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吉林省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其森林的水平分布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由于气候与土壤因子的影响,全省的森林植被类型也由东向西发生明显的变化,依次出现东部山地森林区、中部低山丘陵森林草原过渡区和西部平原草原区。通过对我省森林水平分布特征分析,为森林资源的变化与消长情况提供依据。
关键词:森林水平分布;山地森林区;森林分布;水平分布;森林资源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168-1
森林地理分布规律性的因素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综合,而热量与纬度相联系,水分与经度有关。因此,森林的地理分布规律性主要包括森林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而森林植被类型的水平分布,随着水、热条件的差异而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而水、热条件的差异,除受海拔高度影响外,还与地理坐标所控制的纬度、经度密切相关。吉林省的地形、地貌大体上为:东南、西北向,东西长、南北窄,形状狭长,又东南高、西北低,自东而西呈现倾斜。受此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全省的气候自东向西、自南向北均有不同,但东西向的差异更为显著,表现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的差别。由于降水量东多西少,热量南高北低,吉林省的土壤分布,也呈现出与气候差异相关的变化。气候与土壤因子综合作用于植物的分布,使全省的森林植被类型也由东向西发生明显的变化,依次出现各自的区域。在各区的中心地带范围内,可以比较明显看出该区气候、土壤、森林植被的地帶性特征。但在各区边缘接壤处,则往往因地形的变化而犬牙交错,错综镶嵌,不容易看出明显的边界。
1 东部山地森林区
这个地区行政区域包括:抚松、靖宇、长白、浑江、集安、通化、珲春、安图、和龙、汪清、龙井、延吉、敦化等县市。地理位置大抵在北纬41°-44°,东经126°-131°之间。区内风多高山,但也有低山丘陵和小面积的台地、平原,地形比较复杂。气候上由于直接受日本海湿气团的影响,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和湿润度较高,适宜森林生长。尤其是夏季高温多雨,对各种森林植被的生长更为有利。区内地带性土壤以暗棕色森林土分布最广,地层深厚湿润,腐殖质含量高。因此,区内的树种组成不仅丰富多彩,种类繁多,且生长繁茂。本区的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为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由于地形、地貌的影响,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布较为明显,而水平分布则因为全区跨越的纬度较少,气候无明显差异,故森林类型的结构组成树种基本上没有产生质的变化,仅仅有量的增减,表现在喜温树种如沙冷杉、千金鹅耳枥、刺楸等,南部稍多,北部较少。
本区的森林覆盖率列全省之首。森林的生物产量和森林生态的多种效益十分可观。丛林内蕴藏着大量的珍贵和稀有的动植物资源,有着对“三江”(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上游地区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作用,对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效益的现实意义出发,科学的经营管理好本地区的森林,均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2 西部平原草原区
