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服上衣下裳的象思维解读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nu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冕服,是我们中华民族衣冠服饰的起源,象思维是中国文化的始源性思维,它体现了中国远古先民头脑中思维方式的雏形,是中国本土设计艺术思想理论的源头。“古者黄帝初作冕”,这是《说文》里的记载,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冕服大致起源于黃帝时代,大约在夏朝就初见服饰制度的端倪。《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最高圣典,大约也是发源于黄帝时代,虽然没有具体的历史资料可考据冕服和《周易》到底具体起源于何时,但是作为中华文化的两种起源性的物象、事象,在中华民族的起源性时代必定会发生碰撞并擦出火花。
  象思维是古代先民的虚构思维,体现在“衣”上面,就是“制衣尚象”。冕服是中华民族服饰的起源服饰之一,是古代服装的典型。下面主要单纯地从冕服的服式、色彩两个不同的方面来对“制衣尚象”进行解读。
  一、上衣下裳:取象于乾坤
  “以前皮衣”,是古代先民尚的自然之象,从艺术发生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模仿大自然的方式。皮衣,取自于大自然中除人之外的野兽动物毛皮,这是人模仿自然之象的一种最初、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模仿是人的天性和本能,人类对于自然模仿的过程就是人类虚构能力发挥作用的一种重要体现,这其中处处孳乳着古代先民们的象思维。
  冕服的上衣取象于乾,下裳取象于坤。之所以这样取天地之“象”,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来自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这种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就必须借助于整体直观的象思维来实现。在生产力非常低下的原始社会,科技不发达,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不足且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人们对发生的很多自然现象做不出合理的解释,逐渐的就会形成“自然主宰人类”的意识,认为大自然有一种超然的力量能够主宰一切,因此,古代先民就把这种超然的力量归之于天和地。这种思维用在冕服上,宽松的上衣代表无边无际的天,下裳代表广袤无垠的地,穿在身上的冕服就是天、地、人合一的重要体现。而这种对于天地的尚象、模仿是模糊的,是不具体的,不固定的,与西方的概念思维、再现式的模仿不一样。这就是先民们的象思维在服式上的重要表达,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象思维。
  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对于未知的事物、未知的世界会感到恐惧。虽然有一句话叫“无知者无畏”,但是当尝试过一次之后,如果还未能认识到,恐惧将会变得更大。自然界出现的很多现象比如风暴、雷电、冰雹、地震等,不是古代先民所能够认识到的,这些自然现象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他们对这些自然现象解释不清又无力对抗,认为这是天地震怒发威所致。但是这些自然现象的出现关系着他们的生存、生命,人有怕死的本能,为了去认识这些现象,他们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接触天地,去认识天地,而实际上在他们那个时代并不能真正的认识了解到大自然。他们以他们所认为可能认识的方式而去认识,其中有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能够让他们去认识他们所认为能够认识的自然,那就是交感能力。
  而原始的巫术与这种与天地交感的能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交感能力是古代先民认识自然的一种重要的虚构能力、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巫术是后来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文化形式的母体。巫术活动中,人类所穿的服装是与天地交感的一种重要的工具或者手段。所以制衣尚象,一定要尚自然之象、天地之象,只有与天地相似,这样才能与天地交感、与天地沟通对话、与天地接触,这是上衣下裳的服式特点的一个重要的基点。在举行巫术活动过程当中,巫师通过舞蹈、祈祷、跪拜等形式进行神秘的巫术活动时,他所穿的服装也充满了神秘感,这种神秘感恰恰是中国的象思维体现,上衣下裳的神秘感是不可言说的,它表现出来的意义是可感的非实体性的东西,而非可触的实体性的东西。从这种角度来说,上衣下裳的服式也是古代先民们企图战胜自然的一种方式,当然是从心理上,也就是通过象思维的方式来掌握自然、战胜自然。或者也可以看作是人对于自然的一种妥协,由于战胜不了自然、天地,穿上衣下裳的服式与天地同流。但无论是哪种方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好,“顺乎天而应乎人”也好,都是先民们的象思维在服装上的重要体现。
  二、玄衣纁裳:五行
  汉郑玄注:“冕服,玄上纁下。”玄衣纁裳,这四个字可以看成是冕服的另一种称谓。所谓玄色,并非纯黑色,它是黑里带微赤的颜色;纁色,是一种赤黄之色。古代先民之所以选择这两种颜色来作为冕服上衣下裳的颜色,是因为拂晓时的天空之色是玄色,大地之色是纁色。这是古人尚的自然之象在冕服中的体现。这也是古代先民象思维方式在服色上的表达。
  五行说虽然出现的相之较晚,但是其思想即古人对于天地万物的观点早就出现了。古人试图通过阴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来掌握世界、把握自然万物。其中阴阳五行中的“五色”对中国服饰的色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玄衣纁裳,可以看做是古人对天地、自然的原始崇拜。冕服的各种形制、色彩不仅是等级尊卑的象征,它还包含了古人渴望达到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将五行赋予了五色,使五色具有神秘而隐义的色彩。而这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色彩被古人所崇尚后,将渴望“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有效的体现出来。而最好的体现就是将这些特殊的色彩运用到冕服中去。青、赤、黄、白、黑这五种正色成为了冕服的主流色调,并被统治者当成统治人民的重要手段。冕服的色彩隐义在着装的统治者身上达到了最完美的体现,统治者穿上玄衣纁裳,即代表着统治者具有或者掌握了某种超自然的能力,并借助于这种超自然的能力来统治人民。这恰恰是一种古代先民的象思维在冕服色彩上的重要表达,用色彩来体现出统治阶级的威严。
  三、结论
  近些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逐渐向无汁无味过渡,人们的文化性格逐渐西方化,有幸的是,党和国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个极具根本性的问题。回归传统文化,回归原汁原味的传统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要转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让思维方式回归,才能“文化自信”。
