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丽水学院以“地方性、师范性、民族性”为办学特色定位,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建设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学校原有办学基础与办学条件、区域产业经济特征、建设时间等的限制,在学科专业建设中还存在整体实力、社会适应性、优势特色不够强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优势特色培育,必须贴近需求,优化结构,增强学科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和针对性:突出亮点,丰富内涵,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强化学校办学优势与特色;培育团队,改善条件,为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建设增强后劲;开阔视野,深化合作,不断提高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丽水学院;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
学科专业建设、尤其是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培育,是高校教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高校特别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升本以来,我校以“地方性、师范性、民族性”为办学特色定位,积极进行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在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培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优势与特色培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与提高。
一、学科专业特色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科专业的整体实力不够强。除传统师范专业的师资等办学条件相对较好外,其他非师范应用型本科专业都是2004年升本以后开设,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师资条件较弱,学科专业带头人较缺乏,教师自身与行业相联系的实践能力不够,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整体办学实力不强,人才培养质量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2)学科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不够强。学校目前有26个本科专业,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和农学等8大学科门类,其中师范专业有12个,占专业数的46%,在校师范生近4000人,占在校生的113。师范专业设置较为齐全且招生数较多,而近年来师资需求量不大,基础教育师资来源多元化,最近两届我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就业的比例分别为62.62%、53.48%,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因此,专业结构布局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符合度不够高。某些非师范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定位不够明确,比较空泛,无自身特色,与其他本科学校的专业定位相似性大,缺乏差异性。有的专业对人才培养规格认识比较模糊,对于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认识不够清晰;有的专业应用型体现不够,课程设置没有反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就业竞争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不够,与区域的经济、产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偏差。
(3)学科专业的优势、特色不够鲜明。学校办学特色的培育方向是地方性、师范性和民族性。地方性特色培育的成绩主要体现在科研与社会服务上,开展了一些为地方服务的项目研究,基本还是在少数教师的层面上,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体现还不够。师范性特色培育由于有较好的师范教育基础和长期积累的经验,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将陶行知教育成果运用于师范教育,强化师范生技能训练,“顶岗实习支教”的做法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肯定,并在全省高师院校推广。学校成为省级教师教育建设基地,但是师范教育的不可替代性仍未形成。民族性特色培育方面,面向全国13个省(区)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办少数民族班及预科班,研究推广畲族文化,整理畲族古籍,民族教育师资团队、精品课程、重点教材已成为省级建设项目,民族教育方面的2项研究与实践成果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民族特色培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但整体上对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面还不是很大。学科专业建设中的优势与特色不明显,自认为有优势和特色的东西,实际上是优势不优、特色不特,社会公认度不高,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不明显。
二、影响学科专业特色建设的因素分析
(1)学校原有办学基础与办学条件制约着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学校升本初期的师资与教学科研条件,一方面制约着学科专业设置与结构布局上向应用型为主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制约着学科专业的内涵建设与特色优势的建设。在从师范专科教育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变过程中,教师从事应用型教学与科研的知识、能力还需要有一个转型、改造与提高的过程。应用型学科专业带头人、教学及科研创新团队尚未形成,师资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在办学条件上,由于经费的制约,在实践教学条件方面,包括实验室与实验设备、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及其设施,还不能为学科专业的发展与优势特色的培育提供充分的支持与保障。
(2)丽水区域产业经济特征制约了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培育。产业经济发展与学科专业建设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丽水市的经济产业特征是企业规模不大,产业层次较低,行业较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块状经济未完全形成。丽水市这种产业经济的结构特征,使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培育缺乏突出、集中的产业背景,也使学科专业发展缺乏产业一线的需求与支持,缺乏广阔的实践应用空间。
(3)对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建设的探索不够,影响了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培育。学校升本时间不长,工作千头万绪。近年来学校把工作重点放在基本建设达标、教学管理规范和教学质量保证上,对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培育虽然在主观上已经比较重视,但主动探索不够,研究不够,长远建设规划不太明确,采取的措施还不够系统有力。何况优势与特色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作为一所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培育并形成与办学定位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时间是短暂的,优势与特色的形成需要我们作长期的努力。
三、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培育的基本思路
