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我迭代到认知升级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bug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提高自己看待事物、看待问题的层次?
  当然是有的。这个方法,我把它叫作“认知升级”,即推翻旧的认知,全面建立新的认知。

1


  上中学的时候,大家都上过政治课。课上会讲:哲学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又分为自然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哲学真的就是这样。以至于我经常寻思:为什么从古希腊起,西方两三千年的思想,看起来就这么简陋粗糙?
  直到后来读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被许多哲学学者批判,说它过于“民哲”,内容有颇多不严谨之处。但对当时的我来讲,无异于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苏菲的世界》之后,我又继续啃了所罗门的《大问题》、《牛津通识读本》(哲学部分),再到梯利的《西方哲学史》——这本书相当艰涩难懂,因为里面大量引用了哲学家的原文,我从初中读到高中,花了三四年才勉勉强强把它翻了几遍。
  从此我才知道,西方哲学并不像政治书里说的那样。而是随便翻出一位哲学家,他的思想都是一座流光溢彩的宝库。
  这段经历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不但让我重建了对整个哲学史的知识框架,而且让我从哲学家的思想中,学到许多思考、看待问题的方式。
  对我来说,这就是一次全面的认知升级。
  再举一个例子。
  我以前读书时,总是追求速度和数量。读了很多书、做了许多笔记,但总觉得真正吃透的东西很有限。直到大二的某一天,突然醍醐灌顶:我为什么要去追求别人的东西,为什么不着眼于构建自己的框架?
  从此,我读书的方式发生了质变——以往一个暑假我能读完几十本,而自从明白了这个道理,我读完的书大大减少了,但涉猎的范围变广了。大二、大三两年,我几乎翻遍了学校图书馆的人文社科书库。
  我再也不去追求“记住了什么”“读完了多少”,而是让自己的知识体系生长、延伸,层叠交叉,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图谱。

2


  我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人这一生要实现成长,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认知升级。
  身处一个层次中,你的思维、视角和看待问题的方式,就会被局限在这个层次里。无论提得多高,也不可能超越这个层次的束缚。
  而认知升级,就是让你的思维超越目前这个层次,接触更高的层级。
  一旦完成这样的飞跃,你就会发现,以前那些熟悉的事物在你眼中呈现出全然不同的一面。你的大脑如同打开一道闸门,涌出无限新鲜而充满活力的思想。
  有一个理论说,人体所有的细胞平均每七年会全部更迭一次,以此来清除旧细胞,产生新细胞。这虽然是伪科学,但在思维层面,的确如此。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和认知,经历了五年、十年,还没有实现升级和飞跃,那么他的思维,其实已经进入“老年”。他的每一天,都只是在重复自己过去的生活。
  人的思想,其实是自己接触过的一切信息的聚合。你潜移默化地接收的所有信息,会构建起你的思维框架。你的思考方式、分析过程,都建立在这个思维框架里。
  简而言之,你学习到的一切,构成了你的大脑。
  所以,如果想要让已经成型的思维框架更加贴近真实,更加高瞻远瞩,就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对它进行一次推翻、打破、修复、重建。这就是认知升级。
  而两次认知升级之间的过程,也是让自己的思维接受磨砺、否定和推翻的过程,我称之为“自我迭代”。
  通过自我迭代实现认知升级,就是一个人成长的本质。

3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什么是穷人思维?穷人和富人,在思维上有什么根本的差距?
  我的回答是: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差距在于视野。家庭出身、成长环境,会牢牢地束缚住穷人的视野,让他看不到远景,变得短视,耽于眼前的满足。
  一些家长看不到让孩子上学的必要性,他们更倾向于让孩子在家务农、打工。而即便那些能够从农村中脱颖而出、到大城市完成学业的孩子,大多数也会受到幼时信息缺失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伴随终生。



