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湖,神秘而富于传奇。它远离庙堂超脱俗世,却又藏于市井隐在红尘,你我凡人总不得其门而入。其实,一如鱼在水而不自知,江湖就在我们身边。江湖是圈子,人在圈子,便在江湖……
一提到江湖,人们总会想到刀光剑影、恩怨情仇,仗剑去国、浪迹天涯,抑或市井俗世、三教九流。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江湖只存在于小说和影视剧中。不过“江湖”也并未纯然子虚乌有,引用那句俗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不过在今天,“江湖”的概念被延伸为一种以非“官方”的形式联系,存在于“庙堂”之外的社会集合。
这是一个有别于现实生活状态的群体,也许是因为某个共同的爱好,或是某种相同的理念而聚集在一起。在意识与人性的逃离与回归中,他们一定程度上摈弃了现实中的既定思维规则,释放内心、张扬个性,分享主流文化之中的隐性活方式。
也许,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泛江湖”。
江湖就有不散的宴席
重庆这座城市,本身就具有浓郁的江湖气息。数百年的码头文化和袍哥精神,造就了重庆人粗犷豪爽、仗义疏财的独特个性,骨子里自有一股侠气。所以在重庆,很多因为相同的爱好和理念凑在一起的小圈子,也都带着鲜明的“江湖”印记。
圈子要聚会,自然需要一个“据点”,而“饭江湖”正是这样一个地方。
饭江湖是一间饭馆,属于解放碑湖广会馆古文化体验区,在一片明清建筑营建的浓郁传统文化氛围之中,格调洒脱粗犷的饭江湖大有水泊梁山豪杰聚义的范儿。这是一个和“龙门客栈”很相似的地方,烈酒、牛肉、粗茶、大碗,服务员叫“小二”,顾客称“客官”,再加上风情万种的美女“掌柜”,活脱脱就是武侠世界的缩影。
有江湖,自然得有“江湖群雄”。每月铁定一次“江湖宴”,就是“群雄聚义”的时候——受邀的36位客人身着店家提供的汉服入席,所有菜品通吃不要钱,还会从客人中选出一位能言善道、长袖善舞的美女担任当日的“老板娘”主持宴会,组织游戏、调节气氛、引荐朋友。此时店里的桌子早已拼在一起,认识不认识的人围坐在一起,高谈阔论,畅所欲言,无醉不欢。吃饱喝好之后,屁股一拍洒然而去,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江湖再见”。
用饭江湖的投资人陈春雨的话来说:“办‘江湖宴’最初的想法就是让大家体验—把‘吃完、喝完拍屁股走人’的痛快,后来慢慢变成‘聚义’的传统,想让更多本来不相识的人在饭桌上成为朋友。”
泛江湖圈
江湖宴的36个名额,常常被重庆文艺圈内的资深人士包办。艺术家、广告人、设计师、策划师、电影电视从业人、网络写手、诗人、地下音乐人、独立制作人……诸多文艺老中青年在此聚义,连带着他们身处的圈子也慢慢向饭江湖靠拢。无他,独特的江湖味和文化范儿,太对他们的脾胃。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以《失踪的上清寺》而走红的网络作家老罗几乎反客为主,把这里当成众多重庆网络作家的“办公室”。对此,饭江湖也听之任之,因为几个合伙^动意打造这样一个地方,本身就是因为老罗的婚礼在湖广会馆举行,一干圈子里的好友深受感动,这才有了搞饭江湖聚天下朋友的念头。而现在,当初的想法已成了现实,来饭江湖聚义的圈子也越来越多。
除了老罗,以红卫兵公墓题材摄影作品轰动全国的“先锋摄影家”田太权,也曾把饭江湖当做“定点招待所”。但凡有朋自远方来,他必然领到饭江湖,连同他艺术圈的朋友和美院的学生们,让远方朋友真切感受一番重庆特有的热情和江湖豪气。而和田太权一样,同属四川美院“系统”的王燕鹰、康灿、刘佳等新锐艺术家,则是把这里当成了沙龙,当成了峰会论坛:无数新鲜的艺术理念、创作灵感,都在饭桌上的即兴交流或争论中诞生,在这里喝酒似乎别有神效,就像古龙小说里写的那样,越喝眼睛越亮……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饭江湖促进了重庆文创事业的发展也不为过。我们不知道这里催生了多少奇思妙想,但我们知道这里“匪类成群”。也许对喜欢泡在饭江湖的“文匪”、“艺匪”们而言,这里具有写字楼、办公室所不具备的气场——古色古香让人有穿越时空的错觉,粗犷大气让人无所拘束。
在这里,思想不受束缚,情绪无需掩藏,个性可以肆意张扬。以至于和饭江湖的“匪气”南辕北辙的重庆名媛们都成为这里的常客,重庆电视台当家花旦李一楠、国际礼仪大师黄茜等更常常客串“老板娘”。
一个新的精神地标
