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自主学习于学生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沉潜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实现“思想和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本课教学设计让学生直面文本,积极鼓励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感言于心,以心化言,使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自主阅读、感悟积累中活力四射。本课教学从优化教学结构入手,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准确把握学段教学特点,在课堂上突出以生为本,突出作业与练习,追求“实”与“活”的有效整合,进一步巩固阅读方法,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科普类文章的教学,“他控学习”教给学生的是知识,而“自主学习”传授给学生的是能力,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在阅读中培养、提高阅读能力,这才是阅读的“点金术”!
  【教学目标】
  1.能自主阅读并理解“人类的‘老师’是谁”和“为什么可以称它们为人类的‘老师’”。
  2.通过对比阅读、合作讨论等方式懂得作者按“现象—原理—创造”的构段说明方法有条理地介绍事例,并通过排序练习进一步感悟这种写法。
  3.享受阅读科普文的快乐,感悟自然界中生物生存的智慧,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引——盘活经验,丰富表象
  1.师:你对人类的“老师”了解多少?(板书:人类的“老师”)
  2.师: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者一起走进《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去领略它与众不同的意蕴。
  二、悟——梳理内容,情趣感悟
  1.请学生再读文章,思考:文章题目中的“老师”为什么要加双引号?随机梳理课文内容,及时板贴文章中所列举的人类的“老师”。
  2.师:原来文章中的老师是一群特殊的“老师”,这么多老师,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位?在最感兴趣的地方画一画,读一读。
  (1)蜻蜓——“厚斑”。
  出示:
  ①指名读,谈理解。
  ②图片展示,再谈感受。
  ③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指名读,同桌读,赛读,齐读等)。
  ④小结:人类研究了三十几年,之前发生了多少机毁人亡的惨祸,而蜻蜓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难怪我们人类要尊称它为老师——蜻蜓老师。
  (2)鲸——“流线体”。
  出示:
  ①交流自己的见解。
  ②理解“流线体”。
  ③小结:人类所造轮船怎么也比不过鲸。
  (3)鸡蛋——“薄壳结构”。
  出示:
  ①交流感受,畅谈理解。
  ②实物感受蛋壳的“薄壳结构”。
  3.随机教学为什么把大自然的生物称为人类的“老师”,及时板贴。引导明白文章的言之有物,并板书“有物”。
  4.师:难怪文章中这样说——自然界的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齐读)
  小结:是呀,大自然是最有智慧的,让我们恭恭敬敬地向大自然叫一声——老师。
  三、议——对比阅读,学习写法
  1.师引导:这些“老师”太有趣了,作者是怎么把它们介绍清楚的呢?我们把其中介绍得最具体的三位“老师”的三段话放在一起,对比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2.任务驱动:对比阅读这三段话,思考它们是怎样把这三位“老师”介绍清楚的。
  先独立阅读思考,然后组内讨论,并记录好小组讨论结果。
  3.小泡泡提示:①我发现作者的用词……②我发现都是先写……再写……后写……③我还发现……
  4.交流反馈。
  (1)分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板贴。
  (2)展示每组汇报成果,梳理重点。
  预设一:用词准确生动。
  预设二:有条理的构段。
  ①将学生泛化的回答提升为:你们刚才说的就是先写现象,再写……
  ②随机分三部分呈现,再次默读,思考:自己又有什么发现?
  ③指名读,追问:这个部分写了什么?小结板
  书:现象。
  ④同理分别小结板书:原理、创造。
  ⑤小结:就是这样,按照“现象—原理—创造”的顺序,有条理地说清楚。
  ⑥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三个自然段分三部分颜色变化,加深印象)
  ⑦重点回读“鲸”部分:对啊,它们都是由现象引起的……然后根据它的原理……最后才有了这样的创造……
  ⑧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三位“老师”清清楚楚地写下来,这就是言之有序(板书:“有序”)。
  四、践——学以致用,排序训练
  1.出示拓展段落。
  师:这位作者又是怎么有条理地介绍的呢?
