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分析造成学生化学素养较低的原因的基础上,以苏教版必修一《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应用》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提出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生化学素养的三点教学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素养;课堂教学设计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的化学,当学生结束了中学的学习,不再继续学习化学之后,当具体的化学知识被大量遗忘之后,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到底给他们留下了些什么?又应该留下些什么?笔者认为是chemical literacy(化学素养)。
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即为化学素养,它属于科学素养的一部分,简单地说就是公众对化学的理解程度,它有别于化学的专业素养。化学专业素养指得是培养化学从业人员的训练,着重于化学本身的内涵与操作;化学素养是指非化学或相关专业人员对化学的理解程度,着重于观念和态度。化学素养包括什么?在笔者看来,化学素养首先是要有一种化学意识,就是在平时的生活、生产、学习中遇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时,会带着化学的眼光、从化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的实质。其次是要有基本的化学学科的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分类观、变化观、守恒观、结构观、实验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并能运用化学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具有化学一定得化学能力。再次要能辩证的看待化学,明白化学价值。应该说,化学意识、化学观念、化学能力、化学价值是化学素养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几个方面。
许多学者和一线的老师对高中学生的化学素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笔者借用南京师范大学的刘前树老师设计的问卷,对我校三个年级段的部分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得出的结论:1.随着学生学习化学年数的增加,学生“记住”的化学知识总量不断增加,但其观察世界的方式并未改变。2.知识与经验的分离现象很严重,学生缺乏主动运用化学知识的习惯和能力。3.学生对化学的态度有所偏颇,不够客观,关注的往往是化学的危害。
学生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后,化学素养提高不明显,这与我们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过多关注“事实性知识的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以往教师教学的目标就是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把教材知识内容“理解”了,而学生也是尽最大努力把教材内容“记住”了,并能够用于“解题”。这样的教育所教授的内容都是一些事实性知识,而对于与过程有关的程序性知识、与方法有关的策略性知识被忽视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关的化学观念、化学思想、化学价值等内容被遗忘了,而这些知识与化学素养的形成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
新课程把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化学课程的宗旨确定为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即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和确切。此后,有关化学素养,化学观念等方面调查研究、理论探讨明显增多,但就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化学素养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以苏教版必修一专题四《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应用》课堂教学设计为例,陈述笔者在提高高中学生化学素养的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化学意识的提升。
要让学生切身体会“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处处用得着化学,处处离不开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时则要求教师改变以往过多关注“事实性知识”的状况,在分析课标和教材时,尽量挖掘出教材、课标中与实际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然后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选择合适情境组织教学。比如:组织学生课前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学生课后开展课题研究或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渗透等方式,让学生真实感受身边的化学,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科技及其社会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看待问题的化学意识
二、在真实有意义的实践情景中,构建正确的化学观念,用观念指导实践。
化学观念的培养不是把化学观念当成是一种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给予学生的是关于观念的知识而不是观念本身。中学化学主要观念需要2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从形成基本观念所需要的素材来看,必须有合适事实性知识。事实性知识是观念建构的工具和载体。另一方面,从主要观念的形成过程来看,观念的建构要置于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不断提高头脑中知识的系统性和概括性水平,只有当探究活动与探究的思维过程联系起来时,并重视关注学生的认识发展,才能真正理解化学知识,才能领悟并形成化学的主要观念。
三、课堂教学设计要注重化学价值观的教育,要辩证客观地看待化学。
化学的“公众形象”似乎不够好,环境问题、毒品滥用、危险药品等等常常让人“谈化学色变”。化学理论及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什么?通过中学化学教育,学生应能建立对化学价值与局限性的正确态度。化学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辩证地看待化学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现在许多教师在上课时,过度的渲染了化学物质的负面影响。我听过许多老师讲氯气性质时,往往以某地因氯气泄露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的事件来引课。使学生立刻对氯气产生畏惧的心态,进而也产生了惧怕化学物质的情绪,使学生很难辩证客观地看待化学,感受化学的价值。
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综合性的任务,它贯穿于化学教育的全过程,是潜移默化逐步深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东北师范大学的郑长龙教授说:“只要中学的化学教师能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哪怕一节课就那么几分钟,几年的累积,都将会对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魏樟庆,包朝龙.实施以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以新课程苏教版高中《化学1》《化学2》为例[J].化学教育,2007(7):20-23
[2]刘前树.高中生化学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
[3]马宏佳,梁卉.从化学学科观念的公众调查中得到的启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3):3-5
[4]伊筱莉.论中学化学学科观念及其培养途径[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6):7-9
[5]王军翔.论科学素养与新课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12):1