2012春节,央视贺岁特别节目“味道·食在乡”栏目组来到重庆采访拍摄重庆美食,首先找到的就是饭江湖。紧接着,福建海峡电视台、台湾东森电视台也闻风而来。此后,饭江湖的名气就从重庆蔓延到全国,很多到湖广会馆拍摄影视剧的剧组慕名而至,有的甚至把饭江湖当做了剧组的“伙食团”。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人贾樟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实验戏剧导演孟京辉、著名编剧史航等文艺圈的名流,都曾冲着饭江湖的文化味儿和江湖味儿而来,把这里选做待客交友之地。于是,饭江湖在不经意间已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精神地标。
“聚天下可聚之人,为天下可为之事”,这是饭江湖的口号。当做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时候,反而会有意外之喜。陈春雨说:“不商业的才是最商业的。”也许正是这样的“无欲则刚”,饭江湖开张不到3个月就收回了成本。公共利他的非盈利性经营,损失了小利,赢得的却是口碑,是人气。
更难得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饭江湖从来没有在媒体上做过什么宣传。在“2012微博营销大会”上,新浪微博把饭江湖当做经典营销案例来分析,因为他们很“懒”,并不主动推广,常常好几天才发布一条微博。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即便是这样,每天仍然有至少5个人在@他们,自发地帮他们做推广。
坚持着一种理想化、乌托邦的精神,包容思想、汇集人脉,构建一个舒缓压力、品味传统、静心释怀或释放人格的独立空间,在酒桌上让陌路人共结相濡以沫的江湖情谊。这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意识形态基础上的亚文化思维观念,饭江湖用这种与平日里的快节奏和高压截然不同的“江湖”氛围,让来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与其说是艺术家需要一个根据地,不如说是饭江湖造就了重庆文艺圈的一种生活方式。于是,从情感细腻、触觉敏锐、观念前卫的文艺圈人士开始,饭江湖逐渐汇聚了各种圈子各个阶层的人们。耳口相传之间,这里俨然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的根据地,生出了“泛江湖”的概念。而在饭江湖“厮混”的圈子也在悄无声息中渐渐扩大,最终融汇成一个大大的圈子。
这个圈子,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江湖”……
一提到江湖,人们总会想到刀光剑影、恩怨情仇,仗剑去国、浪迹天涯,抑或市井俗世、三教九流。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江湖只存在于小说和影视剧中。不过“江湖”也并未纯然子虚乌有,引用那句俗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不过在今天,“江湖”的概念被延伸为一种以非“官方”的形式联系,存在于“庙堂”之外的社会集合。
这是一个有别于现实生活状态的群体,也许是因为某个共同的爱好,或是某种相同的理念而聚集在一起。在意识与人性的逃离与回归中,他们一定程度上摈弃了现实中的既定思维规则,释放内心、张扬个性,分享主流文化之中的隐性活方式。
也许,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泛江湖”。
江湖就有不散的宴席
重庆这座城市,本身就具有浓郁的江湖气息。数百年的码头文化和袍哥精神,造就了重庆人粗犷豪爽、仗义疏财的独特个性,骨子里自有一股侠气。所以在重庆,很多因为相同的爱好和理念凑在一起的小圈子,也都带着鲜明的“江湖”印记。
圈子要聚会,自然需要一个“据点”,而“饭江湖”正是这样一个地方。
饭江湖是一间饭馆,属于解放碑湖广会馆古文化体验区,在一片明清建筑营建的浓郁传统文化氛围之中,格调洒脱粗犷的饭江湖大有水泊梁山豪杰聚义的范儿。这是一个和“龙门客栈”很相似的地方,烈酒、牛肉、粗茶、大碗,服务员叫“小二”,顾客称“客官”,再加上风情万种的美女“掌柜”,活脱脱就是武侠世界的缩影。
有江湖,自然得有“江湖群雄”。每月铁定一次“江湖宴”,就是“群雄聚义”的时候——受邀的36位客人身着店家提供的汉服入席,所有菜品通吃不要钱,还会从客人中选出一位能言善道、长袖善舞的美女担任当日的“老板娘”主持宴会,组织游戏、调节气氛、引荐朋友。此时店里的桌子早已拼在一起,认识不认识的人围坐在一起,高谈阔论,畅所欲言,无醉不欢。吃饱喝好之后,屁股一拍洒然而去,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江湖再见”。
用饭江湖的投资人陈春雨的话来说:“办‘江湖宴’最初的想法就是让大家体验—把‘吃完、喝完拍屁股走人’的痛快,后来慢慢变成‘聚义’的传统,想让更多本来不相识的人在饭桌上成为朋友。”