  当然,也不能说西方的概念化思维不好。我认为,西方的概念化思维也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它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他正像中国的“易”文化里讲的一样,与象思维是“一阴一阳谓之道”这种相反相成的关系。而人类的思维方式从人的生存论来看,我认为最终还是会回归到象思维这种生命思维当中去。
  作者简介:刘芳宇(1994-12),女,汉族,山东省临沂市,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处。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教育家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核心在礼乐教育,焦点在于将人格作为道德修养的表现,其最深层的结构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体验,由这种境界体验产生了以“诚”为本、“温柔敦厚”的审美人格,而孔子的礼乐教育与审美教育正是以造就理想人格为指归的。指出:孔子音乐教育思想中关于人的素质培养、道德含义、美育作用等,在今天仍然具备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孔子;音乐教育思想;礼乐;人格  孔子是我
期刊
【摘要】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非常多物质文化的破坏、地域精神文化特色认可的消失、地区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衔接不上等问题。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迅速加快,传统乡村处于濒近消失的局面,虽然现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呼声很多,但实际实施问题仍然很多。从对传统的乡村聚落选址布局特点,到传统村落同该地地域地理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进一步对景观格局的研究设计,最后,到传统乡村聚落的自然景观布局形态和地方因素的总
期刊
【摘要】木偶艺术有着三千多年漫长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时代的高速发展与技术革新,为木偶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与渠道。  【关键词】木偶艺术;新媒体;运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资源非常发达,信息传播以秒为计量单位的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知识结构的更新替代明显加快,压力也相应增强,同样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现代传播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
期刊
李亚军在局机关工作了七年,如今已是三十岁的人了。  七年来他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论文凭,是省重点大学的本科生,论人品,他也是局機关一百多人中公认的品德高尚的人。“品学兼优”这四个字是局领导每次在表彰会上对他的评价。  李亚军工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主人翁精神强,爱单位胜过爱自己。”  七年来,局里就数他加班最多,每逢节假日,他总是自告奋勇值班,让离家远的同志回家团圆。因此,提起李亚
期刊
【摘要】戏剧与人类社会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原始时代与封建时代着实明显。在文明时代,戏剧仍然作为人类生命延续的一种方式。就欧美、非拉、东方这世界文化三大区域的情况来看,戏剧这种文化形态,从它步入人类文明历史渊源开始,便与人类生命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各种形态产生交缘。然而,人类达到对戏剧这种单薄的认识,也经历了漫长且复杂的过程。观察此过程中生物与非生物的荡涤现象,也许能够给今天或将来的戏剧带来些许启迪。  
期刊
响水崖村位于乔官镇,在远古火山口群地质公园以南,是旅游总体规划中“一轴四区”中古火山群地质旅游区的组成部分。 响水崖村三面环山,沿小丹河水系流域连片自然形成,村南东西虎头山系小丹河水系发源地、位于该村南部的韩家山是新生代古生界化石自然保护区。另外还有距今约1800万年的远古火山群。村内街巷体系完整,一条县道穿村而过与省道相接。  目前,该村户籍人口为678人,长期常住人口超过500人。 村里的姓氏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期间必然留下了大量文物。文物本身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其本身也具有极高的价值,这就体现出文物鉴定的重要性。文章重点围绕文物鉴定工作,对这一项工作的概念、特征进行了介绍,从辨伪、断代、等级评定是三个方面阐述了文物鉴定内容,阐述了鉴定需要遵守的要求与规定,分析了文物鉴定现状与相关问题,以青铜器、竹器、古代家具等为例对文物鉴定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文
期刊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音乐底蕴深厚,若想了解我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那么对于《声无哀乐论》的阅读和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美学初学者的角度,从《声无哀乐论》这本著作出发,浅谈笔者对于嵇康的美学思想的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嵇康;音乐美学;声无哀乐论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从音乐本体入手,透彻的阐述了作者的音乐美学观点,文章由“秦客”(嵇康自设的对立面)和“东野主人”(嵇康本人)的八个回合的答难来
期刊
【摘要】中国画的线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线条,中国画和中国书法的同源性体现在其线条表现的一致性上。总的来说,中国画的书写性是其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核,一线画出,既要有行笔要求,又要具体到结构的表达;既有线的形态要求,还要求作画时能动地表现作画者的思想感情。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在人物、山水、花鸟画等领域,都强调以线塑造形象。  【关键词】十八描;中国画;绘画;工笔画  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在长
期刊
【摘要】每款产品都是有生命的,而每个设计师在设计产品过程中都是以爱的形式来赋予产品的美。而我们却在“深不见底的不安感”和“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夹缝中生存,并有志于进行创意与设计。  【关键词】设计;生命  一、设计与服务  “设计”实际上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一种手段,而怎样才算是服务呢,极尽所能的讨好群众,满足一切的可能性么?那么设计就是愚昧的,其实人们所希望的只是事事随心,能吃一顿色香味俱全的饭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