(1)贴近需求,优化结构,增强学科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和针对性。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调整师范专业设置,压缩师范专业招生规模,“进一步加强院系在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改革成果,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加大对传统专业和基础学科的改造力度,不断丰富专业内涵,增强专业方向的柔性和活力,优化专业结构。夯实文理学科专业的基础,重视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建设,贴近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科学运用市场调节机制,合理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优先发展市场紧缺专业尤其是直接体现地方产业和行业特色的工科专业。加强应用型专业建设,以主干专业为核心,培育与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群,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整体上不断增强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互动性,更好地实现以贡献求发展。适当扩大专业的服务区域范围,在加强对丽水市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跟踪调研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加强调研,挖掘与我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相关联的市场潜力。为专 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新专业设置要更加注重社会需求调研和可行性适应性分析,充分论证专业设置的条件、需求、优势,注重专业的合理规划和设置,避免因人设专业和专业设置上的随意性,构建具有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遴选和发展机制。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构建相对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针对性,增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2)突出亮点,丰富内涵,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强化学校办学优势与特色。“专业建设应从多方面积极体现对社会需求的主动适应性和前瞻性,专业建设应求质量、特色和品牌”。按照这样的要求,要增强探索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培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建设方面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加强研究,科学规划学科专业优势、特色的培育工作。学校将以新专业建设和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在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培养模式等各个层面注重校本特色培育,依托行业特色、区域优势,努力形成专业优势与特色,建设优势特色专业。积极把学校在民族性、师范性建设中形成的成果应用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强化特色成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紧抓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点、热点和难点,实现学科和产业的对接,努力增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以地方性为导向,服务地方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加强传统专业的改造、提升。把专业评估作为引导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的专业质量评估,重点关注各专业教师队伍、教学条件尤其是实践教学条件、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效等方面,不断提高学科专业的建设质量。
(3)培育团队,改善条件,为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建设提供保障。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培育都离不开教师,离不开教学团队、创新团队。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教师知识改造力度。更新知识结构,强化专业实践能力,缩短转型时间,加快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通过团队建设带动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培育。学校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要重点围绕主干专业及专业群,围绕培育优势与特色来确定办学条件、特别是实习实训条件改善的重点,在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为培育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断推进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培育。
(4)开阔视野,深化合作,不断提高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建设水平。要深入调研,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地方行业、企业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持与合作,开阔视野,深化合作,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直接依托合作单位完成部分课程、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聘请合作单位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和学生指导。鼓励学校教师到合作单位挂职锻炼,通过产学研的结合,着力解决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和实践能力的问题。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开放办学,积极顺应经济和信息的全球化所带来的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引进外资和外智,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提高人才为地方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丽水学院;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
学科专业建设、尤其是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培育,是高校教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高校特别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升本以来,我校以“地方性、师范性、民族性”为办学特色定位,积极进行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在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培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优势与特色培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与提高。
一、学科专业特色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科专业的整体实力不够强。除传统师范专业的师资等办学条件相对较好外,其他非师范应用型本科专业都是2004年升本以后开设,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师资条件较弱,学科专业带头人较缺乏,教师自身与行业相联系的实践能力不够,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整体办学实力不强,人才培养质量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2)学科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不够强。学校目前有26个本科专业,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和农学等8大学科门类,其中师范专业有12个,占专业数的46%,在校师范生近4000人,占在校生的113。师范专业设置较为齐全且招生数较多,而近年来师资需求量不大,基础教育师资来源多元化,最近两届我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就业的比例分别为62.62%、53.48%,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因此,专业结构布局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符合度不够高。某些非师范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定位不够明确,比较空泛,无自身特色,与其他本科学校的专业定位相似性大,缺乏差异性。有的专业对人才培养规格认识比较模糊,对于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认识不够清晰;有的专业应用型体现不够,课程设置没有反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就业竞争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不够,与区域的经济、产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偏差。
(3)学科专业的优势、特色不够鲜明。学校办学特色的培育方向是地方性、师范性和民族性。地方性特色培育的成绩主要体现在科研与社会服务上,开展了一些为地方服务的项目研究,基本还是在少数教师的层面上,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体现还不够。师范性特色培育由于有较好的师范教育基础和长期积累的经验,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将陶行知教育成果运用于师范教育,强化师范生技能训练,“顶岗实习支教”的做法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肯定,并在全省高师院校推广。学校成为省级教师教育建设基地,但是师范教育的不可替代性仍未形成。民族性特色培育方面,面向全国13个省(区)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办少数民族班及预科班,研究推广畲族文化,整理畲族古籍,民族教育师资团队、精品课程、重点教材已成为省级建设项目,民族教育方面的2项研究与实践成果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民族特色培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但整体上对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面还不是很大。学科专业建设中的优势与特色不明显,自认为有优势和特色的东西,实际上是优势不优、特色不特,社会公认度不高,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不明显。
