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老兵,守护三百忠魂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enro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风中,遥望华山,黝黑的山体巍峨挺拔,犹如一个典型的西北汉子,宽厚、粗粝、沉默。我们要寻访的老兵张顺京,也会是这样的吗?
  听说我们要找张顺京,当地人的反应都是:“哦,那个守了一辈子烈士墓的英雄啊!”热心人领着我们,穿街过巷,来到“烈士陵园”牌匾下。“老张,在不在?”“在啊——”随着一声洪亮的陕西腔,一个高瘦、笔挺的身影从整齐的墓碑间走出来,黝黑的脸,质朴的笑,左脚有些不灵便:“我咋会不在,这是我家嘛。”
  
  死人堆里捡回一条命
  
  张顺京的故事,要从对越自卫反击战讲起。
  张顺京的老家在距离华山不远的陕西富平县。1958年,他出生在一户穷苦农家,兄弟8个,他排行第二。19岁那年,张顺京光荣参军,随部队驻扎在四川眉山。1979年初,中越边境局势骤然紧张,战争一触即发。张顺京一连写了十几封决心书,字字都是赤子之心:“我死了,家里还有7个兄弟为老人尽孝。为国往前冲,全家都光荣。怕死当逃兵,全家都蒙羞!”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和一封遗书塞进军挎包里,交给了组织。
  这个态度坚决的小伙子跟随连队,成为第一批奔赴战场的战士。1979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廿一,凌晨4时半,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张顺京和战友们边架桥边前进,负责“打穿插”,从敌人后方包抄打击。
  2月25日,最激烈的谅山攻防战打响,战斗异常惨烈。为了多带子弹,战士们丢下干粮,只带了3天的压缩饼干,硬是打了整整9天,终于攻克谅山。当晚,后方的粮食补给送到了,班长派个子最高、力气最大的张顺京分干粮。张顺京给战友们发完后,坐下来刚咬第一口,一颗子弹就打进他的头颅。张顺京瞬间失去了知觉,两名战士负责抬着他撤退。撤退途中,遇到越军猛烈的炮火袭击,他们只好将张顺京藏进一条隐蔽的山沟里,又返回战场杀敌了。
  失血过多的张顺京,一夜就这么趴着。有那么一瞬间,他恢复了一点模糊的意识,口渴,想喝水。他迷迷糊糊似乎听到水声,就拼命往前爬了50多米,再也坚持不住,又一次昏迷过去……
  第二天,战斗结束,战友们收殓遗体,发现张顺京已经毫无知觉,以为他死了,便强忍泪水把他抬上车送去掩埋。突然,一位负责检查遗体的军医,摸到张顺京的脉搏还有一丝微弱的跳动,大喊:“等等!这个人还有救!”
  “我的命是从死人堆里捡回来的。”33年后,再说起这段血与火的经历,张顺京点点滴滴都记得很清楚。上战场的日子、战斗详情、战友名字,甚至连“缴枪不杀”的越南话,都记得。
  
  来到毛主席建立的“荣军第一院”
  