  同样,许多位于社会底层的务工人员,都具备一个共同点:缺少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意愿。他们觉得眼下的生活虽然不够好,但也凑合。他们难以想象“更好的生活”是怎样的,更难以想象自己能跟那样的生活联系起来。他们攒下一笔钱后,要么用在享受性消费上(比如吃一顿好的,买一部iPhone),要么回到家乡盖房子,给下一代结婚用,等等。
  这就是贫穷的恶性循环。贫穷导致信息的缺失,信息的缺失導致无法走出困境,继而导致下一代的贫穷。反反复复,生生灭灭。
  如何才能跳出这一困局?答案是,通过推翻和重建认知,进行自我迭代,将这个闭环冲出一个缺口。
  一个生长在传统环境里的人,耳濡目染,很容易变得守旧、闭塞、固执。这是他的错吗?其实也不是,他也只是这种思维场的一个牺牲品。
  要想融入更高层次的圈子,就必须进行自我迭代,打破旧思想的桎梏,建立对这个世界的全新认知。
  自我迭代无关对错,也不涉价值观。它的本质,是心智的解放——从不接受到接受,从没有可能到有可能,从无法想象到能够想象。
  每一次自我迭代,都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需要经历挫折、冲击,需要运气,需要经历迷茫以及对自己的否定,往往还需要经历许多次碰壁。
  但每一次自我迭代之后,你会发现,自己获得了脱胎换骨的成长。

