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流行歌曲该不该进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4564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学校的音乐教育义不容辞地担任起这个重要角色,承担起这个任务,并且它们也逐步得到了社会及学生家长的认同,但与此同时学校的音乐教学却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学生们唱流行歌曲的热情远远大于课本的歌曲,这就让我们深思:流行音乐该不该进课堂,该如何进课堂?目前,在全国各地“流行音乐进课堂”应该是一个普遍现象,它对现行音乐教学大纲的授课计划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所以,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必须研究这个现象,力图把握住它的脉络,研究它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利与弊。
  一、当下学生的音乐兴趣
  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是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也是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关乎音乐教育的得失成败。在长期从事中学音乐教学中,无可否认许多学生对流行歌曲比较偏好,上课期间不止一次的提出想听流行歌曲,却对音乐书上的歌曲提不起兴趣,往往听起流行歌曲的时候,总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他们投入的演唱深深打动了我,使我意识到流行歌曲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优劣,辨别美丑,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共同探索流行歌曲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对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不少青少年之所以喜爱流行歌曲,主要是在可视的舞台和屏幕上,“灯光刺激、音响震撼、场面火爆、视听极具冲击力。”当然,他们对音乐的节奏,对歌星音色、韵味的领略与模仿等,往往也是有相当水平的。
  二、何为流行歌曲
  何为“流行歌曲”?通俗歌曲又称流行歌曲,主要产生于城市.由专业音乐工作者所创作,常通过口头传播的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歌曲。从流行歌曲的发展早期历史来看它兴起19世纪欧美工业化城市,通俗化的古典音乐和精雅化的民间音乐是其早期的音乐来源。城市化的推进促使流行音乐也不断发展,并和乡村音乐,西部音乐,美国黑人音乐逐渐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合适工业文明的音乐歌曲样式。
  三、流行歌曲带来的影响
  前一段时间流行的《老鼠爱大米》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上至上了年纪的老人,下到牙牙学语的小孩都会哼上那么两句,“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真可谓是妇孺皆知啊!也正是这首歌引起了社会的争议,据说北京的一位校长对此歌在校园的通行下了禁令,他的理由就是歌词太过庸俗。以前我们对于流行歌曲的概念好象就是爱情歌曲,要阻止学生唱这类歌曲,认为都是些靡靡之音,但是,现在看来,这些都似乎已经不合时宜了。今天,中国各方面正逐步与国际接轨,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果简单的用“堵”来解决问题,恐怕是行不通的,关键我们要如何去引导他们,想当年的《常回家看看》也传唱至今,朴实的语言唱出了老百姓的心声,我想同学们在唱的同时,心里还是会有些共鸣。流行歌曲曲调悠扬,容易上口,很易传唱,曾经有个调查让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伤透了脑筋,很多学生喜欢唱歌,但是不喜欢音乐课,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我想答案其实很明确了。 由此可见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是切实可行的。
  四、怎样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
  虽然流行歌曲存在着良莠不齐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流行歌曲,在这百花齐放的音乐歌坛上,同样也出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向上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因此把它们一概挡在课堂之外,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正因为流行歌曲对青少年一代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才更有必要把流行歌曲中好的作品引进课堂,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流行歌曲审美品味的责任,并力争消除流行歌曲可能对青少年一代产生的负面影响或把这种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面对流行歌曲的不断发展,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程度,结合教学教改中的这个热点,我们对流行歌曲进课堂投以极大的热情,并在课堂上进行尝试。
  (一)让流行歌曲辅助音乐教学。我认为流行歌曲只要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曲调源于民间素材的,由于它富有生活气息,也可选录给同学们听。如中国的《原野牧歌》、巴西的《生活》等歌曲,如歌舞厅里流行的舞曲《兔子舞》,内容健康、音乐欢快活泼,因此,教学过程中进行与不健康的、不适合学生欣赏的歌曲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向健康方向发展同样有助于我们的教学。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发展,课本上的歌曲已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穿插流行歌曲和乐曲对课堂教学是有利的。
  (二)将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引入课堂辅助教学。将流行歌曲引入课堂,并不仅仅是将某些流行歌曲拿到课堂上来唱来演奏。它的演唱形式和方法也是十分丰富的。我们将这些形式和方法适当的运用到课内歌曲中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将流行歌曲的演唱形式引入课堂辅助教学。《南泥湾》是一首很好听的民歌,但是由于和学生们距离太远,即使通过录像等资料,让学生了解了歌曲背景,学生还是不爱唱。我灵机一动,现在不是有很多歌手都重新演绎一些老歌吗,有的还不错呢。于是我选了两首,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听一听原唱,然后再听一听重新演绎后的效果,同学们觉得非常有意思。接着,我趁热打铁,让他们试着重新演绎歌曲《南泥湾》。汇报时,同学们有用摇滚方式演唱的;有的加入了目前歌坛上很流行的R