这个地区处于哈尔滨、大连铁路附近及其以西的地区,包括松辽平原、松嫩平原的一部分。地理坐标大致在北纬43°-46°,东经122°-125°之间。行政区域包括:白城、镇赉、大安、洮南、通榆、乾安、扶余、前郭、长岭、四平、怀德、梨树、双辽、长春、德惠、农安、榆树共17个县市。本区由于受长白山脉走向的影响和蒙古高原高冷气候东侵的作用,大陆性气候比较显著,蒸发量明显大于降水量,春季多风,风大而干旱。土壤以沙土、黑土为主,还有草甸土、盐碱土。由于森林植被生长的自然条件较为严酷,农业上过去长期处于广种薄收,牧业上过度放牧,林业上乱砍滥伐,以柴草为薪,森林覆盖率十分低。森林资源极为贫乏,有林地蓄积仅占全省总蓄积的1.7%左右。扶余、榆树、怀德、四平等地,地势平坦,农田集中,原生森林植被已为农田所更替。现有的林地中的天然林部分,基本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封山育林恢复起来的。分布在东部边缘丘陵地带,树种有蒙古栎、黑桦、胡枝子、榛丛等,阴坡上生长有山杨、糠椴、白桦、黄檗等。本区的人工林,近年来有较大发展,其中以防护林发展较快,是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但造林树种单一,主要以杨树为主,此外还有榆、柳、油松、樟子松等。
3 中部低山丘陵森林草原过渡区
这个地区地处东部山地森林区与西部平原草原区之间,地理位置大致在北纬42°45°,东经125°128°之间。行政区域包括:柳河、海龙、辉南、磐石、桦甸、永吉、蛟河、舒兰、吉林、九台、榆树、双阳、伊通、东丰、辽源15个县市的范围。区内地带性土壤主要有暗棕色森林土,多分布于低山丘陵上,生长有不同类型的植被。黑土,多为农田所覆盖,自然条件较为优越,交通方便,人口稠密,开发历史较早。原有的地带性森林植被—红松沙冷杉针阔叶混交林,几乎被采伐、开垦、破坏殆尽,当前只能在本区东部的偏远山岗上,尚可以见到老龄散生的红松、沙冷杉。其余大部分地区,则几乎全部为次生的阔叶林所更替。其组成树种:阳坡主要为蒙古栎,阴坡主要有山杨、白桦林,低平谷地及河川两岸,多生长水曲柳、胡桃楸林,此外还有槭属、榆属、椴属等树种,混生于其适宜生长的林分内。人工林在本地区内发展也较快,树种以长白落叶松为主,面积大,分布广,遍及全区。另外,还有红松、赤松、樟子松、水曲柳和杨树人工林,数量较少与次生林、农田交错分布。
综上所述,构成中部地区次生林群落的树种,多具有生长快、萌发力强、生产力高、适应性广泛和分布面积较大的特点,是吉林省木材生产的后备资源基地。重视该区的林业发展,为国家培育后备木材生产基地,保障地区农业的发展,防止水土流失,以及满足木材大量需求的现实均有重大意义。
作者简介:王军山(1969-),男,汉族,吉林通榆人,就职于吉林省通榆县包拉温都林场,研究方向:森林资源管理与森林病虫害防治。
关键词:森林水平分布;山地森林区;森林分布;水平分布;森林资源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168-1
森林地理分布规律性的因素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综合,而热量与纬度相联系,水分与经度有关。因此,森林的地理分布规律性主要包括森林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而森林植被类型的水平分布,随着水、热条件的差异而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而水、热条件的差异,除受海拔高度影响外,还与地理坐标所控制的纬度、经度密切相关。吉林省的地形、地貌大体上为:东南、西北向,东西长、南北窄,形状狭长,又东南高、西北低,自东而西呈现倾斜。受此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全省的气候自东向西、自南向北均有不同,但东西向的差异更为显著,表现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的差别。由于降水量东多西少,热量南高北低,吉林省的土壤分布,也呈现出与气候差异相关的变化。气候与土壤因子综合作用于植物的分布,使全省的森林植被类型也由东向西发生明显的变化,依次出现各自的区域。在各区的中心地带范围内,可以比较明显看出该区气候、土壤、森林植被的地帶性特征。但在各区边缘接壤处,则往往因地形的变化而犬牙交错,错综镶嵌,不容易看出明显的边界。
1 东部山地森林区