  1979年剩下的日子,张顺京是在云南、贵州等地的前线医院里度过的。短短两个月内,他动了6次手术,头盖骨换成了玻璃钢的,但脑袋里的弹片再也无法取出来。由于弹片压迫神经,他左侧的胳膊和腿动弹不得,被认定为一级伤残。在我国的伤残等级中,“一级”是最严重的,意味着“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那时,他还不到22岁。
  “就在这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同志来看望我们了。他紧紧握着我的手说:‘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一句话,我就知足了。”战场上不怕死的他,有了活下去的坚强意志。他强忍疼痛,用还能活动的右手拄着拐杖下地,练习走路。老母亲从富平县千里迢迢赶过来,看儿子伤成这样,还没开口,眼泪就扑簌簌地滚下来。张顺京不让她哭:“有啥好哭的?您到隔壁看看,比我伤重的多了去了。”他不想给前线医院添麻烦,坚持跟母亲回老家养病。1980年4月,他被送进华山脚下的陕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简称荣院),开始疗养。
  在普通人看来,战场上九死一生,能在疗养中了此余生,已是最好的归宿。但张顺京这个西北汉子从不这样想。华山脚下的夜特别宁静,每到晚上,张顺京就会想起战场上激烈的厮杀声、槍炮声,战友们的说笑声、呐喊声;一闭眼,这些声音就钻进他梦里。一睁眼,这些声音又全没了。他心里空落落的,吃不下喝不好。“就我还活着,虽说残了,也不能坐着吃白饭啊,让死去的战友们瞧见,怎么对得住他们?”
  张顺京开始拼命锻炼。那时候,康复锻炼的仪器还很匮乏,他就用土办法,找一株枝桠结实的树,把没知觉的左手“固定”在树上,强行拉伸、缩回……还有左腿,开始只能蹒跚走10米,他就每天绕着篮球场转圈,第二天多挪10步,第三天多挪20步……这些魔鬼般的锻炼会带来怎样钻心的痛,常人根本无法想象。一年后,奇迹发生了:张顺京丢掉了拐杖,恢复了行走、活动的能力。
  1981年,张顺京兴高采烈地“上岗”了,在收发室帮忙分报纸、送信、接电话。他还用腰和胳膊夹着扫帚打扫院子。一年后的一天,他偶然听病友和医护人员聊天,说荣院有个革命烈士公墓,就在两里地外,没人打理都荒了。一听“烈士”二字,他顿时上了心,一打听,才知道一段不寻常的往事:1936年10月,长征结束,中国工农红军伤亡严重。为了解决伤残战士的医疗问题,中央在陕北、甘肃等地成立了5个“红军残废医院”。毛泽东后来感觉“残废”二字对伤员人格不尊重,将其改名为荣誉军人教导院,并任命何长工为院长。新中国成立后,荣院从延安迁出,搬到庙宇众多的华山脚下,2000多名伤残军人就住在庙里。后来,这所“全国荣军第一院”改为陕西省荣院。
  光阴荏苒,当张顺京来到这里时,已经有各个革命时期的英雄在此疗养过。有延安山洪暴发时,背着毛主席脱险的老红军团长张开银;有井冈山上给朱德当挑夫的老红军杨银发;有吴家枣园里,教毛岸英务农技能的郝光华……很多伤残军人病重去世后,骨灰就安置在荣院附近一处骨灰堂里,当地人习惯称之为“革命公墓”。天长日久,公墓没人管理,坟堆交错,荒草丛生。
  张顺京坐不住了。他拖着一步一趔趄的左腿,走到荣院领导办公室里,坚决请求去守墓。“我的战友都死在越南了,我什么都不能为他们做。这些烈士是我们的前辈,该有个干净的地方。没人愿意守,我来!就当是给葬在云南的战友守墓了。”
  
  “忠孝不能两全,只能为国尽忠”
  
  1982年1月,张顺京搬到公墓住下。没有房子,就住在骨灰堂里,那里存放着没来得及安葬的烈士骨灰盒,他在旁边支张床。骨灰堂不通水、不通电,夜里黑漆漆的,骨灰散发出来的气味让他整晚头痛恶心。仅有的“财产”——两床被子和一只纸箱,没几天就被老鼠咬烂了。公墓里满是荒草、枯枝,猫头鹰在坟地里凄厉地叫,让人汗毛倒竖。蛇是最常见的,不是盘在门前的草丛里,就是顺着门缝往小平房里钻。
  当时跟着张顺京一起搬进公墓的,还有新婚妻子胡海燕。胡海燕是西安阎良人,家境还过得去。亲戚给她做媒:“有个军人,打仗受了伤,你愿不愿意去照顾他一辈子?”那个年代,全社会的姑娘都梦想嫁给英雄,胡海燕毫不犹豫答应了。怀着朴素的感情,带着父亲置办的一口大木箱子和里面的嫁妆,胡海燕来到张顺京身边。尽管做足了心理准备,但一推开新“家”的门,她还是被吓了一大跳。
  张顺京安慰妻子:“这里条件是差了点,但比起那些埋在地下的战士,又算什么呢?我会把这里变好的。”每天一大早,张顺京拖着不方便的手脚,开始在公墓里忙活,整坟头、剪树枝、拔荒草、种树苗……这些对平常人都不算轻松的活儿,他一干就要大半天。西北天气恶劣,遇到刮风下雪,刚拔掉这边的草,那边的树枝又被卷走了。有一次他一跤摔倒,伤残的左脚顿时不能动弹,半天爬不起来。他扶着坟头一点点“蹭”起来,一声不吭继续干活。妻子从几里地外挑水回来,知道了,心疼得直抹眼泪。“人家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是嫁了英雄成狗熊。他为国家守墓,我就守着他吧。”
  最苦的还不是这些。当时,在华阴县城,很少有人知道张顺京是英雄,大家嘲笑他是“得了小儿麻痹症的跛子”,处处躲着他。张顺京从不解释。“我解释啥呢?见人就说自己打过仗、立过功?这种事我做不出。”
  从华阴到老家富平,只有半天路程,但为了方便烈士家人随时祭扫,张顺京很少回去。有一年除夕,他带着妻儿回家拜年,正月初二回来,看见大铁门外烧满了纸钱,灰烬随风乱飞。“我心里很难受,烈士也要过年,家人来拜祭,见不着,多痛苦。我跟自己说,以后再不回家了。”张顺京一辈子没什么豪言壮语,就这件事上,说了句刻骨铭心的话:“我是忠孝不能两全了,只能为国尽忠,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从那以后,过年是张顺京最忙的时候,鞭炮、花圈、供果、对联一样不落。有些烈士的家人来不了,他还替他们烧纸钱。
  