其他文献
新学期开学伊始,同学们带着饱满的精神走进了校园,紧张而快乐的学习生活又开始了。不料,“7.5”事件的阴霾布满了原本晴朗温暖的天空。事后虽然事件的内幕不断被揭穿,但由于不少人仍不明真相,不同民族之间充满了猜疑和警惕,这样的情绪甚至影响到了我班的一部分学生。  这一天,我一进教室,便发现气氛有些异样。同学们这一堆儿那一伙儿,有比比划划的;有窃窃私语的。并且有汉族同学用异样的眼神看着班上的少数民族同学。
[摘 要]本文从分析士官教学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在士官教学改革中更新教、学理念,落实士官入学标准,构建教员培训机制,创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士官教学改革 学员    由于士官制度改革对士官岗位工作和士官晋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士官院校对士官教学作出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下面就从士官教学的现状开始,谈一下对士官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士官教学的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获得的感知是需要在恰当的时间内不断地进行复习才能得到巩固的。对于高中物理课程而言,复习工作一样重要。我们该如何组织好高中物理的复习工作呢?    一、依据《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我们考试的指导性文件,所以我们平时的复习就应该有的放矢,依据《考试说明》进行复习。我们发现: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要求一贯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主要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摘 要]本文根据技校语文教学的特点,提出技校语文个性化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需要为本,以学生的体验为本,来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目标。  [关键词]技工学校 语文数学 以人为本    技工学校作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语文学科做为人文学科,具有双重性,即人文,性和能力性。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善于创造各种机会培养学生的
一、问题的提出  每年秋季开学,意味着很多幼儿由家庭走向社会,幼儿从这一刻起,就走出了家庭的狭小天地,而真正迈进了充实灿烂的集体生活。然而新生入园时,都会有一个相当长的适应期。幼儿入园不适应现象,不仅给老师带来许多麻烦,同时也使家长非常担心和忧虑,更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为了能缩短孩子的适应期,减轻和降低新生入园时的焦虑,下面,笔者针对幼儿入园适应性的各种现象进行逐一分析。  二、对幼儿入园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提的较多的是热爱儿童,教育儿童,保护儿童,而事实上,尊重儿童是更高层次的热爱、教育和保护。蒙台梭利曾经非常深刻的指出:“我们只有在儿童身上才能领悟到大自然的雄伟。”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尊重儿童,在此基础上更加重视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从培养幼儿爱家人入手,培养幼儿爱他人、爱集体的情感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苗苗,一家人都围着这棵独苗苗转,使他们产生了以自我
【摘要】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诗歌学习的主要方法是将整首诗歌背诵下来,然后通过一遍一遍的背诵进而试图让学生在“回味”之中体会到诗歌的深层含义。这种诗歌学习的方法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否有效,并且如果在此基础上提升我们整个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诗歌学习的有效性,这是本文试图阐述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 诗歌学习 有效性 理念    众所周知,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积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瑰宝之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素材缺乏一直是困扰学生作文的难题,也是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中的尴尬。如果把作文比作一座宏伟的“大厦”,写作素材就是建造大厦的“砖瓦”。没有“砖瓦”,何谈“大厦”?  学以致用必须以深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而积累则是储备能源的很好方法。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作成什么样的文字。” 叶老先生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初三立定跳远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大难点,尤其是体育新课程改革后,促使我们必须用新的教学手段去面对学生,使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愉快、健康地学习,使他们在欢笑中成长。本文主要针对以上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目的性教育,丰富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落,讲解及正确示范等几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对提高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积累”,做为和实验教材同步的教师,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学做人、长知识。其中“积累”是极其重要的。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生活、积累语言;使课堂教学成为积累语言的主要阵地;为学生提供课外积累的广阔空间;在语文活动中强化语言训练;让学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  [关键词]积累;背诵;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积累”,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丰富语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