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体脾细胞联合抗CD154单抗对非清髓性骨髓移植方案建立异基因嵌合体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19840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供体脾细胞及其输注途径以及联合抗CD154单克隆抗体(anti CD154mAb,AH.F5)对非清髓性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案建立异基因嵌合体的影响.方法 供、受体分别为Lewis(Rt1)大鼠及Wistar(Rt1u)大鼠,SD大鼠为无关第3品系.受鼠随机分为4组(n=20):A组:第0天经阴茎背静脉输注2×108脾细胞(Sc);B组:第0天经门静脉输注同量Sc;C组:在B组基础上,第3天再经阴茎背静脉输注1×108骨髓细胞(BMc);D组:在B组基础上2 h后腹腔注射AH.F5 3 μg,第3天经阴茎背静脉输注1×108 BMc.第20、40天检测受鼠、胸腺Rt1+嵌合体水平,第100天对D组加做此项检查;通过第20、40天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实验对受鼠耐受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单向MLR中第20、40天D组刺激指数(SI)分别为4.43±0.19及4.97±0.25,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1).嵌合体检测结果表明A组在脾和胸腺中均不能形成嵌合体;B和C组在第20天能建立较低水平嵌合体;而D组第20天[脾(32.40±3.29)%、胸腺(31.08±2.60)%],第40天[脾(23.06±3.77)%、胸腺(24.52±3.22)%]均可形成稳定的高水平嵌合,并持续超过100 d.结论 单纯2×108 Se门静脉输注只能诱导轻度免疫耐受,建立短暂(<20 d)、低水平(<20%)的外周性嵌合体;在此基础上联合1×108个BMc输注可延长嵌合体水平至40 d,但仍不稳定;而加入AH.F5后可显著增强BMc植入率,三者具有协同作用.外周嵌合体>30%、中枢嵌合体>20%是保证骨髓细胞发挥强大致耐受作用的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特异性阻断Ezrin的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anti-pCR3.1-Ezrin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人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 6、12和24 h,应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Ezrin的表达变化情况;转染质粒24h后,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抑制Ezrin对MDA-MB-
近年来,关于干扰素(WN)在肾癌治疗方面的研究多为临床研究,体外研究报道尚少.我们2008年4月至2008年10月通过对肾癌786-0细胞株体外培养,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IFN-α对肾癌细胞的抑制率,运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IFN-α对肾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IFN-α对肾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期刊
目的 探讨整合素β3(Integin-β3)和Fas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胃癌组织及12例正常胃黏膜中Integrin-β3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Integrin-β3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72.9%比25.0%,P<0.01);正常胃黏膜中Fas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胃癌组织(83.3%比33.3%,P<0.01);Integin
目的 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DFU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对Ang-2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 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株MG-63,免疫荧光法检测Ang-2在MG-63细胞中的表达,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形态学检测研究不同浓度DFU对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生长抑制作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其对骨肉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RT-PCR法分析DFU对骨肉瘤细胞
胰腺癌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仅为20%,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5%.随着新的化疗药物如健择,化疗方式如介入、区域化疗以及新的放射治疗如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CRT)、放射粒子植入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胰腺癌临床治疗效果有所改观.但相对其他消化道肿瘤而言,胰腺癌的远期疗效仍很不满意.因此,加强对胰腺癌发生与发展分子机制的探讨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尤其是生物治
期刊
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的病因主要有先天性脊柱畸形、胸腰段脊柱骨折、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结核、椎体肿瘤、软骨发育不全等.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我们针对上述问题,利用成年猪脊柱制作胸腰段后凸畸形模型,进行相关的生物力学实验。
期刊
我们通过对行单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前予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干预,监测围术期肾功能指标的变化,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作为外源性给予的一种抗氧化药物对于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肾功能是否有保护作用。
期刊
目的 明确抗氧化治疗方法对糖尿病膀胱病变的治疗效果,探讨该方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方法明确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治疗组的膀胱功能状态,观察α-LA对大鼠排尿功能的治疗效果;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α-LA治疗前后各组大鼠膀胱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及其代谢标志物3-硝基酪氨酸(3
目的 观察双层法(TLM)氧合冷保存较UW保存能否改善心跳停搏供体(NHBD)肝细胞存活率和功能.方法 SD大鼠为供体,建立NHBD模型,NAPs大鼠为受体.根据热缺血时间(WIT)15 m/n和30 m/n分成2组;按TLM、UW分别保存3、12 h和未保存再各分5个亚组(n=5).检测NHBD肝细胞存活率和ATP水平,观察肝细胞移植(HTx)后肝细胞形态和功能.结果 TLM3、12 h组肝细胞
目的 探讨降低脑死亡大鼠肾脏免疫原性的有效途径.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180~200 g,随机均分3组,脑死亡+SB203580组:诱导大鼠脑死亡时,静脉注射SB203580(1 mg/100 g·Wt);脑死亡组:诱导大鼠脑死亡.脑死亡后机械呼吸6 h,如大鼠血压>80mm Hg(1 mm Hg=0.133 kPa),取肾脏;对照组:正常大鼠麻醉后取肾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