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的幼儿合作就是幼儿之间为了实现教育活动、游戏活动或生活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而进行与他人协调、商量、分工的目标活动,并以合作来达到所预期的某种教育效果。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游戏的方式来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引导,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快乐的与别人交流合作。
关键词:大班;幼儿;合作;游戏;社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身心不断的发展,开始有了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愿望。但当今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父母爷爷奶奶眼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要什么就给什么,久而久之让幼儿养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所以造成了在游戏中有种想合作却不知道如何去合作。小班、中班这种意识较为浅显,大班幼儿这个意识较为深刻,但很难得到满足。这种问题应该值得注意。
一、合作的概念界定及其重要性
在一些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现场,我们所看到每个机器人能够成功的做出各种动作而这些成果都是两个以上的人合作完成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合作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而幼儿期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所以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和重视培养幼儿该方面的能力。
二、影响幼儿合作能力的因素
独生子女的幼儿缺乏交往和合作的机会,在游戏中只要是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去抢,不给就哭,从而造成了游戏无法顺利开展下去。还有一部分的父母是专制型的,说什么就是什么,幼儿不听从,不是打就是骂,时间长了造成了幼儿的过分沉默,不愿意或拒绝和别人交往,不敢在游戏中说出自己的意见。所以在和同伴游戏的时候,他虽然参与其中,然而更多的是在一旁观看同伴进行游戏,这样的情况下他永远都不会有合作的意识。
三、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
中小班的幼儿的合作意识缺乏,大班幼儿相对中小班的幼儿合作的能力虽说强一点,但是主动性相对还是匮乏的,所以我们应随时抓住教育的契机,引发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游戏对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有着直接的作用。在游戏中虽说幼儿是主角,但教师有一定作用,除了父母,幼儿和教师的接触时间最长,在幼儿的心目中,教师的地位往往比家长在他们的心中威望更高。所以教师的举止言行会受到幼儿的时刻关注。
(一)教师跟幼儿一起做游戏。
例如大班游戏《鱼妈妈带鱼宝宝出去游戏》,在游玩的过程中鱼妈妈为了保护鱼宝宝而被坏人打伤了,鱼宝宝见妈妈受伤了,都被吓哭了。这时有个声音告诉鱼宝宝“鱼妈妈流了很多血,需要赶紧包扎”这时鱼宝宝想起了去拿工具纱布、剪刀、药棉。可是全部去拿纱布了,而没有人去拿其他东西。这时鱼妈妈说你们快点啊,突然一个幼儿说,你去拿纱布,你去拿剪刀,你去拿药棉,这样节省时间。看着幼儿的反应我笑了,因为他们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
(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合作机会。
教师应主动的为幼儿创造适合合作的机会,在家里幼儿往往都是一个人,什么事都被安排好了,所以幼儿合作的培养更多的是在幼儿园。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比如:在鱼宝宝和鱼妈妈的游戏中,鱼妈妈受伤后,当鱼宝宝们把包扎伤口的工具拿来之后,这时候鱼宝宝开始犯难了,谁会包扎伤口呢?鱼妈妈看鱼宝宝都在犹豫不绝,假装很痛苦的样子呻吟着,这时幼儿的情绪受到了感染。一位幼儿说“我妈妈在医院是护士,我看到过她替病人包扎伤口,可是我没有妈妈那么熟练,我需要别人帮忙。”这句话说出之后大家都举起手来说“我愿意帮你”“我愿意帮你”。于是他给每个小朋友分一点事,大家都开始忙起来了,最后在鱼宝宝们的合作下,鱼妈妈的伤口被包扎好了。
(三)感受游戏合作所带来的快乐。
鱼妈妈带鱼宝宝出去玩,鱼妈妈受伤了,在鱼宝宝们的合作下,鱼妈妈的伤口被包扎好了。见鱼妈妈没事的笑了,鱼宝宝们也开心的笑了。鱼妈妈又可以带鱼宝宝们一起做游戏了。
(四)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肯定和表扬。
在幼儿园有一种教育叫做“拇指教育。”该教育能够及时夸奖幼儿,增强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萌发幼儿再次合作的欲望,所以在幼儿很好的和同伴合作完成某事之后,教师应及时的表扬,让幼儿对合作感兴趣,并且喜欢合作。从而使幼儿的合作意识逐步的提升。从而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同时也能满足他們在游戏中迫切希望同伴参与的心理需求。
四、结语
总之,幼儿期正是合作意识和各种合作能力产生的关键期,作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环境,并且鼓励幼儿参与其中。家长要利用有限的时间陪幼儿游戏,并且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幼儿,使他们感受游戏所带来的荣誉感,并且喜欢和别人合作。社区也要充分利用自已有限的空间、适宜的条件和时间下开展集体活动,让幼儿参与其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快乐的与自己的同伴交流合作。为他们今后更容易的融入这个社会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版,第31页和第33页。
[2]董旭花:《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版,第29页,88页,166页和197页。