  2.自主排序,发现规律。
  3.交流反馈,畅谈规律。
  4.自主阅读,扩充知识。
  五、拓——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1.推荐阅读书目。
  2.交流: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篇?说说自己的理由。
  3.小结:读书就是这样,能让我们不断增长知识,增长智慧。这节课,我们不但了解了文章的言之有物,更明白了文章的言之有序。大自然的生物真是我们人类的好“老师”,让我们为大自然点赞,为作者点赞,为我们自己点赞。   六、出示课后作业
  给下列句子排序。
  ( )萤火虫的发光细胞内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能够将 98%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只有2%转化为热能,所以萤火虫只发光不发热。
  ( )萤火虫发出的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
  ( )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人们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后来又进一步研究,发明了闪光灯等冷光灯源,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 )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介绍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科普作品,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因而,在教学中,笔者打破了教学常规,还自主学习于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探究,亲身体验自主学习的快感和学习语文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一、激发一点情趣
  如果只是枯燥地灌输这些“仿生学”方面的科普知识,学生会觉得无聊。因此,在教学时有必要将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整合,增强教师自身的语言感染力,有效补充相关材料等,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抽象语言进行形象感悟,认识科学新发现的意义,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渗透一种思想
  质疑课题《人类的“老师”》,让学生探讨“老师”二字为什么要加双引号。通过互相启发、补充,学生明白了,要想真正获得科学的新发现,还得靠人类自己去思考、去探索,这样理想才能变为现实。
  三、坚持一样做法
  小班教学,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要还给学生,让学生去享受语文教学,在语境中阅读。教师的角色定位是组织教学,适时加以引导点拨。了解、把握学段的教学特点,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合作聚焦在内容学习的关键或核心之处,践行语言文字运用。
  四、多读一些文章
  把每篇课文作为一个例子,适当地进行课外延伸,学习更多的文章,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大量阅读中培养语感,提高语文能力。
  学习的过程是师生、生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相互学习、接纳的过程,也是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实验小学 322200)
其他文献
教材中对习作的要求一般仅寥寥数语,仅仅限于写作范围的指向和要求的提示,这导致了许多教师纷纷抛弃习作教材,另辟蹊径,于是漫画作文、新闻作文、绘本作文等风生水起。  但对于大部分尚未构建自身完整的作文体系的教师,或者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如果全部放弃教材中的作文,这是不合适的。  如何让教材习作贴近孩子当下的生活,使习作贴近儿童的地面生长?对单元习作进行拓展,使习作表达儿童化,不失为破解这一难题的良
“长辫子”是一个聪明、善良的小女孩。由于她留着一条长辫子,于是大家都叫她“长辫子”。  这天,她独自去逛街,走着走着,忽然在一座荒废的别墅前停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哦,原来她看到别墅前的花坛里长满了杂草,花儿已没有了生气。这也许是主人离去已很久,没有人管理的缘故吧!  “长辫子”心中很是不忍,立刻飞一般地跑回家,提来了水壶。她首先把里面的杂草拔干净,然后细心地洒起水来。水点滴在花儿的叶上、根上,渐渐
【摘 要】“部编本”教科书第一次明确地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是让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以之为起点,从勾连生活、整合学科、“悦”读绘本、诵读经典等多个角度开发课外阅读内容,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真正体现“教材只是个例子”,从而达成第一学段的课外阅读目标。  【关键词】课外阅读 资源开发 和大人一起读  儿童在阅读的初始,是经由和大人一起阅读而爱上阅读、学会阅读的。儿童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構建审美课堂有三条路径:理读中发现美,叩问中感受美,练笔中表达美。教师要着眼于字、词、句、段、篇,通过听、说、读、写,将审美教育紧密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归真求美、感悟人生、升华人格,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课堂;审美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
梅子涵的短篇小说跟小学教材里的那些小说不太一样,跟别人创作的儿童小说也不太一样。  我们的孩子理应看到不一样的文学作品,在许许多多“不一样”的阅读里,丰富自己的文学感受,形成自己的文学见解。  就是写自己,就是写过去  我们现在的儿童小说,基本以迎合为主,孩子喜欢什么写什么,现在流行什么写什么。幽默小说简直就是《爆笑校园》的文字版,校园小说简直就是郭敬明小说的儿童版,主人公的名字,熙啊,旭啊,都是
在网上曾经流传一个“美国跟中国小学生守则比较”,其实那个所谓“美国小学生守则”,很可能是一个课堂的学生行为守则,并非一个校区的学生守则。现在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真正的美国学生守则。这是旧金山联合校区学生守则的中文版:  旧金山市联合校区要求所有学生遵守以下指导原则:  1. 尊重:  我会以想要别人待我那样对待别人。  我会尊重法律、规则及学校权威。  我会公平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  我会爱护
【摘 要】针对六年级上册 “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单元,教师可以课文为抓手,以指导阅读整本书为目标,通过“据标—定段—得法—延拓”等方式,联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切实提高策略运用意识,实现高效阅读。  【关键词】有目的地阅读;阅读策略;整本书阅读  《竹节人》作为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较之前所学文本,有其特殊性。正文开始之前先明确提出了三个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根
一、关于主题  《搭石》是教师和学生都比较喜欢的一篇课文,据对35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的喜欢率是77.9%,居本册第五位。师生们反映这篇课文文质兼美,可读性强,能体现双基,实用性较强。这样一篇课文,处在主题为“人间真情”的第六组中,教师备课时首先跳出的总是一个“美”字,而且根据文本的结构,将美具体分解为“风景美”“节奏美”“心灵美”三个方面,这是非常自然的。但在教学中真的想强化“美”,似
【摘 要】特级教师施燕紅一直以来立足教研员的身份,在小语界深耕细作,潜心钻研,以研促导。她提出基于“简单、轻松、开心”的“大语文教学观”,研发极具操作性的“读写一体课”,对作为课程难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展开课题研讨,还以多种方式推动教学评价改革。她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资源和教育财富,在研究和实践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让研究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实践智慧”。  【关键词】教研;实
传说清朝有位钱秀才,写文章最啰嗦,人们都叫他“啰嗦先生”。这回啰嗦先生上京应考,临走妻子再三嘱咐他写文章一定不要啰嗦,他答应了。在京城他给妻子写了这样一封信:“吾妻:前日啰嗦而今日不复啰嗦矣。吾在下月即将反里:不在初一,即在初二;不在初二,即在初三;不在初三,即在初四……不在二十八,即在二十九。所以不写三十日,下月因小月之故也。家中存有棉鞋一双,希吾妻拿出来拍拍打打,因多灰尘之故也,希吾妻千千万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