优秀的二战随军记者,派尔跟随美军,穿越北非、意大利与法国,其笔触几乎覆盖了从后勤部队到飞行员的整个军队系
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去分析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是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二什么是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如何去实现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6-085-01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其根本任务有二:其一便是为中职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相应的数学理论基础和运算技能。这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6-088-01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造力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缺少创造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提出“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决策,为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幼儿园科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幼儿的科学兴趣培养,因此我们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方面进行了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