[3]梁周全:《幼儿园游戏与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5一17页。
[4]杨韵芳:《大班幼儿合作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期教育,2005年第9期。
关键词:大班;幼儿;合作;游戏;社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身心不断的发展,开始有了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愿望。但当今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父母爷爷奶奶眼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要什么就给什么,久而久之让幼儿养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所以造成了在游戏中有种想合作却不知道如何去合作。小班、中班这种意识较为浅显,大班幼儿这个意识较为深刻,但很难得到满足。这种问题应该值得注意。
一、合作的概念界定及其重要性
在一些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现场,我们所看到每个机器人能够成功的做出各种动作而这些成果都是两个以上的人合作完成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合作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而幼儿期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所以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和重视培养幼儿该方面的能力。
二、影响幼儿合作能力的因素
独生子女的幼儿缺乏交往和合作的机会,在游戏中只要是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去抢,不给就哭,从而造成了游戏无法顺利开展下去。还有一部分的父母是专制型的,说什么就是什么,幼儿不听从,不是打就是骂,时间长了造成了幼儿的过分沉默,不愿意或拒绝和别人交往,不敢在游戏中说出自己的意见。所以在和同伴游戏的时候,他虽然参与其中,然而更多的是在一旁观看同伴进行游戏,这样的情况下他永远都不会有合作的意识。
三、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
中小班的幼儿的合作意识缺乏,大班幼儿相对中小班的幼儿合作的能力虽说强一点,但是主动性相对还是匮乏的,所以我们应随时抓住教育的契机,引发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游戏对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有着直接的作用。在游戏中虽说幼儿是主角,但教师有一定作用,除了父母,幼儿和教师的接触时间最长,在幼儿的心目中,教师的地位往往比家长在他们的心中威望更高。所以教师的举止言行会受到幼儿的时刻关注。
(一)教师跟幼儿一起做游戏。
例如大班游戏《鱼妈妈带鱼宝宝出去游戏》,在游玩的过程中鱼妈妈为了保护鱼宝宝而被坏人打伤了,鱼宝宝见妈妈受伤了,都被吓哭了。这时有个声音告诉鱼宝宝“鱼妈妈流了很多血,需要赶紧包扎”这时鱼宝宝想起了去拿工具纱布、剪刀、药棉。可是全部去拿纱布了,而没有人去拿其他东西。这时鱼妈妈说你们快点啊,突然一个幼儿说,你去拿纱布,你去拿剪刀,你去拿药棉,这样节省时间。看着幼儿的反应我笑了,因为他们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
(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合作机会。
教师应主动的为幼儿创造适合合作的机会,在家里幼儿往往都是一个人,什么事都被安排好了,所以幼儿合作的培养更多的是在幼儿园。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比如:在鱼宝宝和鱼妈妈的游戏中,鱼妈妈受伤后,当鱼宝宝们把包扎伤口的工具拿来之后,这时候鱼宝宝开始犯难了,谁会包扎伤口呢?鱼妈妈看鱼宝宝都在犹豫不绝,假装很痛苦的样子呻吟着,这时幼儿的情绪受到了感染。一位幼儿说“我妈妈在医院是护士,我看到过她替病人包扎伤口,可是我没有妈妈那么熟练,我需要别人帮忙。”这句话说出之后大家都举起手来说“我愿意帮你”“我愿意帮你”。于是他给每个小朋友分一点事,大家都开始忙起来了,最后在鱼宝宝们的合作下,鱼妈妈的伤口被包扎好了。
(三)感受游戏合作所带来的快乐。
鱼妈妈带鱼宝宝出去玩,鱼妈妈受伤了,在鱼宝宝们的合作下,鱼妈妈的伤口被包扎好了。见鱼妈妈没事的笑了,鱼宝宝们也开心的笑了。鱼妈妈又可以带鱼宝宝们一起做游戏了。
(四)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肯定和表扬。
在幼儿园有一种教育叫做“拇指教育。”该教育能够及时夸奖幼儿,增强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萌发幼儿再次合作的欲望,所以在幼儿很好的和同伴合作完成某事之后,教师应及时的表扬,让幼儿对合作感兴趣,并且喜欢合作。从而使幼儿的合作意识逐步的提升。从而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同时也能满足他們在游戏中迫切希望同伴参与的心理需求。
四、结语
总之,幼儿期正是合作意识和各种合作能力产生的关键期,作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环境,并且鼓励幼儿参与其中。家长要利用有限的时间陪幼儿游戏,并且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幼儿,使他们感受游戏所带来的荣誉感,并且喜欢和别人合作。社区也要充分利用自已有限的空间、适宜的条件和时间下开展集体活动,让幼儿参与其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快乐的与自己的同伴交流合作。为他们今后更容易的融入这个社会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版,第31页和第33页。
[2]董旭花:《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版,第29页,88页,166页和197页。
[3]梁周全:《幼儿园游戏与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5一17页。
[4]杨韵芳:《大班幼儿合作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期教育,200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