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宁陕林区土蜂养殖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蜂蜜具有的营养成分及功效,分析了宁陕县土蜂养殖优势条件,经济效益以及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实用有价值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同类林区养蜂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区;养蜂;宁陕;森林资源;经济效益
  宁陕县地处秦岭腹地,与省会西安毗邻,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居全省之冠,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美称,比喻为西安的生态后花园。属亚热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2.3度,降雨量充沛、日照适中,土壤气候条件适宜蜜蜂生存、采蜜、繁殖,是发展土蜂养殖不可替代的前提条件。多年来,当地群众就有养殖土蜂的习惯,蜂蜜产品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少数人养蜂走上了致富路。下面,笔者对土蜂养殖做一些必要的探讨。
  一、宁陕林区发展土蜂养殖优势
  近年来,随着西汉高速公路的运行以及宁陕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林区经济十分活跃,进山入林从事旅游开发,休闲度假的人员逐渐增多,形成了以皇冠、上坝河为主的高档旅游度假产业带,吸引着八方游客,以前无人问津的山区特产成了香饽饽。因此在宁陕林区发展土蜂养殖具有很强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一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当地又有长期养殖土蜂的传统,养殖技术比较成熟。二是该县森林面积大(448万亩),林分质量好(覆盖率90.2%),植物花期时间长,一年春、夏、秋三季都有可采的蜜源。加之林区内河流众多,又是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无任何环境污染,非常适宜蜜蜂生存和酿蜜,是发展高产优质蜂蜜的优势区域。三是宁陕山大人稀,林农居住分散,发展土蜂养殖空间大,场地宽。农户只需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摆放蜂箱就可以了,蜂群之间互不拥挤,每个蜂群都有可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对提高蜂蜜产量十分有利。
  二、效益分析
  蜂密在《神农木草经》中被记载:
  “治邪气,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老延年。”《本草纲目》中评价土蜂蜜为“百花丹”。含有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微量元素、有肌酸、蛋白质、维生素、酶和生物活性物质等100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润肠、润肺、解毒、养颜、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衰老等功效,有极高的保健及药用价值。
  1.市场定位
  2008年宁陕当地蜂蜜10元左右一斤,2011年涨至20元上下,而且供不应求,利润相当可观。据调查,宁陕县目前尚无从事大规模养殖土蜜蜂的公司和个人,市场仅仅停留在农户自产自销的原始阶段,产品质量残差不齐,市场行为混乱,急待规范的产品来填补市场空白。今后,随着宁陕林区生态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内似土蜂蜜等一些绿色山珍特产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农户自产自销的蜂蜜由于在割蜜、包装等环节存在卫生和销售漏洞,市场鱼龙混杂,影响了产品形象和游客的购买欲望。在市场定位上,我们应该舍弃低端消费群体,瞄准高端市场,用优质的产品,精良的包装重点满足高端礼品消费需求。
  2.生产和销售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在林区养蜂是一个投资小、收益大、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项目,能带动林区经济发展。宁陕土蜂在正常年份下平均一箱能够生产蜂蜜30斤左右,按照一斤蜂蜜20元计算,30箱土蜂一年就能实现产值1.8万元左右,具有一次性投资、繁殖快、长期见效的特点。农户都有自己的独立场所,有利于蜂蜜的采蜜生产,可以采取在统一产品质量和管理标准的前提下家家户户都养蜂,在同一品牌下集中销售的方式,瞄准节日高端礼品市场,哪里市场好就到哪里去。由于产品具有物美价廉而又稀缺性的特点,市场潜力巨大。在逐渐树立自己的品牌后,要进而扶持周边其他农户养蜂,政府产业办公室可以在保证蜂蜜质量的前提下组织人员回收农户自产的蜂蜜,进行统一包裝和价格,逐步垄断土蜂蜜市场,最终占有市场。
  三、思考与建议
  宁陕林区发展土蜂养殖具有蜜源优势和发展前景,十分适宜大规模生产。但是要让林区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富起来,还需要我们去精心谋划和认真思考。
  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各乡镇政府产业办公室要结合林区实际,制定土蜂养殖发展规划,按照“1~2年搞示范,3~5年建规模”的发展思路,在资源好的村组划定几个养蜂基地,在每个基地中确定两个养殖大户并给予扶持奖励,通过小额贷款的方式向农户提供资金保障,用于制作蜂箱,帮助其扩大蜂群,让他们先发展起来,再逐步带动其它农户。
  2.开展养殖技术培训
  各乡镇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落实,帮助农户聘请土蜂养殖技术专家针对他们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在分蜂、病虫害防治、割蜜流蜜、越冬管理等关键时期现场指导,进一步提高农户的养殖技术,强化蜂群管理措施,定期组织养殖户座谈、交流经验,不断掌握新技术,增加蜂蜜产量。
  3.扩大土蜂养殖规模
  加强对养殖户的引导,从智力上开拓,政策上支持,经济上帮助,让他们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发展以土蜂养殖为主的小农经济,一个家庭发展10~20箱,若干个家庭连成一个基地,形成一项产业,来解决农民长远的生计问题。
  4.成立土蜂养殖协会