泛江湖圈
江湖宴的36个名额,常常被重庆文艺圈内的资深人士包办。艺术家、广告人、设计师、策划师、电影电视从业人、网络写手、诗人、地下音乐人、独立制作人……诸多文艺老中青年在此聚义,连带着他们身处的圈子也慢慢向饭江湖靠拢。无他,独特的江湖味和文化范儿,太对他们的脾胃。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以《失踪的上清寺》而走红的网络作家老罗几乎反客为主,把这里当成众多重庆网络作家的“办公室”。对此,饭江湖也听之任之,因为几个合伙^动意打造这样一个地方,本身就是因为老罗的婚礼在湖广会馆举行,一干圈子里的好友深受感动,这才有了搞饭江湖聚天下朋友的念头。而现在,当初的想法已成了现实,来饭江湖聚义的圈子也越来越多。
除了老罗,以红卫兵公墓题材摄影作品轰动全国的“先锋摄影家”田太权,也曾把饭江湖当做“定点招待所”。但凡有朋自远方来,他必然领到饭江湖,连同他艺术圈的朋友和美院的学生们,让远方朋友真切感受一番重庆特有的热情和江湖豪气。而和田太权一样,同属四川美院“系统”的王燕鹰、康灿、刘佳等新锐艺术家,则是把这里当成了沙龙,当成了峰会论坛:无数新鲜的艺术理念、创作灵感,都在饭桌上的即兴交流或争论中诞生,在这里喝酒似乎别有神效,就像古龙小说里写的那样,越喝眼睛越亮……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饭江湖促进了重庆文创事业的发展也不为过。我们不知道这里催生了多少奇思妙想,但我们知道这里“匪类成群”。也许对喜欢泡在饭江湖的“文匪”、“艺匪”们而言,这里具有写字楼、办公室所不具备的气场——古色古香让人有穿越时空的错觉,粗犷大气让人无所拘束。
在这里,思想不受束缚,情绪无需掩藏,个性可以肆意张扬。以至于和饭江湖的“匪气”南辕北辙的重庆名媛们都成为这里的常客,重庆电视台当家花旦李一楠、国际礼仪大师黄茜等更常常客串“老板娘”。
一个新的精神地标
2012春节,央视贺岁特别节目“味道·食在乡”栏目组来到重庆采访拍摄重庆美食,首先找到的就是饭江湖。紧接着,福建海峡电视台、台湾东森电视台也闻风而来。此后,饭江湖的名气就从重庆蔓延到全国,很多到湖广会馆拍摄影视剧的剧组慕名而至,有的甚至把饭江湖当做了剧组的“伙食团”。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人贾樟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实验戏剧导演孟京辉、著名编剧史航等文艺圈的名流,都曾冲着饭江湖的文化味儿和江湖味儿而来,把这里选做待客交友之地。于是,饭江湖在不经意间已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精神地标。
“聚天下可聚之人,为天下可为之事”,这是饭江湖的口号。当做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时候,反而会有意外之喜。陈春雨说:“不商业的才是最商业的。”也许正是这样的“无欲则刚”,饭江湖开张不到3个月就收回了成本。公共利他的非盈利性经营,损失了小利,赢得的却是口碑,是人气。
更难得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饭江湖从来没有在媒体上做过什么宣传。在“2012微博营销大会”上,新浪微博把饭江湖当做经典营销案例来分析,因为他们很“懒”,并不主动推广,常常好几天才发布一条微博。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即便是这样,每天仍然有至少5个人在@他们,自发地帮他们做推广。
坚持着一种理想化、乌托邦的精神,包容思想、汇集人脉,构建一个舒缓压力、品味传统、静心释怀或释放人格的独立空间,在酒桌上让陌路人共结相濡以沫的江湖情谊。这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意识形态基础上的亚文化思维观念,饭江湖用这种与平日里的快节奏和高压截然不同的“江湖”氛围,让来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与其说是艺术家需要一个根据地,不如说是饭江湖造就了重庆文艺圈的一种生活方式。于是,从情感细腻、触觉敏锐、观念前卫的文艺圈人士开始,饭江湖逐渐汇聚了各种圈子各个阶层的人们。耳口相传之间,这里俨然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的根据地,生出了“泛江湖”的概念。而在饭江湖“厮混”的圈子也在悄无声息中渐渐扩大,最终融汇成一个大大的圈子。
这个圈子,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