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菲回到家里,将小书包往桌上一摔,委屈地说:“今后我再也不想上唱歌课了!”妈妈觉得很奇怪。要知道,小菲唱歌可是不错的呀。“为什么不想上唱歌课呢?”妈妈问道。“李老师根本不叫我起来唱!她上课故意不看我!她知道我会唱歌——我手举得最高!”
原来是这样!妈妈觉得很可笑,于是讲了一个鸡妈妈孵蛋的故事。然后问小菲:“鸡妈妈会不会只去孵那一只最大的蛋呢?”小菲若有所悟地说:“当然不会!”“那老师在课上应该不应该只让唱得好的小朋友起来唱歌呢?”“不应该。”小菲觉得李老师原来还是一个好老师!
——孩子对老师的看法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孩子对老师的行为产生了错误的判断,作为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孩子进行认知重塑。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父母都应该帮助孩子在心目中塑造完美的老师形象,这既会影响到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更会影响到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斌斌是属于那种在班上默默无闻的孩子。他没给老师惹出过什么麻烦,老师也没对他给予太多的注意。最初的时候,斌斌的爸爸只是觉得孩子挺乖、挺听话的,但越到后来,越觉得他的处境不妙。于是爸爸问斌斌,老师喜不喜欢你呢?斌斌数出了十多个老师喜欢的孩子的名字,就是没有他自己。“那斌斌喜欢不喜欢老师呢?”斌斌眨眨眼,做出一副“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样子。他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说不上喜欢老师,也说不上不喜欢老师。爸爸没辙,于是去请教一个做老师的邻居。邻居解释说,老师喜欢一些孩子而忽视一些孩子,这实在是一件无奈的事情,也是难免的事情。要想让孩子受到老师的注意、喜爱,你得让他有自己的闪光点。于是斌斌的爸爸灵机一动,跟斌斌商量出了一个引起老师注意与喜欢的计划:把今天的作业做得特别认真也特别正确。果不其然,第二天下午放学的时候,斌斌兴高采烈地向爸爸报告说:今天自己被老师着着实实地表扬了一番。并且补充说,张老师今天的头发梳得特别漂亮。话还没说完,就开始认真地写起了新的作业。
——改善孩子与老师的关系,通常应该从改变自己的孩子开始。要知道,不论多大,人总是处在人际关系中的。而自我的形象与表现在根本上决定着自己所处的人际关系的状况。家长如果能帮助自己的孩子适当调适与老师的关系,孩子就会在一种更愉悦的心态下去学习。
王老师在班上公开宣布过:自己现在最不喜欢的学生就是潘少华!这一点,每个孩子都记得很清楚。当然,记得最清楚还是潘少华自己。可潘少华并不在乎老师这样评价自己,因为王老师已经不是一次批评自己了。怨谁呢?自己给王老师也确实出过不少难题:你说我作业不认真?我就是不认真!有时他干脆就不做作业。潘少华还经常欺负同学。王老师与同学们众口一词——潘少华是个调皮的学生。潘少华甚至对王老师怀恨在心!
你的孩子也有可能不幸处在这种让你怨恨的境地之中。问题是,只有怨恨是不够的,你应该做出多种尝试。
1静下心来认真地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检查一下自己为孩子所提供的学习环境。
2和孩子坦诚地交谈。话题就是老师和同学为什么不喜欢你。
3了解老师的想法,并把自己的苦恼说给老师听。跟老师说自己想做点什么。
4检查一下,孩子真是一无是处吗?只要你的态度是积极的,你就会发现孩子的可爱之处。
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是有“动力”的。这种动力是他内部“动机”的表现。小学儿童学习的动机不外乎两种,其一是交往性动机;其二是威信性动机。威信性动机就是指孩子为了提高自己在同伴中的社会地位而学习。交往性动机就是指孩子为了保持与家长、老师、同伴的良好关系而学习。如果你去问问一、二年级的孩子为什么喜欢学数学呢,他可能就会告诉你,因为数学老师的声音好听,或者她长得漂亮!威信性动机占主导地位的孩子相对是比较成熟的,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学习的动机大多属于交往性动机。可见,孩子与老师的交往关系会影响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对这一点,你估计到了吗?■
原来是这样!妈妈觉得很可笑,于是讲了一个鸡妈妈孵蛋的故事。然后问小菲:“鸡妈妈会不会只去孵那一只最大的蛋呢?”小菲若有所悟地说:“当然不会!”“那老师在课上应该不应该只让唱得好的小朋友起来唱歌呢?”“不应该。”小菲觉得李老师原来还是一个好老师!