二、影响学科专业特色建设的因素分析
(1)学校原有办学基础与办学条件制约着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学校升本初期的师资与教学科研条件,一方面制约着学科专业设置与结构布局上向应用型为主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制约着学科专业的内涵建设与特色优势的建设。在从师范专科教育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变过程中,教师从事应用型教学与科研的知识、能力还需要有一个转型、改造与提高的过程。应用型学科专业带头人、教学及科研创新团队尚未形成,师资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在办学条件上,由于经费的制约,在实践教学条件方面,包括实验室与实验设备、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及其设施,还不能为学科专业的发展与优势特色的培育提供充分的支持与保障。
(2)丽水区域产业经济特征制约了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培育。产业经济发展与学科专业建设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丽水市的经济产业特征是企业规模不大,产业层次较低,行业较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块状经济未完全形成。丽水市这种产业经济的结构特征,使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培育缺乏突出、集中的产业背景,也使学科专业发展缺乏产业一线的需求与支持,缺乏广阔的实践应用空间。
(3)对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建设的探索不够,影响了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培育。学校升本时间不长,工作千头万绪。近年来学校把工作重点放在基本建设达标、教学管理规范和教学质量保证上,对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培育虽然在主观上已经比较重视,但主动探索不够,研究不够,长远建设规划不太明确,采取的措施还不够系统有力。何况优势与特色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作为一所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培育并形成与办学定位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时间是短暂的,优势与特色的形成需要我们作长期的努力。
三、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培育的基本思路
(1)贴近需求,优化结构,增强学科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和针对性。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调整师范专业设置,压缩师范专业招生规模,“进一步加强院系在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改革成果,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加大对传统专业和基础学科的改造力度,不断丰富专业内涵,增强专业方向的柔性和活力,优化专业结构。夯实文理学科专业的基础,重视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建设,贴近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科学运用市场调节机制,合理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优先发展市场紧缺专业尤其是直接体现地方产业和行业特色的工科专业。加强应用型专业建设,以主干专业为核心,培育与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群,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整体上不断增强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互动性,更好地实现以贡献求发展。适当扩大专业的服务区域范围,在加强对丽水市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跟踪调研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加强调研,挖掘与我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相关联的市场潜力。为专 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新专业设置要更加注重社会需求调研和可行性适应性分析,充分论证专业设置的条件、需求、优势,注重专业的合理规划和设置,避免因人设专业和专业设置上的随意性,构建具有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遴选和发展机制。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构建相对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针对性,增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2)突出亮点,丰富内涵,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强化学校办学优势与特色。“专业建设应从多方面积极体现对社会需求的主动适应性和前瞻性,专业建设应求质量、特色和品牌”。按照这样的要求,要增强探索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培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建设方面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加强研究,科学规划学科专业优势、特色的培育工作。学校将以新专业建设和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在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培养模式等各个层面注重校本特色培育,依托行业特色、区域优势,努力形成专业优势与特色,建设优势特色专业。积极把学校在民族性、师范性建设中形成的成果应用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强化特色成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紧抓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点、热点和难点,实现学科和产业的对接,努力增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以地方性为导向,服务地方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加强传统专业的改造、提升。把专业评估作为引导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的专业质量评估,重点关注各专业教师队伍、教学条件尤其是实践教学条件、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效等方面,不断提高学科专业的建设质量。
(3)培育团队,改善条件,为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建设提供保障。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培育都离不开教师,离不开教学团队、创新团队。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教师知识改造力度。更新知识结构,强化专业实践能力,缩短转型时间,加快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通过团队建设带动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培育。学校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要重点围绕主干专业及专业群,围绕培育优势与特色来确定办学条件、特别是实习实训条件改善的重点,在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为培育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断推进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培育。
(4)开阔视野,深化合作,不断提高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建设水平。要深入调研,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地方行业、企业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持与合作,开阔视野,深化合作,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直接依托合作单位完成部分课程、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聘请合作单位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和学生指导。鼓励学校教师到合作单位挂职锻炼,通过产学研的结合,着力解决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和实践能力的问题。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开放办学,积极顺应经济和信息的全球化所带来的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引进外资和外智,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提高人才为地方服务的能力。