  “我更要看门里的人”
  
  张顺京守墓是义务的,唯一的收入是每月42.5元抚恤金。这笔钱不光两口子花,还得“支援”7个兄弟。夫妻俩别说买衣服了,就是买根蜡烛,也舍不得用,总要烧到最后,本就破烂的木头桌椅,被烧出深深浅浅的痕迹。
  1983年,儿子在骨灰堂里出生了。张顺京给儿子起名“磐石”,他喜欢“这个坚定的意思”。孩子刚出生时只有三四斤重,没钱买营养品,胡海燕只得用棉签蘸点糖水,涂在孩子的嘴唇上。上学时,张磐石脚上的鞋,到处是窟窿眼,就这样在风里雪里走了好几年。有一年,张磐石在学校参加活动时,从树上摔下来,颈部骨折,老师同学都不敢来看他:“他爸是个残废,家里穷,千万别被赖上了。”张顺京把气憋在心里:“我自己掏钱治,不会找学校一点事!”在儿子的病床边,他只说了一句话:“你要好好读书,要有志气。”
  1987年,女儿张文娟出生后,张顺京的负担更重了。他和妻子靠卖豆腐脑、开压面作坊贴补家用。早上4点不到,两口子就起来磨豆腐。天刚亮,就在墓地门口支个早点摊。收了早点摊,再压一天的面,一斤面只卖5分钱。家里能吃的只有面条,两个孩子都不知道别的东西是什么味道。“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胡海燕又遇上车祸。两个行动不便的人,就这样彼此支撑,相濡以沫。
  好心人见张顺京过得苦,就给他找个了看门的活儿,一个月有几百块钱。“老张啊,你反正就是看个门,在哪都是看,还是有点工资好。”张顺京想也没想就拒绝了:“我不光是看门,更要看门里的人,我哪里也不去。”
  这“门里的人”,都在横七竖八的坟堆下长眠了,但他们的事迹,张顺京一天天整理出来。每当有烈士的家人来祭奠时,他总要问清楚烈士的生平,拿纸笔记下。等到清明节,附近学校组织学生来扫墓时,他就一遍遍讲给学生听——烈士王天锡,在抗日战争中创建了新四军骑兵大队,是首位骑兵队长;烈士王银生,是电影《智取华山》的原型……讲到最后,他总要对学生们重复一句话:“生活越来越好了,你们要记着他们,报效他们。”
  有了名气,张顺京也没为自己谋过一分钱。但每次有领导来参观,张顺京总是不厌其烦地申请拨款。“您看看这,入了土的烈士,坟地要修整;没入土的烈士,骨灰也要安放。”他是不善言辞的人,更不懂官场辞令,只会用最淳朴的话恳求:“你们少喝点酒、少抽点烟,就什么都有了。”为这个,他没少受气,碰到不理解的,总说他是为了出名、出风头。张顺京都忍了:“烈士们死了不会说话,我替他们说话。他们(在天之灵)住上好房子,我就安心了。”
  
  “守着孩子们的未来”
  