——孩子对老师的看法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孩子对老师的行为产生了错误的判断,作为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孩子进行认知重塑。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父母都应该帮助孩子在心目中塑造完美的老师形象,这既会影响到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更会影响到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斌斌是属于那种在班上默默无闻的孩子。他没给老师惹出过什么麻烦,老师也没对他给予太多的注意。最初的时候,斌斌的爸爸只是觉得孩子挺乖、挺听话的,但越到后来,越觉得他的处境不妙。于是爸爸问斌斌,老师喜不喜欢你呢?斌斌数出了十多个老师喜欢的孩子的名字,就是没有他自己。“那斌斌喜欢不喜欢老师呢?”斌斌眨眨眼,做出一副“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样子。他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说不上喜欢老师,也说不上不喜欢老师。爸爸没辙,于是去请教一个做老师的邻居。邻居解释说,老师喜欢一些孩子而忽视一些孩子,这实在是一件无奈的事情,也是难免的事情。要想让孩子受到老师的注意、喜爱,你得让他有自己的闪光点。于是斌斌的爸爸灵机一动,跟斌斌商量出了一个引起老师注意与喜欢的计划:把今天的作业做得特别认真也特别正确。果不其然,第二天下午放学的时候,斌斌兴高采烈地向爸爸报告说:今天自己被老师着着实实地表扬了一番。并且补充说,张老师今天的头发梳得特别漂亮。话还没说完,就开始认真地写起了新的作业。
——改善孩子与老师的关系,通常应该从改变自己的孩子开始。要知道,不论多大,人总是处在人际关系中的。而自我的形象与表现在根本上决定着自己所处的人际关系的状况。家长如果能帮助自己的孩子适当调适与老师的关系,孩子就会在一种更愉悦的心态下去学习。
王老师在班上公开宣布过:自己现在最不喜欢的学生就是潘少华!这一点,每个孩子都记得很清楚。当然,记得最清楚还是潘少华自己。可潘少华并不在乎老师这样评价自己,因为王老师已经不是一次批评自己了。怨谁呢?自己给王老师也确实出过不少难题:你说我作业不认真?我就是不认真!有时他干脆就不做作业。潘少华还经常欺负同学。王老师与同学们众口一词——潘少华是个调皮的学生。潘少华甚至对王老师怀恨在心!
你的孩子也有可能不幸处在这种让你怨恨的境地之中。问题是,只有怨恨是不够的,你应该做出多种尝试。
1静下心来认真地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检查一下自己为孩子所提供的学习环境。
2和孩子坦诚地交谈。话题就是老师和同学为什么不喜欢你。
3了解老师的想法,并把自己的苦恼说给老师听。跟老师说自己想做点什么。
4检查一下,孩子真是一无是处吗?只要你的态度是积极的,你就会发现孩子的可爱之处。
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是有“动力”的。这种动力是他内部“动机”的表现。小学儿童学习的动机不外乎两种,其一是交往性动机;其二是威信性动机。威信性动机就是指孩子为了提高自己在同伴中的社会地位而学习。交往性动机就是指孩子为了保持与家长、老师、同伴的良好关系而学习。如果你去问问一、二年级的孩子为什么喜欢学数学呢,他可能就会告诉你,因为数学老师的声音好听,或者她长得漂亮!威信性动机占主导地位的孩子相对是比较成熟的,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学习的动机大多属于交往性动机。可见,孩子与老师的交往关系会影响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对这一点,你估计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