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长春市社区健康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来源 :安徽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nd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健康资源作为城市中最基础的公共服务设施,其空间分布情况代表着城市健康资源分配是否公平合理.文章以街道为单位,获取POI数据与人口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从数量分布、空间形态与可达性三个角度分析长春市南关区社区健康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表明,南关区社区健康资源数量相对完善,但整体呈中心区集聚,外围分散的空间形态,不同街道的可达性差异较大,识别出南关区各街道健康资源的稀缺程度,据此提出改善健康资源空间布局的政策性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针对攀枝花烟区烤烟移栽伸根期干旱、烟苗发育迟缓等问题,研究菌丝营养钵对烤烟根区微生态水肥环境和烟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玉米秸秆切碎后隧道式微波灭菌,利用灰管层孔菌(Fomes lignosus)的速生、菌丝扭结力强、快速腐解纤维素等特点,通过菌丝缠绕玉米秸秆制作成自然降解的圆锥型杯状烟苗移栽营养钵.将菌丝营养钵置于尼龙网袋中原位填埋,采用失重法计算菌丝营养钵腐解率,通过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营养钵腐解特征参数.田间试验设两个栽培方式处理:1)菌丝营养钵移栽方式(MF),以6片真叶烟苗带基质移植在菌丝
随着居民对居住区绿地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有益于其身心健康作用和功能的环境景观设计,基于园艺疗法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具有显著的社会意义,成为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的新思路.以运城学院馨园小区景观改造提升设计为依托,基于园艺疗法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基于园艺疗法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并进行设计方案的创作,以期为康养型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导致传统村落空心化、文脉断裂等问题.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重塑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寨卜昌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法,对寨卜昌村公共空间的价值、使用人群、使用特征、公共设施服务进行分析,并针对现在存在的问题,通过点、线、面状公共空间,分别提出满足村民需求,独具寨卜昌特色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重塑策略.
国家高新区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梳理了新发展理念背景下我国高新区发展建设的时代要求,以镇江国家高新区“云创空间”为考察对象,从创新人群环境偏好与创新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以“共生、智慧、活力”为目标,阐述了镇江国家高新区创新空间规划设计的技术路径,以探索适应创新需求的空间规划策略.
人们在应对新冠疫情的居家防护过程中,对住宅建筑表达出了多重体验的需求,居住空间的功能布局、空间设计、环境安全等方面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基于当前全球新冠疫情的发展态势,人们已经正式进入到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时代.为了确保有序地应对疫情反扑的突发卫生事件,住宅建筑空间布局的适应性与可变性尤为重要.结合皖南地区的居住空间设计展开理论论述,尝试以典型户型案例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旨在深入探究后疫情时期防控常态化中健康住宅建筑的空间可变性设计的有效实践方法和措施.
根据人口老龄化现状,国家提出了多项应对政策和方法,我国现有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以及养老社区三种主流养老模式.在三种养老模式的居住环境中,公共空间是老年人使用频率最高,同时也是最具活力的一个空间,以老年人为主要使用人群的公共空间设计的方式也直接影响着社区中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综合性养老社区发展现在的总结,在分析老年人特征的基础上,对社区公共空间的适宜性设计提出策略.
过渡空间是室内外环境衔接的区域,大学校园建筑内的过渡空间是整个教学空间序列里重要的一环,多数大学校园建筑设计上尽可能多地利用过渡空间来提升建筑的外观审美,营造过渡区域的空间韵律,对师生产生健康积极的环境体验.但实际的设计过程忽略了过渡空间产生的持续性影响,使空间内在的联系不够紧密,空间缺少吸引力.文章从过渡空间的延续性入手,将原本分散的区域联系成一个整体,向内外延伸的过渡区域由相邻空间共同使用,提高了空间的使用率.通过视觉延续将具有识别特征的符号,设计到不同的过渡区域,利用场景记忆再现的方式,营造一个熟悉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城市沿街建筑在见证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同时,已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水平与民生需求,对城市临街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是城市有机更新的主要手段之一.文章以荆门市象山大道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探讨城市临街建筑外立面改造的策略与方法.
在这个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新旧交替成为了当代聚变.工业遗产背景下老旧社区成为这个快速更迭的城市中被忽视淡忘的区域,这个群落面临着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结合洛阳市洛铜三十六号街坊实地调研对老旧社区居住环境问题进行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景观绿化、建筑主体的微更新设计策略.为城市工业遗产背景下的老旧社区的微更新提供参考借鉴.
文章以许昌市中央公园为研究对象,从植物的种类、色彩及配置方式等方面,分析了“乔—灌—草”“乔—灌”的空间特征.根据景观建设的需要,从园林植物、地方文化、视觉景观表达等方面,分析中央公园的景观要素、景观节点,并进行了景观评价,对中央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提出了以“水景观”“新”坐标为特色,构建“水文化”“莲城文化”“三国文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