这个地区行政区域包括:抚松、靖宇、长白、浑江、集安、通化、珲春、安图、和龙、汪清、龙井、延吉、敦化等县市。地理位置大抵在北纬41°-44°,东经126°-131°之间。区内风多高山,但也有低山丘陵和小面积的台地、平原,地形比较复杂。气候上由于直接受日本海湿气团的影响,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和湿润度较高,适宜森林生长。尤其是夏季高温多雨,对各种森林植被的生长更为有利。区内地带性土壤以暗棕色森林土分布最广,地层深厚湿润,腐殖质含量高。因此,区内的树种组成不仅丰富多彩,种类繁多,且生长繁茂。本区的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为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由于地形、地貌的影响,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布较为明显,而水平分布则因为全区跨越的纬度较少,气候无明显差异,故森林类型的结构组成树种基本上没有产生质的变化,仅仅有量的增减,表现在喜温树种如沙冷杉、千金鹅耳枥、刺楸等,南部稍多,北部较少。
本区的森林覆盖率列全省之首。森林的生物产量和森林生态的多种效益十分可观。丛林内蕴藏着大量的珍贵和稀有的动植物资源,有着对“三江”(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上游地区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作用,对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效益的现实意义出发,科学的经营管理好本地区的森林,均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2 西部平原草原区
这个地区处于哈尔滨、大连铁路附近及其以西的地区,包括松辽平原、松嫩平原的一部分。地理坐标大致在北纬43°-46°,东经122°-125°之间。行政区域包括:白城、镇赉、大安、洮南、通榆、乾安、扶余、前郭、长岭、四平、怀德、梨树、双辽、长春、德惠、农安、榆树共17个县市。本区由于受长白山脉走向的影响和蒙古高原高冷气候东侵的作用,大陆性气候比较显著,蒸发量明显大于降水量,春季多风,风大而干旱。土壤以沙土、黑土为主,还有草甸土、盐碱土。由于森林植被生长的自然条件较为严酷,农业上过去长期处于广种薄收,牧业上过度放牧,林业上乱砍滥伐,以柴草为薪,森林覆盖率十分低。森林资源极为贫乏,有林地蓄积仅占全省总蓄积的1.7%左右。扶余、榆树、怀德、四平等地,地势平坦,农田集中,原生森林植被已为农田所更替。现有的林地中的天然林部分,基本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封山育林恢复起来的。分布在东部边缘丘陵地带,树种有蒙古栎、黑桦、胡枝子、榛丛等,阴坡上生长有山杨、糠椴、白桦、黄檗等。本区的人工林,近年来有较大发展,其中以防护林发展较快,是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但造林树种单一,主要以杨树为主,此外还有榆、柳、油松、樟子松等。
3 中部低山丘陵森林草原过渡区
这个地区地处东部山地森林区与西部平原草原区之间,地理位置大致在北纬42°45°,东经125°128°之间。行政区域包括:柳河、海龙、辉南、磐石、桦甸、永吉、蛟河、舒兰、吉林、九台、榆树、双阳、伊通、东丰、辽源15个县市的范围。区内地带性土壤主要有暗棕色森林土,多分布于低山丘陵上,生长有不同类型的植被。黑土,多为农田所覆盖,自然条件较为优越,交通方便,人口稠密,开发历史较早。原有的地带性森林植被—红松沙冷杉针阔叶混交林,几乎被采伐、开垦、破坏殆尽,当前只能在本区东部的偏远山岗上,尚可以见到老龄散生的红松、沙冷杉。其余大部分地区,则几乎全部为次生的阔叶林所更替。其组成树种:阳坡主要为蒙古栎,阴坡主要有山杨、白桦林,低平谷地及河川两岸,多生长水曲柳、胡桃楸林,此外还有槭属、榆属、椴属等树种,混生于其适宜生长的林分内。人工林在本地区内发展也较快,树种以长白落叶松为主,面积大,分布广,遍及全区。另外,还有红松、赤松、樟子松、水曲柳和杨树人工林,数量较少与次生林、农田交错分布。
综上所述,构成中部地区次生林群落的树种,多具有生长快、萌发力强、生产力高、适应性广泛和分布面积较大的特点,是吉林省木材生产的后备资源基地。重视该区的林业发展,为国家培育后备木材生产基地,保障地区农业的发展,防止水土流失,以及满足木材大量需求的现实均有重大意义。
作者简介:王军山(1969-),男,汉族,吉林通榆人,就职于吉林省通榆县包拉温都林场,研究方向:森林资源管理与森林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