4


  那么,如何才能通过自我迭代实现认知升级?   一、养成习惯:反思、怀疑和推翻。
  当一个人的思维框架受到质疑和挑战,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习惯性的自我防卫。
  这种自我防卫,恰恰是自我迭代的大敌。每一次质疑和挑战,也许都是一枚认知升级的种子,但可惜都被你的防卫机制扼杀于摇篮之中。
  所以,如果你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碰壁了,或是觉得钻进牛角尖,不妨跳出来,从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有哪些观念是我认为不言自明、绝对正确的?如果不考虑这些观念,会怎么样?如果站在这些观念的反面去考虑,会怎么样?
  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摆脱错误观念的影响,将新的信息吸纳进来,完成对思维框架的再造。
  你必须时刻让你的内心受到两种矛盾观念的冲击、磨砺,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检讨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心智的成长。
  二、广泛涉猎:接触多学科,了解它们的基本原理。
  查理·芒格说过,他的智慧,来源于他的“思想格栅”。
  什么是“思想格栅”?格栅,就是栅栏。在这里面,可以将每一块竖的木板,都看作一个知识领域;而每一条横的木板,就是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系,它串联起两个不同的领域。
  建立这样的思维,对我们有什么用呢?你会发现,这世界上不同的领域之间,其实都有着某种共性,这些共性就是最基本的“底层原理”。
  很多时候,你无须了解一个领域的细节,只需要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就能掌握它的脉络,从更高的层面去看待这些领域。
  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立体,同时,也可以拓展我们思考问题的通道。
  针对一个问题,我们将不再局限于一两条固定路径,而是能够用多元化、多路径的方式进行思考,从而找到更好的、更高层次的解决方法。
  三、建立联系:世界的本质是简洁的。
  在某个时刻,突然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记忆里,大量零碎的片段、想法、知识点,被一根根无形的线索联系到一起,组成了一张全新的、庞大的网络。这个网络是自洽的、完善的,你会感到以前所有的疑虑和困惑,随着这张网络的建立,全部烟消云散。
  世界的本质是简洁的。万事万物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联系。
  就像《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剑法,得意而忘形。所有的招式、所有孤立的“点”都是形式,真正的本质,永远是“点”之间的聯系。
其他文献
比起从没真正体验过贫穷的人,那些经历过匮乏的人更害怕贫穷,也更容易铺张浪费。出身良好的人通常比那些一夜暴富的人对未来更加慎重,生活上也更加节制。乍看之下,贫穷似乎并不是太可怕。生来就富有的人将财富看成没有它就不能活的东西,如同空气。他们有条不紊、精打细算,并且勤俭节约,终其一生都在守护自己的财产。  世代贫穷的人家,对贫穷早已习以为常。倘若偶然的机会让他发了财,他会将此视为巨大的盈余,就该用来享受
期刊
罗西尼牛骨髓饭罗西尼面卷  美食与音乐,皆是人间至乐之享受。舌头到耳朵,不过隔着半张脸的距离。古今中外,好的宴席向来有奏乐佐餐,泰勒曼的《宴席音乐》便是例证;而听戏闻曲,在很长时期里也并不排斥零嘴闲食——今天的“高雅音乐”多了正襟危坐的姿態,但仍承担着交际、燕游的功能,故顶级剧院往往配备档次不凡的餐厅,并鼓励宾客于中场休息时大快朵颐。佳肴入口,吞咽落肚,每个毛孔都倏然开张;妙声抵于耳际,直达颅腔,
期刊
人们发财之后,两种供给就吃紧了,一是房地产市场,一是曼哈顿私立学校。在纽约上东区变异的生态中,无法把孩子送进贵族学校,就跟被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逮到一样恐怖。  我原本以为,因为我和先生确定以后一定会把儿子送进公立学校,所以不需要提前在托儿所卡位。但没想到在上东区,抢托儿所是你死我活的战争,不管是普通的还是顶级的,通通一样。  我在音乐班上认识的几位妈妈,还有带大了四个孩子的我家嫂嫂,都是上东区人,
期刊
英国有位将军,想在美洲建立新的殖民地,但无论说什么都说服不了他的老大——英王乔治二世。因为当时的英国是“日不落帝国”——太阳升起,照在英国的领土上;太阳落下,还是照在英国的领土上,因为地球的正面、背面都是英国的领土。  大英帝国是人类有史以来领土最大的帝国,殖民地多一个、少一个,对英王乔治二世根本没有影响。  将军从“道理”下手,他说:“这个地方物产丰富,战略位置很重要。”英王乔治二世一直摇头。 
期刊
假如有一个朋友说他有急事,需要向你借1000元。你会借给他吗?假如这个朋友向你借的不是1000元,而是1193元呢?  心理学家发现,虽然1193元比1000元更多,却能让人更加心甘情愿地掏腰包。精确的数字,让人更愿意埋单。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马诺伊·托马斯和他的团队研究了这个问题。他们分析了2.7万个二手房的交易数据后发现,如果卖家一开始的开价更加精确,例如322万元,而不是300万元,最后的
期刊
熟透了的夕阳,像一个圆而大的橘子,盈盈地坐在满天的云彩里。高高瘦瘦的椰子树,意兴阑珊地立在波涛翻涌的海边,青绿的叶子被夕阳柔婉的金光轻轻地笼罩着,有一种令人目眩的瑰丽。  正是游人归家时,一望无尽的沙滩,清冷寂寥。结伴同游的二十余人都已上岸,各自整理自己的行装,准备回家去。我收拾好东西,正想走向停在不远处的汽车,忽然发现初识不久的那位男士,还蹲在沙滩上,捡拾地上的废纸、空罐、瓶子,将它们放进一只纸
期刊
吕洞宾赋诗云:“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余。”高克恭问:“人生至贵者何?”曰:“无求。”此语可疗不足者之忧。  或曰:“宋詩味如嚼蜡。”然吾每读放翁诗“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辄感慨而不能止。  欲使国盛民强,须“朝无幸位,民无幸生”。吾读《荀子》,最重此语。朝有无才而侥幸做官者,民有不劳而获者,皆害群之马,坏国之本也。  (云无心摘自河北教育出版社《悔晚斋臆语》一书)
期刊
情不自禁
期刊
“我总想看看月球究竟是什么样子,也很想知道桂花树究竟是怎样的形态。我很敬佩吴刚无止境砍树的精神,很想探寻这些秘密。”  经过26天的“长途跋涉”与“养精蓄锐”,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成功实施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  这趟“月背之旅”为什么能让全世界为
期刊
“我要一只猫,我现在就要一只猫。要是我不能有长头发,也不能有任何有趣的东西,我总可以有只猫吧。”  从芝加哥的橡树公园到潘普洛纳的城市大厅,从巴黎的圣米歇尔大街到哈瓦那的科希马尔渔村,海明威带着“雪球”和它的后代走遍世界诸城。“雪球”是他最爱的一只六趾猫,猫在这位硬汉作家生活中的地位,从他饮弹自杀前留下的那句“晚安,我的小猫”的遗言里可见一斑。随着城市化进程被摁下加速键,城市里的宠物猫也开始自身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