  在采访中,有个细节深深感动了我们。无论何时,这一家人坐在一起,胡海燕的目光始终追随着丈夫,眼里是一个妻子毫无保留的温柔与骄傲;张顺京的目光始终凝视着儿子,眼里是一个父亲深藏的爱和自豪;张磐石则会细心地提醒母亲该吃药了——他现在是一名军医,说话斯文礼貌,办事踏实周到。
  小时候,张磐石没有想过父亲为什么要在这里守墓,只是懂事地跟在父亲后面,为墓碑拂尘掸土;他也不知道父亲为什么爱给学生们讲烈士的故事,只是主动在清明节前把墓地打扫干净,等学生们来。“长大后,才慢慢觉出来,父亲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他守的不仅是陵园,更是孩子们的未来。”
  张磐石考大学时,想读经济管理专业,但母亲坚决要求他学医。在西安一家医学院学习5年后,他到空军医院实习。医院领导对他的技术和品德十分满意,决定正式录用他。但他做了个惊人的决定:回荣军医院工作。
  “我不是不想留在西安,父亲常说‘忠孝不能两全’。父亲尽了忠,我来尽孝。陪他一块儿守墓,我可以实现‘忠孝两全’的心愿。”2010年,张磐石成为荣院的一名麻醉师。他的女朋友是大学同班同学,放弃了大医院的工作,远离了西安的父母,也跟着他来到荣院。“她父母觉得,我出身这样的家庭,是个靠得住的人。”张磐石说。
  张顺京的女儿张文娟现在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会计专业,还是正月初十,就早早返校了。荣院的老兵和工作人员个个羡慕他:“老张真是把儿女教育得好!”张顺京说:“如果我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还给学生讲,那是忽悠。”
  
  “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悄然隐去”
  
  30年,10950个日出日落,就在张顺京执着的守护中,静静逝去。当年荒在路边的“革命公墓”,正式挂上了“烈士陵园”的门匾;晴天是灰、雨天是泥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200多座横七竖八的黄土包,规整为一排排整齐的、簇新的墓碑;近300个无处安放的烈士骨灰盒,被迎进新修的、明亮的3层小楼“天福堂”;新盖的一排四间平房,窗明几净,是他们温馨的家,门上挂着“平安家庭”的小红牌……
  张顺京父子一边跟我们讲述每个烈士的事迹,一边顺手给墓碑擦灰、拔草。冬日的太陽,从巍巍华山的背后爬上来,照在这个脱胎换骨的烈士陵园里,一片安详。我们无数次举起相机,想拍下一个英雄高大如山岳的形象,可无论怎么仰拍,他都是平凡人,双手粗糙、面色黝黑。但是,他身板笔直、目光坚定,再陡的路都拒绝记者的搀扶。他整个人是乐观的、愉快的,甚至闪耀着年轻的光芒。“我现在很满足,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我不是英雄,我做这么小的事情,是应该的。”
  去年年底,老家富平的一些战友来找张顺京,向他反映生活中的困难。张顺京安慰他们:“咱是习副主席的家乡人啊!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我在这里义务守墓30年,一分钱也没拿过。”
  只有在回忆往事时,张顺京才会难受。“我有两个心愿,一个是找到把我从死人堆里拉出来的军医,告诉他我没辜负他的救命之恩;另一个是趁自己还能走,去趟云南烈士陵园,亲手给牺牲的战友烧个纸。”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曾说:“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悄然隐去。”每年,慕名来华山的人有100多万,他们都是追慕“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英雄豪情,但有几人知道,这华山脚下,就有一个身负重伤的老兵,悄然隐于繁华背后,守着烈士、守着清贫、守着寂寞、守着信仰,一守就是30年?关中自古帝王都,从这个烈士陵园往周边走,有汉文帝霸陵、唐睿宗桥陵、唐玄宗泰陵,还有司马迁祠墓,都曾是千古风流。但在我们心里,唯有张顺京和他守着的共和国英灵,才是真正不朽的英雄。
  