  主要做好蜂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工作,抽调部分养殖大户或技术能手,由政府出钱,定期巡回各村组进行现场指导,为养殖户排忧解难,并结合宁陕生态旅游,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申请注册蜂产品商标,设计产品包装及说明。改变目前简单、不规范、甚至混乱的销售现状,扩大销售范围,让蜂产品进入城市超市,来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于提高种子质量水平和监管手段,开展了玉米杂交种和小麦常规种子生产田间检验、种子扦样、商品种子质量监督检测等方面技术研究。本文结合我站进行的实验研究总结出种子田间质量控制措施,种子扦样、分样方法和提高扦样代表性技术,简便高效的种子检测技术和种子质量监督检查方法实现了种子质量管理规范化。  [关键词]种子;质量管理;技术研究  由于我国国内种子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林业分类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实施规范林场划类和森林资源划类,明确经营资金来源;强化林地管理,完善林业分类经营的组织形式;构建适合分类经营的技术体制,改进对森林的经营方式;加强对树种的生物学和经济性研究,选择合适的树种等措施,以保证林业分类经营得以顺利实现,让国有林场的公益林和商品林能各自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国有林场;林业分类经营;公益林;商品林  
期刊
[摘要]杂粮具有丰富的营养和保健价值,长期食用杂粮对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血管病等都有很好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所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杂粮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本文根据半干旱区的气候特点,详细阐述了目前杂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杂粮生产对策  [关键词]半干旱区;杂粮;生产;对策  一、杂粮生产现状  喀左县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半干旱区,耕地68万亩,其中
期刊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3/4,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最终提高农民的收入,将直接关系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在现化化建设中,必须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重大战略决策,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垢可持续利用。”这是十分正确的论断。作为总量一定的土地资源,要实现其科学、合理利用,就必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搞好土地整理,而农业机械又在土地整理中起
期刊
农一师现有枣园93万亩,12-5末将达到120万亩,但现有面积以矮化直播为主,由于矮化密植的技术措施不到位,使现有的栽培模式存在一些弊端。  1.栽培密度过大,一些枣农盲目扩大栽植密度,而后期技术措施又不到位,致使根系生长空间不大,导致树势衰弱。  2.农一师现有枣园大部分为节水灌溉,而滴灌带大部分放在树干旁,此举不利于根冠的扩张,不利于根量的增加。  3.采用深旋耕,由于农一师大部分枣园因为直播
期刊
天光云影,九月金秋。以“梨香满城,魅力鞍山”为主题的第七场辽宁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活动暨鞍山市农产品品牌宣推活动于9月25日隆重启幕。  本场活动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广播电视集团联合主办,以鞍山市南果梨为主要宣推突破口,向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消费者推介鞍山市优质特色品牌农产品,收获无数观众的点赞、评论和转发,极大地提高了以鞍山南果梨为代表的辽宁省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期刊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关键的生产资料,其中种子的纯度和质量是衡量种子好坏的主要指标,两者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玉米生产中种子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影响了农业生产,损害了农民利益。因此,经营者和种植者正确掌握玉米种子的鉴别方法,对确保玉米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玉米杂交种子市场现状  梨树县是全国重点产粮大县之一,玉米常年播种面积305.6万亩,玉米杂交种子年销量900万斤左右。随
期刊
丰收的九月,北镇不仅有金黄的渲染,更有晶莹剔透、梦幻般的紫红,这便是葡萄的海洋——中国鲜食葡萄第一县,“巨峰”葡萄之乡。金秋的九月,北镇市的葡萄园内一片忙碌的景象,深紫色的葡萄挂满枝头,葡萄種植户穿梭在葡萄园内修粒、剪葡萄、包装,每一位种植户脸带笑容,散发着由衷的喜悦。  北镇历史悠久,文蕴深厚,物阜人丰。北镇葡萄有较长的栽培历史,早在计划经济时期就享有盛誉,特别是在栽培技术、品质培育、农艺创新等
期刊
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办,沈阳市人民政府、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承办,辽宁润博展览展示工程有限公司执行承办的第十二届辽宁国际农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于2021年10月13日~16日在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举办。  本届农博会以“展示成果、扩大交流、促进贸易、培育品牌”为宗旨,以“绿色、健康、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搭建现代农业展示平台,展示国内外农业最新发展成果,扩大开放合作,共促乡村振兴,推广名
期刊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国策,关乎国家安全。  “藏粮于地”的关键是守住土地红线和保护农业资源。前者的重点在于政策和执行,后者不仅涉及土地,还包括与土地相关的水、空气、森林等农业资源。两者(守住、保护)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管控的概念了。怎么管、怎么控呢?因为就辽宁而言,几百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民,千万亩遍布全省(14.9万平方公里)的耕田,靠传统手段只能是粗略地管起来,只有借助数字技术才能精准地管理到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