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灶内注射干扰素治疗基底细胞癌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74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扰素(IFN)具有抗增殖,免疫调节及抗病毒的特性.在体内外也能影响细胞的分化.一些临床试验已提示,IFN治疗基底细胞癌(BCC)有效.本文报道对一组172例经活检证实为结节溃疡型或浅表型BCC病人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试验,以估价用重组的人白细胞IFNα-2b病灶内注射的疗效.

其他文献
为了解传染性软疣中郎格罕细胞(LC)、T细胞亚群、真皮树突状细胞及角朊细胞激活标记的变化以及HLA-Ⅰ及HLA-Ⅱ类抗原的表达,作者对10例传染性软疣患者的皮损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标本取自10例患者不同病期的典型传染性软疣损害,冰冻切片,丙酮固定后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方法染色.对照组用含5%牛血清白蛋白的PBS液代替,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结果发现,所有传染性软疣病损中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及LC)完全缺
期刊

作者报告用环孢菌素A(CyA)治疗10例严重的系统性硬皮病(SS)患者,其中3例为弥漫性皮肤SS,7例为进行性限局性皮肤SS.病程1~30年.除2例外,均有肺功能试验异常,除1例外均有食道受累.
诱导皮肤炎症的环境因素可直接诱导角朊细胞产生特异性前炎症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而激发皮肤炎症反应。角朊细胞可作为“信号传感器”使外源性刺激物转化为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及趋化因子,从而导致“抗原非依赖性”皮肤炎症的始发。炎症始发期经“抗原依赖性途径”及在角朊细胞/T细胞/呈递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的互相作用下,可产生α-肿瘤坏死因子及γ-干扰素,迅速出现急剧的皮肤炎症反应。
期刊
高分辨超声图象10年前已用于皮肤临床,作为研究皮肤和软组织的简单可靠方法,因为其在描绘皮损大小、形状和深度上有很好的效果。本文对超声检查在制定皮肤外科手术方案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环孢菌素(Cy)能抑制可能引起斑秃病理变化的辅助性T细胞的活性.故作者试用Cy治疗6例斑秃(5例男性,1例女性),其中3例普秃,1例全秃和2例为斑片状斑秃.脱发的平均持续时间为8年.Cy用量为6mg/kg/d,疗程12周.疗效判定中对头皮斑秃进行分级,共分6级.
为了有助于确定利福平(RFP)对麻风杆菌的标准的最小有效剂量(MED)以及贮存时间和温度对饲料中所含RFP效力的影响,应用鼠足垫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将99只CBA小鼠分成三组,每组33只,用管饲法喂以含0.01%、0.003%和0.001%RFP的饲料。
期刊
近年来,电镜研究发现口腔扁平苔藓(OLP)的基底膜有断裂、分支或斑状增厚等改变.为了探讨这些变化的原因及性质,作者应用免疫电镜技术对7例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患者及1例正常对照活检标本作了研究,观察3种基底膜成分――Ⅳ型胶原纤维(C4)、板层素(laminin)及纤维结合蛋白的分布及沉积位置.
期刊
作者联合应用大剂量碳铂(或顺铂)、环磷酰胺、鬼臼乙叉甙,继之给予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了8例睾丸肿瘤病人,其中2人发生了似射线诱发的皮炎.例1.男,20岁,因右睾丸混合畸胎癌和绒毛膜癌(疾病分期、淋巴造影和CT证实为ⅡA),行睾丸切除术后给予3个疗程鬼臼乙叉甙、顺铂、博莱霉素联合化疗,未获完全缓解,腹部肿瘤直径达8cm.剖腹行肿瘤部分切除后,给予2个疗程的表鬼臼毒噻吩糖甙、顺铂化疗,肿瘤仍迅
病例与方法:11例迟发性压力性荨麻疹(DPU)病人参与了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交叉研究。第一天病人肩部悬挂7公斤重物15分钟,在反应高峰期(6~19小时),测量其风团和皮肤发红面积。次日,随机服用Cetirizine(噻替拉嗪)10mg或安慰剂1片每8小时一次,连服1周,间歇2周,再行交叉试验。在风团表面作皮窗,将玻片置于皮窗上,16小时后取下,用甲醇固定、Giemsa染色、油镜观察并计数细胞。
综述了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有关的口腔粘膜损害,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分为两类:①良性口腔损害,包括鳞状细胞乳头瘤、寻常疣、尖锐湿疣、灶性上皮增生与人类乳头瘤病毒2、4、6、11、13和32型有关;②癌前或恶性口腔损害,包括粘膜白斑和鳞状细胞癌与人类乳头瘤病毒16和18型有关。空泡化细胞是二组损害中最常见的细胞病理变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