  编辑:刘雅婷 美编:苑立荣 编审:丁子
其他文献
看了最近很红、很有话题性的一部国产电视剧,如鲠在喉,不得不吐槽几句。  这个电视剧,号称自己展示的是都市青年的生活,但一路看下来,这部剧的核心剧情,就是几位女性角色撕来撕去的故事。开场是一个派对,女一在这个派对上,被女二率领一群闺蜜各种“虐”,最后还被泼了酒,理由非常奇葩——这群女人嫌她装;接下来,女二瞒着现任男友,插足女三的恋情,在各种公开场合撕女三;女三则奋起反击,在各种公开场合对女二毒舌、扇
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祖籍江苏仪征,1930年生于南京,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留校工作至今。历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等职。1988年至2002年任七、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期间,主持起草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2003年至2013年任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期间,推动了促进民营经济发
我们早已习惯以GDP总量和增速来判断中国经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等光环颇为炫目。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GDP的质量,这个总量和增速的光环将明显失色,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远超我们的想象。  最根本的问题究竟在哪里?首先是多年盲目的、低水平的产能扩张导致制造业普遍产能过剩和全行业亏损(或微利)。据统计,我国有16个行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以钢铁、煤炭、
在中韩建交20周年之际,到北京参加第十一次中韩经济部长会议的韩国企划财政部部长朴宰完接受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专访。朴宰完用中国古语“二十弱冠”来形容两国关系。他说:“韩国有一个成语‘松茂柏悦’, 意思是如果松树长得茂盛,旁边的柏树也会感到高兴,我们希望两国关系能更紧密。”  环球人物杂志:会议成果如何?  朴宰完:韩中两国在地区均衡发展、节能减排等一系列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我们在增强内需、制定宏观经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自行车男子公路计时赛中,英国本土选手布拉德利·维金斯以50分39秒54的成绩获得冠军,为英国体育代表团赢得了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二块金牌。仅仅在10天前,他还获得了环法自行车赛总冠军,他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英国人。英国媒体骄傲地说,“在自行车界,这个夏天是属于维金斯的!”  “自行车隐士”  1980年4月28日,布拉德利·维金斯出生在比利时的根特市。他的父亲加里是一位来自澳大利
独化我常对学生说,对你们而言,写作是一粒盐一星光。学生反问我,对老师来说呢?我说,对我来说,写作是一杯酒,一克镭,一粒舍利子。  请问上帝,你给人类到底准备了一些什么?再请问上帝,你给知识分子又准备了什么?最后一问,你给中国知识分子又准备了些什么?  在申说柳宗元之前,请允许我做以上的发问。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向以士自居,而依许慎的解说,士者事也:“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
1600年夏,德川家康和丰臣秀赖在日本关原展开激战,最终,德川家康获得胜利,从而将整个日本掌握在自己手中。  战后,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德川家康面前,那就是如何清理战场上不计其数的尸体。当时,日本的医疗卫生水平不是很高,每次清理战场,都有很多人被感染。更糟糕的是,关原之战的死亡人数比之前任何一场战斗都多,尸体在高温下发出阵阵臭味。不得已,德川家康只得一次又一次提高报酬,希望有人来帮助清理,但依然没
在使用了半年小橙车(mobike)和小黄车(ofo)之后,作为一个资深骑行者,我发现两种不同运营规则之后的迥异世界观:简而言之,小橙车是一辆为“坏人世界”而设计的车,而小黄车是一辆为“好人世界”设计的车。  小橙车假设自己将面对一群损人不利己的破坏达人,因此,轮胎被设计成实心防爆橡胶,不论扎到钉子还是玻璃碴,照样能骑;普通钢圈容易被揣歪,轮圈钢丝容易断,那就采用压铸镁合金整体轮毂;链条是全车最容易
张鸣教授家中有一件小石雕:一个人,坐在螃蟹上,仰首望天,睥睨一切,霸气外露。张鸣说自己喜欢的就是那种“牛哄哄”的感觉。生活中,张鸣与石雕上的那个人还真是一种风格——“炮轰”大学无学术,在微博上与人打嘴仗,对同事、同行毫不客气,无论讲课还是写书都带着一股嬉笑怒骂的诙谐之风,总之,此人说话做事都率性而为,不遮不拦。  2012年2月27日,当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人民大学校园里见到这位“个性”学者时,穿着
1   我对朋友说,最近不知怎的,总想做点儿什么出格的事。我以为她会骂我,不料她却一本正经地说:“哈,其实我也想。”   大概是高中时期太乖了的缘故,上大学后,总想把以前错过的疯狂统统补回来。作为一个即将硕士毕业的“中年”少女,回望大学生活,我看到的,真真是一场接一场没完没了的出逃。2   入门级别的,当然是逃课。大一的秋天,午睡醒来,我按部就班地整理书包准备上课——近代史纲要之类听上去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