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有效性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各年级特别是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并培养语感。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朗读训练进行了有效性探索。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训练重要性把握重点
  
  1.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便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记忆有助于促进言语表达能力和想象、鉴赏能力的发展。学生通过熟读与背诵,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有效提高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
  
  2.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2.1帮助学生正确识字识词。小学低年级识字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地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流畅,增强语感。教学时教师可指导范读,使学生对字音形成初步印象,再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进一步读准字音,然后抽读生字、指名认读,进行适当检查、正音。如《美丽的大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等都是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当学生理解句中的“宽阔”、“优美”含义时,教师可让学生把“宽阔”换成“宽广”,“优美”换成“美丽”进行比较朗读,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快理解“宽阔”和“优美”的妙处,更易领略当地风土人情。
  2.2增强学生对课文的认知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能准确理解语言文字,把握作者的写作感情,常常是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朗读是理解的基础,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朗读,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品味、揣摩,然后教师再作适当点拨、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克服在口语中存在的词汇贫乏,辞不达意的毛病。
  2.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强化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读通、读懂,沿着循文—明理—领悟的路径养成“读书内化”的习惯,在循文的过程中,引起疑问,诱发思维,在思维过程中诱发灵感,引起联想,达到明理和领悟,在明理和领悟中走向创新,从而逐步掌握“感知、领悟、积累、运用”这一学习规律。这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学生发展思维的过程。在低年级学生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考虑到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充分利用跟课文相关联的色彩鲜艳、画面形象逼真的插图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此外,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思想,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丑的能力,收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2.4有效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动植物的文章,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了祖国秀丽的自然风光,对此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如在教学《林海》时,教师可根据岭、林、花的不同特点,抓住“亲切、舒服”等统领全篇的线,使学生如临其境,饱览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感受兴安岭兴国安邦的作用,并通过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激发学生语文的兴趣。
  
  3.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应把握的重点
  
  3.1严格按照新课标准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的读,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正确读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有感情的读”。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语文教师应明确它的重要性,摆正读与讲的关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单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和指点下,由学生去读、去悟。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读的机会,通过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对课文中规范的语言领悟、积累,为日后运用语言打下扎实的基础。
  3.2注重训练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师要针对不同课文内容创设出各种生动有趣的朗读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正确、流利的朗读,要求学生朗读时发音要准,吐字要清晰、圆润,发音要响亮,不念错,不任意加字、丢字,不读错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特别要注意不可拖长尾韵。同时教师还要多给学生提供独立朗读的机会,及时纠正错误。如果学生读“准”了字音,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养成边读边看标点符号的习惯。反复给学生进行范读训练,让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如何使用标点符号,领会这些符号在文章中的作用,做到正确、清楚、流利地朗读。
  3.3训练教学要注重寓教于乐。训练教学不仅仅要通过学生借助拼音反复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要使学生掌握好朗读的要领与技巧。在这一点上,教师需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阅读时间,但是又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机械式地进行同一内容的反复,而是要掌握一定的训练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指导朗读,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教师可通过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让学生在不同语段读出不同的语气,抓住“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缅怀”这一情感基调。这样的朗读使得文章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学生流露的感情会有所不同,对文章的理解与把握也会不同。同时,教师还要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提高自身范读水平,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进行示范。
  3.4采取科学的训练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因此,在朗读训练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及时给予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可采取教师打分、小组互评、学生互评等形式,使得评价得分来源更加多元,得分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在评价中引导学生自我比较、自我提高。同时,教师在评价中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总结评语,评价语尽量客观公正,同时又恰如其分,起到赞美和表扬先进、引导鼓励后进的积极作用。
  
  4.结语
  
  现代语文阅读的朗读教学要求让学生乐读、会读、善读。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小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并培养语感。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严建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中国农村教育,2009,(6).
  [3]潘玉进.小学语文教学结构优化的实践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
其他文献
该文通过分析卧铺设计的现状及缺点,探讨如何对卧铺作一改进,以实现既保持卧铺的现有功能,又提高卧铺的乘坐舒适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因此,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在课堂教学中,我大胆引进“探究性学习”,开拓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相信学生,敢于放手。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在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 语文教学生活回归孕育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和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
一、新课标下的阅读能力    新课标教材按照新的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标教材是一套崭新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实验教材。语文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教会学生学好语文尤为重要,学好语文的前提应是培养学生有较高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当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应是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阅读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告诉我们每个人对文字的理解感悟不会完全相同,所以语文教学中不能牵强附会地统一要求,而必须重视个体对文本的理解,更多地通过感悟去体会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阅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