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n90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教育作为一种入门教育,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成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教育也就承担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数学逻辑性强、应用性和精确性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为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打下基础。主要介绍了什么是数学思维及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培养建议
  一、数学思维概述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掌握了数学思维能力,也就增强了数学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我们很常见的就是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数学就一直学不好,不管怎么下工夫数学成绩提升成效仍然不明显,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不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想真正学好数学,对书本数学知识的掌握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拥有了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学好以后的数学知识。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思考情境,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学习、质疑和总结。数学教学主要是对知识的传授,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只适用于解决问题,知识的掌握离不开数学思维的发挥。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开始对问题发表疑问,也是数学思维的体现。总结就是对数学知识的概括,总结出知识的特点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的建议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推理归纳能力,以下从几个方面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建议。
  1.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不同于以往的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小学数学教师要将启发式教学运用到课堂之中,启发能使学生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质疑能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无形中锻炼了大脑的思维能力。例如,学校需要购买20张凳子,每张凳子10元,那么250元钱够吗?对于这道题教师先让学生计算购买20张凳子需要多少钱,需要运用什么样的计算方式,在教师直接讲解答案之前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启发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当学生养成了自己动脑思考的习惯,便会不自觉地拥有活跃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能力也会逐渐形成。
  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只有拥有了兴趣才会有探索知识的好奇心,才会不断进取。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对知识进行探索与钻研,当好奇心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时,便会拥有丰富的思维想象,从而有助于形成数学思维。例如,在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之间所形成的角的度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定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自己测量所形成的角的度数之后,让教师猜他们测量的结果,这样学生便会好奇为什么教师会准确说出他们测量的结果,这样就激发了他们探索学习方法的好奇心,从而掌握“每两个小时之间的度数是30度”的结论。
  3.总结知识,形成数学知识网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环环紧扣的过程,由于数学知识的层层递进的特点,要想学好数学必须精通每一个章节的数学知识,形成一个数学知识网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定期复习和总结以往的知识点,使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知识网络,通过这种连贯性的思维方法逐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巩固复习学过的知识,将旧知识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如此便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进而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
  学好数学知识,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秦秀芳.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教学[J].中学生导报,2012(50).
  [2]孙福建.质疑辩驳,将数学思维不断引向深入[J].小学数学参考,2011(35).
  编辑 董慧红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不仅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还充分体现在我们数学课的练习设计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每堂数学课的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的,所以,数学课堂有效的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那么,如何进行有效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我从教8年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研究中感到,在我国教学设计中有必要引入任务分析的这个环节,它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其最初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任务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主张学习有不
美术课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要给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展现自我提供一方沃土。引导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发现美,培养学生的兴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美术教师追求的目标。  一、教师的正确引导是课堂创新的重要环节  观察是创新的前提,有敏锐的观察力,才会进行创新。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转化后进生需要一个过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的教育。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  执教一个班级,老师总会碰到一部分“后进生”。他们要么学习差,要么行为差,要么态度差,如此,总是让教师头痛不已。但是后进生是人,不是产品,不能当成次品或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课堂教学策略,所以课堂提问要新颖灵活,要有启发性,要层次清楚,要难易适中,要体现学法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提问;教学方法;策略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成功的提问就没有教学的艺术,精彩的提问使课堂生机勃勃,教学有声有色。所以,课堂提问是重要的课堂教学策略,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  一、课堂提问要新颖灵
教案是教师讲课的主要依据,是教师为传授本学科特定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训练学生学科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态度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方案。教案的书写过程就是教师精心备课的过程,凝结着教师刻苦钻研教材和充分吸收各方信息资料的全部心血,是教师积极参考资料、认真消化课程内容的文字成果,也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案书写的方法是多样的,但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就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教育方法  我在偏僻的乡村中学从教十年,历任班主任工作。在每接到一个班时,我都想方设法地去培养良好的班风,但往往是收效甚微。班中经常会出现几位调皮捣蛋的学生,搞的我焦头烂额,后来我发现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留守儿童。于是我从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入手,发现只要用爱心“拿下”这一群体,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摘 要: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课堂有效性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性;互动性;教学效果   一、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  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并自主得出结论的过程。根据这种指导思想,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应对传统教法有所创新,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着孩子终生的发展,而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关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幼儿早期教育是人类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基本素质形成及各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但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人心,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已成为家庭中的核心,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过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尤其是三年级,作为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孩子理解什么叫“将想说的话写下来就是写作”成为这一阶段最待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原本,我也在思考,在寻找好的方法,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孩子们帮助我找到了一个最适合他们的法子,让他们完美地开始了第一节写作指导课。  今天一大早,我就给学生来了个“突然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