[6]林肃浩.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育.2008(3):16-20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素养;课堂教学设计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的化学,当学生结束了中学的学习,不再继续学习化学之后,当具体的化学知识被大量遗忘之后,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到底给他们留下了些什么?又应该留下些什么?笔者认为是chemical literacy(化学素养)。
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即为化学素养,它属于科学素养的一部分,简单地说就是公众对化学的理解程度,它有别于化学的专业素养。化学专业素养指得是培养化学从业人员的训练,着重于化学本身的内涵与操作;化学素养是指非化学或相关专业人员对化学的理解程度,着重于观念和态度。化学素养包括什么?在笔者看来,化学素养首先是要有一种化学意识,就是在平时的生活、生产、学习中遇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时,会带着化学的眼光、从化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的实质。其次是要有基本的化学学科的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分类观、变化观、守恒观、结构观、实验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并能运用化学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具有化学一定得化学能力。再次要能辩证的看待化学,明白化学价值。应该说,化学意识、化学观念、化学能力、化学价值是化学素养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几个方面。
许多学者和一线的老师对高中学生的化学素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笔者借用南京师范大学的刘前树老师设计的问卷,对我校三个年级段的部分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得出的结论:1.随着学生学习化学年数的增加,学生“记住”的化学知识总量不断增加,但其观察世界的方式并未改变。2.知识与经验的分离现象很严重,学生缺乏主动运用化学知识的习惯和能力。3.学生对化学的态度有所偏颇,不够客观,关注的往往是化学的危害。
学生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后,化学素养提高不明显,这与我们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过多关注“事实性知识的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以往教师教学的目标就是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把教材知识内容“理解”了,而学生也是尽最大努力把教材内容“记住”了,并能够用于“解题”。这样的教育所教授的内容都是一些事实性知识,而对于与过程有关的程序性知识、与方法有关的策略性知识被忽视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关的化学观念、化学思想、化学价值等内容被遗忘了,而这些知识与化学素养的形成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
新课程把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化学课程的宗旨确定为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即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和确切。此后,有关化学素养,化学观念等方面调查研究、理论探讨明显增多,但就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化学素养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以苏教版必修一专题四《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应用》课堂教学设计为例,陈述笔者在提高高中学生化学素养的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化学意识的提升。
要让学生切身体会“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处处用得着化学,处处离不开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时则要求教师改变以往过多关注“事实性知识”的状况,在分析课标和教材时,尽量挖掘出教材、课标中与实际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然后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选择合适情境组织教学。比如:组织学生课前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学生课后开展课题研究或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渗透等方式,让学生真实感受身边的化学,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科技及其社会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看待问题的化学意识
二、在真实有意义的实践情景中,构建正确的化学观念,用观念指导实践。
化学观念的培养不是把化学观念当成是一种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给予学生的是关于观念的知识而不是观念本身。中学化学主要观念需要2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从形成基本观念所需要的素材来看,必须有合适事实性知识。事实性知识是观念建构的工具和载体。另一方面,从主要观念的形成过程来看,观念的建构要置于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不断提高头脑中知识的系统性和概括性水平,只有当探究活动与探究的思维过程联系起来时,并重视关注学生的认识发展,才能真正理解化学知识,才能领悟并形成化学的主要观念。
三、课堂教学设计要注重化学价值观的教育,要辩证客观地看待化学。
化学的“公众形象”似乎不够好,环境问题、毒品滥用、危险药品等等常常让人“谈化学色变”。化学理论及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什么?通过中学化学教育,学生应能建立对化学价值与局限性的正确态度。化学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辩证地看待化学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现在许多教师在上课时,过度的渲染了化学物质的负面影响。我听过许多老师讲氯气性质时,往往以某地因氯气泄露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的事件来引课。使学生立刻对氯气产生畏惧的心态,进而也产生了惧怕化学物质的情绪,使学生很难辩证客观地看待化学,感受化学的价值。
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综合性的任务,它贯穿于化学教育的全过程,是潜移默化逐步深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东北师范大学的郑长龙教授说:“只要中学的化学教师能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哪怕一节课就那么几分钟,几年的累积,都将会对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魏樟庆,包朝龙.实施以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以新课程苏教版高中《化学1》《化学2》为例[J].化学教育,2007(7):20-23
[2]刘前树.高中生化学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
[3]马宏佳,梁卉.从化学学科观念的公众调查中得到的启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3):3-5
[4]伊筱莉.论中学化学学科观念及其培养途径[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6):7-9
[5]王军翔.论科学素养与新课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12):1
[6]林肃浩.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育.2008(3):16-20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